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麗
近視防控是世界面臨的一大難題,我國近視人口總數超6億,兒童青少年近視情況尤為嚴重。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通報顯示,2018年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率高達53.6%,高三學生高度近視率為21.9%。2020年上半年,9省份兒童青少年用眼和近視防控相關影響因素調研結果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居家學習期間,被調查學生近視率由2019年12月的48.1%增加到59.8%,增加了11.7個百分點。自2018年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部署近視防控工作以來,多地綜合施策,已取得一定成效。然而,一些潛在的問題也日益顯現,疫情常態化防控可能成為學校近視防控高質量發展階段攻堅的重點、難點,近視防控亟待補齊短板。
一、我國學校近視防控的短板
1.“控制近視進展”尚未納入近視防控目標
就教育政策而言,目前存在的根本性問題是近視防控目標有待完善。根據《實施方案》的目標要求,近視防控僅強調降低近視率,而未對控制近視進展,特別是控制近視未矯正率、矯正不足率提出目標要求。近視可防可控,但不可逆。對于未發生近視的學生重點在“防”,而對于已發生近視的學生重點在“控”。《實施方案》目標中不納入“控制近視進展”的后果是,兒童青少年一旦發生近視,學校、家長、學生本人沒有足夠的重視和警惕,不加控制或控制不足,兒童青少年近視程度將持續發展,有可能由輕度發展為中度,甚至發展為高度近視。高度近視引發近視黃斑病、視網膜脫離、青光眼和白內障等眾多并發癥,嚴重時可導致失明,是影響成年勞動力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視未矯正率和矯正不足率高尚未引起足夠重視。國內某省會城市一項調查顯示,在被調查的8309名小學生中有843名學生戴眼鏡,其中原眼鏡矯正不足者達32.6%。罹患近視而未矯正或矯正不足不僅嚴重影響學生個人學習生活和人身安全,還會對國家生產力產生巨大的直接和間接成本。2018年的統計數據表明,在未矯正屈光不正人口數量排名前十的國家中,中國位列第二,第一是印度。
2. 警惕“指揮棒”的威力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有些地方唯《實施方案》論,重“未近視”輕“已近視”傾向明顯,將有限的精力和資源全都集中在完成政府要求的“降低近視率”指標上,即減少新發近視人口,而對那些已發生近視的孩子則無暇顧及,這些孩子的近視度數很可能繼續增加,發展為高度近視。我們不能低估“指揮棒”的威力。源頭要管控,但同樣也要正視業已存在的龐大近視群體。
3. 缺乏對貧困兒童青少年近視管理的兜底支撐
自2019年1月1日起,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醫療衛生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的通知》的要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在開展兒童健康管理過程中首次納入0~6歲兒童眼保健和視力檢查工作。但6~18歲兒童青少年的視覺健康尚未被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對該群體近視的健康素養知曉率、近視矯正率、患者管理率、管理水平都無從抓起。
在我國一些地方,近視兒童青少年還有因為貧困而戴不上光學矯正眼鏡的情況。眼鏡是“商品”而非“醫療器械”,因其商品屬性,配置成本往往較高。有調查表明,在農村地區兒童和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群體中僅有20%的兒童能在需要時購買眼鏡。
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的相關保險服務也未被納入社保系統,這意味著兒童青少年涉及視力保健的相關支出需要家庭全額負擔。定期進行視力檢查、矯正治療、驗光配鏡等費用疊加,對一個家庭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二、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的國際經驗
1. 對兒童青少年近視管理的認識
新加坡、美國等國家高度重視兒童青少年近視管理,嚴密控制近視程度加深。新加坡通過學校健康檢查計劃開展學生視力篩查,密切監控兒童青少年近視發病情況。被診斷為近視的兒童,會轉診至健康促進局下屬的屈光診所,由訓練有素的驗光師進行進一步評估。新加坡健康促進局認為一旦孩子近視,情況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而惡化,直到青少年后期才會穩定下來。只有盡可能早地發現問題,進行有效干預,才能延緩近視進展,將惡化的概率降到最低。
2. 立法保障兒童青少年視覺健康教育
