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強 劉衛星 閆妍 法玉琦
摘 要:本文通過問卷調查法,共收集了1 301份關于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情況的有效樣本數據,采用層次分析法、德爾菲法等進行綜合分析評價。結果表明: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創新發展能力整體良好,但在區域發展中的作用仍需提升,尤其是與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互動發展需要加強。最后,研究者根據評價結果提出了政策建議。
關鍵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創新發展;層次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G32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5168(2021)10-0150-05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Ability of Hen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ZHANG Weiqiang1 LIU Weixing1 YAN Yan2 FA Yuqi2
(1.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rategy,Zhengzhou Henan 450000;2.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Zhengzhou Henan 450046)
Abstract: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we collected 1 301 valid sample data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provinci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henan Province. AHP and Delphi method were used for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ability of Hen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is good on the whole, but its role in regional development still needs to be improved, especially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wit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xperimental area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Keywords: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指定位于工程技術研究的研究中心,分為國家級(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省級兩個層次。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依托科技實力較強的企業、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建立,主要從事科研開發、技術創新和工程化試驗,是省科技發展計劃和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通過引導支持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突破了一批制約河南省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涌現了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并實現了產業化,為依托單位發展壯大提供了技術支撐。對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創新發展能力進行科學評估,有助于掌握其建設情況及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對于其加快發展,進一步提升貢獻能力具有重要意義[1]。
1 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概況
河南省自1996年開始啟動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到2020年初,以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為依托,共建設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 046家,覆蓋全省18個省轄市和10個省直管縣(縣級市),分布在高新技術、農業農村、社會發展等多個領域,整體發展情況較為樂觀,在解決企業技術難題、攻克行業關鍵技術、推動產業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統計法獲取樣本數據,采用權重分析法進行綜合評價,利用層次分析法和德爾菲法綜合賦權,最后通過線性加權模型得出綜合反映創新能力建設效果的評價得分。
2.1 研究對象
為保證數據的客觀性與準確性,全面掌握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情況,本次調研共向河南省屬18個省轄市、10個省直管縣(縣級市)的省工程技術中心發放問卷2 029份,收回有效問卷1 314份,經過提取信息,獲取有效數據1 301組。有效樣本數據在各地市中的分布見圖1。
2.2 指標選取
為綜合反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創新發展能力,保證指標的科學性與規范性[2],在遵循系統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獨立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的基礎上[3]選取“承擔科研項目數”“獲獎科技成果數”“專利轉化情況”“科技收入情況”“人才培養數”5個關鍵指標,從承擔科研任務、科研成果質量、科技轉化效益、人才培養成效幾個方面進行綜合考量。
2.3 數據處理
因參與調研的各地市樣本數量差異大,為排除樣本數量差異的影響,首先進行數據預處理,對“承擔科研項目數”“獲獎科技成果數”“人才培養數”3個絕對數指標以地市為單位取均值;對“專利轉化情況”“科技收入情況”2個定性指標取各地市符合條件的工程技術中心數量占批準建設的工程技術中心數量的比重為指標值。
對于預處理后的數據,采用相對法進行標準化處理。對各地市每個指標的預處理數值[Qij]分別進行降序排列,然后進行百分制打分,分數值表示為[Xij],最高數值[Qijmax]計100分,最高分數值表示為[Xijmax],其余的按其占最高分的百分比計算得分,表達式為:
[Xij=QijQijmax×100]? ? ? ? ? ? ? ? ? ? ? ? ? ? ? (1)
式中:[i]為待評價樣本;[j]為評價指標。
2.4 指標權重確定
采用層次分析法和德爾菲法綜合進行指標權重確定,根據層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與步驟,針對反映工程技術中心創新能力的5個指標的權重分配設計問卷,問卷對5個指標構造了比較判斷矩陣,打分采用1—9標度法,經分析均為有效問卷[4]。同時,邀請了鄭州大學、河南省政策研究院、河南省科學院等10位相關領域專家進行問卷調研,專家們在從事科技創新的具體工作上具有較為豐富的實踐經驗。最終得出5個指標權重如表1所示。
2.5 模型建立
根據工程技術中心評價指標體系的層次關系,本文構建各地市省工程技術中心創新發展能力建設效果的評價得分模型為:
[Yi=j=15XijZj]? ? ? ? ? ? ? ? ? ? ? ? ? ? ? ? ? ?(2)
式中:[i]為待評價樣本;[j]為評價指標。
通過式(2)可計算出各地市工程技術中心創新發展能力評價綜合得分,進而分析各地市工程技術中心創新發展能力差異情況。
3 評價結果分析
為全面反映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創新發展建設效果,分別從綜合情況、在高新技術企業中的創新能力、在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發展能力三個維度進行分析。
3.1 綜合評價結果分析
將1 301份有效樣本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后,利用模型對各地市的工程技術中心創新能力建設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分析,評價結果如圖2所示。從圖2可以看出:洛陽市、濟源市分值較高,其他地市得分情況較為穩定,僅信陽市、三門峽市得分相對較低,大部分地區都處在一個穩定發展的區間,浮動不大。總體來看,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創新發展能力良好。
3.2 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高新技術企業發展中的作用分析
3.2.1 各地市總體分析。對各地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按是否屬于高新技術企業類進行分類評價,評價結果見圖3。從圖3可知:除了開封市、濟源市和鞏義市,總體上是高新技術企業類的得分優于非高新技術企業,這說明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高新技術企業中的建設情況較好,創新能力與產出能力較強,與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形成了良性互動。
