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丹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原有的教學方法及教學理念已無法滿足當今教學需求,因此,諸多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方法應運而生,且已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其中,情境教學法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能將富有情感的語言文字、實物情景、影像視頻、角色扮演等情景運用于歷史課堂教學中,對提高教學效率、落實新課程理念都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情境教學;歷史課堂;應用
一、情境教學法的理論基礎
情境教學法的理論基礎來源于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而實現的意義建構過程。”知識的構建是指知識不能是簡單的灌輸,學生需要將已有的知識經驗與將要獲得的知識相結合,并以積極、主動的方式獲得、內化。學生不是只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學習的主體,是知識的建構者。建構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的認知結構與認知方法、學習經驗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發生積極變化并逐步提高的過程。
建構主義在情境教學法中的應用充分體現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尤其是教學目的上。它創設出形象生動的場景,用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在此過程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實踐能力,從而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并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升華。
二、情境教學法在歷史課堂上的應用
筆者在從事教學實踐過程中,根據自身教學經驗總結了幾種情境教學法的呈現方式,如實物情境,運用影視直觀演示、角色進入、角色扮演、實地考察等方法,成功將情境教學法運用于復習舊知、新課引導、討論疑難、講授新知、鞏固新知等教學過程中。
在講授新知即講授新課時,教師為了避免無關的無意注意吸引學生注意力,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讓其注意聽講。可利用的方法有角色扮演、影視直觀、實物情境等。
在講授七年級上下冊第15課“明朝君權的加強”時,教師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君主專制的影響。角色扮演,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查閱相關史料的基礎上根據史實進行歷史人物的角色扮演或戲劇形式的模擬,通過不同學生的扮演和模擬,大致呈現出相關的歷史情境,讓學生在扮演和模擬的過程中感知歷史。而即興的角色扮演不需要提前做好準備,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根據授課內容讓學生隨機扮演某個歷史人物,可以讓學生模擬歷史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或行為等。
在講到加強軍權措施中的科舉制時,為了使學生準確把握這一知識點,我設計了“看榜”這一歷史情境。
場景:眾多考生神色凝重地注視著名單。
考生甲:(緊握的雙手打開鼓掌,憨笑)中了!我要當官了!
考生乙:(掩面痛哭,發出了來自心底的疑問)還要埋首苦讀嗎?
考生丙:(眼含熱淚)我都快到天命之年了,終于考中了,終于可以孝順我的老母,照顧妻兒了!
畫外音:八股之害等于焚書,而敗壞人才有甚于咸陽之郊……
這個即興角色扮演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科舉制對當時社會的影響,體會到八股取士的危害。
三、作用
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把學生的知識、智力、非智力因素三者有機結合、緊密聯系、相互促進,并得到發展的全新的教學理念。情境教學法自運用于中學歷史課堂后,給教學帶來了重大的影響。通過歷史情境重現,學生有了聽覺、視覺、感覺等方面的體驗,使學生有“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歷其事”之感。在歷史課堂上,教師用語言與情境帶著學生穿越時空,感受“真實”的歷史環境、氛圍與人文,感古人所感,進而理解知識內容,并使認識得以升華。
總之,情境教學法補充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并使之更加有效;也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習更加積極主動;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提高了教師的知識素養。時代不斷發展,新課程改革也不斷深入,對學生、教師的要求也不斷提高。而情境教學法也會受到越來越多的教師的重視,我相信情境教學法在以后的教學中的比重會不斷增加。
參考文獻:
[1]劉明坤.創設情景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J].雅安教育學報,2011(96).
[2]嚴玉英.論歷史影像資料與歷史教學改革的關系[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06(2).
[3]杜英光.情景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課堂中的應用淺析[J].內蒙古教育,2013(3).
[4]胡陽新.概說歷史情境復現教學法[J].教學與管理,2003(5).
[5]葉明蔥,高旭燦.論情景教學中情景的創設[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漢文綜合版),2007(6).
[6]葉小兵,姬秉新,李志勇.歷史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