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茂
【摘要】在土建工程項目實際施工建設過程中,高支模施工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逐漸構成獨立施工技術體系。在建筑規模擴大的背景下,高層建筑數量增多,高支模施工技術實際應用的范圍得以拓展,提高了土建工程施工質量,為施工企業獲取經濟和社會效益提供了必要幫助。
【關鍵詞】土建工程;高支模;施工技術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22.097
1、高支模施工技術概述
在施工過程中一般需要使用模板來給工程進行整體的支撐,其支撐的工程搭設一般要求高度在8m及以上、跨度在18m及以上,集中線荷載不得低于20kN/m、施工總荷載不得低于15kN/m2,這屬于高大模板支撐,也屬于高支模范疇。由于高支模工程往往是在高空進行施工作業,非常危險,因此需要有相應的高支模技術。除了技術上的支持,專業技術人員還要提前預測和防控這一項目工程的風險,如此才能有效保證人員安全。
2、高支模技術的功能以及特征
隨著城鎮人口數量越來越多,人均占有面積慢慢的在減小。部分公司需要運用更大的建筑空間來推動經濟的發展,同時更好的符合辦公以及商業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城市高層建筑的數量在不斷增加。高層建筑的出現,不但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我國人口生活的現實狀況,同時也體現出了城市以及中國建筑領域的形象,其是中國綜合國力的展現。施工企業在進行高層建筑建設的過程中,不但擁有專業的施工隊伍,同時還使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以便于更好的符合高層建筑施工的標準規范。其主要是運用支撐的建筑模板作為模板,接著運用澆筑高層建筑樓層的手段,這樣不但可以確保工程造價的科學合理性,同時輔之相應的施工技術,可以給工程建設的安全性提供保障,也能夠給高海拔地區建設項目的經濟效益提供安全,從而推動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發展和進步。
3、高支模施工技術在土建工程中的具體應用
3.1施工準備工作
第一,施工材料的準備。應用高支模施工技術時,須提前準備施工材料。由于房建土建工程施工條件相對復雜且施工工序多,在準備施工材料時應加大管理力度。特別是混凝土、木材和鋼材等材料,必須仔細測驗混凝土性能,以確保與強度要求相適應。鋼筋應接受強度檢驗,并檢驗模板張拉度、強度以及抗壓度等,確保各性能指標與工程項目需求適應。
第二,參數設計。在運用高支模施工技術時會涉及精確度較高的施工參數,在施工前應保證參數設計的合理性,在施工建設中有效規避意外情況的發生。應將施工需求作為主要參考依據,計算數學模型,在確認模板荷載重量的基礎上提高施工科學性。設計參數時應參考項目施工位置的情況,設計模板工程安裝的高度與面積等相關數據,確保模板工程數據能夠和工程項目需求一致。
第三,測量放樣。開展測量放樣施工建設期間,應系統清理施工現場環境。對工程進行測量時,一般會選擇經緯儀放樣。實際操作時,要求軸線位置科學,采用墨線作為標記的工具,標記邊線和中線,通過模板位置標識放樣的結果。在此基礎上,模板標高也需復核,以保證規避相關問題,提高安裝工作質量。
3.2高支模安裝
在高支模安裝環節,需提前開展施工測量作業。測量人員對梁線位置、水平控制線、框架核心線等位置進行標記,將位置偏差值控制在允許范圍。同時,在模板安裝過程中,定期對模板位置、垂直度進行測量校正;施工人員參照設計圖紙、按特定順序對高支模、支撐結構進行安裝,禁止私自篡改支模順序;對模板安裝質量進行檢查,如模板結構穩固性、與支撐架連接情況;對模板拼縫進行處理,填充海綿膠條等密封材料;清除模板表面、內壁附著灰塵與積水,在表面均勻涂刷脫模劑。此外,在安裝不同部位高支模板時,施工技術人員需要掌握相應的操作要點,具體如下:
在安裝柱模板時,重點對對角線、柱箍安裝情況、模板垂直度、長度差等參數進行測量校正。配置18mm厚膠合模板即可滿足柱模板施工需求。要求所支設高支模板與建筑柱體構件二者規格尺寸相同,在梁柱構件接頭區域中對高支模板采取開槽處理措施,對梁柱模板接口處進行密實處理。
在安裝梁模板時,嚴格遵循特定施工順序,依次開展支撐架搭設、柱頭高支模板安裝、鋪設底部板材、拉線找平、封側模板等作業。隨后,對所安裝梁模板的各項參數進行檢查,確定模板位置等。參數與技術方案符合,大小龍骨骨架跨距、支架立柱跨距二者相同后,方可完成梁模板安裝作業。
3.3體系驗收
在完成高支模架施工之后,還需要對其質量和安全進行驗收。其中模板的材料、支撐間距、垂直度、剪刀撐和掃地桿等是否得到合理的設置是重點驗收的內容。同時,還要及時測算模板的安全系數,必須保證其大于3。此外,模板驗收的重點內容還包括重點部位的承重能力和對接部位是否符合施工要求。因此,項目技術總負責人要對高支模板體系的驗收工作進行嚴格管理和把關,并且要以書面的形式將驗收的結果上報給項目經理,一旦結果不符合項目要求,就必須對其進行整改,然后重新搭設模板。
