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了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當前和未來的工作重點,鄉村民宿的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脫貧攻堅戰中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在全面鄉村振興的背景下,本文針對南通市通州區鄉村民宿的現狀及發展困境,從地域性特色營造、整體設計、空間設計以及室內設計等方面提出鄉村民宿的具體設計策略。
關鍵詞:鄉村振興;鄉村民宿;南通市通州區;漁灣水鄉;設計策略
中圖分類號:TU2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09-0-02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2021年3月,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當前和未來的工作重點。鄉村振興戰略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現代社會對空間價值的再認識,特別是對鄉村空間的重新認識[1]。鄉村民宿的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對鄉村空間的整合與重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鄉村民宿是利用鄉村房屋,結合地方民俗、生態景觀和生活資源并加以設計改造,以旅游服務和經營的方式,提供鄉村食住行以及鄉村生活體驗的場所。鄉村民宿的發展不但能推動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而且能盤活農村閑置房屋、增加農民收入、傳承地方民俗文化、帶動其他產業發展,是助力區域農業騰飛和鄉村整體復興的重要手段。
1 鄉村民宿的基本特征
鄉村民宿作為鄉村旅游新著力點,實現了民居功能的延伸與拓展。鄉村民宿的靈魂在于民俗文化,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民宿為當地旅游增添了新意[2]。鄉村民宿與鄉村酒店、度假村相比,具有自身的獨特性。
1.1 傳承性
費孝通在考察中國鄉村的時候講道:“以農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態,遷移是變態。常態的生活是終老是鄉。”鄉村民宿是鄉村振興的抓手,是地方民俗文化和鄉村旅游的依托,鄉村民宿的本質就是推動與促進鄉村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1.2 鄉村性
鄉村性是區別于城市化的一種鄉村表現,它依托于鄉村自然景觀,立足于鄉村產業,植根于鄉村民俗文化。鄉村民宿與鄉村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廣袤的鄉村大地上能充分展示所有的鄉村性因素。
1.3 場所性
鄉村民宿設計不僅是設計單體建筑,而是整個鄉村場所的重構,也就是建筑、院落與村落三重空間場所再現。設計一個單體民宿,就要把它置于村落空間中,與自然空間融為一體,體現一定的場所性。
1.4 開放性
民居大多數是以家庭為主、主客分明的私密空間,這種空間比較單一。而鄉村民宿需要接待陌生的游客,主人從接觸游客的那一刻起,就必須跟游客進行互動和交流。所以,鄉村民宿打造的是一種共享的、開放的空間,它具有多元化空間的特點。
2 南通市通州區鄉村民宿現狀及發展困境
南通市通州區濱江臨海,東為通州灣開發區,西為濱江新區,南接蘇通大橋,北有滬蘇通長江大橋。南通興東國際機場距離市中心直線距離10千米,高速公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利。近日,隨著南通新機場、北沿江高鐵、通州灣新出海口的項目捷報傳來,南通市通州區將迎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在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進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南通市通州區是中國著名的園藝之鄉、紡織之鄉、建筑之鄉、曲藝之鄉,歷史文化積淀深厚,風景名勝數不勝數,但目前鄉村民宿的發展相對滯后。
