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移民作家抗戰史敘事的倫理困境建構與文化褒貶傾向

2021-08-23 13:51:56劉起林
江漢論壇 2021年8期

摘要:新移民作家的抗戰史敘事存在一種以倫理困境為內容核心、以文化比較為意義方向的審美建構,明顯表現出批判中國文化、推崇西方價值觀的思想傾向。實際上這是以國際化言說姿態體現的、借助啟蒙文化邏輯的自我東方化,價值根基是西方人文話語的觀念邏輯,而非“二戰”世界話語的歷史邏輯。由此達成的局部、個體層面的敘事真實,置于中國歷史全局中則體現出背離歷史基本狀況、意義線索和價值邏輯的特征。

關鍵詞:新移民作家;抗戰史敘事;倫理困境;文化褒貶;歷史全局

基金項目:河北大學燕趙文化高等研究院重點項目“社會史視野下的晉察冀抗戰小說研究”(2020D12)

中圖分類號:I206.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3-854X(2021)08-0089-05

在中國文學與文化走向全球化的歷史進程中,抗戰題材文學創作相應地表現出一種從民族國家本位向國際化意義訴求轉換的審美意識。努力融入世界反法西斯文學話語的意義平臺,成為諸多創作者迫切的心理期待。但在審美追求的過程中,也出現了某些刻意追求國際性認同、忽視民族歷史文化獨特性的審美傾向。新移民作家的抗戰史敘事就較為明顯地表現出這種傾向。

新世紀以來,新移民作家的抗戰史敘事廣受贊譽和推崇。嚴歌苓的《小姨多鶴》與袁勁梅的《瘋狂的榛子》,分別發表于《人民文學》2008年第3期和2015年第11期;哈金的《南京安魂曲》與張翎的《勞燕》,分別發表于《收獲·長篇小說專號》2011年秋冬卷和《收獲》2017年第2期。《小姨多鶴》、《瘋狂的榛子》和《勞燕》,分別入選中國小說學會的2008年、2015年、2017年“中國小說排行榜”;《小姨多鶴》與《瘋狂的榛子》分別獲得第1屆、第4屆《人民文學》長篇小說雙年獎;《勞燕》獲《當代》2017年“長篇小說年度最佳”獎。而且,《金陵十三釵》改編為同名電影和48集電視連續劇《四十九日·祭》;《小姨多鶴》改編為34集電視連續劇。即此可見新移民作家抗戰史敘事的文學聲譽高端狀態。

新移民作家抗戰史敘事的基本特點,是在國際化的視野中建構戰爭災難敘事和人道救助話語。但普遍存在以倫理困境為核心、以文化與文明比較為方向的文本意義建構,其審美偏失就隱藏于其中。

新移民作家抗戰史敘事的題材背景,都是曾長期被遮蔽或忽略的重要史實,他們的創作初衷也具有精神的莊嚴感和對待歷史的嚴肅性。袁勁梅創作《瘋狂的榛子》之前,搜集了飛虎隊進入中緬印戰區到二戰結束的資料,“看了上百本回憶1942—1945年中國戰場空中戰事的書”①。哈金創作《南京安魂曲》之前,每年都去參加美國的南京大屠殺紀念會,“慢慢地就成一塊心病了,老想這些事”②。嚴歌苓“在參觀一個個大屠殺刑場時,感到非得為這個歷史大悲劇寫一個作品”③,《金陵十三釵》由此形成。張翎創作《勞燕》時,曾專程探訪溫州玉壺的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第八訓練營所在地,展開過深入細致的田野調查工作。④

