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琳 王茂敏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的智能產品不斷涌現,智能家居為人們帶來了一定的便利,但也為人們帶來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目前,人口老齡化成為我國的發展趨勢,由于社會上的老年人口與日俱增,老年群體逐漸得到了人們的重視及關心,很多養老模式也隨之出現。大多數廠家都非常重視高科技智能產品的生產,但卻忽略了老人這個特殊群體的使用過程,導致老年群體與智能設備及家居產品存在一定的距離,大大降低了老年群體對智能家居產品的接受程度。
關鍵詞:老年群體;智能家居產品;產品設計;老齡化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11-0-02
1 市場上存有的老齡化智能家居產品的設計分析
關乎老年人智能家居產品的設計,我們時常看到的是監護類產品,因老年人自身的身體機能呈下降趨勢,所以面對突如其來的一些狀況,如預防老年人跌倒就顯得非常重要。在具體設計時,可利用傳感器感應老年人突然跌倒這一狀況的發生,然后把警報傳遞給相關監護人。然而,在現實設計過程中,有時會出現傳感器不能精準識別老年人是否真的跌倒還是在做運動,對此,應當對傳感器的靈敏度加強研究。此外,我們經常看見市場上有較多能夠檢查自身健康的一些電子設備,如電子血壓計、血糖儀等。血糖儀會對檢測者造成物理創傷,而這個小小的創傷極有可能引發細菌感染,這也成為很多老年人不敢用這個儀器的一個原因。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生活輔助類產品,主要分為生活起居類與保健用品類。生活起居類產品如智能馬桶,馬桶蓋的設計帶有液壓起助的功能,能夠讓老年人順利起身,預防跌倒。再如,溫度控制水龍頭以及恒溫閥等,當老年人洗浴的時候,能夠自行控溫,不用擔心水溫太熱或太涼的問題。保健用品雖然不及前者的實用性強,但也能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例如,所設計的生理數據監測睡眠枕,老年人的睡眠質量不佳,睡眠枕能夠幫助老年人很好地入睡。其運用了生物磁場以及遠紅外線(稱為“生命光波”),不僅能夠提高老年人的免疫力,還能夠激活其組織細胞,提升血液循環及人體代謝能力,進而達到安神助眠及緩解頸椎疾病的目的。再如,所設計的智能按摩器,根據身體的不同部位有針對性地進行頸肩背腰按摩,或足底按摩。它的工作原理為利用電機里流通的電流控制觸點,建立多個檔位,達到振動頻率不同的目的,對老年人的身體穴位進行有效按摩。另外,有些按摩器也運用到了遠紅外線。
2 我國老齡化的發展現狀及趨勢
如果一個國家的老年人的平均年齡在65歲以上,或者老年人占比超過人口總數的7%,那么這個國家就進入了老齡化階段。我國的人口總數比較大,隨著科學手段的進步、醫療服務事業的發展、養老基礎服務設施的完善,人民的壽命不斷延長,再加上計劃生育政策的執行,我國的人口老齡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1]。早在2013年,我國老年人口就超過兩億,預計205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超過四億五千萬。國家還沒有作充分的應對準備,便陷入了人口老齡化的困境。一系列的調查顯示,年齡較高的老人、喪失自理能力的老人、缺少子女陪伴的空巢老人的數量還在不斷增長。老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因為身體原因日常生活不便,并且也不愿意與別人溝通,他們也希望自己融入快節奏的社會,而不是時時刻刻都需要別人的幫助。但大多數老年人比較傳統、拘謹,難以適應新的社會環境,因此需要為老年群體提供相對穩定的環境,并在此環境下為老年人們提供更加便利的生活模式[2]。
3 我國老年智能產品的發展現狀及趨勢
信息時代,智能產品已得到普及,包括智能手機、電視、家居機器人等,其與老年群體的生活結合得越來越緊密。將智能化技術應用到老年群體使用的產品中,不僅是一種創新型設計,還是一種新的挑戰。智能產品在現實生活中實現了我們的設想,能夠使老年群體的生活更加便捷,給老年人更多的關懷。但是從老年群體的角度出發,智能產品的功能比較復雜,且操作方式與過去有所不同,操作界面也很難理解,所以其使用智能化產品存在一定的障礙。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對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由于我國人口老齡化嚴重,產品設計師必須設計出適合老年人使用的生活產品。對老年智能產品進行合理設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老年人使用智能產品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方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4 社會老齡化背景下智能家居產品設計的基本要求