2.1 南通市通州區鄉村民宿現狀
通過對南通市通州區鄉村民宿的調研情況來看,整個通州區有32家農莊、10家農家樂、2家鄉村民宿。其中,農莊和農家樂主要分布在高速公路和省道附近,2家鄉村民宿,分別是方外野舍民宿和惠風雅居民宿,它們分別在通州區鮮花小鎮景區和忠孝文化園內。
王五生態農莊、太陽雨農家樂、小五農家樂直接使用了自建房屋,尤其是太陽雨農家樂,還是20世紀90年代建設的建筑,至今沒進行任何修繕,整個農莊建筑比較原始粗獷,農莊周圍環境及服務設施也比較差,對游客沒有任何的吸引力。
御園農莊直接引入了徽派建筑風格,對通州地區的文化傳承起到了一定的反向作用。白鷺湖莊園及麟健山莊的整體規劃缺乏系統性,沒有章法,建筑雖然經過設計,但只是簡單地采用模數化的鋼木結構,建筑的外形及施工質量比較粗糙。
方外野舍民宿中各單元之間的聯系較弱,總平面規劃單一,缺乏完善的綠化和活動設施布置,建筑外部雜草叢生,整體與南通市通州區的地方文化嚴重脫節。而位于通州忠孝文化園內的惠風雅居民宿,僅在外形上采用坡頂的形式,室內裝修方面簡單采用了中式風格,并沒有把通州區的地域文化真正融入建筑中,離理想中的鄉村民宿還有一些差距。
2.2 南通市通州區鄉村民宿發展困境
南通市通州區鄉村民宿的發展雖有政府的支持以及相關政策的指導,但從整個鄉村民宿發展的數量和質量上來看,仍存在不少問題。第一,鄉村民宿數量較少,發展緩慢。第二,鄉村民宿規模小,床位少,建筑設計比較粗糙。第三,鄉村民宿的裝修風格不明顯,除了惠風雅居民宿有一點復古主題外,其他民宿跟快捷酒店差不多。第四,鄉村民宿特色不鮮明,沒有融入當地文化。第五,鄉村民宿名氣不高。
3 南通市通州區鄉村民宿設計策略
目前,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中有28個“江蘇籍”傳統村落,南通市石港鎮廣濟橋社區入選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單。所以,本文選擇為南通市通州區石港鎮漁灣水鄉景點設計鄉村民宿,設計基地位于漁灣水鄉北側。
石港鎮漁灣水鄉目前是國家AA級旅游風景區、江蘇省環境教育基地、江海生態旅游休閑基地和南通市農家樂基地,此處水網密布、古樹縱橫、生態原始、自然條件優越,緊鄰石港古鎮,人文底蘊深厚[3],是名副其實的滄海寶地、神奇水鄉。該地距上海、蘇州的車程均不超過一小時,成為國內外游客探訪自然、回歸自然的必選之地。
3.1 石港鎮地域性特色營造
石港鎮傳統建筑的外墻以磚墻為主,材料選用經過特殊燒制的小青磚,小青磚再用白石灰粉加以粉飾。屋面大多采用黑色蝴蝶瓦的合瓦屋面,屋脊兩端常上翹。窗戶采用帶著石港地方特色的木質花窗。
以石港鎮傳統建筑風格為引源,分別從屋頂、墻體、門窗上提取典型設計元素,經過提煉及現代演繹,應用于石港漁灣水鄉鄉村民宿中,保證該區域建筑風格與整個石港鎮協調統一(見圖1)。
3.2 漁灣水鄉鄉村民宿的整體設計
石港漁灣水鄉保有原生態的沼澤濕地景色,當地居民代代以捕魚為生,形成了獨特的“水”文化、“灣”文化和“漁”文化。因此,設計的鄉村民宿以水景作為主要景觀,各棟建筑以水相連,靠水而居,借用觀水平臺和連廊將建筑與水景聯系起來。整體建筑統一采用曲面坡屋頂,曲面坡屋頂邊緣采用包板裝飾,使曲面元素與水波形成呼應,建筑能夠自然融入水鄉環境,游客在鄉村民宿中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親切與水鄉的氤氳柔美。在總平面布置上,除了水鄉的水韻外,農村原生態的鄉土氣息同樣能帶給游客別樣的體驗。整個鄉村民宿區域被分為開放體驗區和民宿區,開放體驗區內的農家餐廳和漁鄉書院作為陌生游客交流與互動的場所,以水為界,既分又合。在漁鄉書院前特別安排了一個臨水的戶外戲臺,面向鄉村民宿和農家餐區,豐富了游客的鄉村體驗。民宿區較為安靜,且面向南側的漁灣水鄉景區,擁有著絕佳的觀景視野。此外還為民宿區設計了一處種植區,既能讓游客品嘗到天然、健康的農家蔬菜,又可以讓游客充分體驗到陣陣鄉愁。