不過,新移民作家的審美旨歸其實是以歷史事件為背景建構一個帶有國際性元素、國際化色彩的傳奇故事,來講述侵略的災難、戰爭的創傷和人道的光輝。《勞燕》以溫州玉壺的中美特種技術合作史為背景,阿燕遭受日軍凌辱的身心創傷及其救治與修復,才是故事情節的主要內容。《瘋狂的榛子》的主干情節不是中美聯合航空隊官兵的戰斗、生活場景,而是中國航空兵范笳河與富家小姐舒曖因戰爭而分離、因政治而分手的愛情悲劇。《小姨多鶴》以“大日本滿洲開拓團”的結局為序曲,故事情節的主體實為日本戰爭遺孤多鶴在戰后中國的悲劇命運和人性表現。《南京安魂曲》既揭露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相,又濃墨重彩地展現了明妮、高安玲因大屠殺慘案而形成的精神創傷和心理困苦。總之,新移民作家抗戰史敘事的藝術著眼點在于“反思人性,反思人造的災難和災難踩在人心上留下的腳印”⑤,無辜百姓如何承受戰爭災難與身心創傷才是作家審美關注的焦點。

新移民作家還普遍設計了一個跨國族的人物關系架構和人道救助故事。《南京安魂曲》以美國“慈悲女神”明妮和中國女士高安玲的人道救助故事為中心;《勞燕》以美國牧師比利、美國軍人伊恩對受辱女性阿燕的身心救助為審美重心;《金陵十三釵》描述南京大屠殺事件中妓女舍身保護女學生,也以美國神父英格曼作為參與者和見證人;《瘋狂的榛子》中,則是美軍的飛行員丹尼斯、懷爾特成為了范笳河的戰斗伙伴和精神引路人。

經過這一系列故事情節層面的審美建構,新移民作家就既建構起譴責侵略罪惡、關懷戰爭創傷的人道主義話語,又達成了一種國際化言說、跨國度共同見證的審美姿態。在新世紀文學語境中,這種審美思路被解讀為在民族經驗與國際經驗相融合的視野中反思戰爭災難,并作為融入“二戰”世界話語格局的有效路徑來加以推崇。《小姨多鶴》被贊譽為具有“跨國作家的遼闊視野”,屬于“意蘊豐盛迷人、襟懷爽朗闊氣的稀世之作”⑥。《瘋狂的榛子》也被推崇為聚焦“世界情境之下的國史與人學”,展現了“從國際陣營起始又到地球村漸大的歷史進程”,“至少是具備了杰作的涵養”⑦。一時之間,新移民作家的抗戰史敘事似乎代表了中國抗戰文學卓有發展前景的審美新方向。

更深入地考察就會發現,新移民作家在抗戰史敘事中追求國際性認同的內在意義路徑,實際上是建構一種由戰爭災難導致的倫理困境,進而揭示中西方文化面對這種倫理困境的不同態度和中國文化傳統所導致的種種次生災難。在戰爭帶來的災難性后果中,人類正常的倫理規范往往會遭到毀滅性破壞,從而導致各種“實然狀態”與“應然狀態”相矛盾和背離的倫理困境。揭示這種倫理困境無疑有利于深化對戰爭災難的認知,但如何進行具體的闡釋和解讀所體現的卻是審美主體的思想價值觀。新移民作家抗戰史敘事的審美解讀是通過對比性地書寫中西文化與文明的不同態度而體現出來的,其實是一種批判中國文明與文化、推崇西方文化價值觀的思想傾向。

