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影衍生品開發是近些年電影業人士的關注重點,而阻礙衍生品開發的突出問題,便是版權保護。以往《專利法》《著作權法》等知識產權法,是保護版權的主要方式,但在電影衍生品版權方面未作特殊規定。而《電影產業促進法》的出臺,則從法律層面認定了電影衍生品是電影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針對知識產權制定了多條保護措施,由此可見對電影衍生品版權的重視,但客觀來講依舊存在一些問題。鑒于此,文章就如何有效保護電影衍生品版權展開相關探討,僅供參考。
關鍵詞:電影;衍生品;版權保護;運營體系
中圖分類號:D92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13-0-02
0 引言
如今,看電影已然成為人們日常休閑的一種重要方式。當前大致可將電影整體產業鏈分為上游與下游,其中上游是從作品開拍、發行到院線上映,下游則是影院下線后的種種商業開發活動,也就是電影衍生品。根據權利人授權方式可將之分為兩種,形象授權與播出授權。其中形象授權主要針對影視基地旅游、游戲、模型玩偶、文具、服裝等一系列產品;播出授權主要指影院結束播放后,版權人對電影播映權進行轉讓或是授權他人使用,使其能通過多種方式傳播,如視頻網站、電視、音像制品等[1]。實質上電影行業是一種典型的版權經濟,而其衍生品則屬于版權授予經濟,不斷加強版權保護,是促進電影衍生品產業良性發展的關鍵。
1 我國電影衍生品的開發現狀
近年來我國也有一些經典的電影衍生品案例,如電影《捉妖記2》片方與廣州長隆樂園一同舉辦了以電影角色為主題的活動,園內隨處可見的“小妖王胡巴”,收獲了眾多游客的好評。同時,園內還放置了一個巨型群妖玻璃鋼雕塑,這也成為后來園區內的重要打卡點,其不僅是我國電影營銷案例中規模最大的單體玻璃鋼雕塑展,也是一個典型的電影衍生品。但客觀來講,單一的案例并不能說明當前國內衍生品市場發展形勢良好,整體而言我國電影衍生品產業開發程度還不足。
現如今,許多公司手上都掌握著一些較為知名或經典的IP,只等待一個良好的時機予以開發,但設計生產者考慮到前期開發的巨大風險,通常對國產電影衍生品的設計與推廣持觀望態度。同時,國內仍未培育出成熟的消費者市場,雖然不少觀眾愿意為情懷買單,但僅限于購買電影票,或是一些價格低廉的產品,如手機殼等,對于一些有著較高售價的衍生品缺少購買欲望。相關數據顯示,在美國衍生品收入要遠遠超過電影票房,其為制作團隊所帶來的利潤約占作品總收入的70%。就拿電影衍生品行業的元老級公司迪士尼來講,其所出品的《星球大戰》,從1977年—2018年共拍攝了10部電影,總票房為64.9億美元,而相比于這喜人的票房成績,其衍生品收入更是驚人,高達320億美元[2]。
反觀中國,數據顯示我國電影收入大部分來自票房與廣告植入,所占比例約為90%~95%,可以說衍生品市場非常薄弱。關于電影衍生品,政府和企業缺乏系統的設計營銷意識和產業規劃。在很多國人的印象中,衍生品一直以來就處在電影的“贈品”與“宣傳品”階段,看不到其具有的“商品”屬性,再加上嚴重的盜版情況,導致很多正品電影衍生品有價無市,常常只被展示在影院櫥窗中,這些正品衍生品僅有少部分鐵桿粉絲才愿意購買。電影衍生品的開發是需要一定時間的,通常為4~6個月,但國內花費在衍生品開發上的時間較少,常常到了開始發行電影的時候才著手開發衍生品,較少有廠商在電影制作初期就著手衍生品開發。另外,電影衍生品的侵權形式并不單一,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時常可見各種“蹭熱度”的情況。因此,從整個市場大環境而言,我國電影衍生品產業原始創新能力較為薄弱,并且沒能完全理清電影產業鏈中的重要環節,如版權交易、創意設計等,導致本該具有“千億級”市場需求的衍生品產業,僅停留在理論層面。綜上所述,我國電影衍生品開發及運營面臨著極大困難,而導致這種困難出現的重要因素,便是版權保護不到位。
2 電影產業鏈中衍生品的版權保護
之所以當前國內經??梢姳I版電影衍生品,根本原因還是在于缺乏一套健全的衍生品版權保護體系,相關版權運營體系不健全、司法賠償金額低、執法機制不完善、立法規則存在漏洞等,這些都是衍生品版權保護體系不健全的具體表現。針對這些因素,本文從版權保護規則及版權運營體系兩方面,論述如何做好電影衍生品的版權保護。
