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綜合
7月5日,人民銀行印發《關于深入開展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六方面18條措施,以強化“敢貸、愿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建設,推動金融在新發展階段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當前,中國經濟呈現穩中向好態勢,但疫情防控期間受到較大沖擊的部分服務性行業和企業依然較為脆弱,繼續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無疑是鞏固經濟基礎的重要抓手。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表示,引導金融機構提升服務中小微企業能力、有效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對于保市場主體、創造就業崗位穩就業、增加居民收入、促進內需復蘇、夯實我國產業鏈和供應鏈、激發微觀市場主體創新活力、滿足國內多元化需求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2021年以來,中小微企業支持政策持續加碼。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鄭忱陽表示,《通知》再次釋放金融支持中小微企業力度不減的信號,主要目的是為中小微企業爭取足夠的休養生息時間,助力市場主體進一步恢復生機、增強發展后勁。
在擴大中小微企業信貸投放方面,《通知》提出,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要發揮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作用,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同時,《通知》提出實施好兩項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
自2020年6月人民銀行創設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支持工具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以來,普惠小微貸款基本實現“應延盡延”,信用貸款投放大幅增加。2021年3月,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及時將兩項政策工具延續實施至年底,對受疫情影響較大、尚未完全恢復元氣的小微企業再幫扶一把。
據統計,2020年至2021年4月末,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累計對10.2萬億元貸款本息實施延期,累計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5.8萬億元。4月末,普惠小微貸款中,信用貸款占比為16.3%,比上年末高0.9個百分點;今年前4個月,新增信用貸款4016億元。
“提升小微企業服務能力既要體現在量上,也要體現在質上。”周茂華說。除了貸款增量擴面,本次《通知》也明確提出,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加大普惠金融科技投入力度,提升銀行業金融機構風控與經營能力;通過改革和創新方式降低小微企業財務成本,滿足小微企業多元化需求,例如開發完善隨借隨還、無還本續貸、創新供應鏈金融產品等。
在切實提升中小微企業貸款定價能力方面,《通知》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將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內嵌到內部定價和傳導相關環節,疏通內部利率傳導機制,釋放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促進降低貸款利率的潛力,鞏固小微企業貸款實際利率水平下降成果。
當前,銀行負債成本剛性問題突出,要實現融資成本下降、更好為實體經濟讓利,降低銀行負債端成本尤為重要。為此,近期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宣布優化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確定方式,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確定方式由“存款基準利率×一定倍數”改為“存款基準利率+一定基點”。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表示,調整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將有助于打擊盲目高息攬儲行為,為銀行的綜合負債成本打開下行通道。
事實上,2020年以來,金融管理部門持續強化存款市場管理,整治和規范部分存款創新產品,主要措施包括規范結構性存款并壓降規模、叫停靠檔計息存款產品、限制地方法人銀行吸收異地存款等。本次《通知》進一步強調,加強存款利率監管,充分發揮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作用,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合理確定存款利率,穩定負債成本。加強對互聯網平臺存款和異地存款的管理,依法從嚴處理高息攬儲等違規行為,推動降低中小銀行業金融機構負債成本。
全面提升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需要政府機構、監管部門、金融機構和中小微企業形成合力,共同推進。對于相關配套工作,周茂華認為有兩方面非常重要:一是數據,金融科技發揮普惠功能的前提是要高質量、充分數據支持,這就需要加快完善中小微企業信用等信息共享平臺建設;二是評估,要對金融服務中小微企業效果及時進行評估。
對此,《通知》提出開展多層次融資對接活動,加快中小微企業信用信息共享。此外,要強化政策激勵約束機制。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要認真開展小微企業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強化評估結果運用,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改進完善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