《勞燕》以阿燕被日軍強奸所導致的處女貞潔困境為中心而展開中西文化對比。一方面是對中國倫理傳統和國民劣根性的揭露。阿燕受辱后回到村里,不少人偷偷地指指點點,半大不小的孩子們總是追著喊“脫褲子!脫褲子!”癩痢頭還在阿燕出門砍柴時糟蹋了她。種種相關描寫充分展示了卑劣民風對戰爭災難“傷口抹鹽”的后果。曾經青梅竹馬的未婚夫劉兆虎接受過先進思想觀念的洗禮,也能懷抱國恨家仇勇敢地投身抗日軍營,卻不能突破傳統貞潔觀念的束縛娶阿燕為妻。鼻涕蟲身為中美特種技術訓練營的學員,卻懷著與癩痢頭一樣的心理企圖強奸阿燕;還是這個鼻涕蟲,受懲罰后又能英勇地為國捐軀。這兩個愛國行為上均具可敬佩之處的人物,倫理觀念卻都如此地封建和愚昧,充分體現出中國文化與文明的落后性。另一方面則是對西方宗教文化與愛情觀念的認同和推崇。牧師比利源于基督教文化的人道精神對阿燕進行了身心療治,并授以醫術,使她走出命運深淵,獲得了獨立生活的勇氣和技能。他對阿燕的愛戀未能言明,障礙也不在于中國人根深蒂固的處女貞潔問題,而在于人道信仰與自然欲望的矛盾。美國青年伊恩本來過著輕松、快樂的生活,也有自己心愛的未婚妻。他應征入伍來到中國為另一個種族而戰斗,以至未婚妻另嫁他人。當中國姑娘阿燕燃起了伊恩生命中風一樣的愛戀時,他就自然而然地投入進去。當戰爭結束必須返回美國時,他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又與阿燕自然地相忘于江湖。回到美國多年后,伊恩重新獲得了與前女友結為夫妻的可能,他同樣毫無障礙地付諸行動。這種瀟灑的人生風度,鮮明地體現出一種文化層面的自由精神。通過這種種以阿燕處女貞潔問題為核心的對比性描述,中西文化與文明的優劣高下就有力地表現出來。

《瘋狂的榛子》中范笳河與舒曖的愛情悲劇和人生命運,屬于國家倫理、戰爭文化規則與個人幸福、正常人性難以兩全的倫理困境。作者從探尋喇叭、浪榛子等年青一代的人生創傷入手,將其源頭追溯為范笳河、舒曖在現代中國的愛情悲劇和舒曖對分手原因的恐懼。舒曖與范笳河的正常人性愿望之所以得不到有力維護,根源則在于國家至上的戰爭倫理規范及其在和平時代的歷史延續,“集體創傷以各種曲折的方式傳給個體。有些個體一次又一次地承受災難性創傷的重創”⑧。作者的這種思想發現是以西方文化為參照系而獲得的。不僅喇叭、浪榛子等人探討父輩人生影響的價值基礎具有鮮明的西方文化背景,范笳河也是從與美國航空兵戰友朝夕相處、一言一行的熏陶中,接觸到了迥異于中國傳統的西方文化,才得以反思中國社會與文化的痼疾,進行抵抗人性異化、保持自我本真的自救。作者還直接以跳出中國文化拘囿的言說姿態指出,范笳河與舒曖的悲劇“是特定社會結構制造出的人性悲劇”,這種“個人自由意志與集體沖突的傳統悲劇”,“走過了三個時代和一個千年沒變的社會結構”,根源是中國的宗法制傳統和基于宗法制的政治暴力,戰爭所起到的不過是推波助瀾的作用,“戰爭的可怕,革命的殘酷,宗法的壓力,都在于:不尊重具體的人”,“保護宗族,保護等級,不保護弱小”。⑨ 于是,《瘋狂的榛子》就從舒曖與范笳河的愛情悲劇出發,將個體本位的反戰思維和集體主義負值批判,轉化成了對中國歷史上的宗法制傳統、民族戰爭和階級革命融為一體的全面否定。

《南京安魂曲》的后半部分,建構了一個人道救助者母親因兒子服務于日本侵略軍而面臨的倫理困境。高安玲的兒子浩文留學時與日本女人結為夫妻,為維護小家庭的安全而“被強征入伍”。恰恰是正常倫理范疇中“善良、忠誠、平凡的天性,卻注定了他的毀滅”⑩。甚至高安玲作為南京百姓受難的目擊證人到日本戰犯法庭出庭時,也不能與日本兒媳相認,因為“我現在代表全體遭到日軍殘害的南京婦女,根本不可能公然地對盈子和阿真認親,那樣做無異于自招大禍”{11}。作品追究這種民族倫理和個體血緣倫理對立的根源,仍然歸結到中國的倫理文化,認為“什么事情一到中國就變得復雜了”{12}。而高安玲向美國基督教徒明妮傾訴痛苦與糾結時,明妮卻總能表現出更體諒人性人情、更具個體自由精神的思想立場。其中又表現出中西文化的優劣對比。

