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媒體技術自進入課堂以來,成了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的輔助工具。不過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盡管多媒體技術發揮出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很多問題。因此,想要使多媒體技術為課堂教學增光添彩,就需要運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文章以《師說》為例,從教學過程、聽視頻朗讀、文本拓展三個方面入手,闡述了多媒體技術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高中語文;多媒體技術;重要性;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13-0058-02
一、高中語文教學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與不足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
1.運用多媒體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代科學教學實驗表明,利用多媒體教學能夠讓學生增強感官體驗,因為多媒體教學設備集聲音、色彩、畫面于一體,其豐富多彩的形式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可以在課堂上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在這樣的狀態下,學生自然而然也就會提高學習效率。很多教師都會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些視頻來補充課堂內容,而且也會結合視頻畫面呈現豐富的對話,有很多學習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迎刃而解。而且學生在通過多媒體學習的時候,也能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原本枯燥的課堂、無味的長文變得有趣起來,學生可以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增長見識。
2.運用多媒體可以給學生創設生動的學習情境
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大部分時間都是給學生進行課文的講解,然而課文除了可以口頭講解,還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情境的創設,這也是幫助學生正確理解一篇課文的重要手段。現代化的教學當中,我們可以通過音樂或圖像來給學生迅速地創設相關的情境。在情境當中,學生既可以感受到文字的美,又可以讀懂文中的思想感情,這樣的做法會讓學生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二)多媒體技術運用的不足
1.多媒體的教學過程過于煩瑣
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多媒體在課堂當中只能起到一種輔助的作用,而事實上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當中所蘊含的情感,閱讀的過程也是必不可少的。除了讓學生閱讀,教師也應該利用給學生進行示范朗讀的方法來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文章中的信息,體態和表情也是傳遞信息的重要手段,聲情并茂地朗讀有助于學生徹底理解課文,同時能讓學生模仿教師的方法更好地感受文章的內涵,這對學生的語言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課堂上很多教師都會舍簡就繁,明明有現成的朗讀光盤卻不用,非通過九牛二虎之力把剪輯的內容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出來,這種方法勞神費力。
2.教學過程過分追求時髦,而且存在壟斷情況
多媒體只是一種輔助教學工具,并不能作為課堂教學形式的主體,然而有些教師為了展現先進的現代化教學技術,往往會把教學內容和教學的目的忽略掉,讓多媒體在課堂上發揮唯一的作用。這樣趕時髦的現象反而會讓學生眼花繚亂。有些時候一些重要的信息明明在黑板上就能夠輕松地記錄下來,可是有的教師偏偏要用鼠標在電腦屏幕上給學生畫圈,嚴重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最令人不解的是,有一些教師為了讓多媒體直觀形象、圖文并茂的特點更好地體現出來,在進行公開課以及優秀課堂評選的時候也會把有無多媒體的應用作為課堂成功與否的重要判斷依據,也不管材料是否合適就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滿堂灌,這樣的壟斷形式導致的結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完善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方法
(一)借助多媒體控制教學過程
多媒體課件一般都是在教學前就制作好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會借助多媒體技術對教學過程進行控制。不過在實際教學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教師無法預料的情況,尤其是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學生從不同的方面入手,得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結論。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能做的選擇只有兩個,一是將自己做好的課件直接放棄,按照實際情況開展教學;二是要求學生按照自己設計好的課件繼續上課,將學生新的思維火花掐滅。不管教師選擇哪種方式,都會使課堂教學受到一定的影響。由此可見,將多媒體技術利用起來,可以對教學步驟呈現的時機進行控制,卻不能將課件的流程進行更改。所以在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將多媒體技術當作一種輔助工具,而不是用其控制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
例如,在教學《師說》的時候,教師要知道,這篇文章是有一定的深度的,要想讓學生快速地理解文章內容,抓住文章主旨,就需要將多媒體技術利用起來,通過發揮多媒體技術直觀形象的優勢,使原本復雜難懂的文章變得形象直觀,從而有效地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加深。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技術運用起來,設計出這樣的教學環節:將一個表格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對文章的第二自然進行研讀。隨后,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在文中,韓愈提到了哪些人?”“這些人的表現是什么?”“韓愈對這些人的評價是怎么樣的?”然后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填表。這個表格進行了三個方面的分類,即對象、表現、評價,學生通過填表可以得到一定的暗示。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原本抽象復雜的知識可以變得形象直觀,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問題進行快速的解決。
