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洪濤
【摘要】隨著城鎮化建設速度的不斷加快、城市建設規模的不斷壯大,涉及城市投資項目越來越多、類別越來越繁雜,項目所涉及的相關單位也紛繁眾多,由此導致多個建設項目集中建設而產生反復開挖、開竣工滯后、超概、施工粉塵污染嚴重、施工安全隱患等問題。因此可見,傳統的項目管理模式已無法滿足新時期高水平、高效率的項目管理要求。
【關鍵詞】新技術;工程建設;項目管理;運用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25.073
1、建筑工程管理技能創新的必然性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企業管理模式應與時俱進,努力創新建設項目管理技能。將先進的管理技能運用到建設項目管理的實際操作中,不僅可以提高建設項目實施的競爭力,而且可以提高企業的整體競爭力。同時,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能否在城市二次建設項目市場占有一席之地,與企業的專業水平、規模和服務能力密切相關。建設單位要注重創新熟練的項目管理和科學的建設項目管理。在具體建設階段,管理層的技能創新應注意以下原則:一是適應市場需求;二是注重市場開拓,做好市場調研,結合技術創新的內容,樹立企業形象。
2、工程建設項目管理存在的問題
2.1質量監督體系不足
目前,我國的建筑監管沒有合理的標準,對于施工過程中出現的質量問題,由于沒有詳細的責任劃分,導致建筑企業與施工單位的分歧。有關建筑行政方面的政府部門沒有切實嚴格把關施工質量,監管不力,沒有起到監管建筑施工質量的作用,無法給出具有指導性的意見。對建筑初期的監管、建筑過程中的監督力度不足,監管人員把握的更多是建筑進行后的問題,失去了對質量控制的實際意義。同時,施工中沒有準確的建筑施工標準,導致建筑在完工后出現各種各樣的質量問題。政府在建筑施工中主要起到了質量監督的作用,如果不能做到合理、嚴格監管,則會引發建筑工程出現質量問題。目前三方會審機制欠缺,即建設方、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缺乏溝通,不能做到定期分析已經施工和即將施工存在的問題,無法事項全方位管理。同時,監理單位沒有切實履行其工作義務,工程管理人員技術無法落地,施工單位也存在偷工減料的行為。
2.2缺乏對項目的全過程把控,難以快速追溯
傳統項目管理對項目策劃、項目前期、項目建設、竣工移交、項目歸檔的全過程缺乏系統化、精準化管理,項目信息難以形成完整的信息鏈條,缺乏對項目的全過程把控,特別是人員離職或調崗時,難以快速追溯前因與后果,明晰權責。
2.3工程成本管理不嚴格
當今工程的施工中,很多施工單位都會在施工成本上出現問題,因成本管理上的不嚴格,也會在施工中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損失,加大施工單位經濟負擔。某些施工單位忽視了對原材料的貯存管理,導致其無法在合理的環境下保存,這會大大增加材料變質的可能,從而致使建筑材料質量降低,甚至材料不能正常使用,導致建筑整體成本增加。
3、加強建設工程管理技能創新的措施
3.1管理組織創新
現階段,建設項目管理模式發生了變化。與傳統的管理模式相比,管理組織不再以項目經驗為主。事實上,在實際的管理活動中,可以發現項目經理在簽訂合同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不可預知的矛盾,從而導致項目管理人員在開展管理工作時出現相應的問題,無法發揮項目經理的作用。通過管理組織的創新,項目經理不僅可以有效地發揮組織職能,而且可以結合工程質量的管理要求,開展進度、成本、安全的管理活動。在人員安排和進度規劃上,還要考慮內容的科學性和綜合性,從內部和外部選拔優秀的管理人員,通過建立長期的項目管理組織實施科學創新,做好崗位配置,確保人員調度安排的效果。做好工程項目跟蹤管理,確保組織部門科學建設和工程項目可持續發展。
3.2管理理念創新
建設項目管理技術的創新與管理理念的創新密不可分。從主觀層面看,實施創新管理需要以樹立管理理念為主。要創新管理理念,一方面要從實際出發開展創新活動;另一方面要開展精細化、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活動。此外,企業管理者還需要轉變管理思維,及時突破思維模式,強行改變細節,以保證建筑工程技術創新成果的實現。
3.3技術創新
傳統管理模式與現代管理模式最根本的區別在于企業對技術的依賴。技術層面的創新有利于優化企業管理模式,促進管理理念的更新。因此,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培訓活動,引進高素質人才,借鑒其他企業的先進經驗,為管理模式創新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導。
3.4工程造價管理創新
建設項目管理沒有固定的模式。根據合同和項目管理的實際情況,制定項目經濟管理辦法,推廣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將資金投入到整個經營管理活動中。建立建筑業內部經濟管理定額核算制度,施工部門實行季度成本核算,有效管理施工成本。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接受“無干預管理”的概念。在虛擬辦公室中,人們通過網絡形成“無管理”。每個人都是管理者,信息傳遞更快、更直接、更高效。
3.5創新管理方式方法
如今的建筑工程施工更加趨向于智能化的管理,而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也極大地便利了項目管理的科學化推進。在建筑企業中打造智慧工地,在近些年的很多地區得到了實踐和推廣,從而極大地提升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通過特定的App即可對現場施工的每道工序以及每個環節實施精細化的管理和監督,每個方面以及每個環節的施工都處在動態化的掌控之中,任何違反安全施工原則的不良行為都可以立即進行規整。如今,這種設想在很多的工地都已經得到了實踐和廣泛的應用,例如以BIM技術、云計算以及大數據技術等為主導的建筑施工,項目管理的推進得到了科學高效的保障,整個工地的運行變得更為便捷與高效。某項目正是通過“互聯網+智慧工地”管理平臺的構建,切實地保障了2020年工程施工的穩定與安全。通過系統的分析和處理,針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和不良情況實施智能化的控制,從而為管理工作科學高效地開展提供了切實的保障。
結論:
為加強我國建設工程的高質量建設,維護市場行業的穩定,必須加強工程質量管理和控制,建立健全工程質量管理體系,運用現代管理方法,加強監督管理模式的優化和創新,實現從前期工程勘察設計到施工質量動態管理和控制的一體化管理新方法,進而對綜合治理工程竣工驗收實施一體化管理和運營,將工程的各個環節緊密聯系起來,從而實現我國建筑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安合,高強.建筑工程管理措施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9(30):184-185.
[2]楊大永,張延吉.談如何加強工程項目管理工作[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8(2):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