2.1 優化完善版權保護規則
版權人利益和社會公眾就作品的傳播、利用之間的利益平衡,是版權法中平衡利益的關鍵。要實現衍生品版權保護規則的逐步完善,不能背離利益平衡的原則,如此才能促使我國電影衍生品產業良性發展。我們對版權人和相關權利人利益給予足夠關注的同時,也不能忽視作品創造、傳播、利用之間平衡的有力維持,以及兼顧使用人的權益。結合當前電影衍生品版權保護具體情況而言,應在相關權利人和版權人的利益保護上給予更多傾斜,通過合理舉措,有效平衡電影作品版權人、使用人與相關權利人之間的利益,具體可采用如下舉措。
第一,清楚認識到角色具有的商品化權益。在電影衍生品復雜行為類型中,時??梢娍ㄍɑ幚碚嫒税缪萁巧M而發行銷售的情況。在著作權法中,卡通化處理真實人物形象而展開發行,并不屬于復制,因此,難以采用著作權法來限制這種復制行為[3]。著作權所認定的復制,單純只是保留了原作品的基本表達,未在其基礎上構成新的作品。雖然復制并未要求“精確復制”,但仍舊保留了作品的基本表達。沒有經過版權人同意,行為人就將一些電影角色圖片印制在自家銷售的產品上,其行為自然是侵犯復制權。但一些廠商所銷售的卡通人物,不屬于著作權內復制的標準,其改變了原來電影人物的基本表達,因此復制權也不能對其進行限制。針對此問題,可通過對電影角色商品化權益的肯定,實現有效解決。有關電影角色商品化權的增設,早些年便有過討論,所謂角色商品化權就廣義來講,就是真實人物和虛擬人物的商品化權。其中真實人物,顧名思義便是真實自然人享有的一系列權利,如姓名、肖像等,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其有權禁止他人做商業化使用??ㄍɑ幚碚鎸嵢宋镄蜗蟮男袨?,顯然在正式人物商品化權保護范圍內。然而,就目前來講我國還未進行商品化權制度的創設,誠然,從一些法院的司法裁判中能夠看出,對商品化權保護是予以支持的,但將侵犯商品化權寫進裁判書的例子幾乎沒有。電影角色的成功,勢必是凝聚多方主體努力的結果,如果沒有經過授權,行為人就私自進行商用,實際上就是損害了版權人、相關權利人的實際權益。所以,可認定版權人與相關權利人享有電影角色商品化權益,即對自身創造的電影角色享有“法益”,對于此種權益法律應予以保護。
第二,加強版權執法體系與執法機制的創新。要逐步填補衍生品版權執法監管法律制度體系的漏洞,應從如下方面著手:第一,大力打擊銷售盜版衍生品和建立盜版網站的行為,且要避免不清楚“侵權著作罪”和“銷售侵權復制品罪”的構成要件,特別要對一些構成要件的具體情形清楚了解,如“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巨大”等[4]。同時,不能讓電影衍生品盜版侵權黑名單制度流于形式,針對電影衍生品著作權被同一主體多次侵犯的情況,可認定為“侵犯著作權罪”的情形,將刑事打擊的約束作用有效發揮出來。第二,由于侵權行為具有差異性,因此也應選用不同的版權監管模式,比如在打擊網絡電影盜版情況時,可采用對線下盜版銷售行為分對象和分區域的方式。并且,為使衍生品盜版侵權情況從源頭上得以遏制,針對一些頻繁從事衍生品盜版交易的對象及交易泛濫的重災區,要加快衍生品版權授權模式和傳播機制的構建。第三,為了有效提升執法水平和效率,減少版權人和相關權利人的維權支出,使其能夠更及時了解行政執法的結果或者處理方式,應著手衍生品盜版侵權舉報溝通平臺的搭建。第四,為使電影衍生品市場的盜版侵權行為得到有效肅清,版權行政執法行動應定期開展,旨在營造出良好的執法環境。
第三,明晰懲罰性賠償機制的適用要件。提高版權侵權的賠償額度,是在司法保護層面對電影衍生品盜版侵權行為進行規范的重要手段。所以為了改善當前國內電影衍生品盜版侵權泛濫的現象,應將懲罰性賠償機制納入版權侵權賠償體系,并對懲罰性賠償機制的適用要件進行明確。引入懲罰性賠償機制,雖然能夠更進一步保護被侵權人的權益,但若設計的懲罰性賠償機制不夠靈活,也不利于電影衍生品的傳播及利用,這就與著作權法強調的利益平衡原則相違背。所以應保證不會由于引入懲罰性賠償機制而阻礙作品信息與思想的傳播。因此,在適用懲罰性賠償機制時,應明確侵權行為人是否重復進行侵權行為或者是否有版權交易的意愿。并應進一步細化構成懲罰性賠償的適用要件,以使如下幾種故意侵權情況得到有效遏制:在得到被侵權人警告之后,行為人選擇逃避責任、隱瞞侵權事實;對同部電影作品或是具有獨創性電影元素,行為人展開多次侵權;在電影作品著作者發出警告之后,行為人依舊繼續侵權;行為人專門從事盜版侵權工作,且具有完整的證據證明。
