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晨
一、案例背景
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小學1~6年級的1分鐘跳繩為高優指標,學生成績超過單項評分100分后,以超過的次數所對應的分數進行加分,如:小學六年級1分鐘跳繩滿分標準為男生157次、女生166次,滿分后每多跳2次加1分,最高可加20分。并且,學生體測的學年總分也被很多學校視為學生評優評先的重要考核依據之一。因此,加分機制可以有效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強化學練動機,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練習,提高成績,增強自信心。同時,擁有突出單項加分能力的學生也可以成為班級中同學間的“競爭者”“引領者”,甚至是“小老師”。
二、案例描述
又是一節六(5)班的體育課,這節課是1分鐘跳繩的隨堂測試。小劉是班級內極少數跳繩不過關的女生,之前也有過跳繩的測試,但她的成績總是差強人意。這一次,又輪到她來測試了,然而旁邊卻跟著另一個女生——小趙。小趙一直是體育模范生,尤其是跳繩成績,在班級里可是數一數二的。小趙和小劉是一對好朋友,兩人下課期間時常形影不離。這次小趙陪著小劉一起來,不知是想要做什么。
測試一開始,小趙仿佛是知道小劉的“底細”一般,看著小劉拿起跳繩開始搖動,小趙就在一旁急得坐立不安,一會嚷嚷著:“哎呀,你把外套脫了跳啊,掛在胳膊上了!”一會又氣得直跺腳:“你頭發怎么回事啊?多影響注意力啊!”“哎,你快點,快點,別停下來!”我看著她們,覺得小姑娘們的友情可真好,但轉而望向氣喘吁吁跳繩中的小劉,我又篤定單靠這樣的節奏和速度,她的成績依舊不會很理想。果然,1min后,小劉只跳了101次,綜合評分離優秀還差3分。
我帶著遺憾,正準備記錄成績時,小趙突然一個箭步沖到我面前,滿臉急切地對我說:“老師,老師,我跳繩滿分且有20分的加分,能不能把我的加分借給她啊?”當我聽到這句話時,腦子里第一個反應就是“當然不能,你的成績是你的,怎么能借給別人呢?借了也不能真的變成她的啊”,于是當機立斷地嚴肅回答:“不可以!”但是小趙并沒有退卻,反而拽著我的胳膊央求著我,說:“老師,我保證,這分咱先借給她,讓她拿個優秀吧,不然就她一個女生拿不到優秀,在同學面前太難堪了。后面我一定督促她,讓她勤奮練習,一定在期末的時候按您的標準把分還上,您看行嗎?”
看著滿眼焦急和緊張的兩張小臉,我的內心又糾結了起來,小劉平時挺內向的,做什么事都沒什么積極性,練習跳繩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但她偶爾也有自尊心強的表現,會害怕別人“瞧不起”的眼光。這讓我不禁思索,這分真的不能借嗎?可是借給小劉的話,她會不會覺得“天上原來會掉餡餅”?從此更不愿意努力練習了呢?反復思考了數秒,我決定相信小趙提出的保證——一定會在期末把分還上!我想這或許是條能有效激發小劉努力練習跳繩的路子。
于是,我先故作為難的樣子,而后看著她們緊張的臉最終改了口說:“可以!”看著小趙雀躍地蹦蹦跳跳,再對比下小劉一臉緊張又茫然的表情,我頓時覺得兩個女孩子太可愛了,心中那絲猶豫也煙消云散了。我鄭重其事地對她們說:“借!可以,但是有借必須有還,就像小趙剛才說的那樣,期末的時候小劉可必須得把分還上。”兩個女生得到承諾,立馬點頭如搗蒜。
接下來,我們就具體的借分細節進行了討論,并擬定了簡單的“借分合同”。合同注明:第一,借分方與被借分方均需完全自愿,不得強迫對方;第二,借分需要明確還分的時間,我們初步擬定在期末考試的兩周前還分;第三,如果借分方未能如期償還所借分數或償還失敗,后果由雙方共同承擔,寒假期間兩人必須每天完成500次跳繩作為替代性償還;第四,三方立下字據,以作憑證。
