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程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數字貨幣的產生和發展創造了條件,近年來,全球數字貨幣迅速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開始了DC/EP的研究和測試。文章首先介紹了各國數字貨幣發展情況,然后重點從DC/EP對捍衛主權貨幣地位、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改善國內現有支付體系、提升金融監管效率和提高金融的普惠程度以及金融政策的精準程度幾方面提出我國中央銀行發行數字貨幣具有重要意義,最后展望了DC/EP的挑戰和使命。
一、各國數字貨幣發展情況
數字貨幣的出現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是金融科技的產物。比特幣是出現最早的私人數字貨幣,在私人數字貨幣發展的同時,各國中央銀行加入了數字貨幣的浪潮開始了主權數字貨幣的研發。
(一)私人數字貨幣
私人數字貨幣是由私人發行的數字貨幣,根據其賦值不同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基于區塊鏈技術產生和使用的原生代幣,也被稱為加密數字貨幣;二是以一系列法定貨幣計價的資產為儲備資產,通過區塊鏈發行運營使用的數字貨幣,其幣值相較于加密貨幣穩定。
最早的私人數字貨幣是2008年由中本聰基于區塊鏈技術發明的比特幣。此后各類私人數字貨幣開始爆發式涌現,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世界上有5500多種私人數字貨幣。2019年6月18日,擁有全球24億網絡社交基礎的網絡巨頭Facebook宣布推出加密貨幣Libra。Libra以區塊鏈作為技術支持,以一攬子強勢貨幣計價資產作為信用支持,其愿景是作為一款全球性的數字原生貨幣,集穩定性、低通脹、全球普遍接受和可互換性于一體,推行金融普惠,主打支付和跨境匯款。在互聯網時代,這樣一個私人數字貨幣,必然會對貨幣政策、金融監管、金融安全、世界貨幣格局、甚至國際政治經濟競爭格局帶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響。
(二)央行數字貨幣
在各種私人數字貨幣蓬勃發展,預以一種新的貨幣形式取代現有的信用主權貨幣和支付系統之時,多國中央銀行開始涉足數字貨幣的設計研發。2020年10月,BIS等發布《央行數字貨幣:基本原理和核心特征》報告,報告顯示:全球80%的央行都參與了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究。全球40%的央行已經從概念研究發展到試驗或概念驗證,10%的央行已經開始試點運行。2021年1月BIS發布了關于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第三次調查結果,截止2020年底65家央行各自央行數字貨幣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顯示:86%的央行正在進行央行數字貨幣的實驗和研究,越來越多的央行正在從研究轉向實際試點,但距廣泛使用還有距離。目前,美國、歐盟、日本、英國均未啟動央行數字貨幣的試點。目前典型央行數字貨幣有:委內瑞拉石油幣(2020年2月,因大規模通貨膨脹委內瑞拉商人已經放棄石油幣作為支付手段)、瑞典電子克朗于2020年2月開始測試、新加坡Ubin項目已經進行五個項目。
二、DC/EP推行進展及特點
DC/EP是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項目,譯為“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工具”,是Digital Currency/Electronic Payment的縮寫,是以國家信用背書的法定貨幣。我國央行數字貨幣被描述為數字人民幣,是由人民銀行發行,由指定運營機構參與運營并向公眾兌換,以廣義賬戶體系為基礎,支持銀行賬戶松耦合功能,與紙鈔和硬幣等價,并具有價值特征和法償性的可控匿名的支付工具。
(一)DC/EP的推行進展情況
2014年在周小川行長的倡導下,我國開始著手數字貨幣研究,同年央行成立法定數字貨幣研究小組。2017年1月央行正式成立數字貨幣研究所,申請了74項專利。2019年8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在第三屆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上表示:央行數字貨幣呼之欲出,將采用雙層運營體系。同年11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在第八屆中國支付清算論壇表示:DC/EP基本完成頂層設計、功能研發、標準制定、聯網測試等工作,即將合理選擇試點驗證區、場景及服務范圍,穩妥推進數字化形態法定貨幣出臺應用。自2020年10月8日深圳羅湖區開展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蘇州、雄安新區等先后開展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截至2021年2月18日,數字人民幣試點已形成“十地一場景”的格局,共發放數字人民幣1.1億元。
2020年10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于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規定人民幣包括實物形式和數字形式,為發行數字貨幣提供法律依據;防范虛擬貨幣風險,明確任何單位和個人禁止制作和發售數字代幣。這在法律層面上明確了DC/EP的法償性,為其推行鋪墊了合法地位。
(二)DC/EP的特點
1.雙層運營體系和中心化管理模式
DC/EP采取雙層運營體系,首先由中國人民銀行將數字貨幣兌換給商業銀行或其他運營機構,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繳納100%準備金,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其簽約客戶。在整個運營過程中DC/EP的認證、登記、大數據分析是由中中央銀行負責的中心化管理模式。
2.賬戶松耦合,可實現匿名支付
目前的電子支付方式都是以銀行賬戶為基礎,采用的是賬戶緊耦合方式,比如銀行及第三方支付的微信和支付寶,在進行資金轉移時需要通過銀行實名賬戶進行,不能滿足客戶匿名支付的需要。而DC/EP可通過數字錢包點對點進行交易,采用賬戶松耦合方式,并不依賴銀行賬戶。對于小額交易,數字人民幣可以脫離身份信息,商業銀行和商家無法獲取相關交易信息,達到匿名使用,對于大額交易,則要求進行用戶身份核驗,央行在合法范圍內有權獲取交易信息,通過大數據追溯數字貨幣來源。
3.替代部分通貨
數字人民幣分為零售型和批發型,目前主要是國內零售數字人民幣,我國央行DC/EP的設計是基于代幣,定位于對部分M0的替代。它的法定地位等同于流通中的現金,不同的是DC/EP是存儲于電子錢包中電子支付手段,銀行對其不支付利息也不收取管理費用。相較于現金,DC/EP同時集法定貨幣、電子貨幣和支付平臺三方優勢于一身,實現線上線下、離線點對點支付,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拒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