黃璀



摘? ?要: 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采寫課程作為新媒體人才培養的基礎型課程和應用型課程,在教學實踐中需要更注重以學生為中心、以成果為導向的改革思路,把OBE理念融入教學中,組織好預期成果、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成果評估四個環節,以教學成果評價教學效果,強化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專業素養。
關鍵詞: OBE理念? ?新聞采寫課程? ?教學實踐? ?成果導向
一、引言
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人們對于信息的需求日益高漲,開始呈現出高度個性化、定制化的趨勢和特征,依靠單一的媒介已經無法實現信息的有效傳播。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全媒體傳播已成為必然趨勢。2019年1月25日,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全媒體不斷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1]意味著用戶可以通過多種媒介終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獲取任何信息,對信息傳播模式和傳播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輿論生態和傳播格局將隨之發生深刻變化。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網絡與新媒體人才的培養應該順應時勢,培養學生扎實的新媒體信息采集、制作、傳播技能,了解和熟悉新的信息傳播流程和傳播模式,增強核心競爭力,以適應全媒體時代對新媒體人才的要求。
新聞采寫課程是網絡與新媒體專業中極重要和非常基礎的一門實踐應用型課程,與信息制作傳播密切相關,學生需要在學習基本采寫原理的基礎上熟練掌握實踐技能,發展新媒體信息采寫的能力。對于學習效果的檢驗往往通過學生的學習成果呈現,其中包括各種媒介形態的新聞采寫內容,例如傳統紙媒新聞報道、微信公眾號新聞、微博新聞、H5新聞等。只有通過系統的、全面的新聞采寫訓練,才能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增強能力,才能適應全媒體時代下信息傳播的新特點。OBE理念(Outcomes-based Education,縮寫為OBE)以學生為中心,重視成果導向,強調學生的成果產出,將該教學理念引入新聞采寫課程教學中,將極大地強化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增強學生的能力。
二、OBE理念的內涵
所謂“OBE理念”指的是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又稱目標導向教育,或能力導向教育,1981年由William Spady首先提出,主旨是以培養目標為導向設計課程體系,形成一定的教學模式,實現從教師中心向學生中心的轉變,強調的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2](152-154)。該理念注重分析學生學習的成果產出,反向設計學生的能力指標,強調以預期學習成果為導向組織、實施和評價教學過程,快速提高教學質量[3](59-61)。
把OBE理念融入新聞采寫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通過預期成果、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成果評估四個步驟設計本課程教學活動(如圖1所示),四個步驟環環相扣、彼此照應,始終把學生能力、知識、素質的培養放在核心位置,從關注“教師教得怎么樣”轉變為關注“學生學得怎么樣”,結合討論式、啟發式、探索式、參與式教學方法,不斷優化該課程的教學模式,提高課程教學質量。通過對該教學模式的應用與實踐,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更強了、學習興趣更濃了、能力培養效果更顯著了,更有助于培養出符合新媒體行業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三、基于OBE理念的教學實踐
本課程基于OBE理念,遵循如下四個步驟:預期成果→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成果評估進行教學實踐設計。
1.預期成果
在OBE理念指導下,預期成果設計以反向設計為指導原則,基于內部專業定位與外部人才需求確定人才培養目標,然后由培養目標確定學生畢業應該達到的能力要求,再由能力要求反推課程所需要培養的學生技能和素質,目的是使本專業學生在畢業時達到社會需求和行業標準,能夠盡快適應工作環境和崗位要求,避免課堂所學無用、無效造成人才浪費。本課程的預期成果結合本課程特色、專業定位、有關的行業研究報告、合作企業的人才需求,對新聞采寫類人才所具備的技能和素質進行了歸納(如圖2所示)。
2.教學內容
