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載體之一,創新型產業發展關乎國計民生、社會經濟的有序發展。而創新型企業作為產業鏈中的關鍵節點,承載著社會經濟發展的重任。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創新型企業發展離不開各類金融機構的扶持。一般而言,金融機構的融資,可以為創新型企業發展提供資金來源與創新動力。但就目前而言,在經濟發展新常態背景下,金融機構扶持創新型企業發展面臨諸多困境。鑒于此,需要通過優化金融機構支持的政策環境、健全金融機構的管理機制、擴充金融支持產品類型等手段,有效解決金融機構扶持創新型企業發展面臨的窘境。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新常態;金融機構;創新型企業;關鍵要素
本文索引:張俏.<變量 2>[J].中國商論,2021(13):-102.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1)07(a)--03
自進入新時期以來,中國經濟發展處于新常態,這一階段,通過驅動創新、優化資源配置為宗旨開展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1]。一般而言,科技創新作為驅動企業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在產業結構升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金融是支持科技創新的核心要素,與之是一種相互融合且相互滲透的關系,這兩者有機結合成為新經濟發展的關鍵驅動力,也將加快創新型企業平穩發展。目前而言,金融機構是扶持創新型企業發展的關鍵主體,整個過程涉及金融供給主體及創新型企業的參與,而創新型企業因金融支持能夠獲得相關的經濟效益,這種支持效應為企業帶來直接影響[2]。同時,金融機構還會承擔向創新型企業提供融資的中介作用。金融中介理論指出,金融機構通常會跨越信息不對稱鴻溝,并借助信息整合的方式,將影響創新型企業的第三方主體納入其中。如風險投資在向創新型企業提供金融支持的同時,也會帶來先進的管理方式、渠道,這些都對創新型企業有積極的促進作用[3]。在金融機構資源有限窘境下,其配置效率對創新型企業發展起著關鍵性作用。因此,加大金融機構的支持力度,不僅是激活創新型企業發展動力的現實訴求,也是推進企業科技創新、適應經濟新常態的重要舉措。那么,如何加強金融機構的支持力度,從而更好地扶持創新型企業發展,是目前研究的核心議題。
1 金融機構扶持創新型企業發展的實踐現狀
創新型企業涉及高新技術或技術密集型領域,也包括傳統產業中的創新型產業。隨著“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持續推進,我國創新型企業開始邁向高端產業,且正在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4]。進一步來說,現代服務業等新產業快速發展,數字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業態逐步出現。創新型企業若想更好地開展這些業務,迫切需要更多金融支持。
1.1 產業基金的設立,有效扶持了創新型企業的發展
目前,國家層面開設了產業投資基金、科技轉化基金、創新型企業基金、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金融機構層面設立了社會資本合作融資支持基金、創業產業投融資基金等多重產業基金。金融機構配合國家層面的產業投資基金,引導創新型企業進行了充分的研發。在這種金融基金的支持下,國內創新型企業的發展成效顯著[5]。行業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初,在產業基金的支持下,國內創新型企業的投資引導基金規模達到760億元,且獲得的相關資金扶持超過了150億元。所涉及地區包括上海、天津、湖北、重慶等多個創新型企業。在這種情形下,中國創新型企業的發展產生了較好的效果。
1.2 信貸投放方向的調整,加速了創新型企業的發展
為了貫徹國家發展戰略,執行區域規劃及監管部門的要求,金融機構開始調整信貸投放區域,以及投放行業領域,加快信貸資源投向符合產業升級的產業發展。進一步來說,金融機構為了幫助創新型企業快速發展,通過信貸、投融資等新方式,擴大對戰略性產業、高技術產業等新型產業的投放力度。在此幫助之下,國內創新型企業的發展處于加速態勢。以中國民生銀行扶持智能制造業信貸力度為例,行業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初,該銀行對公貸款中向智能制造業放貸比例高達20%以上,位居行業之首。同時,在多家同業金融機構智能制造業貸款比例呈下降態勢下,民生銀行仍較2018年上升1.1%。另外,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環保節能、新材料新能源行業領域,金融機構也在加大信貸投放規模,這使得創新型企業的發展處于高速發展態勢。
1.3 金融服務模式的創新,加快創新型企業的迅猛發展
為降低創新型企業的生產風險,金融機構開始采用“商行+投行”“表內+表外”等模式,動用投貸聯動、并購貸款等新方式,并擴大科技金融方面的應用,向創新型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如中國招商銀行方面,加快對創新型企業戰略性行業的投資,增加了對企業基金等新模式的支持。而后,招商銀行也在向創新型戰略行業傾斜。在這種情形下,其他金融機構相繼開展研究,總結經驗案例,更好地推動戰略性企業的發展。在這一進程中,許多金融機構開始利用金融科技,加快金融鏈的快速鏈接,著力打造創新型民生金融生態圈。如此一來,創新型企業開始不斷開展新的業務,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2 金融機構扶持創新型企業過程中面臨的困境及緣由