3.2.2 各地市對比分析。將高新技術企業類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創新發展能力劃分為優(≥80分)、良(70~79分)、一般(60~69分)、弱(<60分)4個等級,結果如圖4所示。
納入研究的19個地市中,洛陽市、濮陽市的高新技術企業類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創新能力最強,處于優等級;其次是鶴壁市、平頂山市、濟源市和安陽市,屬于良好層次;創新能力弱的是鞏義市、三門峽市和信陽市;鄭州市、新鄉市處于一般水平。
鄭州市、洛陽市、新鄉市三地相比較,洛陽市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情況最好,創新能力與產出能力較強,新鄉市、鄭州市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水平一般。
3.2.3 全省綜合分析。根據線性加權模型計算出的評價分數,對河南省高新技術企業類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創新發展能力進行劃分,結果如表2所示。總體來看,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高新技術企業中發揮的作用較好。
3.3 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作用分析
3.3.1 各地市總體分析。許昌市、三門峽市的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均未在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內,因此有17個地市參與分析。從評價結果看,除開封市外,處于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內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總體上未能發揮有效作用,其創新發展能力與非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內的研究中心相比,沒有表現出顯著優勢(見圖5)。
3.3.2 各地市對比分析。對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中的創新發展能力進行評價,按發展能力強(≥80分)、較強(70~79分)、一般(60~69分)、弱(<60分)4個等級劃分,結果如圖6所示。
在17個地市中,只有開封市的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中的發展能力強,濮陽市、周口市、鶴壁市、鞏義市的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中的發展能力較強,其他地市的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中的發展能力有限,其中濟源市、新鄉市的發展能力很弱。
鄭州市、洛陽市、新鄉市3市中,洛陽市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中的建設情況相對較好,處于一般水平,鄭州市的比較弱,新鄉市的很弱。
3.3.3 全省綜合分析。根據線性加權模型計算出的評價分數,對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中的創新發展能力進行劃分,結果如表3所示。總體來看,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中的作用沒有發揮出來。
4 結論與啟示
本研究結果顯示,河南省工程技術中心總體上發展較好,綜合創新能力較強,在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促進行業經濟增長和技術進步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研究結果還顯示,19個評價單元中,有12個處于良好以上水平,其中,洛陽市、濟源市的創新發展能力建設成效顯著,應繼續保持。河南省工程技術中心在高新技術企業發展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助力了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其中洛陽市高新技術企業類工程技術中心創新能力最強,是洛陽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持力。從評價結果看,建設在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中的工程技術中心,其作用未能得到有效發揮,除開封市外,其余地市都顯示出對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支持作用不強,反映出工程中心建設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協同性不佳,而開封市在可持續發展建設方面效果較好,與其工程中心研究集中在生物、制藥、生態、水利、新材料方面關系密切。
新時代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給創新型河南省建設和發展帶來了新的窗口期。嚴格遴選標準,嚴控新建規模,擇優擇需部署新建一批高水平國家科技創新基地;逐步構建布局合理、定位清晰、管理科學、開放共享、多元投入、動態調整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建設發展體系。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作為省級科技創新平臺主要組成部分之一,是技術創新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因此。進一步加強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管理、優化整合工作,持續提升其集成、配套的工程化成果向行業的轉移與擴散的能力,對于推進河南省科技創新平臺建設與發展,協同推進現代工程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創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5 政策建議
5.1 持續加強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能力建設
加大資金政策支持,鼓勵高新技術企業繼續發展;提供平臺信息支持,幫助其建立與科創走廊、科研院所及相互之間的合作交流,提升其創新研究能力。同時,引導高新技術企業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形成自我迭代更新能力和創新資金來源[5-7]。
5.2 以綠色科技研究助力可持續發展
通過課題立項、財政補貼、政策支持、成果獎勵等形式引導工程技術中心重視綠色科技創新研究,通過綠色科技發展為區域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和發展動力。
5.3 強化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管理、優化整合
建議管理部門進一步加強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年度考核與動態管理,逐步強化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淘汰、退出機制,持續提升其集成、配套的工程化成果向行業的轉移與擴散的能力,使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助力區域經濟轉型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梅方竹,樊華.對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與發展的思考[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3(17):37-38.
[2]張浩,霍國慶,汪明月,等.科技成果轉化的戰略績效評價:基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成果的實證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20(8):7-25.
[3]PETER F,DRUCKER R. 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M]. London: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2006:20-24.
[4]柴國榮,許崇美,閔宗陶.科技成果轉化評價指標體系設計及應用研究[J].軟科學,2010(2):1-5.
[5]孫紅軍,王勝光.創新創業平臺對國家高新區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作用研究:來自2012—2017年88個國家高新區關系數據的證據[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20(1):83-98.
[6]王成勇,劉強,馬小明.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管理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2(10):95-97.
[7]陳洪瑋,王歡歡.創新平臺發展對區域創新能力的溢出效應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20(3):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