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前,我國美麗鄉村建設勢頭強勁,建設美麗鄉村的核心在于“美麗”,這不僅是指人居環境的優美,更包含了人文的美麗和村落文脈的傳承。但目前的美麗鄉村建設僅僅停留在村落景觀的優化上,忽略了鄉村自身的資源挖掘,導致“千村一面”的現象出現。本文梳理美麗鄉村的概念和發展進程,從美麗鄉村的生物景觀、水系景觀、植物景觀、道路景觀等要素入手,分析美麗鄉村的設計策略,為我國美麗鄉村的建設提供新的、具有參考價值的景觀建設思路,并以英德市黃花鎮黃洞水庫片區的景觀設計實踐為例,提出具有可行性的鄉村景觀建設方法。
關鍵詞:美麗鄉村;鄉村景觀;景觀設計;設計方法
中圖分類號:TU982.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09-0-02
1 美麗鄉村的概念及發展
1.1 美麗鄉村的概念
美麗鄉村不斷發展,不時有專家和學者對其建設提出新的看法和標準[1]。例如,“五美”的鄉村建設標準:規劃布局之美、環境整潔之美、經濟發展之美、鄉土風情之美、和諧生活之美[2]。美麗鄉村建設可以看作是對鄉村經濟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對自然生態的進一步改善、對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對鄉村地域文脈進一步延續的措施,最終達到鄉村宜居、宜游、宜業的發展目標[3]。
1.2 美麗鄉村的發展(見下表)
2 美麗鄉村的景觀設計要素
2.1 生物多樣性保護
保護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生存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基礎[4]。美麗鄉村的建設需重視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恢復[5]。保持半自然、自然的生態環境,以及農田生物的多樣性,是維護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景觀途徑。
2.2 水系景觀
景觀水系設計需結合生態和人工防護并舉的方式,盡量避免水系駁岸的硬質化處理,盡量建設生態緩沖帶[6]。濱水緩沖帶是整個美麗鄉村最具活力和生態的區域,能為村民提供開放的休閑空間,供村民游憩活動。
2.3 植被景觀
植被景觀是美麗鄉村的綠色基礎,能調節村莊的微氣候,改善水質,涵養水土,提高環境品質以及空氣質量[7]。在植被景觀的設計過程中,需利用當地的鄉土樹種、草被植物、綠籬灌木進行景觀綠化設計,在合適的地方可以栽植果樹、作物等[8]。
2.4 道路景觀
鄉村道路建設是幫助人便捷出行的方式。目前,鄉村主要行車道路的白改黑工程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點,硬質化的道路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導致景觀破碎化[9]。生態環保材料的運用,有助于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如透水混凝土、毛石、輕石板以及磚墻等鄉土材料的使用[10]。
3 美麗鄉村的營建思路
3.1 合理開發自然資源
鄉村自然資源的合理規劃以及整合運用,是美麗鄉村高要求建設的重要指標。因此,建設美麗鄉村,需結合鄉村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和建設資源優勢,在尊重原始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對自然資源進行合理開發[11]。實施的措施包括恢復原先村莊生態肌理的舉措,也包括在創造過程中對村莊自然生態低影響的開發手段[12]。
3.2 以人為本,滿足使用人群需求
美麗鄉村的建設要滿足不同年齡層次人群的需要。在鄉村內,應規劃休閑活動區、休閑漫步區、兒童娛樂區,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鄉村振興戰略[13]。
3.3 繼承和發展鄉土地域文化