2.1 金融機構扶持創新型企業過程中面臨的困境
第一,信貸支持力度嚴重不足。現實情況下,政策性銀行面向創新型企業貸款管理過程中,主要通過商業信貸方式,進行審批、核查與發放。這種方式與傳統商業銀行的差異性較小,特別是一些商業銀行還未對創新型企業傾斜。相反,部分符合要求的創新型企業在尋求金融機構幫助時,還需要滿足其他類型的條件,甚至部分企業需要支付出資項目的20%,且至少有一家企業為其擔保。這樣一來,創新型企業的融資較為困難。
第二,商業性金融機構貸款積極性不高。一般來說,創新型產業需要大量資金。企業進行創新過程中面臨更多的不確定因素,經常面臨諸多風險。基于該方面的考量,許多金融機構向創新型企業發放貸款的積極性極弱。雖然,近些年國家在鼓勵金融機構增大對創新型產業、企業領域的貸款力度,但是金融機構為了規避風險,只能通過謹慎考察的方式來審批。同時,這些金融機構還會設立諸多難度較高的門檻,用以篩選創新型企業類型,并向其投資。另外,國內許多金融機構還會要求創新型企業提供設施、設備等抵押物作為保障,甚至還會要求他們提供一定的信用等級、經營狀況。
第三,信貸抵押支撐作用尚未發揮。一方面,這類產品面向全部創新型企業,而對部分企業來說,進入門檻依然較高。這種情況下,創新型企業與其他科技企業相比,研發成果估值特別難,此類信貸產品針對性不足。另一方面,知識產權評估值較為困難,無法為創新型企業提供足夠的信貸資金。在此情形下,許多創新型企業無法通過知識產權作為有效抵押物,也就難以獲取有關的信貸融資。總體而言,政策性銀行與商業銀行的支撐不足,信貸抵押不足,導致創新型企業無法獲取足夠的金融支持。
2.2 金融機構扶持創新型企業過程中面臨困境的緣由
第一,金融機構市場發育緩慢。一方面,知識產權交易市場發展落后。目前,許多地區知識產權交易平臺界面,還未向創新型企業提供轉讓出售內容,這導致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方面無法發揮足夠的信貸支持。另一方面,欠缺有效的科技金融中介機構。當前,科技金融中介機構數量少、質量良莠不齊,缺乏統一的信息傳播平臺,難以滿足創新型企業融資需求。這樣一來,創新型企業與資本市場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難以推動自身良性發展。
第二,創新型企業自身存在不足。當前,創新型企業經營規模普遍比較小,且經營較為分散,無法獲取金融機構的支持。一方面,創新型企業資金實力薄弱,知識產權、廠房等抵押品不足,很難通過金融機構的審查。即便后期通過審核之后,貸款額度較低,也難以滿足企業融資需求。在這種情形下,金融機構會由于貸款成本較高,放貸意愿較低。另一方面,創新型企業多數涉及民營企業,管理者文化素質偏低,這導致創新型企業管理水平偏低,難以發揮金融在科創中的作用。應當知悉,無論信貸支持還是金融機構的扶持,創新型企業都需要面對較高的門檻,所以難以獲得足夠的金融支持。
第三,行業創新本身的特殊性引致。在研發階段,企業科研創新具有高風險、長周期的特性,而在成果轉化階段,仍然具備特有的風險特征。一方面,受管理者自身稟賦影響,企業科研創新成果轉化周期長,其經濟價值實現過程并未明確。另一方面,大部分科技創新成果一經公布之后,各類免費試用引用現象很難規避,而且相關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發生并沒有足夠的制止范式。
3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金融機構扶持創新型企業發展的最優策略
3.1 優化金融機構支持的政策環境
近些年來,許多金融機構如商業銀行通過政策引導,制定靈活再貼現等政策工具,不斷優化金融支持的市場環境,進一步升級創新型企業的金融服務。如2018年至今,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分行就以印發文件的形式,鼓勵金融機構對創新型企業的支持力度。在這一過程中,金融機構需要推廣新型抵押貸款的方式,包括推行商標權、股權、應收賬款等內容,用以提升對創新型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與傾斜度。同時,金融機構需要充分將貨幣政策工具的引導作用發揮出來,大力將貨幣信貸傾向創新產業領域,并向重點創新型企業靠攏。此后,金融機構還需要重視一些較好的創新型企業,將再貼現額度向這類企業靠攏。最后,要推動完善創新型企業配套基礎設施,發揮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功能,打造創新型企業信貸專項統計制度。
3.2 健全金融機構的管理機制
截至目前,我國金融機構已然開展對創新型企業的支持力度,并通過搭建專營機構,初步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創新型企業的金融服務系統。同時,許多金融機構仍在逐步優化信貸業務激勵機制,加強對創新型企業信貸業務的授信盡職免責的條款,從而制定相關扶持激勵政策。許多金融機構也在加強科技信貸風險管理能力,對各類違法現象采取零容忍態度。為了規范相關企業,金融機構還需要對創新型企業的后續經營能力加強考核,并加入檢測評價要素中。此外,為更好地服務創新型企業,部分金融機構成立了科技金融服務中心,通過專人、專項、專批的方式,服務于這些企業;也有部分金融機構成立跨境金融服務中心,通過向創新型企業提供股權投資、綜合服務等內容,提高金融扶持力度。然后,許多金融機構為了提升貸款審批效率,還需設立綠色通道。比如,招商銀行推行創新型企業風險經理、審貸官聯動作業的方式,執行信貸工程模式化審批的方式,大幅節省了企業時間成本。最后,許多金融機構也在積極開通綠色審批通道,受到了許多創新型企業的好評。
3.3 擴充金融支持產品類型
