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雍

就業問題是我國現當代關注的熱點問題,在供給性結構改革的大時代背景下,就業問題的嚴重性就顯現出來,而事業保障制度才是有效解決我國就業問題的關鍵之處。本文通過分析我國目前失業保險制度中現存的問題,結合其他國家失業保險制度的優點所在,對我國的失業保險制度提出一些有效的、科學的可行性措施,進而使我國的失業保險制度更加完善。
失業保險制度最早起源于西方的發達國家。最開始,失業保險制度的實施是為了保障我國失業人員的基本生活,之后,隨著我國失業保險制度不斷趨于穩定、成熟階段,我國的發展中心逐漸向促進失業人員向就業方向進行轉移,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較,我國仍舊處于不完善的發展中階段。
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在經濟發展方面也逐漸趨于穩定,在此形式下,就業問題越來越嚴重。近幾年,勞動人口逐漸增加,就業壓力變得越來越重,再加上之前化解產業過剩的政策驅動,安置職工的工作問題也成為了我國政府與企業關注的焦點問題。為了應對化解產能過剩一環節中產生的“失業潮”問題,我國需要盡快將失業保險制度進行完善工作,避免我國的勞動人員喪失最基本的安全感。
一、影響失業保險發揮自身功能的主要因素
(一)保障范圍較窄
我國的失業保險的參保人數在近幾年內都處于穩步增加的趨勢,但是在制度覆蓋率方面還有待加強。一方面,在2019年底,我國就業人數為87640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員僅僅只有29654萬人,全國失業保險的覆蓋率僅僅為25.2%,而相關的國際勞動組織規定,失業保險覆蓋率最低應該達到50%,所以,我國的失業保險參保人數遠遠沒有達到相關的國際標準。另一方面,我國現在發行的失業保障制度主要是面對城鎮職工人群,近幾年,為了適應我國的經濟發展趨勢,部分地區內將農民工與剛畢業的大學生納入了失業保險范疇內,但是這些措施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并沒有很大范圍的推行,仍然只在部分地區內實施,鄉鎮員工、個體戶、就業人員等高失業幾率的風險人群并沒有被納入失業保險范疇以內,這違背了我國設置失業保險制度的初衷,從客觀上將,制約了失業保險制度發揮其促進就業的作用。
(二)不合理的給付機制
首先,我國在失業保險資金的發放方面存在這一定的問題。參保人員在繳費時,會根據參保人員自身工資的收入水平而作為相應的繳費基準,而參保人員一旦失業后,發放的失業保險基金并不與參保人員的工資掛鉤,失業保險金由當地的政府規定,一般設置為當地的最低生活水平資金,與最低工資標準之間,這樣的失業保險制度設置是不太合理的。相關的國內學者根據研究得出,我國的失業保險的給付標準僅僅只達到平均工資的30%。在我國的東部地區,很多省市的平均工資的替代率都難以達到24%,而在其他發達國家,失業保險的給付資金基本都為該參保人員失業前的55%-65%,而發展中國家一般都在42-52之間。如果失業保險資金過低,則無法保障失業者的基本需求,與此同時,也抑制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參保積極性。其次,失業保險基金的發放還有一點不足之處,就是失業保險基金發放時間過長,不合理地發放方式,都抑制了我國失業保險事業的發展。我國的失業保險基金發放特點是“低效益,高時效”,發放期限長達24個月,發放方式都是每月等額的模式,失業者很容易會因為長時間的付款期限和較為穩定的失業保障而產生依賴心理,迷失實現人生價值的方向,不積極尋找新的就業機會。
(三)再就業的相關體系不完善
第一,我國的失業保險就業培訓沒有足夠的資金作為支撐,也沒有較為完善的管理體系,就業培訓會應為資金短缺、管理方式不合理的等原因,沒有能力對失業人員根據每個人的特點而設置相應的培訓課程。培訓內容較為單一化、培訓項目與我國的勞動力市場脫節等問題經常性發生,失業人群難以真正地從培訓活動中吸取到符合自身發展的有效信息。第二,失業保險職業介紹功能難以完全發揮其自身的作用。我國的職業介紹服務手段經常會議舉辦相應的招聘會手段為主要方式,但是由于無法確定招聘會上的參與企業,因此,無法確保職位與求職業的個人需求可以匹配在一起,所以,會出現求職者難以找到適合自己的職位,一直處于失業的狀態。
(四)缺乏激勵機制
我國失業保險給付的時間偏長,而且對于失業保險的資金領取審核較為寬松,致使部分失業者并沒有興趣去領取失業保險資金,這就是我國激勵機制不足導致的后果。此外,我國的失業保險制度缺乏經濟鼓勵,沒有對正在找工作的失業者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部分失業者會由于經濟帶來的壓力而選擇在本地區內生存,縮小了崗位選擇的范圍,大大降低了求職效率,這種方式,不僅降低了失業者的求職熱情,還加重了當地的就業壓力。而我國政府對于積極支持失業人群在創業的企業,對其的優惠政策只會在特殊時期作為應急措施使用,并沒有形成固定的優惠政策,這種現象極其不利于企業長期接受失業人員的重新上崗。
二、失業保障制度的完善措施
(一)擴大失業保險制度覆蓋范圍
失業保險制度最初建立的目的是保障所有即將面臨失業風險的勞動者,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會受到各方面的約束,比如:我國經濟發展的情況、運行所需要的成本等因素,致使我國的失業保險制度覆蓋面積較小。失業保險應該以高覆蓋率的方式充分發揮自身作用,進而促進就業功能的有效發揮。而這對多種多樣的失業群體,我們應該逐步拓寬我國事業制度保險的覆蓋范圍。首先,就地域角度而言,應該先從城市開展工作,然后再從農村開展,以城市的開展力度帶動在農村的實施進度。其次,從行業角度而言,應該先從工業行業發展,然后在考慮服務業、農業,逐步將我國的失業保險制度擴展到我國發展中的每一個行業之中,逐步將全體有失業風險的勞動人民全部覆蓋。
(二)完善失業保險繳費方式
我國要想有效開展失業保險工作,必須要多方面對其進行改變。第一,目前我國的失業保險繳費率一刀切、保險金額都是一樣的額度進行發放,制度太過于固化、缺乏一定的彈性。我國需要根據經濟發展的特點對其進行改變,結合每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對其實行差別制度繳費,在這種繳費制度下,更有利于我國失業保險制度工作的開展,激勵我國其他企業一起參加失業保險工作,而且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人群起到預防失業的作用。第二,我國還需要將失業保險的繳費時間與繳費費率直接聯系起來,人群繳費時間越長,繳費費率越低,以此種方式,來降低我國各個企業的負擔,積極鼓勵企業進行長時間的參加失業保險工作。因此,我國應針對以上兩方面對失業保險制度進行改革,改進其工作方式,增加參保人數以及參保時間,進而推動我國的失業保險制度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