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本身是意識的活動,是經驗之外的生命感受,并不是客觀世界的展示,而是抽象的情感表達,有的只是獨特的表現意味。雖然有時候表現內容晦澀,但它依然讓觀眾從作品中感受到與外界溝通的可能性(即存在的事實)。打破現實的束縛,存在心靈的意象卻清晰顯現出來,這過程為情感升華,藝術的自在性不可名狀,讓人仿佛進入另一個世界。”偶然在網上看到這么一句話,深以為然。有意思的是,我最近發(fā)現了一種趨勢,或者說一種現象——疫情時代,大家可能反而覺得“人間值得”吧,憋壞了的,走出去旅行,野奢帳篷露營;愛上宅的,回家生活,裝修成了新的潮流。身邊的朋友們也開始咨詢我一些關于藝術的問題,還有的開始慢慢進行一些藝術品的收藏,裝點居家,也許大家越來越意識到,藝術才是人生最好的伴侶。
本期我們以“藝術入室”為主題,先來和大家聊聊關于藝術的一點事作為引子:《一場藝術“導演”的互動游戲》介紹法國知名建筑師讓·努維爾(Jean Nouvel)在陸家嘴金融中心的宏大景觀中構建的嶄新的浦東美術館,來品味矗立于黃浦江兩岸跨越兩個世紀的新舊建筑共同譜寫的這首“都市詩歌”;《王加加:生于1985》,作為出生在互聯(lián)網誕生前后的一代,青年藝術家王加加的身上有著中西方文化差異、信息傳遞差異、互聯(lián)網帶來的美學觀念的變化,在他的作品中我們感受到新生的力量與觀念……
封面故事《一間自己的房間》直點主題:藝術收藏家應青藍協(xié)同設計師好友Chris Shao在上海翠湖天地重塑家的概念,不只為居住而生,打造一個全然釋放情緒、存留個性的第二居所,帶當代女性由一個獨立空間更深入地探索自我。《藝術入室》專題,我們采訪了幾位藏家、策展人及藝術相關人士:在北京亦莊經濟開發(fā)區(qū),中國最早的當代藝術藏家之一劉蘭把自己的公司設置在一棟5層的獨立辦公樓內,頂層的兩層就是她的辦公室兼私人藝術空間,這里是劉蘭在經歷近20年藝術收藏歷程后,打造的一個藝術展示空間The Room,對她而言,藏品就像是進入隱秘靈魂深處的入口;在從事設計、藝術創(chuàng)作和推廣的實踐中,宋濤一早提出“從藝術到設計,再到生活方式”的策展理念,他對國人在空間美學的需求變化上,既是創(chuàng)造者、參與者也是觀察者,在他看來,藝術走進日常已經成為空間設計的趨勢;作為后現代主義設計的重要代表,孟菲斯家具的出現猶如當代設計史上一個大大的驚嘆號,如今這個驚嘆號成了杭州崖空間YASPACE的門頭,創(chuàng)始人Moyna希望用藝術家具為中國帶來更具包容性的審美維度;從愚園路“有畫的房間”到瑞金二路三層空間的PAINTIQUE,這家成立僅一年多的藝術家居概念店若說有何標準,那便是要以功能性藝術品集合店為定位,在藝術性上它只對主理人的品味負責,在功能性上具有一定的普適性……
《都市視覺狩獵》進入“漂浮在繁華都市、鋼筋水泥盒子間的,一塊色彩爆炸的內存”,某種程度上,它為“藝術入室”提供了一個成功的范本:家的主人是一名標準的海歸金融男,工作中一絲不茍,整天和沒有色彩的數字打交道。在每天工作的間隙,也在接受著高速傳播的文化藝術和流行的信息。這是他的放松和娛樂,同時也是一種作為現代人的文化消費方式。把喜歡的流行商品或藝術品買回家中,并沒有特別篩選所謂的體系、潮流和廠牌,漫威原版的人偶手辦、幾乎真人大小的米老鼠雕像、藝術家在展覽開幕式上現場噴涂的木馬、Chanel的沖浪板,甚至是牛年賀歲的毛絨公仔……都在這個高級公寓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大家都生活在一起,組成一個喧鬧熱烈的內存,既是歡脫喜悅的生活場景,也像一個充滿了現代流行文化符號Pop Art的畫廊。
在我看來,藝術入室,未必是要名家名作,只要我們能和創(chuàng)作者的思維相通,即使是一只花瓶,同樣擁有藝術的美感,承載著創(chuàng)作者和使用者對藝術的追求。愿藝術點亮你的居家,更點亮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