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虎
摘要:信息化測繪是我國對傳統測繪技術的改革,處于傳統測繪向數字化測繪轉化的新階段,在測繪地理信息中起著巨大的作用。目前,我國的測繪技術已經全面進入數字化階段,下一個成熟的階段就是信息化測繪。本文主要對信息化測繪技術在國土空間規劃的運用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信息化測繪技術;國土空間規劃;運用
前言:
國土空間規劃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意義重大,其主要任務就是對我國的國土空間進行統籌安排,以及對國土的整治和保護。目前,信息化測繪技術雖然還存在一些缺陷,但是在提升國土空間規劃質量和效率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信息化測繪的特征
第一,能夠實時獲取數據。信息化測繪是利用航空、地面、水土等多種手段對地理信息進行實時監控,不斷更新數據。第二,信息的交互呈網絡化。信息的輸出方式由傳統的局域網輸出擴展到廣域網輸出,能夠及時有效地進行地理信息的輸送。第三,有關測繪的基礎設施已經公用化。之前的測繪設備基本是專用的,如今隨著技術的發展,基礎設施專用化特性逐步消失,從而轉變為公共服務。第四,信息服務社會化。信息化測繪運營主體不再局限于測繪系統,而是有了更為廣泛的主體歸屬,運營模式也轉變成了以企業、事業單位、大眾等共同協作的信息服務模式。第五,信息共享法制化。在大數據時代,信息隱私問題逐漸變得突出,國家針對這種情況,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法規。第六,技術體系數字化。信息化測繪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數字化測繪,但信息化測繪是數字化測繪的升級版,仍舊要以數字化測繪為基礎。
2.信息化測繪在國土空間規劃中應用的價值分析
2.1數據信息收集的準確性
信息化測繪技術具備各種優勢,它依托網絡技術的先進性,在數據收集上具有優勢。信息在網絡上的傳播覆蓋面廣,信息傳輸及時有效,加上信息測繪設備的先進性,使得其在對環境位置進行定位的時候更加精準。
2.2整合不同的資源結構
目前,我國社會形態構建的主要目標是向資源型社會轉化,這對我國的國土規劃能力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需要對土地資源進行合理的規劃,才能最大程度避免浪費,從而產生超預期的經濟效益。
2.3信息化測繪技術功能多樣
國土空間規劃與信息化測繪技術的開發聯系緊密,目前研發了很多功能,對于合理進行土地規劃有比較大的促進作用。如:在信息覆蓋方面,地理信息數據比較全面,得益于網絡技術的發展;在定位及遙感的研究方面比較深入;在規劃農田、開發增減土地、登記不動產等方面廣泛應用。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效率,切實推動了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
3.信息化測繪技術在國土規劃中的應用
3.1通過數據對國土規劃中的管理區域進行分析
首先,利用信息化測繪技術進行整體上的統籌安排,充分考慮到人與自然的關系,秉持環保和節約的理念,在合理規劃國土空間的前提下,加深人們對于國土的全新認識,切實建成生態文明城市。其次,管理區域內土地、河道、人文等各種資源的處理方法和過程異常復雜,若全靠人力進行單個測繪,其復雜和困難程度將成指數增加。此時可利用信息化測繪技術加速資源整合,在收集各種數據的基礎上,進行統計和分析,可以有效地降低人力和物力成本,更加精準和有效。最后,利用信息化測繪技術規劃可持續化發展路線,計算機技術具備計算速度快、嚴謹性高的特點,測繪人員可以充分利用這種優勢對測繪數據進行建模分析,通過先進的遙感技術進行展現,就可以讓測繪人員從整體上把握管理區域內的土地信息和人員分布狀況,幫助其對各種資源信息進行理性和邏輯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國土規劃的可持續性發展,保證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3.2利用信息化技術對國土空間中的土地資源進行勘測定界
首先,是對土地征收的測繪定界方面,測繪人員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在前期進行信息收集,用官方網站或者公眾號為平臺,要求居民如實填寫,再加上線下走訪和調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這種方式既可以保證便捷性也能保證準確性;其次,在土地征收工作完成的基礎上,測繪管理人員再利用信息技術對劃撥款進行充分的管理,通過計算機將數據輸入至平臺,進行統計分析,能夠有效地得出結論;最后,對于轉讓和開發等方面進行充分探討,利用信息技術科學合理地測量管理區域的土地面積以及使用情況,從而對其歸屬情況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對土地轉讓和土地開發提供數據支撐。
3.3土地資源的開發和整理
首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對一些土地資源進行測繪和分析,在數據充分的基礎上,對現存的問題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議。如在處理移民安置的工作中,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充分分析當前土地的使用情況,從而合理地安排居民和工業產區之間的土地占用關系,對土地重新劃分,將企業集中在工業園內,做到對零散土地的有效整合。其次,利用信息化測繪技術對當地的農用田進行重新規劃,同樣采用集中使用制度,利用退宅還耕的國家政策,將農用田的有效使用面積進行合理的擴展。另外,將城市內的使用率不大的土地資源進行有效利用,充分挖掘和整理,將閑置土地進行合理化利用,對城鎮內的生態環境進行改善。最后,利用信息化測繪技術對不可抗力因素進行預測。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開采和使用各種資源的強度越來越高,不可避免會引發一些自然災害,如地震、水災等,這些自然災害都產生了不可逆的消極影響,也不利于土地資源的最大化應用。因此,測繪人員應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對高風險區域的土地資源進行合理的測繪,只有在詳盡收集土地信息數據的基礎上,對自然災害發生率作出預測,才能在可接受范圍內開發土地。
3.4利用信息化技術對國土資源進行實際監控
首先,測繪人員可以建立一個專門的數據信息收集系統,并建立一個信息共享平臺,保證國土空間規劃工作人員能夠在進行相關任務時,可以隨時調取土地資源信息進行詳盡分析,并將分析結果反向上傳至共享平臺,增加信息的交互性。其次,測繪工作人員在進行最新的數據收集和分析后,可以將數據進行縱向對比,總結出歷年土地資源使用情況,并與當前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從而為國土資源進行合理開發提供最新的依據。最后,在測繪人員進行土地信息的全面收集過程中,通過信息技術的先進性,計算機可以自動分析數據,并呈現出一個分析報告,測繪人員可以依據分析報告,經過仔細的觀察和對比,發現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及時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和方法。
3.5合理利用信息化測繪技術對國土資源進行規劃設計
首先,在規劃過程中,通過全面及時地收集數據,將國土空間資源的測繪數據進行及時、自動、精確、高效的收集和整理,在此基礎上,有助于測繪人員在后期對于土地資源的整體規劃。其次,通過針對性地收集土地資源信息,測繪人員進一步對數據進行分析和研究,從而正確地對國土資源進行自主建模,可以將土地資源進行規劃之后的形態直觀形象地體現,保證測繪人員對規劃效果進行全局掌控,保證國土空間規劃的質量與效率。
4.結語
信息化測繪技術對國土空間規劃的作用非常大,在測繪前期、中期、后期等各個方面均有具體的應用,測繪人員應當及時地更新信息技術知識,運用現代測繪理念,對國土空間資源進行合理的規劃,切實推動國土資源可持續化發展,實現與傳統測繪技術的完美融合。
參考文獻:
[1]張振華,楊林平.國土空間規劃背景下農村經濟發展探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1(2):46-47.
[2]劉暢,薄成,張西軍.國土資源巡查監管系統設計與實現[J].城市勘測,2020(6):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