日本通過立法來保障和維護兒童青少年視覺健康。日本政府頒布的《學校保健法》將近視防控目標體現在“學校保健安全計劃”“學校環境衛生”“健康診斷與健康咨詢”“傳染病預防”等章節中。落實《學校保健法》,從日本文部科學省到都、道、府、縣教育委員會均堅持每年對中小學生近視情況進行統計調查與對比分析,提出改進與防治中小學生近視的指導意見與具體措施。日本建立了政府、社區、學校與家庭四位一體的保健委員會。學校作為防止學生近視的主體,負責制訂詳細的保護學生視力計劃、設置養護教員、配備保健醫師等。學校還組織學生開展早期眼健康教育和降低近視率的體育運動,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幫助學生全面發展。
新加坡實施了一系列行政舉措增加學生戶外活動時間,比如,將“戶外活動時間”納入學校教育課程;引導學生和家長重視小學戶外教育而非學業成績;教育部門與國家公園成立戶外教育項目;“學生照護中心”(類似我國的課后托管)為新加坡小學生提供半天監管,將戶外活動納入其中。
3. 兒童青少年視覺健康服務納入社會保障體系
(1)納入公共衛生服務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視覺預防保健已經從單一的醫學預防走向了重點人群干預、社會政策與醫學保健相結合的新階段。據不完全統計,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中有超過60%的國家將視覺健康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或初級保健項目,如挪威、加拿大、德國、日本、瑞士、瑞典、英國、法國等。少數沒有將視覺健康保健納入基本公共衛生項目的國家,也對特殊人群如兒童、老年人等,提供了針對性的視覺健康保健服務。
(2)納入基本醫療(商業)保險
以法國為例,視覺健康的保險服務主要由社保系統統籌付費。法國社保系統規定兒童自小就要開始檢查視力,包括檢查眼睛的各種異常情況。檢查一般在孩子出生后的第1周、第9個月、第24個月于婦幼保健中心進行。隨后,基本是一年一次,在各醫療中心或醫院進行,費用由社保支付。
(3)為貧困學生提供專門基金
新加坡每年大約有6000名貧困兒童青少年在視力篩查中被診斷為近視,但這些貧困兒童青少年的家庭多數無力支付高昂的配鏡費用。為確保每個需要配鏡的近視兒童青少年都能獲得清晰的矯正視力,2006年,新加坡健康促進局與600多家眼鏡店、國家光學中心及眼鏡制造商達成協議,推行眼鏡代金券基金,旨在讓所有新加坡學生享受便捷的近視矯正服務。眼鏡代金券基金給診斷為近視的貧困兒童青少年提供全額資助的鏡片和30美元的鏡架代金券,學生可以在自家社區附近的眼鏡店享受到配鏡服務。為了應對不斷上升的鏡架價格,新加坡健康促進局還將鏡架代金券的金額從30美元提高到50美元。截至2017年,基金已資助超過37000名貧困學生佩戴了眼鏡。
三、對策與建議
1. 近視防控目標“增量”“存量”兩手抓
近視防控效果的提升離不開相關政策和保障措施的完善。我國還應進一步細分視力狀況群體,在強調降低近視率的同時,控制近視進展,控制近視未矯正率和矯正不足率,防止學生發展為高度近視。
在所有3~18歲兒童青少年中,已發生近視和未發生近視者,都應開展普適性和常規性的干預措施。一是健康教育精細化。即依靠精細編排的健康教育,細化兒童青少年各年齡段應知應會的科學用眼健康知識和調節眼疲勞的實操技能,使處在不同年齡或不同視力狀況的學生掌握與自身相適應的健康教育模塊內容,幫助孩子普遍知曉科學用眼常識,識別損害視力的行為,掌握一般的預防近視和控制近視發展的方法。二是戶外活動日常化和“20—20—20”常規化。“戶外活動日常化”指的是讓所有兒童青少年都能保證每天“目”浴陽光1小時;“‘20—20—20常規化”指的是每位教師都懂得每20分鐘要向20英尺(6米)外眺望20秒的近距離用眼的護眼方法,主動調整課堂節奏,帶領學生適時化解雙眼疲勞。三是近視管理專業化。學校借助專業力量,認真分析研判視力篩查數據,篩選近視高危人群、假性近視人群、近視度數增長較快人群,開展嚴密的動態監測、針對性干預、追蹤檢查,直到他們的視力回歸正常或者控制在較低近視度數。
2. 近視防控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家長教育
在《實施方案》中構建的“生—校—家—醫—社”協同近視防控生態系統中,家庭應處于核心地位,近視防控健康教育的重點在于做好家長教育。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看,讓家長意識到近視和高度近視的后果,以及如何預防和控制極其重要。在有些地區,僅15%~25%需要佩戴光學矯正眼鏡的兒童能夠戴上眼鏡。部分兒童不能夠配戴眼鏡的原因與家長的觀念直接相關。考慮眼鏡費用負擔、擔心佩戴眼鏡會損害孩子視力、對孩子的近視程度缺乏了解等原因,會導致家長放棄給孩子佩戴眼鏡。
針對家長的近視防控健康教育會扭轉家長諸如“近視可治愈”“增加戶外活動時間會影響學習”“戴眼鏡會影響孩子視力發展”等錯誤觀念,從而使他們正確認識健康與成才的關系。在調研中我們發現,許多學校已經意識到了家長教育的關鍵性,在疫情防控“停課不停學”期間,及時通過微信給家長推送居家學習視覺健康的科普文章等,幫助落實家庭的視力健康管理責任。
3. 細化學校近視防控管理機制
