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勤余

賈玲執導的首部電影《你好,李煥英》從大年初一上映以來,累積票房已超過53.1億元,超越此前女導演票房最高紀錄《神奇女俠》。這也意味著,賈玲成了全球票房最高女導演。
我們有理由向賈玲表示祝賀。盡管她只是一位新人導演,但無數觀眾已經用眼淚證明了她在創作過程中的用心和用情。努力終有回報,這個“全球票房最高女導演”的稱號,賈玲當之無愧。
當然,我們也應該冷靜看待這項榮譽。客觀分析,《你好,李煥英》的大獲成功,固然是因為劇情感人、制作用心,但很大程度上,也和春節檔的天時地利人和有關。一些熱門電影在上映前呼聲很高,但和觀眾見面后卻讓人大跌眼鏡;一些電影質量也不差,但因為排片較少等場外因素,難以和賈玲的作品抗衡。各種因素疊加之下,才有了賈玲處女作的脫穎而出,一飛沖天。
因為低調、謙虛,賈玲的觀眾緣素來過硬。雖然她目前頭頂的稱號很大,但相信她不會太當回事。作為一部電影,《你好,李煥英》絕非無懈可擊,和經典尚有一定距離。作為導演和演員,賈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所以,我們應該祝福賈玲,而不是捧殺這位可愛的女導演。
應該注意到,近期,“百億演員”“百億導演”等稱號的涌現可謂層出不窮,賈玲不過是其中一員。盡管涉及的導演、演員都堪稱優秀,但這些稱號背后卻透露出一種令人擔憂的邏輯:電影創作,一切向票房看齊。
其實,“百億演員”“百億導演”等稱號里的水分不少。某些演員不過是眾多主演中的一位,卻因為電影的漂亮成績單沾了光;某些導演的作品在藝術性上乏善可陳,卻因為點中了社會痛點,炒作出了熱門話題而賺得盆滿缽滿。
藝術創作必須回歸到藝術創作本身,一時的票房紀錄固然重要,但能被時光記住的,永遠是經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鏡頭語言。被短暫的虛榮沖昏了頭腦,不僅不利于導演、演員的成長,更不利于中國電影的長期發展。
2021年春節檔,7部國產電影合計拿下超過80億元票房,遠超往年同檔期,同時刷新了全球單一市場單日票房、全球單一市場周末票房等多項紀錄。可喜的成績背后,是中國電影“內循環”的巨大市場需求。在全球電影市場都受到疫情沖擊,岌岌可危的背景下,我們更應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局面。
接下來,如何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影院?如何維持中國電影市場的長期繁榮?說到底,還是要用優秀的作品說話,用優秀的演技服人。這個重任,必然會落到年輕的“賈玲”們的肩頭。
是不是“全球票房最高女導演”并不重要,能不能成為“全球最優秀導演”才是關鍵。這是賈玲應該努力去追求的目標,也是所有中國電影人的理想。給賈玲一點掌聲、鼓勵,也給她一些靜一靜的空間。中國電影的明天,會更好。
(選自2021年3月21日“光明日報”微信公眾號,本刊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