整個建筑群采用新型的中式建筑風格,提取傳統古建筑的屋頂樣式,去繁化簡,加入現代的建筑要素和手法。民宿使用的材質選自石港傳統古建筑的黑瓦、白墻及小青磚,以此煥發石港漁灣的古韻生機。
3.3 漁灣水鄉鄉村民宿單體設計
此次的鄉村民宿建筑設計中,在傳承石港民居特色,還原石港民居的精神氣質的基礎上,與現代設計手法充分結合,打造滿足當代人需求的鄉村民宿建筑。
3.3.1 建筑風格定位
將漁灣水鄉民宿建筑風格定位為新石港、改良地域性的建筑風格。選擇改良地域性風格,使民宿建筑煥發新的生命力,將現代元素與當地建筑特色相融合,達到使用的高舒適度,這樣更容易讓游客接受(見圖2)。
3.3.2 鄉村民宿的空間營造
漁灣水鄉鄉村民宿建筑單體層數均為3層,外部空間尺度與石港民居相近,整體充分融入漁灣水鄉風景區。
在漁灣水鄉鄉村民宿中,鄉村空間體驗豐富,在空曠的環境中規劃出內院,內院中置入石港盆景,串聯起鄉村民宿、漁鄉書院和農家餐廳。鄉村民宿、農家餐廳以及漁鄉書院的一層朝向內院,使用落地的大玻璃窗,將室外美景引入室內,讓游客從進入基地的那一刻起始終能夠享受到鄉村氣息。在每個民宿單體中,分別在不同區域規劃出共享空間、交往空間、過渡空間以及私密空間,使游客有著充分的鄉村空間體驗。
3.3.3 建筑材料的應用
本次鄉村民宿設計充分使用地方建筑材料,運用現代手法進行整合,形成自然生長、有鮮明地域特征的鄉村民宿建筑風貌。
鄉村民宿建筑的底層墻體利用石港鎮民居建筑中廢棄的舊磚飾面,加以白水泥勾縫,顯示出民宿古樸韻味,與石港民居遙相呼應、相得益彰。上部墻體采用大面積白墻,屋頂覆以當地特有小青瓦,具有醇厚、曼妙的村落氛圍,讓游客在此流連忘返。窗洞四周輔以當地的木材,營造典雅沉靜的氣氛。建筑上層采用木構墻面,局部采用金屬構件,其尺度、色彩、肌理均吻合石港傳統民居的氣質,兼顧鄉土性、地域性與現代性。
3.3.4 室內設計
室內設計是鄉村民宿設計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室內是游客停留時間較長的空間,首先落實的是最基本的硬件配置,必須嚴格執行簡潔、干凈與舒適的標準。其次是要營造一種灑脫休閑的鄉野氛圍、清淡雅致的文化韻味,讓游客走進漁灣水鄉鄉村民宿,遠可觀賞秀麗的水灣景色,近可感受翠竹茂林的隱廬式的場所感。
第一,簡潔是大基調。床、床頭柜、沙發、坐凳和盥洗臺等物件造型力求簡潔;整個室內空間顏色素雅,采用石港古建筑中的黑白灰,輔以藍、土黃加以點綴;室內構件或物品的材質使用當地的土、青磚、木材、布等。
第二,營造雅致、有石港味道的氛圍。房間軟裝小物件的布置不必拘泥于賓館“標配”,部分民宿房間可以選用石港傳統的年畫、藍印花布進行布置,既典雅又十分契合石港格調。
第三,展現鄉野質樸的風情。利用現場建筑改造、鄉村整治時的舊物件,再加上購買的鄰村舊物件等,例如舊篩子、舊魚簍子等,將這些帶有鄉村原生態的廢棄物進行創意性設計并恰當地使用,可以營造出質樸鄉野的風情。
4 結語
鄉村民宿是鄉村旅游升級的主要載體,是鄉村城鎮化建設的有效途徑,是鄉村扶貧開發的重要突破口,更是推進鄉村文化傳承與保護的重要渠道。南通市通州區鄉村民宿設計就是為通州地區打造留得住鄉愁的精致鄉村空間,再現寄托鄉情的美好家園。在具體的鄉村民宿設計策略上,既要注重鄉村民宿規劃的整體性、使用功能上的舒適性與交流空間上的體驗感,又要體現地方民俗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為南通市通州區全面鄉村振興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陸俊清.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民宿產業發展研究——以廣西橫縣為例[J].中共南寧市委黨校學報,2020,22(02):55-60.
[2] 陶維榮,蘇昌貴.鄉村振興背景下湖南鄉村民宿高質量發展對策研究[J].湖南農業科學,2019(12):77-80.
[3] 王玲,葉姍虹.基于城鄉公共空間旅游景觀開發研究——以石港漁灣水鄉規劃設計為例[J].藝術研究,2020(01):108-109.
作者簡介:黃澤(1978—),江蘇海安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建筑與環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