鄉土地域文化對美麗鄉村的建設十分重要,擔負著振興鄉村的重任,它是鄉村發展的紐帶,代表著鄉村的歷史文化和農耕文明[14]。要將鄉土地域文化的發展和保護結合起來,經過很長的歷史階段和社會實踐[15]。
4 英德市黃花鎮美麗鄉村景觀設計實踐
4.1 項目概況
4.1.1 區位分析
黃花鎮毗鄰英德市、清遠市,靠近廣州市、深圳市,縣道和省道連接周邊高速公路,交通便捷[16]。黃花鎮有廣州白云國際機場,靠近京廣高鐵英德西站、清遠站,有清連、樂廣及汕昆三條高速線路[17]。
4.1.2 產業分析
黃花鎮的第一產業為農業,其農耕歷史悠久,農業比重大,以農業種植、畜牧業為主[18];第二產業為工業,黃花鎮工業不算發達,工業所占比重不大,以輕工業為主;第三產業為服務業,服務業所占比重小,但旅游資源豐富,擁有峰巒景觀,以及悠久的客家文化和宗祠文化[19]。
4.1.3 文脈分析
黃花鎮受客家文化的影響,鎮內寺廟、祠堂較多,醒獅文化流傳至今,宗祠文化濃郁,村莊建設大致保留了“一村一寨一廟一樹園”的格局。現有觀音廟、都統祠堂、彭家祠等宗祠建筑[20]。黃花鎮的民俗活動豐富多彩,以黃花醮儀、舞火麒麟、雞公獅等民俗活動為主要代表,此外,英德茶文化底蘊深厚,黃花鎮依托茶園發展的茶文化也具有較強的市場號召力。
4.2 設計策略
英德市黃花鎮的美麗鄉村景觀設計要發揮場地區位、資源和文脈的優勢,遵循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21],因地制宜,根據其基礎設施落后、人口稀少、人口結構劣化、村莊建筑凌亂的現狀,進行合理的改造[22]。同時,借助政府政策的扶持和實施,增強鄉村活力,通過合理的改造吸引大量游客,以此促進黃花鎮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23]。
4.3 分區詳細設計
4.3.1 登山眺望區
登山道從山下往山上延伸,構成了一個環形的登山游覽路線,登山眺望區內設有眺望臺和自行車驛站[24]。眺望臺處于最高點,設有四層,第一層主要承擔進入眺望臺和觀賞花田的功能,在第二層可以眺望水庫全景,在第三層可以眺望茶田全景,在第四層可以眺望整個黃花鎮片區,包括水庫、松林、黃花田、客家排堂[25]。
4.3.2 客家民宿區
客家民宿區由于多年無人居住和修繕,房屋的承重柱受到侵蝕,加上房屋采光不足,墻體黃土脫落嚴重,瓦片也嚴重老化[26]。針對以上情況,可以采用兩種方法:一是對毀壞嚴重的房屋采取保留參觀的方式;二是對還可居住的排屋進行修繕,將其改造為民宿供游客居住[27]。改造后的客家排屋空間得到了優化,采光更加充足,墻體也更加堅固[28]。
4.3.3 濱水游玩區
濱水游玩區的外形由自然的曲線構成,柔和的曲線輪廓和多樣的植物搭配,營造了寧靜舒適的田園風情,能使人從工作的壓力中解脫出來,感受水的魅力,感受生活和自然的美好,感受生命的活力[29]。
4.3.4 花海觀賞區
花海觀賞區被環形道路環繞,中間設有眺望臺,可以觀賞到近處的黃花田以及遠處的水庫景色[30]。場地內有花型的休憩座椅及木棧橋,為了方便游客和村民游覽,還設置了自行車驛站和騎行道[31]。
5 結語
美麗鄉村建設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審美與建設理念不高、鄉村的發展定位不準確、宜居宜業發展不足等,所以鄉村景觀設計和改造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需要科學合理地規劃,從而為鄉村的經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鄉村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在鄉村振興的戰略背景下,美麗鄉村的景觀設計應該按照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總要求,以綠色低碳、自然生態、和諧淳樸為標準,因地制宜,著重凸顯鄉村區域文化特色,助力鄉村區域的全面振興。
參考文獻:
[1] 崔曄.極簡主義與中國元素在現代景觀中的應用[J].藝術科技,2020,33(20):163-164.
[2] 李星怡,曹磊,竇逗.景觀一體化設計實踐與研究[J].大眾文藝,2018(19):125-126.
[3] 孫雨.舊有現狀下遺留建筑處理問題引發的深思[J].藝術科技,2020,33(21):163-164.