評價一所學校近視防控工作做得是否到位,主要看細節,如課業減負、電子產品管控、體育活動保障、視覺健康科普、學校和家長的聯動機制五方面能不能做到位。要實現上述五個“到位”主要看以下工作機制建立得是否完善。一是轉變觀念,統一思想,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平衡學業成績與身心健康之間的關系。校長、教師、家長如能認同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為第一要務,那么,校長就愿意整體打造學校素質教育、健康教育的氛圍;教師就愿意花時間研究對視覺友好的課程設計,探索將相關課程教學與學生護眼知識、行為培養有機結合;家長就會以身作則,率先垂范,關注孩子的視力健康,及時干預孩子的不良用眼行為。二是納入學校整體工作目標,細化近視防控工作計劃并有效落實每個時間節點的防控目標和舉措,進行績效考核,定期督導督察,隨時掌握目標推進情況,及時調整目標、落實行動。三是營造良好氛圍和支持性環境。學生能夠耳濡目染科學有趣的護眼知識,能夠親近自然,及時舒緩視覺疲勞。四是充分調動專業技術服務機構資源。各地視力防治中心、醫院、疾控中心、中小學衛生保健所、社會公益機構等都可以成為學校協同防控近視的專業力量,為學生提供建檔、監測、干預和宣教服務。如缺乏上述資源,學校應著手培訓自己的校醫、教師,學習相關知識和視力篩查技能,以保證學生視力健康工作順利開展。
4. 優化政策保障兒童青少年視覺健康權益
(1)立法保障兒童青少年視覺健康
無論是單獨為未成年人近視防控立法,還是通過修訂《學校衛生工作條例》中的相關條款規定近視防控各相關方責任,都應明確學校、家庭、專業技術指導部門等各利益相關方近視防控職責、工作內容和要求等,以便他們各司其職,發揮各自最大職能,有效維護和保障兒童青少年視覺健康。
(2)將7~18歲人群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教育部門與衛生健康部門加強協同,在中小學生群體中加大公共衛生醫療服務支持和兜底力度,防止視力障礙相關負擔持續加重。同時,應將學生近視群體統一納入衛生健康部門公共衛生醫療服務管理體系,對該群體的視力檔案、健康教育、矯正治療、追蹤隨訪等一管到底,保證國民視覺管理的延續性和信息完整性。
(3)降低學生眼鏡驗配成本
政府引導基本醫療保險、商業健康保險根據實際需求,覆蓋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或以發放代金券等形式,降低學生特別是貧困學生視力檢查、治療矯正、眼鏡驗配等成本,讓需要的學生可以更容易地獲得視力矯正,體現社會對弱勢群體的關愛。
著眼長遠,把握大勢,兒童青少年近視綜合防控工作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需要長期堅持不懈地與相關部門、家庭、社會共同努力,需要完善跨部門協同機制,形成合力;需要進一步增加社會參與度,加強大數據技術應用,推動近視防控前沿技術和方法的科學研究以及成果轉化。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既是重要職責,更是神圣使命。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控近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以完善政策制度為重點,以深化健康教育為龍頭,以保障安全健康為底線,打好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攻堅戰,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共同呵護好孩子的眼睛,給孩子一個光明的未來,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作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等八部門.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18-08-30)[2021-06-22].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9/content_5361801.htm.
[2] 李玲.國民視覺健康報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152-159.
[3] 王炳南,王麗娟,陳如專,等.新加坡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措施及對中國啟示[J].中國公共衛生,2020,36(6):863-866.
[4] Deborah Jones,Doerte Luensmann. The prevalence and impact of high myopia[J]. Eye & Contact Lens: Science & Clinical Practice,2012,38(3):188-196.
[5] Smith T S T,Frick K D,Holden B A,et al. Potential lost productivity resulting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uncorrected refractive [J].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9(6):431-437.
本文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所級個人項目“芬蘭學校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研究”(項目編號:GYI2018024)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衛生藝術教育研究所)
責任編輯:趙繼瑩
7241321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