智能產品不斷普及,老年智能產品應該針對老年群體進行設計。大部分老年人年輕的時候沒有接觸過任何高科技產品,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其接受能力降低,所以如果不對智能產品進行精心設計,很有可能導致老年人使用存在障礙。既然要通過智能化設計,為老年群體的日常生活提供一定的便利,就不應該設計讓老人們排斥或不符合其生理需求的智能產品。因此,根據老年群體的使用需求,智能化是老齡化家居產品的發展趨勢。在進行老齡化家居產品設計時,要注意四點內容。
第一,老年人智能家居產品設計要從老年群體的心理及生理需求出發,進行合理的設計,還要去掉多余的功能,保持外觀的簡潔,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材料的投入和降低成本。
第二,在老年人智能家居產品的設計過程中,要始終把老年群體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并且將其各方面的特點作為研究核心,找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從而避免無效設計,還要刪除某些不實用的功能,提升智能家居產品的實用性。
第三,在老年人智能家居產品的設計過程中,要通過合理的功能設計及結構設計對操作界面與操作步驟進行簡化,從老年人的角度出發,充分考慮他們使用產品的方式。
第四,在老年人智能家居產品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老年人的感情。由于現代的老年群體都比較向往獨立的生活,并且有很強的自尊心,因此智能家居產品的外觀設計要符合老年群體的審美,給老年人帶來溫暖的感覺。功能的設計要符合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習慣,避免為其帶來負擔。操作方式也要根據老年人的生活習慣設計,方便老年人使用,從而使產品與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產生聯系。
5 老年人智能家居的實際設計案例
日本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其在養老領域的智能化突破也最明顯。2014年,日本機器人制造企業生化人的創始者、日本筑波大學教授三階吉行與神奈川縣的川崎重工聯合開發了一款智能化穿戴設備。穿戴者能夠通過大腦中的思維控制達到“增幅”的肢體效果,從而變成“大力士”,這樣即便是行動非常緩慢的老年人也能夠拎得動比較重的物品。為了防止患有特殊疾病的老年人走失,2015年,日本某公司研制了一款帶有GPS定位的皮鞋。皮鞋的左腳腳跟位置安置了一款小型GPS芯片,監護人能夠通過智能手機或計算機對其進行定位。目前,日本推出的有關老年人的產品超過兩萬種,但是中國相關產品僅兩千種,因此,在這方面我們要向日本學習。
2013年,德國慕尼黑理工大學的某位工程師開發了一款智能衣柜,這款智能衣柜中的定位系統能夠自動追蹤那些被隨意丟放的衣物,并且能夠幫助衣柜的主人檢測身體,提出保養的建議。如果智能衣柜監測到老人的身體健康存在問題,就可以自動連接遠程的護士或醫生,對老人的身體情況進行全方位的檢查,非常適合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3]。
為了防止獨自生活的老人發生意外,加拿大的設計團隊設計出了一款微型的火災應急呼吸器,它能夠讓老人獲得5分鐘呼吸新鮮空氣的機會。對年輕人來說或許5分鐘不算什么,但是對行動不方便的老人來說,5分鐘或許能夠挽救他們的生命。目前,家居行業針對老人設計的產品不多,并且很多家居產品對老人來說操作非常麻煩。因此,智能家居設計要重視老年群體市場,從實際出發,對老年人智能家居的功能性、創意性進行深入的分析及研究,并針對老年群體的特殊性設計出適合其使用的智能家居產品,從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質。
6 老年智能家居產品的設計要素
智能家居系統能否成功,不僅僅取決于智能化系統數量的多或少、系統的先進與否以及系統的集成度高低,還取決于智能化系統的設計能否充分滿足用戶的實際需求,并且方便用戶日常使用,從而使生活更加便捷、高質量。同理,老年群體的智能家居設計應該以老年群體為中心。
