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芳 應如海 靳二輝 許金根 李升和 姜錦鵬

摘 要:為探討動物生理學課程講授中學生對傳統教學和案例教學(CBL)教學效果的認知,評估CBL對學生表現及提高學生組織、協調、合作能力的影響,以安徽科技學院2019級動物科學、動物醫學和動植物檢疫專業的245名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選擇2個動物科學班級和2個動植物檢疫班級為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選擇4個班級作為試驗組,采用CBL。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對2種教學方法的效果進行評估,并采用小組座談的方式對評估結果進行原因解析。結果表明,CBL的教學效果優于傳統教學法,該教學法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88.7%),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88.7%),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改善師生關系(80.6%和88.7%),加強了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聯系(96.8%),以及對基礎知識和實踐知識的整合(95.2%)。85.5%的學生表示CBL的學習氛圍舒適,同學之間相互合作、支持,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其將來從事畜牧工作的興趣(91.1%)。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學生對CBL表現出強烈的偏好。因此,在動物生理學教學中結合畜牧生產實際的基礎上,可重點采用CBL。
關鍵詞:動物生理學;案例教學法;傳統教學法;問卷調查;小組座談
中圖分類號 G424.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13-0188-02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的趨勢是擺脫以教師為中心的被動學習,逐漸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主動學習。雖然傳統教學法仍在廣泛使用,但是單純采用傳統教學法已不能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所以目前CBL正在被推廣為更有效的教學方法[1,2]。早在19世紀末的法學院和20世紀初期的商學院就開始采用CBL。CBL的實施需要滿足幾個條件,其中包括學生要積極參與學習過程,進行小組互動、主動的思考,給出具體的行動方案,教師及時進行指導和反饋,與學生一起創建共同協作的學習環境,從而有利于學生構建有效的知識框架。CBL將理論知識有機地融合在具體案例中,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洞察力,培養批判性思維,促使學生有意識地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反思,而且有助于其掌握解決具體生產實踐問題的能力。解決生產實踐中的問題正是問題教學法(PBL)的基礎所在,CBL和PBL的區別是CBL中學生已知預期的學習成果,而PBL中是由學生自身確定最終的學習成果。另外,與CBL相比,PBL實施起來的步驟相對較繁瑣。
動物生理學是動物科學、動物醫學和動植物檢疫專業的基礎課程,課程內容的系統性和理論性強,對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核心課和專業方向課的學習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3]。為研究如何結合畜牧生產實際的現狀,使動物生理學的教學過程更形象、更貼近實際,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筆者在教學班級分別采用傳統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對比2種教學法的教學效果并深入分析效果差異的原因,以期探索更有效的教學方法。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該研究于2020年9—12月在安徽科技學院動物科學學院進行。研究對象為2019級動物科學專業1、2、3和4班、動物醫學專業1班和2班、動植物檢疫專業1班和2班的學生,共計245人。2019級動物科學專業1、2班和動物醫學專業1、2班的課程采用CBL,4個班級簡稱為A組,共計124人;2019級動物科學專業3、4班和動植物檢疫專業1、2班的課程采用傳統教學法,4個班級簡稱為B組,共計121人。
