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利娟
摘? ?要: 漢語教材作為學習漢語的媒介,在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一套教材是否具有科學性、針對性、趣味性、實用性和系統性,是教材編寫和選用的重要原則。本文通過對《體驗漢語基礎教程》《漢語教程》在語音、詞匯、語法、漢字四個方面的對比,分析兩套教材在編寫方面的優點與不足之處,并就這些不足之處提出建議。
關鍵詞: 漢語教材? ?對比分析? ?編寫建議
一、引言
從已有的泰國學習者使用的初級漢語教材來看,大多數教材較好地兼顧了系統性和實用性,但在科學性、趣味性和針對性上有所欠缺。《體驗漢語基礎教程(泰語版)》①和《漢語教程》②是泰國學生漢語學習常用的教材。目前學界對這兩套教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單套教材的考查和與其他教材的對比分析,如邵忠榮(2018)、王嘉文(2014)對《體驗漢語基礎教程》系列教材進行考察,董曉晨(2015)、喬智慧(2008)等將《漢語教程》與其他漢語教材進行對比,少有將兩套漢語教材進行對比研究的。本文從語音、詞匯、語法、漢字四個方面對這兩套教材進行對比,分析它們在編寫方面的優點與不足之處,并就這些不足之處提出建議。
二、《體驗漢語基礎教程》和《漢語教程》對比與分析
對外漢語教學目標是讓學習者通過語言要素的學習,掌握漢語語言技巧,并達到能運用漢語進行交際的目的。其中,語言要素的學習主要是通過教材的展示和老師的講解完成的,語音、詞匯、語法、漢字在教材中的編排應有依有據,配合教師的講解達到教與學的最優化。語音的編選與練習,詞匯的數量、難度與注釋形式、語法點的數量與注釋形式,漢字的編選與練習是衡量一套教材是否具有科學性、針對性、趣味性等的重要標準,下面主要從這四個方面對比分析《體驗漢語基礎教程》和《漢語教程》。
(一)語音的編選與練習
語音教學可以說是對外漢語教學的基礎,只有基礎打得好,才能更好地學習漢語。語音中如聲、韻、調、語流音變等都是非常重要且必須掌握的部分,這些部分在教材上呈現的多或少、詳或略、呈現形式、練習等都是值得考察的。
《體驗漢語基礎教程》系列教材在音節的展現形式上,利用了表格和符號,簡潔明了。但對于語音內容的介紹比較簡略,如聲、韻、調、兒化韻、拼寫規則等部分沒有展開講解,沒有突出重難點;從練習來說,無論是單個聲韻母的發音練習還是易混聲韻母辨析練習,教材都設計較少,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整體音節的認讀訓練較多,但缺少聲韻母的配合練習。
《漢語教程》安排了10課時的篇幅呈現語音知識,對每個聲韻母的發音要領、發音方法和發音技巧進行了講解,如送氣音與不送氣音展示了“吹氣法”;變調、輕聲、兒化,語調、重音等有詳細介紹;練習設計比較科學,題量合理,題型多樣,但展現形式過于單一。
(二)詞匯的數量、難度與注釋形式
詞匯是一種語言的物質材料,沒有一定的詞匯量,很難學好一門語言。根據一本教材的詞匯的數量、難度、注釋形式等可以分析教材的難度水平,也可以判斷一本教材的實用性和針對性,這些方面的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楊德峰認為:“初級漢語教材每課生詞以20個—30個為宜。”③在詞匯量上,據統計,《體驗漢語基礎教程》共有1083個生詞,共有48課,平均每課大約22個生詞,在數量控制上比較合理。《漢語教程》共有1554個生詞,共50課,平均每課大約31個生詞,生詞數量較多,會對初學者造成一定的負擔。在詞匯難度等級上,《體驗漢語基礎教程》和《漢語教程》的詞匯以一級詞匯為主,有少量的二、三兩級詞匯,超綱詞匯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體驗漢語基礎教程》將詞匯安排在課文之前,《漢語教程》將詞匯安排在課文之后,對詞匯的注釋更加詳細,加入了詞匯的分類。兩本教材的注釋都含有中文、拼音和外語翻譯。另外《漢語教程》在開篇設置了漢語詞類簡稱表,讓學習者對漢語詞匯有總體的認識。
(三)語法點的數量和注釋形式
對于初級階段的學習者來說,語法點數量不宜過多,并且不應集中于語法理論,而應集中于如何使用。初級漢語教材中語法點的數量和注釋形式都要有針對性。
據統計,《體驗漢語基礎教程》共有203個語法點,《漢語教程》共有91個語法點,兩者相差較大。從教材中可以看出《體驗漢語基礎教程》將語法點羅列較細,例如,在《漢語語法等級大綱》中用疑問代詞“誰、什么、哪兒、多少、幾、怎么、怎么樣”提問屬于一個語法點,但在《體驗漢語基礎教程》中將其分為多個語法點分散分布,因此語法點數量較多。《漢語教程》沒有這樣細分,因此語法點數量較少。《體驗漢語基礎教程》的語法點過多過細,對初級學生來說在記憶和用法上有一定的困難。