2.2 全面構建版權運營體系
版權授權或是讓與版權,是版權人和相關權利人實現收益的基本途徑。然而,事實上版權授權和讓與,雖然屬于版權運營的核心,但并不代表全部,在著手版權運營體系構建時可將其視為中心,而運營前端則為對作品的評價與管理,運營后端則是對電影作品和具有獨創性的電影元素展開保護與救濟。
第一,關于作品創作。電影作品著作人和相關權利人,不僅要能夠區分屬于著作權法意義上滿足“獨創性”外在表達的作品有哪些,還要完成內部作品價值評價體系的構建。充分考慮作品“獨創性程度”“權利狀態”“市場需求度”等因素,完成對作品價值的綜合評價,然后結合評價結果分級管理擁有的作品[5]。此外,為避免出現利益分割沖突、權利主體不明等種種情況,要重視明晰及細化作品權利分割約定及歸屬條款。
第二,關于作品運用。良好的交易平臺是必不可少的,對此,政府應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著手搭建適宜電影衍生品發展的版權交易平臺。該平臺的根本價值,是完成衍生品版權授權規則的建立,并能夠對授權渠道的拓展起到一定促進作用。當前我國電影衍生品產業發展情況不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版權授權規則不成熟。我們評價一個版權授權規則是否成熟,除了要看其是否包含作品權屬管理與利益分割,還要能有效區分“按比例分配售后利潤”“預交保證金”等版權授權許可方式,且合同內要對授權期限、違約責任等要素進行規范化約定。在版權交易平臺引導之下,實現行業版權交易及保護意識有效強化。此外,不僅要重視版權授權,還需要不斷開辟作品利用的新方式,比如版權托管、版權資產證券化及投資等,以使電影衍生品開發模式具有新氣象,實現市場的進一步拓寬。
第三,關于作品維權。應逐步在社會中建立起一套立體化的救濟體系,進一步防止電影衍生品版權侵權行為的出現。在電影作品誕生之后,切不可忽視版權登記工作,要第一時間完成登記,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為使電影作品及電影元素得到更好的保護,應著手技術措施的設置。在受到侵權之后,不僅要通過法院訴訟、行政舉報等途徑保證自身權益不受損,還要靈活運用獨特的方式,進行有效維權,比如版權集體管理等。并且,為了使自身合法權益得到妥善維護,版權人和相關權利人應適當加大維權成本,完成合理侵權應對機制的構建。
3 結語
作為電影產業鏈中的一部分,電影衍生品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版權保護和運營。但客觀來講當前我國版權運營體系不夠健全、版權保護規則不夠完善,提供了一些侵權的機會,導致國內盜版衍生品的泛濫。我國應基于立法規則,對電影角色商品化權益予以認可,并加快執法體制方面版權執法體系和機制的創新,明確懲罰性賠償機制適用要件,從而實現版權保護規則的優化完善。同時,著手作品維權、運用及創作等多個方面,完成版權運營體系的全面構建,從而促進我國電影衍生品產業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征.論互聯網時代的我國數字電影版權保護[J].中國電影市場,2019(04):46-51.
[2] 陳甜.大數據背景下電影版權價值評估研究[D].重慶:重慶理工大學,2020.
[3] 姚鋒,譚悅.《電影產業促進法》視角下的電影衍生品版權保護[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4):50-57.
[4] 孫可佳.與電影版權相關的公共領域保護——基于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理論[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2):63-69.
[5] 李菊蕾.網絡環境下電影著作權的保護[J].電影文學,2017(23):33-34.
作者簡介:邵譯韜(1997—),男,上海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行政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