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代》周刊以一組抗疫群像圖片作為封面,通過文字、圖像和人物造型的建構,展示普通人的生活狀態。多模態語篇分析理論可以用來分析雜志封面語篇,從再現意義、互動意義、構圖意義三個角度研究《時代》周刊抗疫群像中不同國家、不同人物的身份和心理構建,呼吁全世界人民團結力量,共同對抗疫情。
藝術工作者能夠將強大的共情能力和美學觀念相結合,創作出一系列直抵人心的海報和插畫等作品,為科普、警醒、鼓勵、宣傳不斷提供新的靈感。本文以視覺圖像語法理論為視角,分析《時代》周刊發布的抗疫群像是如何構建意義,從而傳遞信息、宣揚精神的。
一、視覺圖像語法理論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用各種符號與他人互動交際,包括文字、圖像、顏色、聲音和動作等。多模態語篇越來越普遍,在此情況下出現了對多模態語篇的分析。我國學者為多模態語篇研究作出了貢獻,既推動了國內語言學的研究,又加深了學界對符號學的認識。例如,李戰子分析多模態話語的教學意義,葉起昌運用多模態語篇分析研究網絡話語,馮德正闡釋了圖像隱喻和多模態隱喻的構建與分類。
多模態語篇得到廣泛運用并蓬勃發展。克瑞斯和勒文在系統功能語言學的理論基礎上,把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這三大元功能延伸到視覺語法理論,從而提出多模態研究框架,即從再現意義、互動意義和構圖意義三個方面對圖像中的要素進行解讀,分析其中的社會文化內涵。
二、雜志封面的視覺語法分析
(一)語料分析
2020年,美國《時代》周刊發表了一組抗疫主題的群像封面,如圖1所示。Ⅰ中的斯坦福女性正在自我隔離;Ⅱ中,已被確診的母親與女兒在護理中心一窗之隔茫茫相望;Ⅲ中正在工作的外賣騎手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希望;Ⅳ中男主人的檢測結果由陽轉陰,一家人仿佛重獲新生一般;Ⅴ中,德黑蘭的倆姐妹在家中隔離,妹妹在陽臺上若有所思;Ⅵ中意大利的放射科醫師只能孤獨地自我隔離。
《時代》周刊挑選了六位普通面孔,展現了疫情之下,人們的生活狀態。
圖1 《時代》周刊抗疫群像
(二)再現意義
1.敘事再現
Ⅰ中的斯坦福女性站在窗口,雙手扶在窗臺上,形成行動過程,展現了其與疾病的抗爭;她側過臉,雙眼看向鏡頭,目光構成一個矢量,當矢量僅僅由圖中參與者的眼光方向構成時,就形成反應過程,瘦弱的身軀投射出犀利的目光,警惕著眼前的一切。
Ⅱ中的女兒坐在院子里,腳踩在地上,雙手合十,夾在膝蓋處,構成兩個矢量,形成行動過程,展現了對母親病情的擔憂和緊張;母女倆的目光都正視鏡頭,構成兩個矢量,形成反應過程,目光緊逼觀眾。
Ⅲ中,北京外賣員正在街上接單,雙手扣頭盔的動作形成行動過程,展現他在疫情期間忙碌的工作狀態;他佩戴口罩,目光直視正前方,落在遠處,形成反應過程,眼神充滿希望。
Ⅳ中有一系列的行動過程,母親單手抱著女兒站在門前,對女兒呵護有加;父親一手護著兒子,一手撐在門上,展現對兒子及整個家的守護;一家四口正視鏡頭,目光構成多個矢量,父母眼神溫柔堅定,兒女眼神里則是孩童的天真和羞澀。
Ⅴ中妹妹雙手隨意搭在圍欄上,站在陽臺上,這一行動過程展現了妹妹寄居姐姐家的孤獨感;妹妹的目光瞥向遠處,該反應過程體現了妹妹對外出的渴望。
Ⅵ中,意大利的放射科醫生雙手垂在兩側,站在門前,該行動過程展現了醫生無所適從的狀態;目光看向觀眾,構成反應過程,神情落寞,展現了當時的狀態。
2.概念再現
六幅圖中都有表明主人公身份信息的文字標簽。
Ⅰ中的斯坦福女性在室內佩戴口罩,表明她是感染者的身份;身著家居服、緊閉窗戶表現她正在自我隔離;服裝、口罩、窗戶以及家具都是白色系,說明了她此時的蒼白無力之感。斯坦福女性是這些部分的承載者,但她的目光并不脆弱。
Ⅱ中一窗之隔的母女代表疫情中被迫分開的親人,疫情無情,但無法分割人間親情;窗臺的盆栽和花壇的一叢綠化是對生的渴望。