3.4混凝土澆筑
混凝土澆筑是模板施工作業中最主要的一種施工方式,采用這一施工方式必須嚴格控制時間,調整基本順序。為確保施工有條不紊地進行,需要嚴格執行施工方案,且施工設計要以不同的作業點為依據。在正式施工之前,要確保各作業點的整體安全,企業需要提高技術人員的安全防范意識,并做好混凝土澆筑的安全技術全面交底工作。在運用高支模技術進行混凝土澆筑時,在不同的施工現場需要根據不同具體情況制訂適合施工場地的方案并進行審定。一般而言,梁板的混凝土和墻柱的混凝土在澆筑時需要分開和分層進行,作業人員需要等墻柱混凝土的澆筑達到了70%的強度之后再開始梁板的混凝土澆筑。在澆筑過程中,必須嚴格把好技術關,以保障工程建設的品質符合標準和要求。另外,墻柱的混凝土澆筑要分層進行,大多數情況下,每一層澆筑的厚度為50cm。澆筑時要嚴格遵守施工順序,必須保證上層的混凝土的凝結達標之后再進行下層的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澆筑需要兩次做好,不能一次性完成,要全面保證它凝結的強度符合標準。而梁和模板的混凝土的澆筑則可以同時進行,梁的各層混凝土的澆筑厚度小于40cm。施工時為了保證施工的安全,防止安全責任事故出現,需要避免各工種聚集在一起,因為這樣會導致局部超載偏心。
3.5高支模拆除
拆除高支模是高支模施工技術的應用重點,須遵循具體要求開展,須結合高支模跨度差異選擇相對應的拆除形式。若跨度超出8m,要求混凝土強度為95%時可將模板拆除;若跨度低于8m,混凝土強度在75%時可拆除。
拆除期間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振搗期間需在完成混凝土施工8d后,工作人員應檢驗高支模混凝土的強度,若強度達標即可開展后續操作,若不達標應過段時間再次檢驗強度。第二,拆除高支模時,應根據澆筑與拆除順序開展,應根據基層不同采取分層拆除的方式。次梁與側梁模板是最先拆除的部位,隨后是主模板。第三,在實際拆除期間,為減小拆除的難度,應構建專門施工平臺,在拆除作業后結合模板類型分類別地放置,為后期繼續使用提供方便,應檢修模板的質量。
3.6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高支模工程是一項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工程,在實際施工中偶爾出現模板傾斜失穩、滑塌等工程事故。雖然在方案制定、審核環節通過專家論證可以降低各類工程事故的出現率,但卻無法徹底消除施工風險與不確定因素。為貫徹落實安全生產目標,保證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應及早構建起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體系,預防各項問題出現,具體措施包括:在施工準備環節,對施工技術人員的從業資質、專業素養進行考核,開展技術交底工作,確保工程參建人員具備一定素養與施工技能;要求施工人員遵循相關規范穿戴各類安全防護設備,如安全帽、安全服。同時,儲備一定數量的安全防護裝備作為備品,定期對磨損老化嚴重的防護設備進行更換;在惡劣氣候下,禁止開展高支模施工活動,對高支模板采取加固防護措施;組建專職安全團隊,定期對施工現場情況進行巡查,如檢查高支模板固定情況、螺栓等配件緊固程度;同步開展施工監測作業,當檢測到高支模板位移量過大或是出現結構變形等問題時,技術人員快速分析問題產生原因、采取有效處理措施,在必要情況下組織人員設備退場。
結論:
綜上所述,高支模施工技術作為現代高層建筑中常用的施工技術,其施工的質量及安全性直接影響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及穩定性。因此,在高支模施工技術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施工單位及其技術人員必須結合現實情況,設計合適的高支模專項施工方案,明確其難點、要點及重點,并針對施工人員開展全面的技術交底。同時,也應針對施工可能發生的危險編制應急預案,有效減少危險發生的概率,保障高支模施工安全、高效地開展,進而推動整個建筑工程實現預期的質量目標、安全目標及效益目標。
參考文獻:
[1]董衍雷.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術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19(27):191.
[2]陶雁.建筑工程中高支施工工藝及施工技術研究[J].工程技術研究,2020,5(2):52-53.
[3]秦濤.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安全及質量控制策略探討[J].住宅與房地產,2019(16):148-149.
[4]石志峰.關于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術運用分析[J].綠色環保建材,2019(6):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