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桐
摘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差、小學生閱讀能力參差不齊等問題,教師需要深入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并通過多元化的解決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進而實現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在充滿親和力的氛圍中,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問題;對策研究
引言
小學生的語文知識面比較窄,只有通過不斷學習和閱讀,才能更好地拓展視野,使自己的閱讀水平得到提高。閱讀是一種通過視覺系統將書面用語傳遞到大腦的信息模式。在閱讀的過程中去獨立思考問題,對那些自己感興趣的好詞、好句,可以摘抄積累,以便在作文時進行應用。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不斷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和閱讀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在教學生學習語文閱讀的過程中,定制一些課外的閱讀計劃,從而使學生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并且使閱讀變成一種生活習慣,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去吸取知識和信息,從而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素養。許多研究表明,喜歡讀書的孩子具有較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喜歡閱讀,都能讀出文章的精華,都能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小學生語文閱讀的同時,不能只注重課堂教學,還應該找出教學中所面臨的問題及時進行改進。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閱讀興趣的培養
無論是低年級學生還是高年級學生,對于閱讀興趣的培養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對于小學生閱讀教學,先要做的便是激發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所以教師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需要首先做好的便是利用巧妙的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一是教師可以采用投票的方式,讓學生選出閱讀教學中最喜愛的話題,根據學生所選的話題來創造情境閱讀。二是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巧妙地提出一些問題,這樣既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又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不一樣的知識。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忽略了對于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如果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能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那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便會三心二意。即使教師講得再好,再熱火朝天,如果學生沒有了對閱讀的興趣,那么不但達不到教學的效果,還會大大降低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對于閱讀興趣的培養是重要的。
(二)閱讀形式單一
學生在平時的閱讀學習中,接觸最多的便是課本。教師根據每一單元所編制的文章給學生講解,在講解時,就文章本身進行一遍又一遍的閱讀。長此以往,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便會大大降低,甚至有的學生會產生厭學心理。如果教師只按照課本的方式進行閱讀教學的話,會讓學生與許多名著名作失之交臂。另外,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絡日新月異的變化對學生的閱讀也具有很大的沖擊。許多學生沉迷其中,熱衷于電視電影和網絡閱讀。這種新型的而且頗受學生喜歡的“快餐”,使得學生越來越難以靜下心來讀一本好書,用心去體會經典名作中的詩情畫意。對于文字的興趣也越來越低,由此可以看出閱讀也變得越來越困難。
二、小學語文閱讀的對策研究
(一)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將小學生的閱讀視野局限于教材文章、課外指定書目的閱讀上,認為課堂教學是提升閱讀能力的最佳途徑,還存在一些教師沒有閱讀過指定書單中的書籍,直接將書籍介紹給學生,讓學生自由閱讀的情況。為解決上述情況,教師必須創新教學方式,以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為此,教師可以采取群文閱讀教學模式,針對教材內的文章進行對照教學,在拓展學生閱讀量的同時,培養學生比較型閱讀的思維模式。如部編版五年級課文《桂花雨》通過描寫小時候搖桂花、做桂花的回憶,表達了作者濃濃的思鄉情懷。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引入另一篇課外閱讀文章《春酒》,兩篇文章的主題相同、作者相同,都描寫了故鄉特定時節的特定風俗,且都集中筆墨描寫了故鄉的美食和風土人情,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比兩篇文章,通過比較、分析兩篇文章在內容、結構、主題上的異同點,深刻體會作者的寫作風格和思想感情。
(二)豐富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素材
以往在實施語文閱讀教學時,受教學時間與教育技術和學校教學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學生實際能夠進行閱讀學習的素材非常有限。實際上,教師要想高效的開展閱讀教學工作,閱讀素材是教學的基礎所在,只有不斷豐富閱讀素材,才能滿足閱讀教學和學生閱讀學習的實際需求。一般來說,在現實生活中存在非常多的具有閱讀價值的素材,通過學習生活中的閱讀素材,在寫作時也能更加高效的應用。所以,語文教師應充分發揮各類教育技術的作用,從生活中收集積累各類閱讀學習的素材,在閱讀課堂教學時引入一些課外素材。通過該種方式,可以有效的豐富學生的閱讀資料,促使學生眼界更加開闊,也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學習和理解能力。對于語文教師來說,其發揮著閱讀知識和傳授與引導作用,同時還要在學生閱讀時,發揮指導作用,促使學生更好閱讀。
(三)教師要能夠根據不同的閱讀材料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
在傳統的閱讀教學當中,教師常常將實際的關注點放在了文章當中,而忽視了文章所營造的精神世界。小學生之所以會覺得閱讀十分枯燥與乏味,主要是因為小學生并沒有掌握正確且科學的閱讀方法。因此,教師在進行實際的閱讀教學時,一定要使小學生充分感受到閱讀所具有的活力與生命力。教師一定要根據內容與情感的不同,創設出不同的教學情境,要充分地吸引小學生,營造出一種較為和諧、愉快的閱讀學習氛圍。
結束語
根據以上的敘述與總結,我們可以看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問題在于部分教師沒有促使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導致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沒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在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時候,教師更應注重引導學生掌握閱讀的學習方法。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還需根據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相關的學習目標,找到合理的教學方法,強化文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南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好家長,2015(12):20.
[2]史玉誠.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新一代月刊,2015(7):120.
[3]曹慧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問題以及對策研究[J].中華少年,2018(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