(二)用觀看視頻朗讀取代閱讀文本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會通過讓學生閱讀文本這種方式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然而這樣的教學方式過于枯燥,很多學生在閱讀文本的時候敷衍了事。眾所周知,多媒體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以圖文聲像并茂的形式將知識呈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以借助其的這一特點,利用觀看視頻朗讀取代閱讀文本。
例如,在教學《師說》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將觀看視頻朗讀利用起來。不過在運用這種方式的時候,教師首先要明白,這種方式很有可能讓學生將注意力過多地集中在圖像上,很容易使語文課變成觀影課。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閱讀文本的基礎上進行聯想與想象,將文本中的信息進行概括、篩選、整理、遷移。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這樣的問題呈現在學生面前:“對于這些恥于從師者,韓愈的批判力度相同嗎?”在看到這樣的問題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相應的語句勾畫出來。隨后,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技術利用起來,將講述韓愈批判恥于從師者的句子進行展示,并將其中的重點詞語、語句用其他的顏色標出來,讓學生對其進行反復的朗讀、品味,通過這樣的揣摩、品讀,學生可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將相關的朗讀用視頻播放出來,讓學生進行聆聽。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多媒體使文本拓展呈現泛化態勢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大語文觀”“用教材教”成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在這些新理念的引領下,文本拓展應運而生,而且成了廣泛流行的一項內容。其給課堂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使課堂教學產生了巨大的改變。尤其在進入網絡時代后,文本拓展有效地給課堂教學提供了輔助。但是教學拓展是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功底和能力的,很多教師為了彰顯自己的功底和能力利用了多媒體課件,雖然使課堂教學的質量、效果得到了提高,但也使多媒體泛化的傾向出現了。在多媒體技術走進課堂之前,教師會考慮到時間和呈現形式,對拓展的內容進行精挑細選。但是自多媒體技術進入課堂教學以后,教師就不再花心思挑選拓展內容了,只要是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教師就會將其呈現在學生面前,自己并沒有對其進行深入的了解。因為呈現了太多、太雜的信息,所以學生會不自覺地沉浸在可見的聲色光影中,忽視了研讀文本這一細節。顯然,這樣的拓展是脫離了拓展本質的,時間一長,學生的語文素養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例如,在教學《師說》的時候,教師要盡可能地將多媒體拓展內容落到實處。只有這樣,才能活躍學生的思維,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質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文章進行品讀。在學生感悟到韓愈對士大夫之族的批判后,教師可以將文章的背景故事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了解到士大夫之族不學無術、厭學鄙師的原因。隨后,教師可以根據背景介紹將探究點呈現在學生面前:“士大夫之族的認識正確嗎?你是怎么認為的呢?請根據實際生活和學過的課文內容闡述你的理由。”因為這個問題是有一定的探究性的,而且開放性很強,所以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展開深入的思考。在思考出答案后,學生會與周圍的人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有的學生聯系了《勸學》將自己的理由闡述了出來,有的學生聯系了當前社會的富二代闡述道理,還有的學生從家族、國家、人類命運等方面入手,闡述了弊端……在這樣的探究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在不斷地碰撞,學生不僅可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還能對學習和從師產生更深刻的認識。由此可見,教師只有將文本拓展落在實處,才能將其作用發揮出來,才能有效地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才能有效地將課堂教學的質量、效率提高。
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廣泛使用是時代所趨,也是新課改推進導致的必然結果。不過想要使多媒體技術充分發揮出作用,教師就需要對多媒體技術有深刻的認知,如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增加語文課堂的趣味性、擴大課堂的容量。上述提到了三種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語文教學的方法,教師可以將其運用于實際教學中。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知識、掌握知識,才能有效地將課堂教學的難度降低,才能讓學生發現語文學習的樂趣所在,才能將課堂教學的效率、質量提高。
[參考文獻]
[1]潘存軍.淺析高中語文多媒體課堂的優化[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16):101.
[2]李春霖.初探關于高中語文多媒體教學方法[J].散文百家,2018(11):125.
[3]馬 雙.淺析高中語文多媒體課堂的優化[EB/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8(5):257.
作者簡介:周立順(1962— ),男,陜西西鄉人,中學一級教師,碩士,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