在語法點的注釋上,《體驗漢語基礎教程》主要以公式和表格對照的形式展現,直觀地表現語法點的結構和差異,這樣編排在淡化語法項目的同時使語法點的結構和功能一目了然。泰國版的教材用泰語陳述語法點的用法和概念,是針對泰國學生國別化的編排。《漢語教程》更偏向于傳統的理論性的講解,通過英語翻譯解釋漢語語法點的結構和功能,對母語非英語的國內留學生來說,理解起來可能更加困難。較少運用到表格、公式、圖片的輔助展示,形式過于單一,理論性較強,缺乏趣味性,學習起來較枯燥。
(四)漢字的編選與練習
漢字教學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和語音一樣,應該是貫穿學習始終的一部分。初級漢語教材中漢字認寫的展示和漢字練習的設計都是考查的重要因素。
《體驗漢語基礎教程》系列教材采用“多認少寫,認寫分流,逐漸達到認寫合流”的模式,將“語”和“文”先分后和。前期需要認讀的漢字是隨課文中出現的順序安排的,如“謝”“難”等,但需要書寫的是如“一”“大”等筆畫少的漢字,這種漢字呈現方式是符合學習者學習特點的,具有科學性。同時結合漢字筆畫、筆順、偏旁和組合結構等知識的介紹。在練習上,每課的“讀與寫”板塊有“短文朗讀”“填寫對話”“漢字練習”和形近字詞的辨析等不同的練習形式。
《漢語教程》采用“認寫合流”模式。需要書寫的漢字是課文中出現的需要認讀的漢字,這種方式使初期需要書寫的漢字過難,如第2課就有“難”“謝”“很”“爸”“媽”等漢字,容易使學生對漢字產生畏難情緒。另外,筆畫、筆順、偏旁等相關知識較少介紹。練習主要集中于“寫漢字”板塊,采用米字格臨摹的方式展示漢字的寫法,從11課開始,把對話練習中用拼音完成換成用漢字完成,練習形式單一。
三、教材編寫建議
初級漢語教材的編寫應充分考慮適用對象的綜合情況,根據學習者的漢語水平、年齡等選擇合適的內容作為重點和難點,尤其要充分了解學習者的母語,明確漢語中哪些內容會受到母語的影響,這樣編寫一套具有針對性、科學性、趣味性的初級漢語教材。通過對《體驗漢語基礎教程》和《漢語教程》的對比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初級漢語教材編寫建議:
(一)語音方面
語音知識的學習是貫穿始終、長期進行的過程,學習者只有掌握了語音知識才能用漢語進行交際。語音內容不僅老師要多示范,學習者也多練習,在教材的呈現上應具有系統性、科學性和趣味性。
第一,語音內容及相應的練習應遵循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分散到不同的課時中。前期可以先系統完整地介紹語音知識,后期建議分散到不同的課時,并結合相應的練習,保證語音內容的合理性和科學性。第二,語音內容的注釋應準確無誤并且盡量簡單易懂。注釋時避免模棱兩可,傳遞錯誤信息,形式盡量不要過于單一,可利用不同的色彩區分聲韻母,或利用符號展示音節的拼合等。第三,合理利用母語的遷移。對于漢語與母語相同或相似的音應借助學習者的母語設計,對于母語中沒有的或學習者容易混淆的音應作為重難點內容,通過適當重現鞏固。
(二)詞匯方面
詞匯是學習者說話造句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者要在豐富的詞匯基礎上與他人開展交際,并理解他人表達的意思。體現在教材上,詞匯部分的編排首先要科學合理,其次要準確無誤。
第一,合理控制詞匯數量,有規律地增加。詞匯數量不能過多也不應過少,控制在學習者能夠接受的范圍以內。應該由少到多有規律地增加,不能大幅度增減。第二,詞匯的注釋應該準確明了,結合學習者母語;形式直觀有趣,重視用法的展示,適當增加例句。注釋應做到準確無誤,盡量選擇學習者母語進行翻譯。符合漢語的規范,注意漢語詞匯與其他語言的詞匯并不是一一對應的,應以漢語詞匯的意義為準。注釋還應深入淺出,多利用直觀手段呈現,通過例句展示詞匯的用法。
(三)語法方面
語法通常被認為是枯燥晦澀的,并且漢語語法和其他語言有較大的差異,如漢語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形態標志和形態變化,但印歐語系形態變化豐富。這些不同都給語法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語法部分不僅要求老師運用合適的方法講解,還要求在教材的呈現上合理分配,精準無誤,通俗易懂,配合教師達到“精講多練”的效果。
