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運 郭巍
摘要:由于建筑工程結構比較復雜,涉及的內容特別多,鋼筋與混凝土等施工材料使用量逐漸提升,工程施工投入資金額不斷增多,建筑結構設計人員要認真遵守安全性設計原則,在滿足建筑工程結構設計安全要求的基礎之上,節省大量的施工作業材料,保證工程施工成本得到良好管控。同時,適當安全儲備能有效提高工程的質量,有助于促進我國建筑工程可持續發展。基于此,本文結合當前建筑結構設計的要點,提出了有效的提升策略,保證建筑工程結構更加安全,并且實現提升施工企業經濟效益的目的。
關鍵詞:建筑結構;設計要點;安全性;對策
1.當前建筑結構設計的要點
1.1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
隨著我國人口數量的增加,高層建筑以及超高層建筑將會成為未來建筑的主流趨勢,未來建筑將以其高度取勝。對于這些高層與超高層建筑來講,其抗震性能的不斷完善與優化,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建筑的整體質量與住戶的人身安全。由于高層建筑的穩定中心較高,如果建筑自身的抗震性能較差,那么極有可能引發建筑的坍塌,對住戶的人身及財產安全造成威脅,因此,高層建筑的抗震性能優化就顯得極為關鍵。決定高層建筑抗震能力的強弱關鍵在于建筑結構本身的強度及剛度這兩個方面,若想提升建筑的抗震性能,就要從建筑結構的強度與剛度入手進行結構設計的優化。根據不同地區的建筑抗震能力需求,對屈服部位的受力機制進行合理控制,選取一些相對較為穩固的建筑基礎進行建筑上部結構的設計,重視地基的沉降處理,最大限度地減少由于地震引起的建筑晃動,從整體上提升高層建筑的抗震能力。在高層建筑的結構優化設計中,使用減震或隔振等高科技技術,選取一些抗震性能較好的建筑材料,通過對延性結構與抗震系統的融合,結合使用一些軟墊以及懸吊等相關的建筑防震措施,從根本上轉變建筑的動力特征,減少振動對高層建筑造成的一系列不良影響。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耗能能力,降低地震作用對高層建筑的不利影響,減少建筑物在面臨地震時受到的傷害。
1.2地下室結構設計
地下室結構占結構總成本的比重很大,做好地下室結構的優化設計對控制這個項目的結構成本至關重要。地下室結構優化需注意以下兩點:①控制層高,滿足建筑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盡量減小地下室層高。不僅可以減少混凝土及鋼筋用量,還能減少施工土方開挖量,降低維護費用。地下水豐富的地區,水浮力是基礎設計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水浮力起控制作用時,減小地下室層高能減少抗拔樁數量,降低底板配筋。②地下室結構土壓力、水浮力較大,側墻及底板抵抗外力所需配筋用量也很大,設計人員在進行設計時應詳細分析結構構件的受力狀態。滿足規范計算的條件下,做到分段配筋,受力較小部位配置較小的通長鋼筋,受力較大的部位做到局部附加。
2.提升建筑結構設計安全性的對策
2.1嚴格按照建筑規范設計建筑結構
隨著建筑業進一步的發展,建筑結構越來越被重視,國家也出臺了一些相應的規定。因此,為了提高建筑的質量,消除安全隱患,建筑設計人員要謹守本責,對建筑過程中不符合國家相關規定的行為及時提出異議,并提出解決措施,以避免或減少類似情況的發生,使建筑結構設計更多地為人們考慮周全。同時,建筑結構設計人員對存在違規行為且屢教不改的人員要及時舉報,以免造成更嚴重的損失。
2.2強化設計者的安全設計理念
建筑設計者是否具備較強的安全意識直接關系到建筑結構的安全性設計。因此,在設計建筑結構時,相關部門要督促設計者、修建者綜合考慮多種不同的建筑安全因素,不斷強化建筑安全性。同時,在建筑設計、修建完成后,相關部門及其成員要細致地查找非安全因素,及時進行修補,進而消除可能性安全風險對建筑居住者的沖擊。進而使之形成全局意識,細致地設計每個細節工項,進一步提高建筑的安全性,保障居住安全。
2.3提高建筑結構設計合理性
建筑企業要為建筑結構設計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質、高素質的專業設計人才隊伍,加強專業培訓和教育工作,促進其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不斷提高,規范自身在建筑設計中的操作,始終遵守有關建筑要求和國家技術標準,提高建筑結構安全和質量設計水平。如在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設計人員應勘察場地地質環境,科學有效地分析建筑工程內容,以保證建筑設計和建筑材料的合理使用。根據不同的地質環境,建筑設計師應根據其特點采用結構設計體系。
2.4有效的控制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對建筑物的質量影響極大,嚴格控制建筑材料的質量可以有效達到控制建筑質量的目的。根據不同的建筑結構,需要選擇不同的建筑材料,達到物盡其用的目的。建筑材料質量需要安排專業的材料質量檢測人員進行檢測,入場前對質量需要進行進一步檢測,合格才能進入施工場地。鋼筋作為主要的施工材料,在選擇過程中需要同時考慮到鋼筋的硬度和韌性,保證鋼筋在能夠承受較大壓力的同時,還不會完全,甚至斷裂。
2.5提高建筑結構設計的監督質量
現階段,人們都已經開始重視建筑工程的質量問題,特別是對于建筑結構設計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為了保障建筑結構設計的安全性,則需要加大對建筑結構設計的監督力度,在制定建筑結構設計監督的相關制度和標準后,對安全性內容進行規整和分類,特別是對于一些偷工減料、相互包庇的人員給予嚴厲的懲罰,這樣才能切實保障建筑設計的安全性,同時,還保障建筑結構設計人員和施工人員深入施工現場中,通過日常的監督和檢查及時發展存在的問題。
3.結語
總之,隨著城市的規模化發展,推動我國建筑業快速發展,對建筑結構設計也提出了較多要求,尤其是對生命財產的安全性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站在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上來看,采取科學的建筑構造設計策略,不僅使建筑結構的安全儲備提高,與此同時,還能夠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從而促進建筑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杜智亮.提升建筑結構設計安全性有效措施[J].建材與裝飾,2020(06):79-80.
[2]楊培培,張有為.基于建筑與結構融合度提升的建筑結構設計創新[J].城市住宅,2020,27(02):239-240.
[3]徐寧.簡述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要點[J].居舍,2020(05):10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