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裕鵬 鄒利民 劉強 覃國友


摘? 要:以《WT運動員性格測量表(WTCAIA))》為調查工具,對體能主導類田徑高水平運動員8個性格向度水平進行差異性比較,分析運動員性格向度偏失問題,提出具體的培養策略,并得出結論:(1)快速力量型運動員的靈活性、理智感性格向度水平較高,自控性、情緒性、社交性、活力性性格向度水平一般,進取性、堅韌性性格向度水平偏低;(2)速度型運動員的自控性、理智感、情緒性性格向度水平偏低,靈活性、堅韌性性格向度水平一般,進取性、社交性、活力性性格向度水平較高;(3)耐力型運動員的自控性、情緒性、堅韌性性格向度水平較高,靈活性、理智感、進取性、社交性、活力性性格向度水平偏低。
關鍵詞:田徑? 性格? 高水平運動員? 體能主導類? 培養
中圖分類號:G8?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4(b)-0244-03
Research on the Differences and Cultivation of Personality Dimensions of High Level Track and Field Athletes of Physical Ability Leading Class
YE Yupeng1? ZOU limin1? lIU Qiang1? QIN Guoyou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Ji'an, Jiangxi province, 343009 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Shiyan, Hubei Province, 442000? China)
Abstract: WTCAIA (WT Athlete Personality Inventory) was used as the survey tool. This paper makes a differenc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8 personality dimensions of the athletes with dominant physical ability in track and field, analyze the problem of athlete's character deviation, specific cultivation strategies were proposed an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drawn: (1) Quick strength athletes have high level of flexibility, sense of sense, general level of self-control, emotionality, sociality and vitality, but low level of aggressiveness and tenacity.(2) Speed athletes have low self-control, rational sense and emotional character orientation, general flexibility and tenacity character orientation, and high enterprising, social and energetic character orientation. (3) Endurance athletes have higher levels of self-control, emotionality and toughness, but lower levels of flexibility, sense of reason, aggressiveness, sociability and vitality.
Key Words: Track and field; Personality; High-level athletes; Physical ability dominant class; Cultivate
在運動心理學研究進展中,運動訓練對運動員良好個性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心理素質強大的運動員越會調節自己的情緒,他們往往在高水平比賽中,比賽狀態穩定,可以更有助于創造佳績[1]。該文借用漆昌柱的《WT運動員性格測量表(WTCAIA)》對田徑高水平運動員性格向度進行分析與討論,了解體能主導類田徑運動員性格向度差異和性格偏向,并制定心理培養和干預方案,培養運動員良好的性格特征,及優化和改進田徑運動訓練。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江西省各高校運動訓練田徑專業隊員(二級運動員以上)抽取67名,隊員37人,年齡(23.5±1.27)歲,女隊員30人。快速力量型隊員(跳躍、投擲)31人,年齡(21.4±1.38)歲;速度型隊員(短距離跑)26人,年齡(20.2±0.76)歲;耐力型隊員(中長距離跑)10人,年齡(20.7±2.43)歲;受試者訓練時間均在4年以上。
1.2 研究方法
借用漆昌柱的《WT運動員性格測量表(WTCAIA))》第二版,該量表共包括72個問題組成,包括64個與總分相關度較高的項目和8個效度分量表,發放于67名田徑運動員。各項目人數、性別分布及問卷的發放與回收情況(見表1):有效問卷為測謊題效度較低的受試對象,快速力量型有效問卷29份(男16、女13),有效率93.55%,速度型有效問卷25份(男13、女12),有效率96.15%,耐力型有效問卷10份,有效率100%。問卷的發放形式為現場發放或電子問卷,受試對象回收率均為100%,總計有效問卷份數64份(男35、女29)。
2? 結果與分析
