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育是構成學校教育素質的重要部分。對于德育,很多時候教師都是以理論式的說教為主。這種方式不僅費時、費力,還難以達到良好的效果。而經典誦讀是提升學生德育水平的有效切入口。經典誦讀在教育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對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具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經典文化
中圖分類號:G40-012.9?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02-0089-02
引 言
少年強則國強,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民族發揚的重任也將落到學生身上。學生只有從小學習傳統文化、理解傳統文化、尊重并認可傳統文化,才能自覺承擔起歷史的使命和責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經典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利用語文教學真正將傳統文化引入課堂,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想精神境界,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一、經典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意義和作用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
當今時代,素質教育更加注重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也指出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中心環節。由此可見,在學校教育中,德育始終是第一位的。為此,在小學教學中,教師就要注重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利用經典文化讓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經典之所以有傳承的價值,能夠始終屹立不倒,主要是因為其中蘊含著非常豐厚的哲理。例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都會讓學生誦讀《弟子規》《三字經》等經典作品。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在不斷的誦讀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的做人準則,從而更加懂得尊老愛幼的品德。通過經典誦讀,學生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待身邊的人也會更加有禮貌。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是非常有必要的[1]。
(二)培養學生的優秀品格
德育不同于其他理論知識,如果僅靠教師的知識灌輸,則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甚至還可能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在德育教學中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可以有效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品格。好的德育教學應該是潤物細無聲的,能夠自然而然地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讓學生以良好的行為準則來規范自己的一言一行,逐步達到高尚的思想境界。小學階段很多經典誦讀內容都能夠用來指導學生養成優秀的品德和習慣。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積極參與經典誦讀活動,在經典誦讀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成長。
(三)提升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經典文學作品和內容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積累和沉淀,其中不僅蘊含著“忠、孝、禮、智、信”的高尚道德情操,還有很多做人的準則。為此,教師借助經典誦讀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還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經典文化誦讀中,學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思想和文化,充分了解古人的智慧,增強民族認同感,樹立民族自信心,提升自身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意識。小學生正處于知識認知的初級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參與經典誦讀活動,能夠對民族文化形成全面的認識,對激發其民族自豪感是非常有幫助的[2]。
二、經典誦讀中德育滲透的具體措施
(一)借助經典誦讀,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
德育不僅要有價值觀的傳輸,還要提升學生的思想精神境界及內在修養。經典文學作品之所以能夠傳承至今,主要在于其文化內涵底蘊深厚,在誦讀中很容易引發人的情感共鳴。小學語文教學中涉及的經典誦讀內容比較多,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教學中的經典誦讀有效滲透德育教育,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道德文化修養。
1.加強對語文教材中經典誦讀內容的整合
教師要對經典誦讀內容進行有效的整合,并結合課外經典誦讀的內容為學生創設經典誦讀校本課程,讓學生進行晨誦、暮吟,但也要為學生預備專門閱讀的時間,當然,還要根據學生的情況為學生提供適宜的經典誦讀內容。比如,低年級學生更適宜誦讀《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等經典作品,而高年級學生就比較適合誦讀《論語》這類的作品。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不同,教師應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采取不同的經典誦讀方式,這樣更容易達到最佳的效果。此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還需要開設專門的經典誦讀課,可以每周一節,課堂內容不限,可以是誦讀交流、心得體會、誦讀作品推薦等,開展經典誦讀課的目的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經典誦讀的認識,通過經典誦讀有效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進而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3]。