依據創新型企業特征、成長周期,金融機構需要推出并豐富金融產品,以此為創新型企業提供有力的支持。在這一過程中,金融機構需要加快創新金融服務類型的產品,針對成長性、高風險性的特點,制定相關類型的產品。例如,金融機構可在資源相對豐富的區域里面,設立專業銀行為創新企業提供優質的扶持產品,并優化信守審批模式,創新風險擔保產品,不斷優化市場風險補償機制。在這種情況下,社會風險投資合力,用以平衡創新與風險的關系。同時,金融機構需要做好結構性產品,疏導貨幣傳輸機制,圍繞創新型企業,制造綠色經濟、數字經濟、平臺經濟等方面的金融支持產品。此外,創新型企業中間的優質企業,不僅要做好產品供給,還需要加強資金支持力度。在這種情況下,金融機構要根據現實情況,增加金融創新力度。金融機構可借鑒國外經驗,積極同國內機構合作,推出創新型產業的金融產品,可以擴大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并向創新型企業提供配套信貸支持產品。
4 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關鍵,金融機構正在驅動現代化創新型產業的質量變革。在這種情形下,產業鏈中創新型企業的發展面臨各類窘境。因此,為了加快創新型企業的發展,推動社會經濟的有效變革,金融機構需要切實了解創新型企業的發展狀況,并據此給出融資的新方案。如此,創新型企業的發展將會更平穩、更有序,未來也會形成更為良性的發展循環鏈條。
參考文獻
李慧.產融結合與企業創新——基于鋼鐵行業上市企業持股金融機構數據[J].遼寧經濟, 2018(08):20-23.
楊箏,李茫茫,劉放.產融結合與實體企業技術創新:促進還是抑制——基于金融機構持股實體企業的實證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19(10).
徐輝,周孝華.外部治理環境,產融結合與企業創新能力[J].科研管理,2020(01):98-107.
范增年.探索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與中小金融機構創新發展[J]. 現代營銷,2019(08):135-135.
李文貴,蔡雍蓉.產融結合:助推主業還是脫實向虛?——基于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機構的研究[J].會計之友,2019(03):63-67.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upporting Innovative Enterprises under the New Norma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anya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ZHANG Qiao
Abstract: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carriers of the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industries is related to the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the social economy. As a key node in the industrial chain, innovative enterprises carry the important task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the new norma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s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support of variou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Generally speaking, financing from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an provide funding sources and innovation pow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s. But for now,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norma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re facing many difficulties in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s. In view of this, we need to optimize the policy environment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upport, improv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expand the types of financial support products and other means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dilemma faced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s.
Keywords: supply-side reform; new norm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novative enterprises; key el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