6.1 系統的標準化設計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智能家居行業也是如此。老年群體的智能家居系統設計應該遵循國家及地區的相關標準,保證智能家居系統的擴展性及擴充性。首先,智能家居系統的傳輸依靠標準的TCP或IP協議的網絡技術,從而保證不同網絡廠家能夠互相兼容;其次,智能家居系統的前端設備應該運用多功能的、開放的并且能夠擴展的設備,如智能家居系統的主機、終端及模塊應該使用標準化的解耦設計,為智能家居系統的外部廠商提供集成平臺,并且使其他功能得到相應的擴展。這樣,當需要為智能家居系統增加功能的時候,就不需要對其開挖管網,能使智能家居系統的設計變得更加簡單方便。不僅能夠增強智能家居系統的穩定性,后期維護也比較方便,并且標準化及模塊化的思想為用戶提供了更大的選擇空間,不同情況的家庭可以選擇適合自身實際情況的智能家居系統。
6.2 功能的實用性設計
實用性是智能家居產品設計的基礎,也是設計的前提,對功能進行合理設置能夠增強智能家居的實用性。首先,智能家居系統的功能設置應該合理運用“減法”原則。智能家居的主要作用是以智能化的技術手段為用戶提供更加方便的服務,因此,智能家居的功能設計要以老人的實際生活為主,要取消那些沒有意義、流于表面的功能。例如,智能化魚缸的控制,其中包括對魚進行喂食及換水等。老年人退休在家經常通過喂魚打發時間,從中獲得快樂,因此,對老年群體來說,這個功能并不實用,甚至可能引起他們的反感。其次,針對老年人這個群體,也要巧妙運用“加法”原則,充分滿足他們的需要。例如,可以添加老年人身體健康監測功能及實施救援的功能。因此,要合理運用“減法”和“加法”設計原則,突出智能家居系統的實用性。
6.3 控制方式的人性化設計
智能家居系統的控制方式比較多,但如果操作程序煩瑣,會使老年人產生排斥心理。因此,在老年群體的智能家居設計過程中,一定要充分考慮老人們的使用體驗,并重視操作的便利性及直觀性,從而設計出適合老年人的控制系統。目前,智能家居的控制類型大概可以分為人工控制及監督控制。具體的控制手段有本地控制、遠程控制、手機控制、網絡控制、感應控制以及定時控制等,用戶可以根據這些控制手段對其進行直接監督或控制。同時,也要根據老人們的思維邏輯及行為方式等,分析這些控制手段是否適合老年群體使用,然后合理組合這些控制方式。總而言之,要根據老年人的行為特點及思維模式對功能進行排列組合,從而構建出更加人性化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統。
7 信息時代老年智能家居產品的發展趨勢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智能化的產品已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普及。智能電視、手機、洗衣機及電飯煲等智能家居產品隨著技術的進步呈現在我們眼前,很多想象中的事物通過技術手段成了現實,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我們的生活。目前,智能化產品的滲透為老年智能產品的設計開發奠定了基礎。將智能化技術運用到老年產品設計中,是一種機遇,更是一種挑戰。復雜的功能及難理解的界面會顛覆老人們以往的認知,與機器的冷漠互動會使老年人在使用智能產品時產生排斥心理。因此,在設計智能家居產品時,要圍繞老人們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進行,并且對老年智能家居產品進行深入分析及研究是很有現實意義的,未來也會出現更多適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家居產品。
8 結語
智能家居產品的應用對我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能使人們享受到更加安全、舒適的生活。因此,智能家居逐漸成為輔助老年人生活的工具。合適的智能家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老人們家居生活的安全感及獨立性,優化老人們的日常生活模式,使老人們在缺少子女陪伴的情況下也能夠更好地生活。
參考文獻:
[1] 陳發俊,姜子豪.老年智能產品的應用前景與倫理風險[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3(01):21-28.
[2] 張新佳.老齡化社會趨勢下的產品用戶體驗設計探究[J].湖南包裝,2019,34(01):31-35.
[3] 尚心蕊.面向老齡化社會的智能產品交互設計研究[D].天津:河北工業大學,2015.
作者簡介:謝琳(1981—),女,山東濟南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智能家居產品設計。
王茂敏(1981—),男,山東濟南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研究與應用、設計、檔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