第一,語法點要適度適量,有規律地呈現,合理分配重難點。初級階段平均每課有兩三個語法點為宜,每課語法點太多會造成負擔,學習起來有難度。語法點的選擇要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合理選擇不同等級難度的語法點分配到每一課。第二,語法點注釋應精準干練,重視漢語和母語對比,重點突出,難點強化。在準確無誤的基礎上,針對母語和漢語相同或不同的語法點進行解釋,有效促進學習者母語的正遷移,一定程度避免母語的負遷移。在學習者可理解和掌握的基礎上,逐步減少母語解釋,增加漢語解釋,讓學習者習慣中文的思維方式,學會地道的漢語表達。第三,示例應該通俗易懂。因為語法比較抽象難懂,示例越具體越形象,學習者越能準確無誤地掌握語法點。示例還應符合現實情境,這樣學生才能將語法點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四)漢字方面
漢字是中華文化中獨特的部分,也是學習者認為最難的一部分。漢字難寫難認,常常“嚇退”學習者。如何既體會到漢字的有趣又學好漢字,體現在教材上就要求漢字部分具有趣味性,由易到難,符合學習者的特點。
第一,初期漢字的認讀和書寫應分開,按照自身規律獨立設計。在漢字認讀上,可以隨課文出現的順序安排。但漢字書寫應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如果初期書寫的漢字就隨著課文中出現的漢字順序編排,如初期的“謝”字,讓初學者書寫是有一定難度的,很容易使學習者產生畏難情緒,不愿意書寫漢字。第二,增加漢字相關知識的介紹。有規律地介紹筆畫、筆順、偏旁等內容,能夠幫助學習者更好地理解漢字的結構,掌握漢字的書寫。第三,漢字展現形式應該豐富,盡量結合多媒體技術的運用。運用豐富有趣的形式展現漢字,充分調動學習者的感官,使漢字變得生動形象。
四、結語
教材編寫應做到“實用性、針對性、科學性、趣味性和系統性”的統一,要有針對性地將語言要素展示出來。每一套教材都應該根據學習者的特點、學習動機、學習目的等編寫設計。但總的來說,對于語言要素的安排應該合理控制,與學習者的水平相一致,隨著水平的提高而逐漸增加難度。同時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到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展示時盡量采用直觀有效、簡潔明了的形式,減少理論性的講解,增強趣味性,提高漢語學習者的興趣,進而提高習者用漢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注釋:
①姜麗萍.體驗漢語基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②楊寄洲.漢語教程[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6.
③楊德峰.試論對外漢語教材的規范化[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7(3).
參考文獻:
[1]邵中榮.初級漢語教材“體驗漢語基礎教程”考察[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18.
[2]王嘉文.“體驗漢語基礎教程”系列教材分析[J].世界漢語研究中心,2014(3).
[3]董曉晨.初級對外漢語綜合課教材趣味性研究——以“初級中文:活學活用”“漢語教程”為例[D].揚州:揚州大學,2015.
[4]喬智慧.“漢語教程”與“發展漢語(初)”比較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大學,2008.
[5]張靜賢.關于編寫初級漢語教材的思考[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8.
[6]姜麗萍.體驗漢語基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楊寄洲.漢語教程[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6.
[8]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0.
[9]楊德峰.試論對外漢語教材的規范化[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7(03).
[10]國家漢語水平考試委員會辦公室考試中心.漢語水平語法等級大綱[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
[11]楊寄洲.編寫初級漢語教材的幾個問題[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