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獨立學院人才培養效果一直備受社會各界關注,部分人擔心脫離母校光環后的獨立學院出現發展質量不佳、招生質量不高和學生就業率下降等現實問題。在我國高校教育改革深入發展的背景下,獨立學院要想充分發揮民辦院校的優勢,就必須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形成自己獨特的特色,增強招生號召力和吸引力。揚州大學廣陵學院自1998年建校以來,在實踐中摸索出一條具有本校特色的發展之路。
關鍵詞:獨立學院;培養定位;特色;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11-00-02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高等教育進入由數量增長轉變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新階段。人才培養質量能否提高的關鍵在于人才培養方案是否符合當前社會高速發展的需要。當前社會是瞬息萬變的,隨著5G時代的到來,各種新型職業大量涌現,各行各業對人才的需求和定義發生了全新的變化。目前,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的主要問題是如何確立和形成特色、走特色發展道路上。揚州大學廣陵學院是一所地方性的本科高校,自1998年成立以來,學校充分依托母體學校的優質資源,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特色的人才培養之路。
1 培養定位特色
學校對學生培養目標的定位是動態的,而不是一成不變的,學校的發展在不同歷史階段具有不同的內涵[1]。獨立學院在人才培養目標上要形成獨一無二的特色,應對三個方面進行重點考慮:一是要適應當前的國家經濟發展需要以及區域經濟發展情況,二是要適應母體高校,三是要適應生源基礎。
1.1 準確把握市場定位
揚州大學廣陵學院坐落在江蘇揚州,揚州屬于三線城市,臨近多個發達城市,如上海、蘇州、無錫等。當前,長江三角洲地區有很多企業正在進行產業升級,需要大量的人才。揚州大學廣陵學院正是看到了市場對本科人才的需要,確立了“立足揚州,服務江蘇,服務長三角地區,培養具有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揚州大學廣陵學院在人才培養定位中要準確立足揚州以及周邊城市就業市場現狀,準確把握市場定位,將人才培養定位與國家和區域未來發展需求聯系起來,這樣才有助于增強人才培養的實效性,提高就業率。
1.2 準確把握專業定位
揚州大學廣陵學院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對自身優劣勢進行了充分的剖析,認識到自身辦學歷史短等因素使生源質量遠不及歷史悠久的院校,知名度也遠不及知名度高的獨立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學校不僅需要看到獨立學院的不足,更需要看到獨立學院的優勢。揚州大學廣陵學院可以依托揚州大學多年的辦學經驗,在專業定位和設置、辦學質量和管理等方面向揚州大學看齊,準確把握專業定位。這樣一來,不僅能提升人才培養定位的準確性,還能凸顯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的特色。
1.3 準確把握學生定位
在當前的高考錄取模式下,高考的第二批錄取院校當中已包含獨立學院,獨立學院的生源質量越來越好。按照高考分數段劃入第二批錄取的學生,其分數越來越高,而獨立學院的高考錄取分數也會越來越高,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學習基礎也就較之前更好,揚州大學廣陵學院目前省內外的招生人數比例大概為1∶1。在進行人才培養定位時,需要準確把握學生定位,從學生主體出發,制定具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方案,這樣才能有效減少人才培養方案的施行阻力,同時保證人才培養效果和質量。
當前,許多大學生都出生于21世紀,很好地享受了改革開放帶來的豐厚成果,物質生活條件是優越的。這導致“00后”學生存在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責任意識、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能力相對較弱等問題。獨立學院在人才培養定位時,需要辯證地看待學生的特質,辯證地評價學生質量。大學生具有很強的自我意識,他們喜歡社會實踐和動手操作,而且還善于創新,希望在大學里接受很好的專業基礎教育,每個人都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在校期間,學生有機會接觸互聯網,會萌發很多創新想法,淘寶、短視頻以及直播平臺等為學生發揮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學校可以根據學生的以上特點,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中,給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和及時有效的指導,在學生培養目標方面形成特色,提高人才培養的時效性。
2 深化教學改革
2.1 狠抓學生基礎
“基礎”指的是學生在大一階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大學一年級是學生從中學到大學的過渡期,大一階段的學生只有養成良好的學習與行為習慣,才能打下牢固的專業知識基礎。獨立學院的許多學生在考入大學前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走神或者交頭接耳的情況并不少見。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大學期間的學習目標不明確,片面認為到了大學就“解放了”,可以肆意玩耍了。因此,獨立學院人才培養必須從一年級學風抓起。揚州大學廣陵學院安排大一階段的學生上早、晚自習,讓學生能夠安排好自己空余的時間。在上課期間,大家能夠自覺地把手機放到教室的手機袋中,從而很好地杜絕了上課玩手機的現象。學校安排輔導員給大一學生上職業生涯規劃課,為每一位學生量身打造自己的學生生涯規劃以及職業生涯規劃,只有擁有科學的學生生涯規劃,才能為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打下堅實的基礎。揚州大學廣陵學院讓學生從大學一年級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深化他們對職業規劃的認知和理解,能夠幫助學生在一開始就端正態度,認識到自己在獨立學院學習的主要任務,從而在之后的學習中有意識、有目的地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
2.2 注重實踐教育
獨立學院的學生高考錄取分數相對較低,基礎知識儲備較少,但他們通常社交能力較強,思維活躍,有創新能力,深知自己實踐能力不足,對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有著強烈的愿望。同時獨立學院的主要任務是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所以在教學活動中,要通過減少專業理論課學時,增加專業實踐課的學時,有效加強實踐教學,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理論知識。有的課程全程在實驗室進行,以實踐的方式帶動理論學習,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另外,學校還會安排學生到相關的企業實習,開展技能競賽,鼓勵學生考取相關的專業技能證書。獨立學院人才培養定位與特色建設需要注重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定位方面的影響。
