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
摘要:在合同文本簽訂過程中,如果合同當事人未能對工作范圍和內容、合同期限、合同支付等條款約定模棱兩可,通常會引致合同文本在具體履行過程中遭遇種類多樣的風險隱患因素,引起矛盾糾紛問題,并且給工程建設活動造成不良影響。基于此,圍繞合同發包在合同簽訂階段的風險防范及對策進行分析研究,供合同管理人員在后續合同簽訂中參考。
關鍵詞:合同發包;風險防范;對策
引言
“合同是當事人之間的法律”,合同管理作為公司法治工作和經營管理的重要內容,對維護公司合法權益、保障經營活動有序開展具有重要意義。合同條款設置不當或遺漏是合同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風險,對合同主要條款的設置進行風險研究很有必要,為今后的合同簽訂具有借鑒意義。
在完成定標、中標通知書發送環節之后,需要與中標單位簽訂合同文本。在合同文本簽訂形成過程中,盡量避免由于合同條款實際寫入的約定事項存在不清晰、不全面或者是不準確,客觀上導致合同文本在具體履行過程中發生理解歧義問題,給合同履行過程造成風險隱患,造成不良后果。
1、合同簽訂的原則
遵照《民法典》、《招標投標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應當遵循自愿、公平、誠信原則。合同簽訂后要全面履行,禁止任何一方做出強迫性條款或者是欺詐性條款。
2、合同文本編制的依據
依據招標文件、投標文件、答疑文件、需求部門提供的技術文件。
要充分了解合同的內容及其服務安排,要避免使用不恰當的合同范本,合同條款的設置應充分考慮雙方的權利義務對等性,既要保護己方合法權益,也要確保雙方能夠履行合同,實現合同所載服務事項的預期目的。同時,要遵守通常的行業管理規定及交易雙方既有合同中已達成的交易條款。
3、合同文本可能存在的風險及對策
3.1合同期限問題
3.1.1合同期限過長,某項目部簽訂日常辦公信息化服務和維護合同期限是全周期合同,期限為5年。隨著項目的進展發現乙方服務質量達不到發包人的特定需求,但要更換供應商不太容易。究其原因,需求部門在立項時,就確定5年服務期限。
對策:需求部門在立項階段需要征求商務部門意見。商務部門在合同策劃報告階段,對合同期限做合理的策劃。
3.1.2合同沒有絕對工期或服務期的問題
合同未約定絕對工期,不利于合同工期控制,可能帶來合同執行風險。原因是需求部門在任務書中沒有對項目執行時間進行明確細化或未考慮合同發包時間,給出的是工作要求完成時間節點,而不是絕對工期。
對策:需求部門在技術任務書中需明確項目絕對工期,以避免在項目執行過程出現分歧。后續發包項目商務人員須檢查需求部門提供的任務書中是否明確了項目絕對工期,如無則反饋相關部門修訂。
3.2 工作范圍和內容約定不準確引起糾紛。
在某合同索賠談判階段,買賣雙方對DCS合同設備定義存在不同理解。根據合同設備定義:設備可以是系統任何一部分或所有部分、部件、固件、零件、模件、材料以及各類東西等等。
廠家對設備定義的理解是:在設備定義文字描述中,并沒有出現“應用軟件”這種字樣,因此,廠家堅定認為合同設備不包含應用軟件,索賠范圍不包括應用軟件。而且合同其他地方也沒直接寫“設備包含應用軟件”這種字樣。
買方對設備定義的理解是:雖然在設備定義文字描述中,沒有直接寫出“應用軟件”這種字樣,但是不并代表設備就不包含應用軟件。而且合同設備定義中提到的“系統任何一部分或所有部分、部件、模塊以及各類東西等等”,這些東西本身就可以指軟件,合同其他地方也可以加以佐證。
但廠家始終不同意買方觀點,雙方已多次對該定義展開激烈辯論,一直扯皮,相持不下。
原因分析:合同條款(設備定義)不嚴謹。在合同談判階段,雙方未在合同設備定義條款中寫明設備包含軟件(或應用軟件);雙方邏輯思維不同。對于相同的合同條款(不僅僅是合同設備定義),雙方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解讀。
對策:在后續合同簽訂中,對于合同設備定義,應明確寫出設備包含應用軟件。同時,在合同索賠條款中,也要明確寫明索賠范圍包含“服務”等等。以避免買賣雙方后續發生糾紛。
3.3合同約定的支付條款與集團內供應商執行條件不相符,導致不予付款問題。
招標文件中的付款條款是針對所有參加投標供應商的,可以按照外部供應商條款統一要求;但是實際簽署的供應商是集團內供應商,和外部供應商執行條件不完全相同,但是商務負責人未在合同澄清階段按照之前商務部門簽署的會議紀要和實際情況做適應性修改導致上述付款問題的發生。
某火警合同:該合同供應商為集團內公司,按照以往CNPE商務部門簽署的會議紀要,集團內公司在申請預付款時,可以以合同承諾函替代預付款保函和履約保函。但是在簽署的合同附件B-付款條款中未進行適應性修改,只是將原招標文件中對所有投標廠家的統一付款條件復制過來,作為合同付款條件。導致該合同預付款在業主方審查時未通過被拒絕付款,原因是合同簽署的付款條款和集團內供應商執行條件不相符,不予付款。CNPE收到業主郵件后,耗費了大量人力和精力協調業主方和供應商,雖經領導大力協調,目前該筆預付款仍未獲批,目前仍在積極協調中。
對策:招標文件中的付款條款是針對所有參加投標供應商的,可以按照外部供應商條款統一要求;但是實際簽署的供應商是集團內供應商,和外部供應商執行條件不完全相同,不能簡單地拷貝招標文件中付款條款,應該做適應性修改。請相關商務負責人在后續合同簽訂中根據供應商實際情況和相關規定修改相應支付條款,以便合同能順利執行。
3.4合同缺少保密條款
商務合同、招投標活動以及對外商務談判過程中需要保密的信息屬于公司商業秘密的范圍。為保護公司商業秘密的安全,維護公司的合法權益和經濟利益,合同中要有專門的保密條款。某項目部某部門合同自查時發現,簽訂的采購合同缺少保密條款,不符合公司商業秘密保護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也不滿足公司內部控制評價標準。原因是公司相關采購程序無具體的合同保密規定,在合同履行和監督的控制設計方面存在缺陷,不滿足集團內控評價標準“應健全合同保密制度,不得違規泄露合同訂立與履行過程中涉及的商業秘密或國家機密”的要求。
對策:升版相關程序,在合同文本中設置保密條款。
結束語:
綜合梳理現有研究成果發現,在合同文本簽訂過程中,要有防控風險的意識,立足于合同發包過程形成的全部過程資料,充分考慮雙方的權利義務對等性、可執行性,減少和避免因合同條款設置不當或遺漏產生的風險,既要保護乙方的合法權益,也要確保雙方能夠有效履行合同,實現合同所載經濟事項的預期目的,為工程的進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