Ⅲ中,曾經擁擠熱鬧的街道因為疫情變得清靜,馬路上只有零星車輛,是當時中國的縮影;服裝上的字樣表明了人物身份,疫情之中,服務行業既滿足了消費者需求,又保障了就業,體現了擔當和責任。外賣員準備出發的姿勢,展現普通群眾對崗位的堅守。
Ⅳ中只有父親戴口罩,暗示其曾為疑似感染者;母親握緊女兒的手、父親用手護著兒子的姿勢象征一家人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Ⅴ中姐姐的影子映在窗戶上,以虛化的形象位于圖片上方,暗示她對妹妹的關愛。
Ⅵ中的人物戴著藍色醫用口罩和手套,表明其醫護人員的身份。
(三)互動意義
1.人物眼神接觸
Ⅲ和Ⅴ中人物眼神接觸為非凝視,說明他們與讀者沒有交互行為,屬于互動意義中提供類,展現了這些群體在疫情中的狀態:Ⅲ中的外賣員屬于服務行業,疫情時仍在一線奮斗,給予人們幫助和希望;Ⅴ中人物身份是叛逆的妹妹和猶豫的姐姐,她們眼神無對焦,表露出家庭矛盾愈演愈烈。
就凝視而言,Ⅰ、Ⅱ、Ⅳ以及Ⅵ中的人物索取讀者關注。Ⅰ和Ⅱ是感染者及其家屬對政府抗擊疫情舉措的質疑,同時提醒民眾重視疫情;Ⅳ是與讀者分享一家人重獲新生的喜悅;Ⅵ是一種求助,渴望外界關注當地疫情。
2.社會距離
Ⅲ使用近景鏡頭,拉近了外賣員與讀者的距離,使讀者對忙碌的服務人員產生敬佩和感激之情。
Ⅰ、Ⅳ、Ⅵ采用中鏡頭。Ⅰ和Ⅵ中的人物都在自我隔離,Ⅰ中的斯坦福女性只露出上半身,展現出更加警惕的姿態;Ⅵ中的醫生則將全身呈現在鏡頭前。Ⅳ中一家人整齊站在一起,全身出現在鏡頭中,增添了幾分溫馨的感覺。
Ⅱ和Ⅴ結合中、遠鏡頭展現人物距離。這兩幅圖中的人物是親人關系,但展現出不同的家庭氣氛。Ⅱ中,母親為遠鏡頭,因物體遮擋只呈現上半身,女兒為中鏡頭,呈現全身,母女雖有一窗之隔,但內心貼近;Ⅴ中,姐姐的臉被虛化,以遠鏡頭形式呈現,妹妹是中鏡頭呈現,只露出了上半身,姐姐的愛實則是對妹妹無形的束縛。
3.視角關系
視角可以分為水平視角和垂直視角。水平視角層面,Ⅴ中的妹妹屬于側面角度,拉開了人物與讀者的距離,同時也拉開與圖像參與者的距離,展現了妹妹對自由的渴望;其余圖像均采用正面角度,拉近了人物與讀者之間的距離,使讀者更能理解和關注人物的心理需求。
垂直視角層面,這六幅圖均采用平視角度審視圖像參與者的內心,呈現了人物與讀者的平等關系,大家都是疫情下的普通個體。
(四)構圖意義
六幅圖中,人物被置于中心位置,具有顯著性,表達了疫情對個人的影響。文字放置邊緣處,說明了人物信息。圖像與文字構成整體,不僅映射社會現實,而且傳達了呼吁人們重視疫情的主題思想。
Ⅰ、Ⅱ、Ⅳ和Ⅴ的文字處在圖片右邊,屬于新信息地帶,說明他們受到疫情的影響,身份和心理有了變化:往日輾轉朋友聚會的斯坦福女性獨自居家隔離;朝夕相處的母女被玻璃窗隔開;曾疑似感染者的父親更加珍惜家庭和生活;叛逆的妹妹困在家中無法外出。
Ⅲ和Ⅵ的文字被置于圖片左邊,屬于舊信息地帶,暗示人物未發生太大變化:外賣員依舊忙碌著送餐,為顧客提供優質服務;醫生忠于職守,時刻關注家庭及民眾健康。
Ⅱ的雜志主題信息被置于圖像右下方,屬于現實信息地帶,說明Ⅱ是最普遍的現實情況;Ⅳ的文字信息上下對半分布,說明Ⅳ是現實情況,畢竟多數疑似感染者并沒有那么幸運。Ⅲ的個人信息上下參半,暗示Ⅲ的個人生活狀態較理想,中國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抗擊疫情,民眾生活慢慢恢復正常。
三、結語
《時代》周刊封面設計中的圖像、顏色和文字三種不同的模態互相作用,相輔相成,勾勒出普通個體的生活現狀,強調疫情對個體的影響。這一組群像圖片寓意凝聚社會力量,呼吁全球重視疫情。疫情面前,全球大大小小的雜志用各自的方式表達著對生命的敬意、對新生活的渴望。本文從多模態語篇理論層面分析雜志封面語篇,為讀者賞析雜志封面設計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既有助于提高人們的雜志封面賞讀能力,又能幫助設計者設計出更好的封面作品,這反映出多模態語篇的社會實踐性和實操性。
(南京理工大學)
作者簡介:吳少群(1996-),福建莆田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