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我國的教育也在不斷地改革和發展中。首先,教育部門強調現代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同時嚴格要求要將信息技術融合到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融合不僅意味著教學內容有所改變,而且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在信息化時代,以往的傳統教學方式勢必會被淘汰,所以需要教師不斷拓展自己的教學思維以及開闊知識視野,不斷跟隨潮流更新自己的知識庫,而將先進的信息技術融合到教學中可以說是非常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文章就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完美融入信息技術展開分析。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小學語文;完美融合
中圖分類號:G623.2;G623.5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05-0019-02
引言
目前,我國教育改革比較新穎的觀點非“信息技術和課程融合”莫屬,其不僅在教學內容上做了要求,對教師教學也進行了一定的規范。教師要首先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綜合素養,進而才可以做到將信息資源與課程資源進行融合,創新出新的教學方式。但是,如何更好地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堂完美地融合呢?接下來就簡單地談一談筆者的看法。
一、小學語文與信息技術完美融合的意義
小學語文與信息技術融合的意義具體表現在幾個不同的方面,其包括可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培養創新思維以及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
隨著信息時代的迅速發展,其對教育行業多多少少產生了一些影響。學校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的理念可能停留在原地,但是教學的內容卻不斷更新換代,這使教與學不能達到同步發展。若將信息技術完美地融入教學中,這種現象就會減弱。當信息技術正式進入校園的那一刻,教師就會主動接受新的東西,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以及更新教育理念,教師可以跟隨時代的腳步,學生也不會落后。由此看來,這樣的融合方式促進了教育的與時俱進。
信息技術作為新時代的產物,其融入教學中勢必會帶來一些不同的東西。引進新技術,學生接觸五彩繽紛世界的機會就會增加,其在開闊學生眼界的同時也讓他們對課程充滿好奇心以及興趣,使他們在接觸新事物的過程中也不斷地激發求知欲,進而引發創新、創作的想法。創新正是當代學生需要的精神,是國家未來發展的動力。
二、如何運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教學
(一)借助信息技術拓展小學生識字的形式
小學是學習的啟蒙階段,在這個階段初期最重要的事情大概就是認識漢字。對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認識漢字是學習一切的開端。但是,如何快速學習和記憶漢字是需要技巧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巧妙地借助信息技術讓漢字變得富有生命力。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將漢字的結構更好地展現出來,將記憶和學習漢字的過程簡化,這有利于降低學習漢字的難度,從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以及提升識字效率。
例如, 在學習部編版“口、耳、目”這幾個漢字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提供一些途徑,首先在PPT上播放圖片:烏龜的殼上刻著奇奇怪怪的圖形。然后,教師根據這些圖形給學生講一個故事:“有天早晨,太陽從東邊升起,嶄新的一天開始了,爸爸到森林里打獵,捉到了一只兔子和一只山羊,媽媽在田里種禾苗,孩子們在一旁玩耍。晚上,月亮出來了,他們用木頭點起了火,一邊唱歌一邊跳舞。”故事結束對學生進行提問:“根據老師講的故事,這些圖形都代表什么漢字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去探索生字王國。”接著播放一些圖片和生字,“讓我們幫助這些哭泣的寶寶們找到家吧,誰能又快又準地送他們回家?”接著開始認識生字,教師不斷地引出生字,同時用動態的圖,展現漢字是如何由圖形變成漢字的過程。學習結束,教師告訴學生那些圖形是象形字,是古代的人發明出來的,漢字是不斷變化 的,就好像學生會長大,漢字也會慢慢地隨著時間變化。最后還可以做個小測試,考查學生是否認識了這些漢字。通過這種新的方式認識漢字,使學生可以在娛樂的同時學習,這不僅讓學生更加有積極性,還可以讓學生更加快速的記憶,突破以往依靠看書識字的傳統形式。
(二)引用信息技術豐富課文教學方式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絞盡腦汁,盡量將課程講得繪聲繪色有趣味性一點,但還是避免不了方式單一、內容死板、范圍狹窄。教師應在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借助信息技術輔助語文課堂教學。互聯網集有趣、形象、生動于一體,方式簡單,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引用信息技術所包含的多種途徑也為語文教學帶來了更多的選擇,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選擇上課的方式,帶給學生更多不一樣的體驗。
