恵有盛
摘 要:問題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對于引導學生的自主探究、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從問題教學法的含義出發,結合實踐探究應用方法,希望對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培養學生數學能力提供參考。
關鍵詞:問題教學法;初中數學;教學實踐;應用方法
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在初中數學課程中,教師應構建一個生動活潑、利于師生之間交往互動、便于學生合作探究的教學環境。問題是課堂設計的關鍵要素,初中數學教師在創新教學設計中可以采用問題教學法,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所謂問題教學法,具體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實際出發,科學地設計問題、提出問題,并啟發學生提出問題、探究問題,最終達到預期目標的一種教學方式。具體來講,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問題教學法的實踐應用。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感知學習內容
在初中數學教學設計中,教師應綜合多種元素,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思考。學生在課堂上如果對教師所講述的內容感興趣的話,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之中,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上精心創設問題情境,并且引導學生感知學習內容,讓學生對于所學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為學生科學合理地創設課堂問題情境。學生在濃厚的學習興趣下,自主思考問題和進行學習活動,并且能夠對數學知識進行多角度的分析,把握課堂中教師所講述的內容。例如在學習“勾股定理”相關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利用一則故事創設問題情境:相傳2500多年前,畢達哥拉斯有一次在朋友家做客時,發現朋友家用磚鋪成的地面圖案是兩個直角三角形構成的一個小正方形,而等腰直角三角形三邊又呈現出某種數量關系。你能通過觀察地磚圖案來說一說這其中包含著怎樣的數量關系嗎?教師利用多媒體呈現地磚圖案,學生聽故事、看圖形、思考問題,逐漸引出了勾股定理的相關知識。
二、鼓勵學生提問,拓展學生的探究思路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是問題教學法應用的重點。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應循序漸進地啟發,為學生創造自主提問的機會,并根據有價值的問題進行分析,從而促使學生完成對問題的思考。課堂教學是學生與教師共同參與和互動的過程,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只是單純地對學生傳授知識,那么這個教學活動是片面的,也是單一的。因此初中數學課堂一定要建立一種反饋機制,也就是教師在課堂上鼓勵學生提問,并且耐心解答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如果教師在課堂上沒有對學生進行提問,就很難找到學生在學習時所存在的問題,也就無從改進教學方案。因此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在課堂上給予學生發言的時間和機會,從而提升課堂的有效性。例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學中,教師通過故事中的問題引導學生自己去動手演算勾股定理的推理過程,讓學生自主驗證兩個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這一規律。此時,也許有的學生會提問:這一規律在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中是否也成立?教師對這一問題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并提供學習空間,要求學生通過自主探究驗證這一結論。
三、組織探究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問題
問題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夠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問題、探究問題,并深入思考問題背后的數學知識。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應為學生提供思考、探究問題的機會,讓學生主動進入知識生成過程。學生在遇到問題后,教師要做到及時講解和答疑,但是教師同時也要注意到,要讓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教師一方面要解決學生在學習中的疑惑,另一方面也要讓學生自主思考和驗證,解決學生問題的同時,也應當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能力。在“勾股定理”的探究活動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根據自己提出的問題獲取知識,要求學生展開獨立思考并進行小組討論,提示學生嘗試用割、補的方法驗證猜測,最終教師給予學生表達自我的機會,學生總結: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這樣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基本上完成了對勾股定理的探究學習。
四、探究解決思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
在問題教學法的應用中,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教學的主要目標。在學習了勾股定理知識后,為了讓學生在運用中鞏固知識,教師設計了生活化問題:從一根高3m的欄桿上要拉一根鋼絲繩,這根鋼絲繩到地面的固定點與欄桿的底部距離4m,那么至少需要多長的鋼絲繩?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消化勾股定理,體會勾股定理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同時也鍛煉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問題教學法的應用能夠有效啟發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循序漸進,探究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而逐漸提升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延章.淺談初中數學教學如何提升問題情境創設有效性[J].才智,2020(5):194.
[2]馬元善.以問題,促高效:例談問題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華夏教師,2019(20):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