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文
摘 要: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的共同教育,其中的母親教育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可能會因母親教育的缺失而給教育帶來不同程度的限制。母親是孩子的終生老師,其言行將一直影響孩子的成長,必須極大程度地發揮母親教育的作用。基于此,就高中階段母親教育的現狀和原因進行分析,且提出加強母親教育的對策,旨在依托母親的教育效用提高民族的整體素質。
關鍵詞:高中階段;母親教育;現狀;成因
母親教育需保證母親這一社會角色能夠帶著極高的思想素養、身心素養和文化素養等完成對孩子的教育,促進公民整體素質的提高。在新時期,母親教育暴露出諸多問題,應在家庭教育中加強母親教育,從心理素質和教育思想入手,讓母親自身的素養得到不斷提升,成為新時期的母親,能夠通過自身的言行來教育高中學生,使之在優質的家庭教育中做到全面成長。
一、高中階段母親教育現狀
母親雖能獲取教育所需的知識,但不能進行系統的傳遞,呈現出零散和無組織性。部分母親多是在長輩的指導和自身的摸索中積累教育經驗,僅有少部分母親是通過專家講座來獲取教育知識,缺少系統性,非常不利于高中階段對學生的教育。母親的行為略有偏頗,例如,情緒的調節、粗暴的教育等不良的言行將給高中生的健康成長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母親的主體意識不強,在面對高中生教育時,過分依賴學校的教育而忽略自身的教育效用。母親的知識不足,缺少教育子女、營養學、心理學等科學的知識,沒能更好地履行母親教育子女學習的職責。
二、高中階段母親教育缺失的原因
(一)教育因素
母親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前行腳步不一致,落后于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水平,沒有專門針對母親來進行科學和系統的教育,加上傳統教育觀念的根深蒂固,使高中家長更注重學校和社會的教育,讓母親教育得不到落實,阻礙了母親教育。
(二)經濟因素
社會教育與生產力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即經濟會影響教育。例如,西部欠發達地區,有不少留守孩子,母親外出工作,由長輩照顧孩子,部分高中生會住校。母親雖然知道這樣會給高中生帶來不利影響,但考慮到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好的物質條件,依舊會選擇奔波。與此同時,科技的進步更重視女性和科技教育,卻忽視了母親職責的教育,使母親在履行自身的社會責任、職業責任時無力進行高質量的家庭教育。
(三)社會因素
在高中階段,學生的潛在壓力與母親的言行有一定的關系,而母親如果不具備專業的疏導和教育能力,易錯失最佳的教育機會,沒有成長為新時期下的高素質母親。
(四)個體因素
母親自身的意識將直接影響母親教育的成效,但文化程度和職業的差異讓母親教育得不到有效落實。這是由于每位母親的意識強度不同,那么對母親教育的重視也有所不同,而母親的言行又將影響高中生,是青少年犯罪率不斷增長的原因之一,成為高中生成長中的阻礙因素。
三、加強高中階段母親教育的對策
(一)強化教育觀念
在新時期下,母親應對自身的教育觀念進行更新,要做到愛自己,才能獲得高中生的尊重。例如,部分母親舍不得買衣服,卻愿意給兒女買一些名牌服裝或奢侈品,希望讓孩子在無私的愛中成長。殊不知,該做法并未讓學生健康成長,而是使之不珍惜或形成攀比心理。學生要在吃苦中感受“來之不易”,形成一定的耐挫能力,在面對生活與學習中的困難,不會“想不開”。所以,母親要巧用“愛”,并將其與自身保護意識結合,協調好自身與高中生的成長關系,讓高中生在母愛中成長。
(二)傳遞新教育思想
當代的母親應借助科學的教育手段,依托先進的教育思想來落實家庭教育。要帶著正確的人才觀和親子觀,將高中生的潛能進行激發;母親群體應與高中生進行深度溝通,需要掌握心靈交流的技巧,尊重高中生并向其提出合理的要求,讓母子關系愈發融洽;盡量親自完成高中生的教育,不再過度依賴學校與社會。
(三)重視終身學習
母親素質的提升是家庭教育得以落實的關鍵,必須通過科學和系統的母親教育,讓母親帶著創新意識和新目標給高中生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要做好終身學習,帶著充實快樂的生活熱情來鞭策高中生。
總之,母親教育促進了民族的進步,社會各界應關注母親教育,使之得到長足發展,同時完善家庭教育,使之與社會和學校進行合力教育,從而推進新時期國民教育的進程。我國教育部門應對母親教育進行深入研究,優化母親教育制度,將母親所應具有的素質進行提升,使之能夠履行母親的職責并與教育做到統一,促進社會的和諧。
參考文獻:
[1]許斐,王世珍,黃進淑.普通高中家庭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0(14):53-58.
[2]柏玉.淺談高中家校合作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新課程,2018(9):223.
[3]李蘭武.農村中學生母親教育策略研究[J].國際教育論壇,2020,2(5):60.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家庭教育專項課題“高中階段母親教育及引導策略”(課題立項號:GS[2019]GHBZX05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