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在高等院校中已經形成了固有模式,大體上是沿用西方的教學模式。高等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經過多年的發展,教學手段變得形式僵化單一,教學內容也毫無新意。長此以往,對藝術設計專業發展無益。傳統文化的傳承對高等院校來說尤為重要,因此需要將中華傳統文化和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合理地融合,使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系統的骨骼充盈傳統文化之血肉,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設計行業煥發光彩。只有合理融合中華傳統文化和西方構成設計知識,使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在藝術設計專業課程中扎根,學生才能在今后設計創作出具有創造性的優質作品。
關鍵詞:傳統文化;藝術設計;融合;教育
中圖分類號:J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08-0-02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年的歷史孕育了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步入新時代,將中華傳統文化知識融入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應提上日程。縱觀我國的設計專業教育,以西方構成設計為正統的課程設置占據主流,卻毫無民族特色與特點。因此,要想使我國藝術設計彰顯傳統民族文化的魅力,就要打破以往設計專業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與策略。從青年一代入手,做好傳統文化教育,并把傳統文化元素廣泛融入藝術設計教學,使學生思想受到洗禮,使傳統文化元素得到廣泛應用,把中國文化、中國精神和中國智慧展現給世界。
1 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現狀
20世紀80年代以來,藝術設計行業發展趨勢大好,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在求學時選擇報考設計專業,走上藝術設計道路。而高等院校在發展藝術設計專業時卻忽略了傳統文化素養在專業中的作用,多是對設計效果造型進行大面積的教學。進入21世紀后,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環境下,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學習中華傳統文化、進行設計創作融合已刻不容緩。在藝術設計專業的教育現狀方面,主要有兩個問題亟待解決。一個問題是高校過多關注技能教育,忽視了傳統文化教育。當代藝術教育的狀態隨著高校的大力擴招,學生的藝術專業技能技法都得到了廣泛提升,但文化素養卻有所缺失,致使培養出的學生僅僅懂得流于表面的藝術技法。另一個問題是教育死板僵化、缺乏趣味性。教師僅僅向學生灌輸技能技法,缺少與學生之間的深度溝通了解,無法對癥下藥改善教學問題。因此將中國傳統文化引入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設計師應從傳統文化中提取設計創作中需要的特色元素并進行合理應用,融入自身的設計,創作出優質的藝術設計作品。國民對于含有中華傳統文化的設計作品更容易產生共鳴,更能通過藝術欣賞牽引出內心深處的心理認同感,有民族文化內涵的設計作品也能大大提高提高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數和生活質量。
2 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問題
2.1 未形成規范的中國傳統文化課程
宏觀來看,當前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設置主要可分為三大類:其一,以平面構成、立體構成為中心的基礎課程;其二,以集合性課程及創新能力為中心的延伸課程;其三,以二維視覺觀感為中心的審美課程。通過課堂考察發現,這些高等院校的課程設置忽視了藝術設計專業的核心是融合性及交叉性,而課程設置中人文社科及自然科學等方面的知識甚少,并沒有設置可以使學生深入學習的相關課程。從歷史視角入手,我國最早的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溯源可談的有三點:第一,藝術教育的溯源最早在清末;第二,當時以師徒教育最為流行;第三,日、德及他國在最早的設計教育中以混合教育制度為主。因此當前來看,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在我國僅僅有繼承性的、歷史性的縱向影響關系。而分析本科教學中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體系結構,其課程設置僅僅只把目光放在簡單的技能技法教授上,忽視了設計和文化、社會、科學等其他學科的橫向關聯。現在,我國的藝術設計專業中的課程結構仍以單純的構成課程為主要專業課程,課程架構沒有任何模式的突破。可以看到,高等院校的課程絕大多數都是基礎教育課程,未形成完備且科學的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體系,沒有把傳統優秀文化知識引入設計專業課堂,因此需要及時開設相關課程,為培育學生人文素養添磚加瓦。