2.1 性格向度差異性比較
體能主導類田徑項目分3類,即:快速力量型、速度型和耐力型,對各類運動員的性格向度差異對比分析如下。
運動員的自控性體現在訓練和競賽過程中表現出良好的身體控制能力,能夠主動避免和克服外界不良環境的影響,避免出現消極懈怠的心理情緒[2]。由表2可知:快速力量型與速度型、速度型與耐力型、耐力型與快速力量型高水平田徑運動員自控性性格向度均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其中,耐性型自控性量化得分最高,其次為快速力量型,速度型田徑高水平運動員自控性能力相對較低。這也說明,中長距離跑、競走運動員自控力強,訓練和競賽中克服消極情緒的能力優于跳躍、投擲、短跑項目,而跳躍、投擲運動員自控力及克服消極情緒的能力比短跑運動員要強。
靈活性體現運動員的適應能力,能夠根據比賽實際,靈活調整自身的競技狀態和競賽心理,合理選擇技戰術、把握戰機,使自身的特長技戰術能夠充分得到發揮,而達到對競爭對手造成心理壓力,限制對手發揮的戰略目標[3]。由表可知:高水平田徑運動員靈活型性格向度排序為,快速力量型高于速度型,速度型高于耐力型,快速力量型田徑運動員性格靈活性較強,耐力型較低。
在理智感方面,快速力量型運動員具有較強的理智感,速度型和耐力性型田徑運動員理智感相對偏低。進取性方面,速度型田徑運動員的進取性性格向度較強,明顯高于其他類型田徑運動員。
情緒是主觀認知經驗,思想、感覺、行為綜合產生的一種心理狀態,人的喜、怒、哀、樂、怨、愛等思想情緒都是性格特質的一種心理反應,情緒的表達會產生機體生理的一系列變化,并形成新的行動意向或行動動機[4],可知:耐力型田徑運動員情緒性性格更趨于穩定,而速度型田徑運動員情緒易波動、易沖動特點。
社交是人們借助一定的媒介工具來達到交流思想情感、傳遞信息,可以消除人與人之間的心理屏障,促進人們更好地進行溝通交流[5],可知:速度型田徑運動員社交性性格較強,快速力量型田徑運動員次之,耐力型田徑運動員相對較差。
堅韌性表現出一種堅強的毅力和永不服輸的一種精神品質,具備克服一切困難的勇氣去面對挑戰,為實現自己的奮斗目標不懈努力[6],可知:耐力型田徑運動員具有較強的堅韌性,速度型田徑運動員次之,快速力量型田徑運動員的堅韌性較低。
活力性表現出情緒的興奮和活躍程度,對于活動參與的積極性較高,在訓練過程中表現出精力充沛,思維活躍,對訓練的態度表現積極,心理激活水平較高,而活力性較差的表現則是訓練敷衍不積極,表現出易疲勞、無力感,訓練質量較差,心理激活水平低[7]。由表可知:速度型田徑運動員具有較強的活力性,快速力量型運動員次之,耐力型田徑運動員的活力性較低。
2.2 田徑高水平運動員性格培養策略
2.2.1 快速力量型運動員堅韌性性格培養
首先,從訓練隊文化建設入手,培育堅韌的訓練指導思想、堅韌的訓練文化和堅韌的訓練態度,設置一些充滿熱情活力的合作訓練內容,讓整個團隊在充滿熱情的氛圍中進行合作,形成積極、團結、奮進的訓練隊文化。其次,制定個人努力訓練目標,這也是對運動員形成內在激勵,為實現目標不斷改善自己的運動表現,促進心理堅韌性性格驅動的應對之策[8]。最后,讓運動員持續處于高應激環境下,并創設壓力訓練環境。
2.2.2 速度型運動員情緒性性格培養
首先,從訓練情景下選擇與修正,技術風格的認知表達,注意的分配與調節,合理運用情緒調節策略,喚醒積極情緒刺激,在訓練任務設置過程中,適當增加任務的堅韌性,降低困難任務的挫折感受性。其次,教練員要注重引導運動員良好的情緒體驗,能夠輕松、自信、愉快地參與到訓練實踐當中。最后,發揮教練員的引導和啟發作用,幫助運動員建立不良情緒控制系統,盡量減少外界因素干預對運動員主觀情緒的影響。
2.2.3 耐力型運動員社交性性格培養
對運動員進行心理疏導,特別是對孤獨、冷酷、敵視、怪異,情緒不穩定的運動員定期進行溝通,全面了解和掌握運動員的心理問題。教練員在全面了解運動員性格特征的基礎上,掌握社會交往活動的方法和技巧,通過溝通交流不斷完善自身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提升個人協作意識。
3? 結語
在“成績為王”的競賽大環境下,國內大部分田徑教練員缺乏對運動員性格的培養,對運動員性格特征不了解,在訓練及比賽中不能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并且運動訓練已進入科學化探索和創新發展階段,教練員應該最大限度地開發運動員潛力,爭取使其在大賽中發揮出自己的能力水平,教練員需要讓運動員在賽前、賽中、賽后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在以賽代訓的模式中更加重視運動員的性格培養。
參考文獻
[1] 譚彩燕.心理素質對田徑運動員成績的影響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25):53-54,57.
[2] 石巖.運動員心理能力訓練的項群特點[J].中國體育教練員,2018,26(3):9-13.
[3] 石成銀,林輝杰,李美霞.優秀女子鐵餅運動員運動協調靈活性特征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6,33(2):244-252.
[4] 張淑燕.我國當代情感教育的現實思考[D].東北師范大學,2008.
[5] 湛慧.花樣游泳教練員領導行為與運動員一般自我效能感:運動員性格的中介作用[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6,42(1):96-102.
[6] 李巧靈,呂旭濤.高水平運動員成就目標、耐力水平和心理堅韌性對其應對自我效能的影響[J].心理研究,2018,11(4):343-350.
[7] 李清正,徐新保,李增民.不同訓練周期中運動員疲勞診斷的研究[J].體育科學,2013,33(7):29-33.
[8] 陳小平.運動訓練長期計劃模式的發展——從經典訓練分期理論到“板塊”訓練分期理論[J].體育科學,2016,36(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