《金陵十三釵》和《小姨多鶴》將一個不屬于戰爭直接后果的倫理困境添加在戰爭災難的敘事框架中,并以之作為情節展開的邏輯出發點。《金陵十三釵》將一個在戰爭災難和女性凌辱面前保護弱小的事件,設計為妓女們舍身飼虎、保護一群女學生,就明顯地移植、添加了一個倫理學層面的處女情結問題。《小姨多鶴》描述日本戰爭遺孤多鶴與張儉、小環歷時幾十年都難以徹底解決的人生困境,則根本性地建立在“一夫一妻”、“無后為大”等中國倫理原則的基礎上。戰敗國日本的弱勢女子被戰勝國中國的強勢男性所霸占,并作為實現女性生殖功能的工具來使用,其中明顯表現出創作者對中國文化與文明之落后性的內在貶斥。

通過這種種倫理困境的建構和中西文化比較色彩鮮明的闡釋,新移民作家的抗戰史敘事就將敘述和譴責侵略者制造的戰爭災難挪至次要地位,將揭示中國文明與文化才是戰爭創傷更深層的制造者和推動者擺到了文本意義建構的核心位置。西方文化不僅是中國文化落后面充分暴露的價值參照系,而且體現出戰爭災難人道援助和戰爭創傷精神拯救的雙重功能。相關作品的國際性視野和國際化審美認同,正是建立在這種中西方文化與文明鮮明對比和強化中國文化落后性、西方文化優越感的基礎上的。

新移民作家抗戰史敘事的文化批判與文明比較話語之所以獲得學術界的贊賞與推崇,關鍵在于從思想史線索的角度看具有五四啟蒙文化的某些表面特征。但實際上,二者之間貌合神離、內在差異巨大。五四啟蒙話語的文化批判是為了引起療救的注意、促進民族的自我更新;新移民作家的文化與文明比較卻是為了迎合西方文化的東方想象以獲得審美認同,本質上是一種借助啟蒙文化邏輯的自我東方化。而且,中國抗戰史及其戰爭創傷療治史有著不同于五四啟蒙時代的歷史文化特性,新移民作家并沒有充分尊重和深入發掘抗戰歷史的主流面貌和基本狀況,只是以某個引人注目的抗戰史事件為因由,以意為先地設計意義元素、選擇敘事內容,來貼近啟蒙話語邏輯和中西文化比較的思路。

《南京安魂曲》在新移民作家抗戰史敘事中最具歷史實感。但作品描述的國際人道援助不過是一種處于逼仄歷史時空的個別性事件,其實,南京抗戰史更主流的事實真相,從南京保衛戰始于誓死抵抗而終于被屠殺的歷史演變,到守城隊伍潰散后中國軍人的自發抵抗和無辜平民更為復雜的生死存亡,再到那些并未被殺絕的幸存者在南京淪陷后的心靈感受和人格蛻變,都因觀察視角的局限而未能獲得更深入的探究、更豐富的描述。所以,相對于歷史事件的全局,《南京安魂曲》歷史意蘊的深廣、豐厚度其實是頗受局限的。