[4] 戴子涵.論現代技術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及發展趨勢[J].藝術科技,2020,33(20):161-162.
[5] 陰瑄,曹磊.淺析日本庭園景觀中的“立石”造景手法[J].美術教育研究,2019(22):82-84.
[6] 成明,朱宇婷.植物造景分析——以水花園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9(12):62-64,67.
[7] 譚苗苗,魏思文.從貝聿銘的香山飯店看中國建筑的昔影新妝[J].藝術科技,2020,33(23):162-163.
[8] 沈慧芳,徐舒珩,曹磊.中國傳統圖案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研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20(11):105-106.
[9] 唐明,曹磊.賽博朋克美學的視覺表現形式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0(22):56-57.
[10] 周錄燕.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景觀設計的結合[J].藝術科技,2020,33(21):179-180.
[11] 譚曉艷.徽派建筑在現代設計中的運用[J].藝術科技,2020,33(20):165-166.
[12] 郁添淵,曹磊.探索新中式風格在室內設計的應用——以居住空間室內設計為例[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8(12):92-93.
[13] 李星怡,曹磊,竇逗.淺談現代別墅庭院景觀設計——以南京溧水區芳茵園庭院景觀設計為例[J].大眾文藝,2018(21):57-58.
[14] 張曼青,曹磊.生產科研型屋頂綠化景觀設計研究[J].建筑與文化,2018(12):90-91.
[15] 季優銘,朱宇婷.南京地鐵站壁畫藝術風格研究[J].大眾文藝,2019(20):94-95.
[16] 婁陽.淺談城市雕塑在中國城市建設中的作用[J].藝術科技,2020,33(21):111-112.
[17] 石宇琳,曹磊.城市景觀設計中地域性元素的應用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0(20):76-77.
[18] 卜華成,于琪,曹磊.新式茶飲門店空間設計中的風格應用研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9(09):114-115.
[19] 王碧洋,朱宇婷.論南京地鐵三號線《紅樓夢》主題壁畫設計[J].大眾文藝,2019(20):99-100.
[20] 徐金鑫.淺談展示設計中的新媒介設計應用[J].藝術科技,2020,33(20):171-172.
[21] 蔣幸珈.紫砂藝術與鑒賞[J].藝術科技,2020,33(21):21-22.
[22] 陰瑄,曹磊.基于歷史文脈與空間現狀的街道景觀提升模式研究——以開封市理事廳街為對象的設計實驗[J].大眾文藝,2018(21):89-90.
[23] 李鵬程,曹磊,竇逗.商業綜合體屋頂綠化設計方法研究[J].大眾文藝,2019(23):71-72
[24] 于琪,曹磊.基于“生態城市”理念的居住區景觀設計可行性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8(23):103-104,112.
[25] 沈慧芳,劉思宇,曹磊,等.基于文化理念下的城墻導視系統設計——以南京城墻為例[J].大眾文藝,2018(23):60-61.
[26] 劉思宇,曹磊,竇逗.城市家具規劃設計實踐與研究[J].大眾文藝,2018,(21):65-66.
[27] 朱瑤,曹磊.歷史文化街區的傳承與城市形象傳播——以“老字號”集聚街區老門東為例[J].大眾文藝,2018(23):238-239.
[28] 陳曉芙.文創產品設計與城市品牌建立——以廣府廟會為例[J].藝術科技,2020,33(23):13-14.
[29] 李飛揚.差異化社會環境下象征主義的發展路徑——以古斯塔夫·莫羅、克利姆特為例[J].藝術科技,2020,33(23):65-66.
[30] 朱瑤,徐晶,曹磊.論旅游鄉村景觀建設中的視覺生態觀——以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觀音殿村為例[J].大眾文藝,2019(18):73-74.
[31] 包婷,李雪艷.基于場所精神視角的國內城市公園設計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9(13):93-95.
作者簡介:盧夢(1997—),女,安徽宿州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指導老師:曹磊(1978—),男,江蘇南京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朱宇婷(1992—),女,江蘇南京人,碩士,助理實驗師,研究方向:環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