例如,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時,在表現五位壯士英雄氣概的部分,可能學生僅僅依靠一張靜態的圖片難以感受到其中的氣勢以及當時那種危急的情形。教師再怎么生動形象地講解,可能都難以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教師如果在講解中插入一些精彩的視頻片段,尤其是五壯士最后英勇跳崖的片段,讓學生通過漢字的描述以及視覺上的沖擊同時感受那種氣勢, 達到那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教師將信息技術與課文教學完美地融合,不僅可以讓課文充滿生命力,還可以讓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學生的學習欲望也會更加強烈。
再比如,對于一些古詩的講解,教師如果僅依靠傳統的教學方式,單純的黑板加涂鴉,可能難以將詩中所包含的信息都講述出來,但是利用信息技術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還可以拓展和豐富學習的內容。教師在教學《望天門山》這首古詩時可以借助多媒體。這首古詩寫的是青山碧水,一幅絢麗多彩的畫面,但是畫面不是靜止的,而是富有流動感的。它隨著詩人的舟前進,隨之而來的景色由遠及近的展開。教師可以搭配相應的動畫,讓學生隨著作者的視角去感受。同時詩中的幾個動詞展現了山水的雄偉氣勢,教師可以單獨展示天門山的獨特景色,有助于學生理解詩人筆下的風景。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完美融合使得整個教學以一種圖文并茂的形式展開,視聽結合,課堂上的學習氣氛更加濃厚,同時也營造出了原詩的意境,讓學生處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術突破語文教學重點難點
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學習中總會遇到一些教材中所要求的重、難點需要掌握。但是很多時候學生會忽略這些重、難點,可能是因為僅僅依靠教師抽象的講解,學生無法理解到位,或者是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不強,從而不能很好地掌握重、難點。另外,小學生的思維還在培養和拓展中,他們沒有很強的分析能力,從而造成學習效率不高。基于這種情況,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提供的多種手段來強調重、難點部分,通過具體化概念的形式將抽象的東西展現給學生,使重、難點具體化、形象化。這種分化難點、化繁為簡的方式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點,使其能夠分清各種重點概念,最后逐步將問題解決,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學習能力。
(四)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當今時代的學生一出生就處于一個信息化的社會,每天耳濡目染,所以,在很多時候,學生自己的能力也是不容小覷的。將一些課文中的疑問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完成,教師在課堂上教會學生運用信息技術搜集資料的本領,然后再帶領學生在機房利用計算機進行資料搜集,讓學生根據需要自由地在網絡上汲取知識。比如在學習《白鷺》這篇課文時,文中提到了白鶴、朱鷺、蒼鷺等,教師就可以和學生一起利用網絡搜索這些動物的圖片,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同時還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通過這種融會貫通的學習,加強了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增加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由此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有利于學生全方位的綜合性發展。
結語
我國科技在飛快地發展,知識在不斷地更新,將信息技術這一時代的產物融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讓語文教學在多個方面得到創新和優化,有利于提高語文課堂學習的效率。將信息技術和小學語文教學完美地融合,才可以發揮出最佳的優勢。總而言之,教師和學生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教師和學生共同成長,讓信息技術逐漸成為我們學習和生活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
[參考文獻]
[1]許守娉.論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相結合的優勢及措施[J].中國新通信,2020(16):201.
[2]劉 銳.信息技術融入中小學語文教學的價值思索[J].華夏教師,2019(30):57.
[3]周露芳.面向深度學習的信息化教學策略探究——以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為例[J].華夏教師,2019(30):80-81.
[4]何其芳.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西部素質教育,2019(20):112,114.
[5]白麗華,柳立言.“互聯網+”背景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探究[J].教育觀察,2019(33):94-96.
[6]王 敏.“融慧”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策略[J].才智,2019(29):151.
作者簡介:許靜蓮(1976— ),女,廣西興業人,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