1.2 研究方法 CBL中的課程案例由任課教師根據動物生理學各知識模塊,結合當下國內的畜牧生產實際現狀進行選擇。教學過程中進行案例展示并針對案例提出問題,然后整個小組進行討論[4,5]。教師在必要時給出意見,并最后總結討論的話題。通過問卷調查獲得學生對CBL和傳統教學法的看法。課程結束時發布調查問卷,收集學生反饋的問卷,對問卷中的數據進行分析,以便最好地了解CBL和傳統教學法的教學效果。其中,填寫正確的問卷用于數據分析,填寫不完整或不清楚的問卷被剔除。問卷的分發、收集和分析由非任課教師獨立完成,從而盡量減少對研究的影響。為進一步驗證調查問卷獲得的結果,對A組的學生進行小組座談。每個班級隨機選擇10名學生參加,4個班級共計40名學生,并對小組座談的內容進行記錄分析。
1.3 數據分析 應用SAS 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數據以頻數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
2 結果與分析
A組和B組中的學生為大二學生,2組學生的男女性別比例基本為1∶1,說明該研究的結果不受性別比例的影響。問卷結果顯示,CBL在增強學生自信心、增強理論和實踐的聯系和整合、提高學生對該課程的興趣、有效應對將來生產實際遇到的案例、創造舒適的學習氛圍以及激發學生將來從事畜牧工作的興趣等方面所取得的效果都顯著優于傳統教學法(P<0.05)。具體結果見表1。
為深入分析CBL能取得如此良好效果的原因,通過小組座談進行探討。在小組座談過程中,38(95%)個學生認為CBL對他們的學習過程具有積極作用。其中原因包括教師圍繞案例進行指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了學習的動力(92%);情境學習使學習變得更容易,有利于鞏固相關的知識,并在畜牧生產過程中遇到問題時能夠學以致用(89%),有助于增強解決生產實踐問題的能力(86%)。討論的結果也進一步驗證了問卷中第2、3、5和6的問題。
在比較傳統教學法和CBL時,幾乎所有人回答說CBL比傳統教學更能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90%),同學之間互相協作(80%),真正理解動物生理學的相關概念而不是死記硬背(95%),平時有意識地注意與畜牧生產相關的信息,從而幫助準備考試(80%)。
傳統教學法達到的教學效果比較消極,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是比較淺顯的,知識在大腦停留的時間也相對比較短暫。課堂上討論的生產實踐案例一旦保存在大腦記憶中,勢必可以為將來的學習和工作提供莫大的益處。
在座談過程中,學生表示CBL最有用的方面包括增強對知識的實際應用(90%),提升與同學互動和表達的能力(92%),提高從事畜牧生產工作的欲望(95%),提高課堂活動參與度(80%),積極討論和協作學習(94%),以及其他相關學科的基礎知識與動物生理學的有機整合(93%)。課堂上呈現的畜牧生產實際案例,不僅檢驗了對動物生理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也鍛煉了自身的組織和社交能力。討論的結果進一步驗證了問卷中第2、3、4、5和6的問題。
36(90%)名學生認為CBL能夠充分發揮大學生教師的生產實際經驗。34名(85%)學生認為CBL改善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CBL受到學生的青睞,因為CBL有利于引導學生應對不同領域遇到的實際問題(90%),改善溝通技能(88%),使學習變得愉快(92%),增強自身責任感(70%),提高了他們的信心(75%)。有學生指出,CBL是交互式的,非常有趣,不會讓他們在課堂上睡覺。關于CBL的缺點,參與座談的學生表示這種教學模式比較費時,因為它需要長時間的頭腦風暴,學生需要具備良好的統籌和時間管理技能,小組內還需要進行分工協作,所以CBL實施起來相對有些困難。這些內容支持了問卷中第4、7和8個問題的結果。幾乎所有人都強烈認為應該將CBL作為主要的教學方法。
3 結論
與傳統教學法相比,學生對CBL表示出強烈的偏愛。研究的結果可以為將CBL納入應用型院校的首選教學方法提供參考。今后應繼續深入研究多種教學方法對教學效果的影響,摸索多形式、多組合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王有基,徐鎮.多軌教學模式在水生動物生理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9,659(03):145.
[2]趙春芳,任曼,姜錦鵬,等.應用多軌教學法提高動物生理學教學質量的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2020,48(14):257-258,261.
[3]周杰,王菊花,彭夢玲,等.動物生理學教學中轉化生理學的應用[J].安徽農學通報,2019,25(22):127-128.
[4]李清葉.基于問題學習案例教學法在生理學教學“金課”構建中的運用策略[J].科技創新導報,2019,16(24):191-192.
[5]李敬雙,郭曉麗,王春強,等.任務驅動法結合案例教學法在動物生理學理論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20,38(09):68-70.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