2.2 未融入優秀傳統文化
社會和市場的不斷發展也使技術及用料不斷提升,僅靠一套吸收外來教育模式的課程無法完善學生的知識理論。而具有優質創新思維的設計師也不是短時間就能培養出來的,因此在課程規劃設計中,不能忽略傳統文化理論知識。傳統文化的熏陶及美育教育在我國的藝術設計專業課程中不可或缺。五千多年來,中國孕育了許多的文化財富,在體現民族時代風貌的同時,也反映了我國民俗藝術的文化高度。國際著名設計大師喬治羅亞曾言:“設計的內涵是文化。”[1]設計師在創作時必定會選擇一種文化作為基底來承載作品,這樣的作品更有厚重感及氛圍感,而中國的設計就應該提倡以傳統文化為底色孕育作品。學生想要在未來的工作中有獨到的見解和敏銳的設計眼光,就需要用厚重的文化內蘊及精神來打底。由此,在藝術設計專業的具體課程設置上,應注重補足文化在課程教育中的分量,呼吁學生把民族文化設計作為主要設計思維,提升文化素養,號準歷史脈搏,使學生立足傳統文化,如此才能在之后設計創作出更多與時代同頻共振的創新性作品。
2.3 未體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
在歷史的長河中匯集形成了許多的優秀傳統文化,極具中國味道的傳統文化對社會的發展進步與民族威望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藝術承載文化,文化澆灌藝術,因此優秀傳統文化對當代藝術設計教育的影響不可忽視,傳統文化為藝術設計專業成長的貢獻也無法估量。因此,想要適應當代中國社會的發展需求,就不能僅沿用與照抄西式藝術專業教育方法,此種教育模式缺少文化底色與內涵。當代的藝術設計想要與時代同頻共振,就要把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學生精神,既然想要培育富有想象力、創造性和能動性的優秀設計工作者,就要使學生有豐沛的傳統文化素養與內涵。沒有中華傳統文化底蘊的設計師就不能創作出富有內涵的藝術佳作。而高校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陣地,藝術設計專業中有關傳統文化的課程設置卻少之又少。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副院長李鏡路教授就在《藝術設計教育發展趨勢探討》中說:“根據我國國情,我們在藝術設計教學中必須繼承和發揚中國特有的民族文化,必須繼承和發揚傳統藝術的文化內涵,將現代化設計與傳統文化的精華整合起來,要在我國傳統文化、審美習慣、科學技術上探討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設計教學體系。”[1]我國的藝術設計創作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要把民族文化發揚光大,傳播到世界的每一寸角落,使世界的華人感受到國韻設計,也使西方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
3 傳統文化的引入方法
3.1 增加傳統文化相關課程,適當調整課程編排
當今的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設置可從三點來區分:第一,基礎課程,這是藝術設計專業需要共同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生未來從事藝術行業工作的必要前瞻課程,此專業的所有學生都應學習;第二,專業課程,學習專業技術技能,涵蓋技術的應用及對學術的研究;第三,文化教育,專業課程之外的文化專題。中華文化龐雜且內容豐繁,雖然在設計創作中不能傳授外在的技能技巧,但可以豐富設計者的精神及思維,使藝術設計作品富有內涵。隨著時代的發展,在文化的洗禮下,我國的設計行業也被影響,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在藝術設計專業中舉足輕重。因此,設置藝術設計專業的高等院校應關注此點,對于學科教育中遇到的諸多問題,應在教育中有策略、有方法地把中華文化浸透在課程教學中,通過觀察學生課堂學習效果把握課程脈搏。課堂是教育的本源,應積極在課程建設中適量增加中華文化、美育及美學課業的配比,引入有關中華文化的理論課程,使學生吸收文化的骨髓與血肉,融合傳統文化與藝術設計,并試著創作出有文化內涵的可讀作品。
現在高校中藝術專業的課堂教學多以通識教育作為大學生的必修課程。通識教育旨在通過各種人文知識教育和其他多元化的實踐方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2]。其使命包括補缺、糾偏、擺脫功利主義的狹隘與淺薄,整合、貫通,也有學者把它譯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1]。通識類課程的意義在于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它不僅僅只是一種課程設計,更是一種思想、理念和境界,目標是使學生全面和諧發展。而藝術設計專業則是把創新當作目的,除了必備的應用技能知識外,更需要擴充自身的人文素養及自然科學知識。因此,學生想要在之后的藝術道路中提升自身的藝術水平及能力,不僅應學習好人文知識,對于通識知識也應及時把握。根據不同院校的差異,教師可憑借自身需求及學生的情況來設置課程,注意厘清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設置課程結構時,選擇當下需馬上學習的傳統文化課程放在必修課程中,其余課程合理分配在輔助的選修課程中。