根據課程目標與主要教材與參考教材的內容,以預期成果為引導,本課程包括四大內容模塊:采寫基礎知識、采訪原理與技巧、寫作原則與方法、采寫能力拓展,其中“采寫基礎知識”模塊是基于新聞傳播的基本理論理順采訪與寫作在新聞業務中的地位與作用、采訪與寫作的相互關系等;“采訪原理與技巧”與“寫作原則與方法”模塊作為課程的重要內容在前文已經進行了分析和展示,這里就不再贅述了;“采寫能力拓展”模塊是基于行業對新媒體人才提出的具體要求,與時俱進地進行有關技能的拓展,包括微博新聞寫作、微信公眾號新聞寫作、創意寫作等內容。
3.教學方法
為了突出課程中的成果導向,調動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主動學習,除了應用案例教學、課堂討論等比較常見的教學方法外,還組織情景模擬、項目實訓、專業競賽等,讓學生形成內容豐富、層次多元的成果(如圖3所示)。
(1)在“采寫基礎知識”模塊中,實施案例教學、課堂討論等教學方法,形成案例總結、討論分享等學生成果。例如在討論消息與通訊的異同點時,給學生兩篇范文,通過思考→交流→評價,學生對該問題有了比較深入的理解。
(2)在“采訪原理與技巧”模塊中,實施案教學、情景模擬、項目實訓等教學方法,形成電視訪談節目、專題報道等學生成果。例如給出一個設定的突發事件,學生分組進行采訪提綱的設計與采訪實施,最后教師進行模擬練習的評價和總結;充分利用新聞演播室進行電視采訪節目的前期策劃、拍攝錄制與后期制作,形成完整的采訪節目,學生分組充分討論,教師具體指導。
(3)在“寫作原則與方法”模塊中,循序漸進地實施案例教學、情景模擬、項目實訓、組織競賽等教學方法,保證學生有足夠的訓練任務增強專業能力和提高素養,形成模擬報道、專題報道和競賽成果。
例如將新聞報道分為會議新聞、經濟新聞、社會新聞、人物通訊四種類型進行模擬訓練,教師通過企業微信直播模式和會議模式相結合的方式,把任務布置、提供線索、小組討論、線上采訪、寫作報道、線上點評一系列環節串聯為一個整體,各環節組織嚴密,過程層層推進,成果有序高效,是對課堂的有效支撐。
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以“疫情”為主題的專項訓練,學生分組進行新聞素材的收集與新聞報道的寫作,呈現的作品可以是圖文報道、視頻報道,形成選題豐富、成效鮮明的學習成果,很好地檢驗課堂學習效果,強化學生的專業采寫技能,經過專業教師的評選,選出優秀作品進行校內外展示。
例如基于學生基本的新聞業務能力,結合本課程的內容和特點組織“大學生記者節之新聞采寫大比武”,通過專業比賽增強學生對新聞信息的敏銳性,切實增強新聞采寫編的信息處理能力,此次比賽收到學生百余件參賽作品,最終評選出獲獎作品,成果豐富,體現專業培養的特點。
(4)在“采寫能力拓展”模塊中,通過實施項目實訓形成微博新聞、H5作品創作等成果,學生不僅熟練運用了采寫基本技能,還拓展了基于不同新媒體平臺的新聞采寫特點所需要具備的專業能力,形成了內容扎實、形式多樣、有交互特性的新聞作品,以適應新媒體行業發展對新聞寫作人才的需求。
4.成果評估
為了更好地檢驗學生成果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相輔相成,本課程采取了比較多元的評估方式,形成了較完整的評估體系,讓標準化評估貫穿于課程活動的全過程,包括課前評估、課中評估、課后評估和期末評估四個部分,能夠動態跟蹤學生的學習效果,并根據學習的實際學習情況,不斷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確保“以學生為中心”這一課程主要教學理念得以施行。這一部分內容將在第七部分“課程應用及評價情況”中更完整具體地展現。
四、結語
本課程以學生為中心,以OBE理念為課程建設的主要教學理念,重視成果導向強調學生的成果產出,遵循預期成果→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成果評估四個步驟,以專業培養目標和行業發展需求明確本課程培養目標,由此出發將課程內容分為四個模塊,與課程培養目標相契合,在教學方法上講究針對性和實操性,形成包括情景模擬、專題報道、競賽成果等豐富的學生成果。
目前本課程的評價體系還不夠豐富,只包含考試和作業,課堂考勤、小測驗、小組討論等還沒有展現在學生的成績評定當中,以教師評價為主,缺乏學生自評、互評等評價方式,對于各種作業類型的評價標準及量化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以學生實際能力切實反映課堂教學效果能夠讓教師不斷調整教學方式,實現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 ?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J].求是,2019(6).
[2]劉娜.基于成果導向理論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探索[J].學理論,2019(06).
[3]劉鍇,孫燕芳.基于OBE教育理念的高校教師培養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06).
課題項目:本文為2018—2019年度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互聯網+融入新聞采寫課程的教學研究與實踐”成果,項目編號:2019yjjg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