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 要】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應用生活情境教學模式是落實素質教育理念的重要方法。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堂以及課后構建情境與布置任務的方式,構建覆蓋學生日常學習與生活范圍的生活情境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在導入環節設計取材于生活情境的游戲;在課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后實踐,以實踐任務引導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學習。
【關鍵詞】生活情境;小學數學;應用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1-0050-02
生活情境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
□甘肅省定西市岷縣麻子川鎮上溝小學? 王志華
【摘? ? 要】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應用生活情境教學模式是落實素質教育理念的重要方法。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堂以及課后構建情境與布置任務的方式,構建覆蓋學生日常學習與生活范圍的生活情境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在導入環節設計取材于生活情境的游戲;在課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后實踐,以實踐任務引導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學習。
【關鍵詞】生活情境;小學數學;應用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1-0050-02
小學數學的教材編排與生活內容以及生活現象息息相關,在學生們難以理解數學知識時,教師往往會引入生活案例,以生活案例輔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由此,教師可以有目的地設計生活情境教學模式,即將生活情境的應用融入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在踐行這一策略時,教師需要以教學目的設計生活情境,并且結合小學生的理解能力、生活經歷選擇生活情境的內容、形式,以便增強生活情境的引導、啟發價值。
一、融合導入游戲,啟發學生思維
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教學單元的主題為基礎,引入生活中的實際情境,以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在確定這一教學方案之后,教師還可以將生活情境與游戲融合在一起,以游戲增強情境的互動性。隨后,教師便可以開展游戲活動,以游戲互動的形式讓學生代入情境中,使學生在游戲中被活躍思維。以“方向與位置”的教學為例,教師在課堂導入階段,可以仿照生活中的情境,為學生設計一個“找人”的游戲,以此啟發學生的思維。教師先為學生構建生活情境:“假設我們的教室是公園,老師的講臺是一處高樓,大家是游客而桌椅則是建筑。現在因為游客和建筑太多了,所以同學們與自己的好朋友走散了。現在老師報一個人的位置,比一比哪個同學最快找到他的位置。”然后,教師進行難度逐步增高的“找人”游戲。比如,教師一開始只以某個學生為中心,然后說要找的人在他某個方向(前后左右)幾個人之后。學生們很快依據教師給出的條件找到了“人”。然后,教師開始融入“東南西北”的概念。比如,目標在某個學生的東面,并且在多少個學生之后。這一條件相對較為復雜,許多學生無法回答,直到有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意識到可以根據太陽的方向來判斷東南西北。如此,教師能夠以愈加復雜的游戲自主了解“方向”“位置”的概念。
二、創設解題情境,輔助學生思考
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中,學生的學習是分為多個階段的,如了解知識、記憶知識、使用知識。而在現實中,學生往往會在使用知識這一階段遇到問題。即學生們往往會因為例題對知識的使用產生刻板印象,進而在遇到變式題目時無從下手。所以在教學時,教師在設計較為復雜的題目之后,可以為學生創設解題的情境,以學生熟知的生活現象輔助學生思考,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以及解題的能力。以“結余多少錢”為例,教師先以簡單的題目啟發學生的思維,題目為“[99+279]”。解答這一題目的快捷運算是將“99”轉化為“[100-1]”,而許多學生并不能理解這一步。對此,教師可以將題目轉化為生活中付款情境,以生活情境輔助學生理解這一簡便運算的道理。教師:“現在老師在超市里買兩套精美的書籍,第一套數學故事的價格為99元,第二套是數學百科全書,打折之后是279元。因為老師的手機壞了,所以老師付現金。看大屏幕,老師身上有三張100元、一張50元、一張20元、一張5元和四張1元。那么請問老師有足夠的錢來買這兩套書籍嗎?”學生們開始進行計算。隨后,學生回答:“老師有足夠的錢。”教師:“為什么,你是怎么計算的呢?”學生:“老師的零錢加起來共有79元,再加兩張100元,就正好是百科全書的錢。而剩下100元正好比數學故事多一元。”教師:“很好,現在我們回到題目,現在大家能理解[99=100-1]了嗎?”以情境輔助,教師能夠有效引導學生理解簡便計算的原理。
三、設計生活情境,發展應用能力
在小學數學中應用生活情境教學模式,不只是以情境輔助學生理解知識,還應該是應用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建立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的通道,發展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與能力。所以在理論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直接設計生活情境,然后在情境中為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應用所學的數學問題解決這些問題,以此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以“時間表”為例,在引導學生學習、理解教材中情境內容之后,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學生設計生活情境,引導學生使用剛剛學習的知識。教師:“大家看了教材中北京市和烏魯木齊的上課時間表,那么請大家結合本校的實際時間,以小組為單位,繪制上課以及各種活動的時間表,比一比哪個小組的學生寫得更準確、更完整。”教師布置的任務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并且設置了競賽目標。如此,學生們會表現出較強的實踐熱情。但在實際繪制時,學生們會遇到較多的困難。比如,有的學生平時并不注意上下課以及各種教學活動的時間,有的學生在繪制表格時忽視了利用教材信息等。對此,在學生繪制表格過半時,教師便需要對部分陷入困境的學生進行提示。教師:“如果不知道眼保健操的時長,可以算一算教材中為眼保健操安排了多少時間。”或者教師還需要對學生忽視的環節進行提示,“我們學校有早讀、午讀環節吧,怎么沒有寫這一段時間呢?”如此,教師可以結合生活情境,為學生布置任務,鍛煉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四、設計課后實踐,拓展教學范圍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為學生創設擬真的生活情境,還應當結合教學的內容,為學生設計課后的實踐任務,讓學生在任務的指引下關注生活中實際存在的情境、內容。如此,教師既可以拓展教學的范圍,又可以輔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并讓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得到發展。以“認識圖形”這一章節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結合不同課時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布置不同的觀察實踐作業。比如,在“認識角”這一課時的教學之后,教師便可以布置任務,讓學生在回家之后自主觀察家庭中有哪些尖銳的角、有哪些較大的角,并詢問父母以及自主觀察家庭中有哪些“角”發揮了重要作用。布置這樣的任務,教師能夠引導學生關注實際生活,并引導學生在家庭中的觀察與實踐中應用課堂所學的知識。在之后課時的教學中,教師同樣可以為學生布置類似的實踐活動,以這樣的策略加深學生對數學、生活之間聯系的認知,并以此鍛煉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與理解能力。
五、結語
總之,在生活情境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通過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融入生活情境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并且,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設計課后實踐任務,以實踐任務拓展教學范圍,并引導學生自主構建情境,并在情境中進行實踐、學習。應用課堂、課后的教學策略,教師能夠充分發揮生活情境教學模式的價值,達到增強課堂教學質量、活躍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興趣、促進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發展等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劉美容.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情境教學[J].文理導航(中旬),2020(11).
[2]張海濤.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學數學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0).
[3]張風琴.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研究[J].新課程,2020(43).
[4]范文濤.探討生活元素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應用[J].新課程,2020(40).
[5]吳敏.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82).
(責編? 吳?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