《小姨多鶴》與《勞燕》的審美建構,明顯表現出歷史基礎薄弱的特點。在日軍侵華期間,幾乎每一天都發生著日軍官兵強奸中國婦女的犯罪行為。在上海,僅青浦縣從1937年8月至1945年8月,日軍就奸污婦女1540人;在南京大屠殺不到5個星期時間內,被強奸的中國婦女約有2萬多人;在浙江,日軍8年間在湯溪縣強奸婦女1805人,在龍游縣強奸婦女1820人,在金華縣僅1942年下半年就強奸婦女1370人;在晉冀魯豫邊區,8年間被日軍強奸的中國婦女多達36.3萬人。{13} 被日軍凌辱而幸存下來的婦女中,絕大多數都是在民族內部的撫慰中化解傷痛、淡化屈辱。相較之下,《勞燕》將阿燕設計為受辱后被中國百姓所拒絕和繼續糟踐、卻為美國軍人所拯救,史實層面的標新立異無疑顯得過于輕佻。日本戰爭遺孤居留中國,更多地是被老百姓作為兒女來收養的,《小姨多鶴》將日本女性多鶴設計為中國老百姓用作傳宗接代的工具,背后甚至隱含著某種對中國百姓在含悲忍辱中的仁慈心理的褻瀆。雖然創作者的審美重心不在于探究和還原歷史本相,但以極具偶然性的歷史邊緣故事為基礎,文本審美認知如何避免主觀化、片面性的局限,如何具備事實依據的充分性和歷史闡釋的可靠性,都令人不能不心生疑慮。

《瘋狂的榛子》在揭露中國社會的宗法制傳統及其弊端時,直接表現出某種史實層面的主觀隨意性。作者以“范水人的‘忍勁兒,能得諾貝爾‘忍受獎”{14},來表現中國社會種種弊端難以去除的文化心理基礎,核心證據是“范水以出‘孝子聞名”,為行“大孝”,“一家的長子要能孝到把自己的新媳婦讓出去,給爹爹享用,還高高興興”。{15}這種明顯帶有古希臘“初夜權”演化痕跡的宗法制陋俗,雖然在近現代的某些東南亞國家仍有遺存,但在中國到底是真實的存在還是主觀的虛構,作者并無明確的界說,以之為依據來表現中國文化的落后、野蠻和悖逆人性,就難免以“偽民俗”論斷文化本質之嫌。實際上,中國民間社會普遍存在的風俗習慣,恰恰是對公公“扒灰”現象嗤之以鼻、從道德層面大加譴責的。所以,這種情節設計中,明顯地表現出一種為強化中國文化的落后性而罔顧歷史實事、實情的主觀化傾向。

甚至新移民作家作為西方文化形態來表達的某些思想觀念,本身恰恰是中國文化的內在精神。《南京安魂曲》的國際人道救助故事體現了基督教文化的人道主義光輝,但它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厚生”觀念是內在相通的。《勞燕》中的阿燕和《小姨多鶴》中的多鶴隱忍、堅強地重構自我人生,也與中國文化的“厚生”觀念和“好死不如賴活著”的思想意識存在意義邏輯的一致性。《瘋狂的榛子》中的年青一代反思歷史痛苦和文化弊端之后,認同和遵循一種“活著、愛著、原諒著”{16} 的人生原則;《勞燕》中的劉兆虎在人生的后半段終于悔悟,與阿燕相互守護和照應,也是“活著、愛著、原諒著”,這種創傷療治、人際關系和解的價值規范所體現的,既是西方文化的自由精神,更是中國文化“親”和“恕”的傳統價值觀念。所以,新移民作家在這里作為西方文化觀念來推崇的,其實是中國文化中同樣存在的人類文化普遍精神,他們卻以此為基礎來批判中國文化與文明,這只能說明其自身對中國文化的隔膜和對人類文化共通性理解的欠缺,以此為基礎的審美發掘,自然不可能拓展和深化對歷史的認知。