2.開設“經典誦讀周”活動
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經典誦讀周”活動,通過“經典誦讀周”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經典閱讀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到經典誦讀活動,從而在經典誦讀中潛移默化地規范自身行為。在“經典誦讀周”中,教師可以采取活動方式,如“經典誦讀知識大賽”“我是‘小詩仙評比”“學古詩誦經典朗誦比賽”等。學生對活動的參與積極性較高,在活動中能夠進一步提升對經典誦讀的興趣,進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3.充分挖掘經典誦讀中的德育知識
在經典誦讀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一些適宜的作品,從而使學生能夠在經典誦讀中真正有所收獲。利用經典誦讀來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小學生處于認知的初級階段,在經典誦讀的影響下,其思想道德水平也會有所提升,能夠做到與人為善,知禮、懂禮、守禮,從而進一步提升、規范自身的道德情操。
(二)演繹經典,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
學生在演繹經典作品的過程中,往往更容易產生內在情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進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1.營造良好的經典誦校園氛圍
經典誦讀校園氛圍的營造,對提升學生經典誦讀的積極性有一定的幫助作用。因此,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讓學生有機會進行交流學習,從而對經典誦讀作品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體會。比如,教師可以利用班級或者學校的宣傳欄、陳列窗等,將經典誦讀的作品展示出來,在校園內為學生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經典誦讀氛圍。小學生的表現欲比較強,在周圍氛圍的影響下,他們參與經典誦讀的積極性就會越來越高。學生只有真正走進經典作品,用心體會經典作品,才能有效激發自身的情感共鳴,從而全面提升道德素養。
2.組織各種不同形式的經典演繹活動
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活動來演繹經典作品,讓學生真正理解經典內容,進一步加深對經典作品的體會和認識。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歌唱、舞臺劇、情景劇等各種不同的形式將經典作品的內容演繹出來,充分感受經典作品的藝術魅力。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還可以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不可磨滅的經歷,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內在道德情感。在演繹經典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受到思想文化的熏陶,對未來人生有更好的思考,不斷加深對經典文學作品的認識,還可以明確前進的方向,并在其觀念和思想的引導下奮發向上,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情操。
(三)讓經典回歸生活,有效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
經典誦讀的目的是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和道德修養。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讓經典回歸生活,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經典、體會經典,進而逐步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
1.借助經典感受生活
由于小學生的文化知識有限,往往難以透徹理解很多的經典誦讀內容。因此,為了有效發揮經典誦讀的德育作用,教師要充分挖掘經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在經典誦讀中更好地感受生活、體會生活,進而加深學生對生活的理解,激發其內心的情感意識。例如,在古詩詞的經典誦讀中,教師可以利用詩歌,為學生組織有關故鄉的經典誦讀活動,讓學生在古詩誦讀中感受家鄉,散播鄉土情懷,從而進一步加深對家鄉的熱愛之情。諸如此類的活動還有很多,在經典誦讀中,教師應注意將經典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利用經典來加強學生對生活的感悟,進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2.利用傳統節日,培養學生的道德習慣
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重要構成。在經典誦讀中,教師可以借助傳統節日來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從而使學生在經典誦讀中不斷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例如,在中秋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吟誦關于中秋佳節的詩句。自古以來,中秋佳節都是文人墨客較為青睞的節日,描寫中秋佳節、以月來寄托思鄉的作品非常多。通過這些作品的吟誦,學生能夠進一步抒發故鄉情。除此以外,在端午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利用辦詩會、包粽子等活動來紀念這一節日。
結 語
總之,教師要加強對語文教材中經典誦讀內容的整合,通過開設“經典誦讀周”活動,營造良好的校園經典誦讀氛圍,組織各種不同形式的經典演繹活動,充分利用每個傳統節日,為學生傳遞文化知識,讓他們從經典中汲取傳承千年的經典文化,并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進而成長為一個有素質、有文化的高水平人才。
[參考文獻]
周春玲.小學語文經典誦讀與德育教育整合的有效途徑探析[J].小品文選刊:下,2019(06):203.
姜佩影.試析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的問題及應對方法[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6(21):57.
周瑋.誦有所思,讀有所得:以“仁”為例,提高經典誦讀的德育效能[J].華夏教師,2018(21):31-32.
基金項目:本文系海珠區大元帥府小學課題“提高小學高段學生古詩文積累習慣的實踐研究”(立項號:201902)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蘇惠婷(1980.1—),女,廣東南海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和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