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月
摘 要:道德與法治是對學生開展德育的重要課程,對學生健康心理和良好品德的培養有著深遠的影響。在小學階段開展并重視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一方面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需要更加貼近實際生活,使學生在參與和感受中完成教學目標。基于生活化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作出相關探討。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對策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理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道德與法治是一門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注重教學的生活化,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多地融入生活化的內容,并引導學生開展生活實踐活動,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相關概念,并在生活中積極踐行道德與法治觀念[1]。在傳統的教學中,大多教師采用的都是以理論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而小學生認知水平有限,過于理論化的課堂不僅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無法幫助學生準確理解所學知識。因此,在當前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教師需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更加貼近實際生活,一方面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和實踐性,另一方面也不斷凸顯學以致用理念在教學工作中的落實。
一、引入生活情境,強化學習興趣
要想增強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效果,將所學內容切實應用于實際生活,教師需要重視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生活情境的引入闡述相關道德與法治理念,使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這樣才能使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達到生活化教學的目標[2]。例如,在教學“開開心心上學去”這一單元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每個小組討論自己每天上學的方式,并總結不同上學方式應注意的事項。這樣一來,學生能夠很快討論出幾種不同的上學方式,如自己步行上學、家長接送、乘坐校車等。再針對不同上學方式的親身體驗,學生能夠順利整理出相關的注意事項,如自己步行的學生需要行走在人行道上,在過馬路時需做到“紅燈停、綠燈行”,并注意觀察兩側的車輛和行人等;由家長接送的學生與同行的人,除了需要共同遵守交通規則、注意安全,還需注意不能打擾駕駛人;乘坐校車的學生則需要注意在規定時間內到達指定地點等候校車,同時在上下車時應遵守秩序、有序排隊。這樣的方式能夠強化學生對交通規則和社會秩序的認知,使學生在道德與法治的學習中將相關概念深耕于心。
二、結合生活實例,加深知識理解
小學生處于行為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因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使學生在正確理解所學知識的基礎上,將道德與法治理念踐行于實際生活中,有效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例如,在教學“家中的安全與健康”這一單元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安全事故制作成實例課件讓學生觀看,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家庭生活安全相關事項[3]。例如,將電動車放在樓道或家中充電引發火災的事故在近年來時有發生,不僅造成了嚴重的財產損失,同時還危及生命。那么,教師就可以搜集各地區類似的安全事故報道,通過對事故現場照片及視頻的展示,使學生產生深刻印象,進而將“電動車不應放在樓道或家中充電”這一概念謹記于心。然后,教師可以為學生進行學習內容的延伸,例如,當發生火災時應當怎樣安全逃離現場,以及普及日常防火安全知識等,使學生能夠不斷深化對知識的理解。
三、學習時事新聞,建立正確的道德觀
道德與法治是幫助學生建立正確道德觀、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重要課程,因此,除了講解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道德與法治教師還需在教學中結合時事新聞對學生滲透思想教育,使學生了解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觀念和法律常識,生活中不僅需要堅守法律底線,同時也需要遵守公序良俗,爭做遵紀守法公民[4]。例如,教師可以選擇社會熱點新聞導入課堂,并組織學生對這些事件開展討論,鼓勵其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促使學生形成獨立的思考能力。然后,教師再結合這些時事新聞為學生講解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如每個人享有的生命健康權、人身自由權等,以及每個人應當承擔的維護國家榮譽的義務、遵紀守法的義務等,幫助學生不斷完善法律常識,進而推動其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樹立,為法治社會的建設培養更多人才。
綜上所述,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生活化應當體現在多個方面,只有不斷豐富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使教師看到教學的不足之處,進而有針對性地完善教學活動,使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在生活化理念的影響下取得更大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志琦.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生活化理念的思考[J].學周刊,2021(1):45-46.
[2]王杰.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0,6(1):48-49.
[3]徐艷玲.讓課堂教學回歸生活:淺談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策略[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0(3):96-98.
[4]陶艷秋.如何利用生活化教學法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J].中國新通信,2020,22(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