2.3 培養應用型人才
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校“要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著重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2]。
2.3.1 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揚州大學廣陵學院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按照“重基礎、強實踐”的人才培養思路,實施“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實踐教育”的培養模式。學院自創立以來一直在探索適合學生發展的模式。大一學生打基礎,少量接觸專業課,為學生轉專業留出選擇余地,大二、大三學習專業知識,大四學生進行模塊選擇,包括考研模塊、實習模塊、上課模塊和創業模塊。經過幾年驗證,效果顯著,受到學生的一致好評。
2.3.2 完善實踐教學平臺,深化學分制改革
揚州大學廣陵學院建設有專業的實驗室和穩定的企業合作單位,完善了實踐教學平臺。大四的學生可以選擇實習模塊,通過實習考核獲得相應的學分,真正做到“教—學—用”的統一。學校在學分設置方面,實施“同時課程+專業課程+課外學分+實踐課程”的設計,其中的課外學分主要用于促進學生的多樣化發展,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創新能力。
3 目前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在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獨立學院目前要解決三個主要問題。
3.1 進一步明確培養定位
“培養什么樣的人”決定了“如何培養人”,這指明了應用型院校的發展方向[2]。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也日趨多元化,高等教育的發展也在進行分類發展。但受傳統高等教育的影響,大多數高校還是注重學術能力的培養。很多的民辦院校一再地追求考研人數,完全喪失了民辦高校的應用型特征,導致學生與普通公辦高校的學生相比,在考研、找工作等方面處于劣勢。獨立學院要加強制度頂層設計,按照放權發展、分類管理等原則,解決制約獨立學院發展的問題,保障獨立學院的獨立性,釋放辦學活力,真正培養出有理論、有技能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3.2 進一步加強應用型課程開發
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產業升級對人才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獨立院校要實時進行專業調整、細化專業方向,以滿足地方經濟發展需求。學院應用型課程開發相對滯后,會影響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獨立學院應引入社會師資,為學生選拔實踐應用型導師,積極推進翻轉課堂和“互聯網+”教學改革。
3.3 深化產教融合、加強校企合作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必經之路。在實際調查過程中發現,很多學生表示很期待校企合作:來自會計學專業的學生反映應開設一些符合企業需求的課程,這樣才有助于就業;來自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反映,應開設一些企業急需的和社會流行的計算機編程語言課程,這樣才能跟上專業的潮流。應用型本科院校僅憑自己的力量是無法實現校企合作的,學校必須根據市場需求,借助企業和政府的力量共同推進校企合作平臺的搭建。
4 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的特色化思路
4.1 特色化的人才培養方式
獨立學院在辦學過程當中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并借鑒其他學院的成功經驗,創建出一個更具特色的人才培養體系,從而為社會提供更多既具備實踐能力也具備理論基礎和創新精神的綜合應用人才。當前,獨立學院采用的培養方式主要有七種。
第一,進入企業實習。獨立學院的高年級學生到企業中實習,能夠提升實踐操作能力。第二,到社會行業中實習。到社會中實習也包括兼職的部分,能夠讓學生有機會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對所學的理論知識形成更好的理解,從而調動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第三,采用訂單式合作方式培養學生。獨立學院在制訂教學計劃時應該將合作企業的內容融入其中,創立定向培養的班級,并組織學生積極參加企業培訓和實踐活動,針對企業的需求培養相應的人才。第四,案例教學。獨立學院中的營銷貿易相關專業的學生適合案例教學的培養模式,將實際案例作為學習資源,可以啟發和鍛煉學生。第五,產學研合作模式。這樣的模式主要由企業方面提供資金和課題,由獨立院校方面負責研究,通過對實際問題的研究找到解決的方法,從而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第六,課程嵌入式培養模式。在獨立院校的課程體系中加入企業的實訓部分內容,并由企業方面提供完整的教學硬件、實訓材料和課程。這種方式能讓學生在畢業前掌握該專業領域的先進技術,從而為企業提供合格的人力資源。第七,志愿者服務模式。獨立院校除了要鍛煉學生的專業能力之外,也要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例如引導學生更多地參與社區服務或者公益活動中,讓學生所學的知識能夠真正地服務于社會,從而實現公民教育和實踐教育的有機結合。
4.2 師資力量的配套
獨立學院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過程中,實踐教學是重要的方式之一,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獨立創新能力。獨立學院應深化對實踐教學的認識和了解,利用更多的資源為實踐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保障,尤其是在師資力量上要增加投入,提升教師結構中實訓教師所占的比例。具體來看,一方面要提升教師待遇,從而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教師團隊;另一方面,要提升獨立學院教師任職的資格標準,并加強管理。在對教師進行甄選時,要對其在專業領域中的技術經驗和管理經驗以及研究能力進行考查,確保其能夠完成實訓工作任務。
5 結語
獨立學院應抓住新時代國家和地區發展的新機遇,為地方經濟發展和區域產業布局調整培養出更多有理論、有技能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黃亞平,蒲德彥.獨立學院構建社會適應性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2020(05):75-76.
[2] 余曉玫,譚祥.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路徑的探索與實踐——以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為例[J].中外企業家,2020(09):178-179.
作者簡介:劉俊(1992—),男,江蘇興化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18年揚州大學廣陵學院教學改革一般項目“獨立學院人才培養定位研究”成果,項目編號:JGYB18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