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
摘 要:進行班級管控期間,教師必須提高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關注度,為此,必須有效轉變高中班級管控工作模式。教師必須關注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為確保學生能夠全面進步與發展,需要強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基于此,對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進行探討。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班主任工作;滲透策略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心理健康教育也在高中課程中得到重視。正確地對高中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為的是學生以后的良好發展。班主任是與學生接觸最多的老師,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斷引進關于心理健康的活動并采用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提升高中生的綜合素質。
一、內化學生思想認知
高中階段老師在進行班級管控期間,必須從學生的獨立性出發,從思想上引導學生。從心理角度而言,教師必須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與需要,借助課堂活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狀態的提升。譬如,教師要融合高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狀態,組織眾多實操活動,讓學生依據平時生活主動展現自身的想法。并且,教師要改變班會的形式,將班會內容改為與心理相關的知識,處理學生在日常生活與學習期間的心理問題,以保證學生可以持續地處于積極樂觀的心態中,從而養成健康的心理。開展德育期間,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認識道德底線,并且掌握基礎的法律常識,約束學生的言行,提升學生的思想觀念。
二、提升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素養
高中時期,學生的學習任務比較繁重,教師日常工作也較多,譬如自身任職科目的授課、班級團體活動的組織以及班級管控等。若是班主任持續不斷地開展工作,可能會出現疲倦感,同時眾多負面情感也會形成。在此種情況下,教師需要利用課余時間學習各種心理健康相關知識,從而提升對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的掌握程度,并將專業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以保證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工作的效果。班主任日常和學生接觸較多,因此必須持續改善與提升自身心理素養,隨時進行心理調整。合格的班主任需要起到模范作用,借助自身的言行熏陶學生。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專業素養能夠引導學生自行展開調控,同時依據外界情況進行狀態重塑。如果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較低,則無法輕松地“降服”學生,此種情況下,若是讓學生憑借自己的能力管控負面心理,則難度較高,此時心理健康教育將無法取得良好的成效。
三、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
如今大多數高中生都是獨生子,遇到問題時最先想到的總是自己。鑒于此種情況,教師必須強化和學生的交流,借助和學生之間的聯系,全面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態,并且使學生學會理解與愛護身邊的人,有效提高學生的集體合作水平,使學生盡快適應團隊生活,提高班級管控能力與管控效果。組織授課活動期間,教師在關注學生學習質量的同時,必須強化心理健康教學工作的開展,采用良好的溝通方式,使學生攻克學習期間的負面心理,使學生養成正確的“三觀”。同時,學生在學習期間會出現很多困難,教師必須給予合理的指引,使學生盡快走出困境。此種教育方式能夠有效提高教師管理工作的科學性、合理性與實用性。
四、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正確地引導學生,使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樹立正確的“三觀”,在此過程中教師的指引與啟發尤為重要。班主任自己的心理狀態與情感素養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與言行。教師和藹可親并且公平的處事態度在學生心理健康方面能起到積極的促進效用,同時能夠營造良好的生活、學習氛圍,與學生的關系更為融洽,保證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教師心情的穩定與調節,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積極向上的心理可以引發學生的共鳴,使學生擁有良好的情感與心態。因此,教師需要關注自己情感素質的提高,持續優化與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五、結語
重視高中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會提高學生的競爭力,是培養社會人才的重要環節,一定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落實到班主任日常工作中,只有學校與教師共同努力,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發春.高中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入[J].新課程,2020(42):226.
[2]劉愛紅.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當代家庭教育,2020(21):4.
[3]陳雪蓮.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實施探索[J].求知導刊,2020(2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