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誠忠

【摘? ?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小學數學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視和關注。小學數學作為小學基礎教育的學科,教師在教學當中應該積極地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相關問題,提升學習興趣。在創設情景時要注重情景的有效性以及生活化,不斷促進學生在情景當中掌握解題策略。本文主要闡述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希望給小學數學教學帶來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問題情景;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0-0026-02
Research on Strategies of Creating Effective Problem Situations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Mazichuan School District, Min County, Dingxi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QIN Chengzhong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has been valued and paid attention to by more and more educators.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is a subject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create relevant teaching situations in teaching, guide students to actively think about relevant issues, and enhance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When creating scenario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cenarios and life, and constantly promot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in the scenarios. This article mainly elaborates the strategy of creating effective problem situations in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hoping to bring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Effective problem scenarios; Teaching strategies
數學作為基礎學科,在教學當中教師要注重教學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在課程中要注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創設與學生實際生活相符的場景,積極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生活場景,促使學生運用已學的知識解答相關問題,并不斷加強相關練習,在實際運用中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這將為接下來的學習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也能為全面促進學生在數學學科的進步奠定基礎。
一、創建有創造性的問題情境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數學問題的情境創設,加強其中的創造性。小學生現階段還處在對周圍環境好奇的年齡段,教師在進行問題情境創設時,要結合小學生的成長背景以及心理發展特點,吸引小學生進入相關的問題當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數學知識當中培養獨立思考以及探究問題的能力。
以“和與積的奇偶性”教學為例,小學生在運算方面一直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等形式對本節課進行相關介紹。在授課時,可借助身邊的物品輔助教學,如任意翻開數學書,左右兩頁的頁碼在不計算的情況下,讓學生思考能否判斷出乘積是奇數還是偶數。教師可隨機提問幾名學生,引導學生自行發現相關規律,并進行進一步的驗證。這類問題貼近小學生的實際生活,而且也富有一定的創造性,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此為基礎進行相關問題的實踐與創造,在滿足學生探索欲望的同時也能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創造,全方面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二、培養全體學生共同前進
數學問題的情境創設需要每一位學生的積極參與,在小學數學課堂當中,教師要耐心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對待滯后生時要摒棄之前的成績區分,以免導致學生對數學課堂產生抵觸情緒,從而產生厭學情緒,對接下來的數學教學產生不利影響。教師在創設相關問題情境時,可以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開展,有效解決情境創設問題,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強數學課堂的有效性。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數學教師能夠積極地引導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為全體學生的共同前進奠定基礎。
以“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為例,教師在進行相關教學前,可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學習小組,在小組當中要保證好、中、滯后的學生成一定比例,做到合理分配。然后利用多媒體設備,將圖形的平移、旋轉,軸對稱等過程進行動畫演示。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小組討論當中,指導學生摒棄之前的成績觀念,在討論當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這在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能引導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內涵文化。教師可引導學生以小組找出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或者利用旋轉設計出的圖案,最后請每組派出一名代表進行發言。在學生發言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地進行相關驗證,及時指出學生的發現是否存在錯誤,以加深學生對本節課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將數學知識有效地滲透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當中,促進學生在討論當中實現共同進步。
三、創設趣味性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心智尚未發育完全,還處于愛玩、活潑好動的年紀,數學教師可積極利用小學生的這一成長特點,利用趣味性的問題情境,激發小學生對數學問題的好奇心,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有效地吸引學生注意力,不斷促進數學學習效率,帶動課堂上的活動發展;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運用動畫、圖片、音樂等方式,增加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根據教學內容,適當地增加趣味性提問,進一步啟發學生的數學思維。
以“圓”一課為例,圖形作為生活中常見的圖形之一,教師可以進一步建立趣味性教學情境,充分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帶領學生找一找室內哪些物品中包含了圓的元素,并且試著猜想圓在這些物品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學生在進行找尋的過程中能夠進一步認識圓,同時也能對圓的學習產生興趣。教師也可以結合故事形式,初步講解圓周率的由來、人類認識圓的發展史等,引導學生在故事情節當中加深對圓的印象。教師可利用教具,引導學生全方位地了解圓,如圓有無數條對稱軸;圓的直徑是半徑的二倍等。學生可以對重點知識進行相關記憶,并且有秩序地進行發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同學的發言進行整理,進行有效歸納。在趣味情境中帶動學生學習數學概念,不僅能促進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也能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產生積極影響。
四、創設與生活情境相關的問題情境
在實際生活當中,數學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師應在生活中創設數學情境,與理論知識進行有效聯系。在進行創設問題情境時,要充分考慮生活化在數學當中的作用。生活化問題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學生對數學題的距離感,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以“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為例,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在進行理論學習的同時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教學環境當中,引導學生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當中,充分調動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這對于培養學生發展性思維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例如,教師可以提問如何計算學校花壇的周長?學生會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進行有效整合,通過分析、歸納、總結三個方向對花壇的周長進行計算。教師可帶領學生實際測量學校花壇的周長,讓學生親身投入教學活動當中。學生在實際計算花壇周長時會運用多種形式,如每個邊都進行測量,然后相加求和,減少數據誤差;也有的學生利用邊長公式進行解答等。教師要根據學生回答的方向進行合理的評價以及相對應的指導,對于學生存在實驗錯誤的地方要及時地進行糾正,引導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實際當中規避相似的錯誤。還可以充分利用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將此類教學情境發散到其它的方面,例如,如何計算書本的周長;較大的正方形或長方形田地應該采用怎樣的計算方式等。教師可進一步利用生活場景進行合理引導,這將對小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以及數學體系的建立帶來一定的促進作用。
五、結語
綜上所述,數學作為小學教學的基礎學科,教師要在相關的有效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不斷提升數學思維能力。這不但有助于當前階段的數學學習,也能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建構帶來積極的影響。因此,教師應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發地解決問題,促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并有效地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為小學生的全方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謝新星.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J].小學生(下旬刊),2020(11).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