在簽訂了“借分合同”后,我時不時就會看見小趙陪著小劉在操場角落里練跳繩,每當小劉力不從心、想要休息的時候,小趙就義正言辭地大聲督促她:“不行,再跳100個”“加油,加油,你可以的!”“保持節奏,別亂陣腳!”慢慢地,小劉越來越主動,有時也會自己在某個角落里練習,我明顯感覺小劉有自信了,跳繩也越來越輕松了。偶爾小趙也會給她計時數數,跳完后兩人還會會心一笑。
就這樣,經歷了近2個月的時間,迎來了即將期末考試的月底,當小劉和小趙微笑著拿著當初簽訂的“借分合同”來找我還分時,我想她們會還給我一份滿意的答卷。果然,1min后,當我喊出小劉跳了178次的時候,兩個小姑娘開心地蹦了起來。這個成績已經達到了滿分,并且還獲得了6分的附加分。她們為了目標,努力奮斗,實現了自己的承諾,獲得的遠比這個滿分和加分要多得多。
在這次小成功后,我意識到“借分”這個事是可行的,兩兩結對,先進帶后進,這是很多學科廣泛應用的好點子啊!那體育課為什么不能用呢?于是,我將新學期即將實行“借分合同”的事情公布在我所教的班級中,為部分體育后進生制訂專屬成長檔案,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薄弱項,找尋該項成績優異的同學,然后兩人自愿簽訂“借分合同”,明確借分項目及借分償還時間。借分方要保證在借分期間努力練習,而被借分方也要時時督促,共同進步。如果如約達成所簽訂的合同,則雙方均會有一些小獎勵。聽到這一消息,同學們都熱烈地討論起來,從他們的眼神可以看出他們對新學期的體育課都非常期待。
三、案例反思
1.創造條件,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
案例中,小劉借了同學的分數,因為借了要還,在責任和信用的督促下,她主動進行跳繩鍛煉。這就發揮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作用,讓學生知道體育鍛煉一直都是自己的事,只有積極主動地鍛煉,獲得的分數才是自己的,從而也培養了學生擁有終身鍛煉的體育意識。同時,小趙主動提出借分給小劉,這就意味著她要為此負責,督促小劉練習跳繩,在小劉懈怠時,小趙就是她的鬧鐘、是她的助推器,她們相互督促,共同進步。
2.巧用方法,樹立學生信用觀念
課堂上,小趙和小劉跟教師只是口頭約定,但為了建立觀念,最后擬定的是具有契約精神的“借分合同”。合同規定了借分項目、借分數值和償還時間,一式3份,把師生3人約束在一起。此舉一是為了規范借分操作,讓學生認識到這是很正式、很嚴肅的事;二是為了避免因時間的推延,師生三人忘卻這件事,導致后續流程虎頭蛇尾,反而好事變壞事,得不償失。
嚴格意義上來說,借分是一件“不靠譜”的事,因為沒有任何“抵押”,如果學生真的不還這個分,教師也無計可施,但這卻是教育學生樹立誠信觀念、培養彼此信任的一次機會。俗話說“人無信不立”,良好的信用關系更利于人際關系的發展。守承諾、講信用一直是中國人的良好品質,而當教師同意小趙借分給小劉時,就是給予了她們二人一份信任,相信她們會共同履行這份信任,并給予回饋。事實上這兩名學生經過努力,確實給了教師一份滿意的答卷。
3.拓展評價,給予學生發展空間
“考”“評”的方式有很多種,體育課程評價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與行為表現,判斷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與其原因,同時提供學生展示自我能力、水平和個性的機會,并及時給予鼓勵,促進學生的進步與發展。案例中的借分舉措拓展了原有的固定評價形式,給予了學生“延遲性評價”,讓學生能夠擁有更多的時間去提升自己。小劉因為借了分得到了優秀,讓她在同學面前獲得了“認可”,提升了自信心,從而形成了“正強化”,激勵她通過每天努力的練習,一步步建立起成就感,從而成為名副其實的優秀者。因此,教師不應因局限在當下而阻擋學生進步的方向,如果借分能讓學生對于自我有進一步的認識,進而提高自我鍛煉的意識,那么,這個分就是借得應當的,因為學生將會因此變得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