新移民作家抗戰史敘事的根本藝術目標,是融入“二戰”世界話語的意義格局。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蘊涵有著巨大的內在差異,世界反法西斯文學的審美話語也各具特色。所以,中國抗戰題材文學創作獲得國際性影響的根本路徑,并不是與既成的世界反法西斯文學話語審美趨同,而是從“二戰”歷史全局的視野出發來開掘中國抗日戰爭的歷史文化獨特性,進而從歷史意義邏輯的層面形成與“二戰”世界話語格局的有效對話。新移民作家的審美認知,卻明顯存在著偏離乃至背離中國抗戰史意義線索和價值邏輯的傾向。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根本性質是世界性反法西斯侵略的正義戰爭,但又有著巨大的內在差異性,并在戰后世界格局的演變中清晰地體現出來。第二次世界大戰分為歐洲戰場、亞洲戰場和太平洋戰場。歐洲的“西線戰場”屬于歐美針對德意兩國的反侵略戰爭,總體上是資本主義世界內部的強權較量。“二戰”后形成了以美國為首的世界資本主義陣營。歐洲東線的“蘇德戰場”以蘇聯反抗德國法西斯的侵略為主體,又存在著國際共產主義陣營與資本主義世界矛盾的線索。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促進了國際社會主義力量的發展壯大,東歐和亞洲大陸都出現了一系列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國家,從而形成了世界社會主義陣營。東南亞戰場、太平洋各國以及參與歐洲戰爭的某些非洲國家,戰爭性質實際上是反侵略和反殖民的疊加,所以在“二戰”勝利后,迅速出現了擺脫英法等老牌帝國主義統治的殖民地解放、民族國家獨立的浪潮,最終導致了西方地理大發現后在全球形成的殖民地體系的徹底瓦解。總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總體格局中,表現出反侵略戰爭話語、反殖民的民族獨立話語和國際共產主義的階級革命話語三條歷史話語線索。

對比這種“二戰”歷史話語格局可見,新移民作家在抗戰史敘事中建構倫理困境,表達人道主義和個體價值本位的戰爭災難慨嘆、中國文化批判,實際上是沿襲了西方文藝復興以來的人文主義思想觀念,而不是對“二戰”歷史底蘊本身的內在開掘,由此形成的國際化視野和國際性認同,自然也是建立在西方人文話語觀念邏輯、而非“二戰”世界話語歷史邏輯的基礎上。

中國抗日戰爭的歷史意義邏輯,在“二戰”世界話語格局中顯得尤為特殊和復雜。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即飽受世界列強的掠奪和侵略,不斷地割地、賠款、簽訂不平等條約,淪為了世界列強各自劃分勢力范圍的半殖民地。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王朝統治被推翻、封建帝制被廢除,但軍閥混戰的中國仍處于半封建制狀態。日本帝國主義從東北到華北的入侵,則使半封建半殖民地狀態的中國淪入了亡國滅種的危險境地。凡此種種,生成了中國抗日戰爭歷史蘊涵的豐富、復雜性。在“二戰”世界整體格局中,中國抗日戰爭占據著亞洲主戰場的地位;從現代民族國家建構的角度看,中國抗戰具有主權國家反抗侵略、救亡圖存的特征;從近現代中國歷史演變的視野看,其中又具有后發展國家反殖民斗爭的歷史內容和針對軍閥統治的反封建斗爭性質。抗戰勝利后,世界列強的對華不平等條約基本被廢除,蔣家王朝也迅速被推翻,這正是中國抗日戰爭兼具反殖民、反封建意義的歷史成果。所以,中國抗戰話語實際上是一個多重歷史線索和價值邏輯的意義綜合體。

