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燕
摘要:本文從外部環境、個性思維、情緒體驗這三個方面闡述了行為數學的特征,強調了上述三方面在學習中的重要地位。
關鍵詞:行為經濟 ? 行為數學 ? 數學“三力”
一、檢讀:行為數學的基本內涵和特征
1.行為數學概念
行為數學的心理背景是清理灰色心理蜘蛛網,解除心理疲勞,為喚醒學習行動力作為鋪墊。它可以讓學生在適合的傾向、動機、風格、愛好的思維環境中,在細膩的數學學習中體驗樂趣,形成一種帶有個性色彩的學習方法。
2.行為數學特征
(1)外部環境,啟發每個學生的發現力
教育絕不是僅僅停留在對人類已知知識的授業中,更重要的是啟發、誘發、激發學生對數學產生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引導學生采用混合型思維更生動、更大膽地洞悉世界,發現事物規律,啟發學生的發現力。
(2)個性思維,激發每個學生的實現力
知識都來源于生活,今天的教育更加注重培養用知識面對未來挑戰的能力,增強人人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校教育作為改變世界最關鍵的力量,可以激起學生的實現力??梢哉f,學以致用、知行合一是教育的重要標桿和必要尺度。
(3)情緒體驗,誘發每個學生的呈現力
人類的發現受益于呈現的共享,構成信息流是信息化時代的重要推動力。因為呈現,我們把自己的成果共享給世界,分享世界每個角落的人類成果??梢哉f,呈現力是人類自我價值社會化實現的重要依據。
二、解析:行為數學對兒童數學學習的重要價值
1.規劃發現力,達到學習的自我尊重
行為數學強調從學生的內心需求入手,借助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性格傾向,尋求與之相配的心理路徑,使學生進入真正的學習狀態,啟發、誘發、激發每個學生產生對數學世界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引導學生用混合型思維更生動、更大膽地洞悉世界。規劃學生的發現力,能使學生擁有情感和生理上的安全感、自我認同感、勝任感和使命感。
2.注重實現力,開放自主學習的花朵
行為數學的課堂注重培養用知識面對未來挑戰的思維,增強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是學生在學習中必備的數學素養。數學素養是人們通過數學學習建立起來的認識、理解和處理周圍事物所具備的品質,通常是人們與周圍環境產生相互作用時表現出來的思考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數學素養指導下的行為數學課堂注重實現力,它讓學生展現各自的內在本質,按照自己的方式活得更健康、更充實,使學生成為自己,讓一支玫瑰花成為更怒放盛開的玫瑰,而不是將玫瑰變成百合。
3.外溢呈現力,放大學習的自我展示
行為數學為數學注入了鮮活的血液,讓每個學生都愿意走進數學、喜愛數學,使數學課堂成為學生展示的平臺,讓數學學習不再是被動接受的枯燥過程,而是以已有知識經驗為基礎再獲取知識的過程,也是主動思維、精彩紛呈的過程。
三、實施:行為數學的教學策略探究
1.重構“外部環境”:激活兒童數學“發現力”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只要抓住了孩子的心,他們就會越加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良好的學習環境猶如一塊磁鐵,可以激活學生數學的發現力,深深吸引學生的注意,使他們自覺參與數學學習,沉浸其中。
2.開放“個性思維”:培植兒童數學“實現力”
這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這是一個發現和實現不斷被呈現的時代。互聯網的構筑、大數據的興起、社交平臺的建立,微博、微信等自媒體、社交媒體如雨后春筍,每個人都可以向世界發出自己的聲音,人人都是信息的接收器和發源地。教師可以在“自由”和“主動”處著手,培植學生的數學實現力。
3.調度“心理體驗”:開發兒童數學“呈現力”
從講授式到啟發式,從以教師為主體到以學生為主體,從小黑板教學到多媒體教學,從問答式到讓學引思……數學課堂實現了“溫度”的傳遞。行為數學引領下的數學課堂將這樣的“溫度”理解為“協作生活”,意味著教材和網絡、技術和智能無法代替教師在學生心中的重要作用,教師這一角色并不會消失。在數學課堂上開發兒童的數學“呈現力”,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因為團隊合作、協作生活而收獲巨大,教師實施個性化教育和游戲化教學,使數學課程富有生命力和吸引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海縣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