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舒萍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群體結構不斷多元化,集團化公司應運而生,并迅速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同時,作為一種平臺式管理的企業,其業務模式和行業特點的不同,面臨著許多稅收問題,如何有效、合規、合法的在經營過程中充分享受稅收政策紅利,將是集團化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和研究的方向。本文將從集團化企業常見業務中,遇到的稅收問題進行探討、籌劃,為集團化企業的稅收管控方向提供參考。
所謂稅收籌劃,是指在法律法規許可的范圍內,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活動的事先籌劃與安排,盡可能取得節稅的經濟利益的一種籌劃行為。本文主要從企業所得稅角度探討集團企業稅收籌劃的意義。
一、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的必要性
如果沒有事先籌劃,等到塵埃落定時已為時晚也,采取投機、碰運氣等方式減少納稅,很可能被定義為偷稅漏稅,遭遇補稅處罰款和滯納金風險,而且影響企業納稅信用等級,法定代表人遭黑名單等,使公司和法定代表人蒙受嚴重損失。因此只有事先籌劃、合規合法的經營才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最佳選擇。
企業所得稅是以企業取得的以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為計稅依據的一種所得稅。稅收的支出直接影響企業的留存收益及投資者收益,因企業管理制度不規范,對稅法不熟悉、理解不透徹,容易使企業遭受稅務風險,從而產生不必要的稅務支出,因此企業對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籌劃意義重大。
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從橫向角度來看主要考慮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的稅收優惠政策;從縱向角度來看主要考慮企業內部組織架構、產業布局、業務整合等方面入手。做到依法納稅前提下,使企業經濟利益最大化。下面主要以集團公司內部常見經營活動,結合稅收優惠政策,表明稅收籌劃對集團公司的重要作用。
二、集團公司的收入納稅籌劃
集團公司總部通常是一個費用主體,主要收入來源于對下屬單位的管理費、品牌使用費、專業的技術咨詢服務、投資分紅收益、出借資金利息收入等,不同的收入形式需要相應的資質作支撐,同時不同的收入對象所產生的納稅結果截然不同。
(一)企業之間的管理費收入
集團公司如果直接以管理費名義對下屬單位收取該項收入,并且按照相關稅收規定繳納了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稅金,但是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相關規定,企業之間發生的管理費支出不得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因此集團下屬單位向總公司支付的該筆管理費用,將面臨無法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風險,對整個集團來講,將是一筆不小的損失。因此集團內企業之間最好不要簽這種企業管理費合同。
(二)化解管理費問題的辦法
對于上述情況,企業集團公司一般都有專屬名稱,可以對其進行專利申請,再對下屬單位冠名,進而收取品牌使用費,以增加總部收入來源,解決直接收取企業管理費帶來的稅收問題。
(三)專家服務費收入減免稅籌劃
集團總部一般是一個高度濃縮的核心組織,通常養育著一批關鍵人才及技術核心團體,這些人的薪酬一般偏高,所以可以利用他們的技術和專業為下屬單位提供服務解決一些專業、技術上的難題,同時收取一定的技術咨詢服務費,如果形成專利技術或高新技術(總局認可),根據國稅函[2009]212號文中相關規定,將來進行轉讓的時候,還能享受500萬元以內免交,超過部分減半繳納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政策。
(四)投資收益收入籌劃
對于集團公司來講,最直接簡便的形式當然是投資分紅收益,也是集團公司對外投資的最終目的,國家給的最大的紅利,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六條,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發生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為免稅收入。但是被投資單位如果想做大做強或資金緊張,并不一定能實現按照約定定期分紅,因此集團公司要有多渠道的收入來源,保證總部正常運營。
(五)出借資金利息收入籌劃
通過資源整合,總部資金充足后為使剩余資金得到有效利用,還能緩解下屬單位資金壓力的辦法就是向下屬單位出借資金,一方面可以增加集團總部收入,另一方面下屬單位承擔的資金利息還能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特別是存在高低稅率的公司之間,最能得到稅收政策的實惠。
三、集團公司的費用納稅籌劃
集團總部作為重要的管理職能主體,免不了有各種形式的接待對象,如果按照會計的核算口徑和常規公司的稅前扣除標準,那么這部分費用的扣除限額將會被縮小,按照國稅函[2010]79號文件中相關規定,對從事股權投資類企業,包括集團公司總部、創業投資公司等,從被投資單位取得的股息、紅利所得,可以按照相應的比例,計算業務招待費稅前限額扣除的基數。因此集團公司在計算業務招待費稅前扣除限額的時候應將以上收入納入扣除限額的計稅基礎中,充分享受稅收紅利政策。
很多集團公司為了宣傳效應,會以集團公司名義進行宣傳和發布廣告,從而宣傳集團內冠名企業及關聯公司,大大節約了以單體公司進行宣傳的費用。但是該項廣告及宣傳費用金額較大,涉及的稅收風險需要格外關注,不能簡單按照會計及常規稅收口徑進行稅前列支,也不能像業務招待費那樣將全部收入納入限額計稅基礎進行核算,根據北京市國稅局2010年度的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政策輔導的相關規定,對從事股權類投資的企業,從被投資單位取得的股息、紅利、股權轉讓所得,均可以作為計算業務招待費的扣除限額基數,但不能作為計算廣告費、業務宣傳費稅前扣除限額的基數。此文件非國家稅務總局發布,屬于地方性文件,國家稅務總局目前還沒有這方面的具體規定,因此不同省份的地區應關注當地稅務局對該部分費用稅前扣除的相關規定、減少稅收風險。
面對大額的廣告費、業務宣傳費,根據稅務總局公告2020年第43號文件中相關規定,對簽訂廣告費、業務宣傳費(以下簡稱廣宣費)分攤協議的關聯單位,其中一方發生的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稅前扣除限額比例內的廣告費支出,可以在本企業扣除,也可以將其中的部分或全部按照分攤協議分配到另一方扣除。在不影響公司之間本身扣除限額問題基礎上,可以進行協商分攤,從而減少集團總部公司資金成本壓力,平衡集團整體稅負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