面對如此深廣、復雜的中國抗戰史背景,如果不作全局性理解、不統籌兼顧歷史意義邏輯的方方面面,僅僅以人道情懷為本位,那些局部、個體層面的意義真實,置于歷史演變全局中不僅會顯得內涵單薄,甚至有可能背離基本的歷史意義邏輯。我們不妨以新移民作家抗戰史敘事的傳教士形象書寫為例來略加分析。從個體行為的角度看,外國傳教士在南京大屠殺等戰爭災難中對中國百姓的救助確實體現出人性和人道的光輝,贊美與謳歌無可厚非;但從近現代中國歷史全局的視野看,外國傳教士在中國的存在本身就帶有毋庸置疑的殖民主義色彩。新移民作家的抗戰史敘事如果是以塑造人道慈悲的傳教士形象為基礎來揭示歷史的復雜性,自然具有豐富歷史認知的意義,但如果對個體意義的人道主義行為作一種文化必然性層面的概括,又刻意淡化乃至回避傳教士作為殖民主義使者進入中國的歷史背景,甚至還以此為基礎來展開中西文化與文明優劣高下的對比,那么,文本意義建構就不可避免地帶有某種刻意維護殖民文化的色彩,從而與中國抗戰史話語反侵略、反殖民并存的基本歷史傾向背道而馳。所以,新移民作家的抗戰史敘事在這里既存在理解近現代中國歷史演變全局的欠缺,又表現出對歷史與文化尊重、敬畏之心的薄弱。

注釋:

①⑤⑨ 袁勁梅:《〈瘋狂的榛子〉創作談》,《南方文壇》2016年第4期。

② 參見朱又可:《哈金:“就是把事情講清楚”——〈南京安魂曲〉的邏輯》,《南方周末》2011年11月24日。

③ 嚴歌苓:《悲慘而絢爛的犧牲》,《當代·長篇小說選刊》2011年第4期。

④ 張翎:《通往玉壺的路》,《名作欣賞》2018年第1期。

⑥ 見《小姨多鶴》封底語,嚴歌苓:《小姨多鶴》,作家出版社2016年版。

⑦ 編者:《卷首》,《人民文學》2015年第11期。

⑧ 加布麗埃·施瓦布:《文學、權利與主體》,陶家俊譯,中國社會出版社2011年版,第136頁。

⑩{11}{12} 哈金:《南京安魂曲》,季思聰譯,江蘇文藝出版社2011年版,第243、294、213頁。

{13} 參見卞修躍:《侵華日軍反人道罪行研究》,團結出版社2015年版,第94—97頁。

{14}{15}{16} 袁勁梅:《瘋狂的榛子》,《人民文學》2015年第11期。

作者簡介:劉起林,河北大學文學院教授,河北保定,071002。

(責任編輯 ?劉保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欧美另类| 亚洲精品午夜天堂网页| 热99re99首页精品亚洲五月天|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成人夜夜嗨| 黄色三级网站免费| www.狠狠| 国产制服丝袜91在线| 色丁丁毛片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在线看|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杨幂丝袜av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第一区| 国产杨幂丝袜av在线播放|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二区| 中文字幕在线日本| 激情视频综合网|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综| 欧美丝袜高跟鞋一区二区| 超碰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丁香六月激情婷婷| 亚洲精品黄| 成人免费午间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浓毛av| 国产AV毛片|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波多野结衣爽到高潮漏水大喷| 国产乱人激情H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第页| 久久性视频| 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 成人国产小视频|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va| 亚洲最大综合网|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 国产成人毛片| 欧美午夜在线播放| 久久影院一区二区h| 久久国产精品嫖妓| 999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aa|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九色国产在线|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福利|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99精品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7| 免费欧美一级| 午夜视频免费一区二区在线看|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 青青操视频在线| 人人91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 亚洲欧美国产视频| 亚洲激情99| 亚洲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美女一级免费毛片| 色婷婷综合激情视频免费看| 毛片网站在线看| 欧美中文字幕无线码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 亚洲va在线∨a天堂va欧美va| 激情影院内射美女| 亚洲三级成人| 在线观看欧美国产| 不卡午夜视频| 国产黑丝一区|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色婷婷亚洲综合五月| 波多野结衣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网| 在线亚洲精品福利网址导航| 亚洲欧美另类视频| 色香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