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一夫


當前,人口形勢日趨嚴峻,國人生育意愿持續走弱,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
今年3月,網上便有“放開三胎”的信息。沒想到在六一兒童節前一天,中央政治局便宣布正式放開三胎,“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的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關于三胎放開的信息,一經公布,便迅速在各大媒體和網絡上掀起一波又一波討論熱潮。
然而,放開三胎真能“催生”嗎?恐怕不見得——而知,這屆年輕人不愛生娃,絕不僅僅是計劃生育層面的原因。而是當今社會,生娃與否早已成為廣大年輕人的一種理性選擇,既不是靠著一腔熱情,也不是像過去“多雙筷子多只碗”那么簡單。
養孩都要花哪些錢
縱觀各大網友的發言,我們可以看到,當下人不愿意多生的背后,既有思想上的原因,也有無人帶孩和沒有太多精力照看更多孩子的原因。當然,在思想、精力、人力等方面之外,最主要的還是物力,也就是錢的問題。
尤其是對于當代年輕人來說,生育問題已經不僅僅是生育問題,更是一個經濟問題,或者更直白地說,是當代的經濟壓力。
很多人都聽過這樣的話:“孩子就是行走的碎鈔機。”道理其實很簡單,從產檢到分娩、再從出生到上學,再到結婚,一個孩子的長大,背后需要父母巨大的財力付出。
有人算過一筆賬,從孕期到孩子高中畢業,總共至少要花掉大約70萬元(見下表),而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花銷200萬元以上已是司空見慣,就連長春也要花掉121.5萬元(見下圖)。難怪會有人說,“養大一個娃,就要消滅一個百萬富翁”。
難怪網友表示,生不生孩,真不是一句話的事。
那么,養大一個孩子到底要花哪些錢?要花多少錢呢?我們不妨來粗略算筆賬。
假如我們有了要生孩子的想法,那么在孩子上的花銷便開始了。
一是備孕階段。當今社會,健康生活和科學生娃幾乎成為共識,所以計劃生孩的父母,大多數會提前進行備孕。備孕階段夫妻兩人要提前檢查下身體。例如,郭碧婷向佐夫婦便曾在某一檔綜藝節目中,為了備孕,提前做了各項檢查。筆者以新一線城市鄭州為樣本,孕前檢查費用大概在1500元。檢查如果有問題,那么后續需要治療,治療費用可多可少,最少也在1000元左右。如果檢查沒問題,那可以在這塊省下一筆錢。此外,備孕還要吃得好點,各種營養品開銷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是懷孕生產階段。孕期檢查、B超、藥費、孕期吃點好的營養品、孕婦裝、孕婦護膚品等,這些也是孕期必不可少的。然后是生產。鄭州普通婦產醫院,順產各項費用加起來,生育保險報銷之后約3000元。如果是剖腹產,那么費用在4000-10000元不等。生產之后,產后修復也要1萬元左右。
三是0-3歲階段。這個階段,如果寶寶不生病,那么我們需要解決寶寶的口糧和屁糧(尿不濕)。如果要母乳喂養,那產婦營養要跟上,吃得好,外加各種營養品。若奶粉喂養,那常規來說,一個寶寶一個月要4桶奶粉,按照目前國產奶粉的價格,一個月開銷要1600元左右。屁糧雖然不多,但是一個月100-200元還是要有的。
除此之外,寶寶衣物、早教資料及玩具也是一項不可忽視的開支。
四是幼兒園階段(學前3-6歲)。如果上好一點的幼兒園,光入托費一年就2萬至6萬元不等,甚至更多。當然,這個階段的寶寶也是要吃要喝,要玩玩具的。
五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這個階段,現在是說義務教育不用花錢,但是衣食住行也是要花錢的。如果想讓孩子發展得好一點,還要另出擇校費和培訓費。據鄭州一寶媽介紹,她給上小學的女兒報了2個課外班,一年的培訓費高達3萬元。
六是高中時代。國內素來重視高考,這幾年尤甚。所以很多父母在孩子高中階段,那是能投入多少就投入多少。因為幾乎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上好一點的大學。在這場角力戰中,各種學習資料、各種課外班、各種寒暑假班,還有各種夏令營、冬令營等增長見識的旅游活動。還有平時買衣服、零食、玩具、課外書之類的。
到這個時候,孩子差不多也就18歲成年了,但是養娃開銷還遠沒有結束。接下來的4年大學也是大頭。按照目前本科院校學費和物價水平來算,大學每年花費也在5萬元靠上。大學畢業之后,還有繼續求學、結婚彩禮等等,這幾項每一項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更何況一二線城市居民還面臨著高昂的房貸和房租,而醫療養老的各項支出同樣沒有計算在內,再想想自己每個月的可支配收入,很多年輕人都會對生娃這件事望而卻步。
近5年養娃成本變化
可以肯定的是,在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然需要各種投入,以期讓孩子未來能夠從競爭中獲得優勢并脫穎而出;可若是多生一個,孩子身上的各種成本難免會成倍增長。于是,“少養精養”成為許多中國父母的首選,他們很難愿意再去生個老二或者老三。
同時,從2014年雙獨生子女放開二孩生育政策,到現在放開三孩生育政策,這7年多來一個孩的養育成本也大幅增加了。
2014年,社會學家徐安琪的調研報告《孩子的經濟成本:轉型期的結構變化和優化》顯示,從直接經濟成本看,養一個孩子到大學畢業,費用大概在73萬元。
2015年,二孩政策全面放開。《理財周刊》按照當時的市場行情做了一個測算,在中國養育一個孩子至其大學畢業,至少需要花費50萬至130萬元,而且這樣的費用支出,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高消費城市,基本上已經算是“最低標準”了。
而近5年,隨著物價的上漲和人們對孩子教育的重視,養娃成本大大提高。有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把一個孩子培養到大學畢業,中等城市養娃成本高達100萬元左右。2018年有媒體曬出過《中國十大城市生養成本排行榜》,里面算的是從出生到大學畢業,養娃成本最高的前10個城市,第十名長春,養娃成本為121.5萬元。
雖然網友和媒體的預測數據可能與實際支出有所偏差,但是數據反映出這樣的事實:在最近幾年里,養娃經濟壓力很大,也是普通老百姓生育意愿的主要“壓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