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龍飛

“好的教育,應該是培養終身運動者、責任擔當者、問題解決者和優雅生活者。”日前,江蘇省錫山高中校長唐江澎的一番言論引發社會熱議,但唐江澎自己都納悶:我說的是常識,怎么就火了?
也許正是因為,這種教育觀讓人看到了“常識”的魅力。過去,一些學校盲目追求升學率,部分家長只關心考試成績,難免忽視孩子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校園里“小眼鏡”“小胖墩”不少,令人關注。因此,扭轉“分數至上”的觀念,推動學校體育工作開展,增強青少年體質,在很大程度上成為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心愿。
關于“好的教育是什么”的發言,關于“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探討,關于學校開展高質量體育活動、重視學生健康發展的要求,總能引發熱議,體現了全社會對學校教育的共同關注,也是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題中應有之義。
現實中,有些學校的體育課尚未開齊開足,一種做法是將體育課課時“調劑”給文化課,一種考慮是體育與智育之間存在“輕重緩急”的關系。但不少教育專家根據觀察和研究得出結論:體育與智育并不互相排斥,相反,一些競爭性、對抗性的體育活動有助于增進智育,達到以體育智、以體育心、以體促勞,實現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效果。和其他高中一樣,錫山高中也存在升學壓力,但該校學生依然每天上一節體育課,一直持續到高考前,校長還為堅持跑步的同學發獎。從強健體格到塑造人格,學校強調體育教育,給孩子帶來的改變顯而易見。
過去常有人說,學校體育“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這種狀況已經迎來改變的契機:推動學校體育工作開展的文件連續發布,關注學校體育教育的社會氛圍已經形成,不少地方除了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也在配齊配強體育教師、改善場地器材建設配備、統籌整合社會資源等方面下大力氣,花真功夫。
好的教育,不能缺了體育這一課。時代在變,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在變,但人才培養、全面發展的價值觀念沒有變,把共同認定的“常識”堅持做下去,看似困難的問題總會找到解決的途徑。
(選自 2021年3月22日《人民日報》,本刊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