3.2 培養文化內涵和藝術欣賞能力,提高教師文化及美學素養
何為藝術?何為藝術美?這是進行藝術欣賞、了解藝術的根本目的。藝術是實踐,也是我們與世界交互的方式。藝術實踐是貫通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也是個體精神生活的一個重要點。藝術欣賞與中華傳統文化密不可分,隨著時代發展前進,優質的藝術作品皆是以民族優秀文化為底色的,中華優秀文化是全體人民共有的寶貴遺產,要把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提高藝術欣賞水平。藝術欣賞也稱作藝術鑒賞,是人類在欣賞藝術作品時即時或延后產生的審美感受,也是人根據所見的藝術客體了解世界的方式。藝術欣賞的課程教育不但加深了學生對藝術的認知,而且提升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因此,其能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審美觀,甚至包含審美觀,使學生的設計態度端正,更易創作出優質作品。因此,藝術欣賞課程對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十分重要,而高校教師更應努力充電、擴充知識,從知識入手培養學生、提高學生的設計創作能力。教師的素養和知識面影響著學生,要增加對教師工作重心、知識體系、價值體系等方面的關心關注。在多元化大背景下,前沿的設計知識不斷更新迭代,在追趕潮流的同時,應提倡教師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對傳統文化教育理論的研究上,調整教學目標,增設新型課程。
想深化藝術設計專業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想法,究其根本要從高等學校教師的文化認知入手。要邀請優秀的大師及名人多舉辦講座,拓展學生對于藝術設計的創新點,學習和吸收成熟的藝術創作經驗。高校老師要積極參加實踐研究,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有目的地落實中華傳統文化和設計融合的想法。尤其是要涉及民間藝術,這是我國五千多年歷史中流傳下的值得珍視的文化寶物,要把民間傳統文化的特色與當下設計有機融合。學生觸及中華文化、了解文化的內涵與底蘊,對于加深設計感受乃至強化設計思維融合都有重要作用。步入新時代,將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引入藝術設計專業課堂是一次非常有必要的實踐。
4 結語
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把傳統優秀文化納入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課程系統是重要且有必要的。將中華優秀文化融入藝術設計教學能激發學生的設計意識,更新固有的設計理念,轉變設計想法。高等院校教師需要具有能動性地指引學生,把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全方位地授予學生。學生擴充了知識體系和內容,設計創作會更有內涵,我國的傳統文化才能得到弘揚,未來的設計圈才會產生大量優秀的作品。在世界聯系密切的新時代,各個領域的發展迅猛,藝術開始轉向與技術技能相結合。我國藝術設計專業開設以來,各個國家的理念、經驗及模式都深深地影響著國內的教育,設計作品也開始與世界各國的優秀作品拿來比較。在當下,怎樣使本土文化澆灌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如何理出適宜我國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脈絡,開始成為建設藝術設計專業的核心物體。因此,我國的藝術設計專業教育要有本國特點,具有中國味道和內涵。把傳統優秀文化作為基底,打造完善的課程結構體系。藝術設計專業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設計人才,在進行設計創作時有必要扎根傳統文化的沃土吸收養分。如此,中國本土的設計創作才能擁有內韻,才能在設計領域上大力弘揚民族文化,使國家的設計在國際上更具有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王虹.藝術設計專業引入傳統文化教育策略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14:16-21.
[2] 龍湘平,周亞輝.論藝術設計的人文特色教育發展趨勢[J].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06(1):36-37.
作者簡介:杜欣桐(1996—),女,江蘇徐州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