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



【摘要】? ? 經濟管理工作中,數據的統計分析是基礎,能為制定決策提供依據。文章從大數據統計分析對經濟管理的作用出發,介紹了常見的大數據統計分析模型,對生存模型進行深度研究和剖析,最后闡述了大數據統計分析方法在經濟管理領域中的應用和新思路。
【關鍵詞】? ? 經濟管理? ? 大數據? ? 統計分析? ? 生存模型? ? 新思路
統計學屬于數學知識領域,也是經濟管理的基本內容,統計分析就是數據收集、整理、分析、利用的過程。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大數據統計分析應運而生,是對傳統統計分析理念和方法的革新。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合理運用大數據統計分析方法,有助于合理配置資源,提高管理效率。以下結合實踐,探討了大數據統計分析在經濟管理領域的應用情況。
一、大數據統計分析對經濟管理的作用
大數據統計分析對經濟管理的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提升管理水平。企業發展面臨較大壓力,這種壓力來源于國內同行和國外企業。在經濟管理方面,只有收集市場信息,及時調整發展策略,才能獲得良好發展。尤其是財務管理上,面對復雜的工作局面,采用大數據統計分析方法,能提升管理水平,積極應對市場競爭。二是積極規避風險。在經濟管理領域,風險管理是一個重點和難點,因為風險無處不在。應用大數據統計分析方法,對各項業務和經濟活動進行分析,能發現異常數據和隱藏規則,明確風險隱患,繼而制定針對性的防范措施。
二、常見的大數據統計分析模型
基于大數據技術下,常用的統計分析模型有:行為事件模型、漏斗分析模型、分布模型、留存模型、行為路徑模型、用戶分群模型、屬性分析模型等。以下簡要介紹分布模型、留存模型。
2.1 分布分析模型
產品優化和運營是一個動態過程,需要監測數據變化,調整產品的設計或運營方法,然后繼續監測效果,如此反復循環。分布分析模型,可用來了解不同區間事件的發生頻次,不同事件計算變量的加和,以及不同頁面瀏覽時長等區間的用戶數量分布,如下圖1所示。
例如:小王是電商產品經理,用戶瀏覽商品詳情頁時,他關注的問題有:①最近1周瀏覽商品詳情頁的用戶,例如1-5次、6-10次等不同區間的用戶量分布情況;②最近一段時間內,每日用戶瀏覽商品詳情頁人均數量、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數、25分位、75分位的趨勢;③不同廣告渠道帶來的用戶,瀏覽商品詳情頁1-5次、6-10次等不同區間的用戶量有多少。采用分布分析模型,就可以解決以上問題,直觀得到各種數據結果。
2.2 留存分析模型
留存就是留下來并持續使用,不論是各類APP,還是網站、網絡游戲,留存率均是一個重要的評價指標。一般情況下,留存率是指目標用戶在一段時間內,回到網站或App中完成某個行為的比例,常用指標有次日留存率、七日留存率、次周留存率等,如下圖2所示。做好留存才能保障新用戶不會流失,而是進行持續消費,最終從新用戶轉變為老用戶。
以某個APP為例,如果單純看日活量,覺得數據不錯,但有可能是因為近期有密集的推廣拉新活動,促使大量的新用戶注入。但是,真正留下來的用戶不一定在增長,可能在減少,只不過被新用戶數據掩蓋了所以看不出來,這樣的話很難獲得持續增長。利用留存率進行分析,更能體現出用戶對APP的依賴程度,采用留存分析模型,就能得到用戶在不同時間段使用APP的情況。
三、生存模型的深度研究和剖析
3.1 概念
生存模型,描述基于時間的系統失敗或生命死亡的概率模型。以某一時刻(t=0)開始記錄某種設備、某類動物或某類人群的未來壽命T,未來壽命大于任意時刻(t>0)的概率P[T>t]。該模型在生存分析、生命表編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3.2 生存函數
定義生存函數:S(t)=P(Z>t)。用(Yi,Ci,Zi)代表第i個(1≤i≤n)個體數據,其中Yi代表觀測到的生存時間;Ci是0-1變量,代表觀測的生存狀態;Zi代表真實的生存時間。可以得到:
定義ε(t)為事件,在一個特定的時刻事件或死亡個數。R(t)為在險者,對于任意給定的時間t,觀測到的生存時間超過t的個體。
3.3 KM估計
KM法即乘積極限法,是現在生存分析最常用的方法,由Kaplan和Meier在1958年提出。KM法是這樣估計生存曲線的:首先計算出活過一定時期的病人,再活過下一時期的概率,然后將逐個生存概率相乘,即為相應時段的生存率。
3.4 實例分析
生存分析最初用于對病人服藥后的存活時長進行預測分析,后來逐漸利用于各種與期間有關的問題中,并成為了最著名的時間變數模型。經濟領域研究用戶行為,用戶流失是一個主要研究方向,將生存模型引入其中,既能研究期間問題,又能解釋風險因子。整個分析步驟如下:①原始數據格式處理,把數據處理為用戶、生存時長、是否刪失的數據格式。②繪制KM估計及生存曲線。③判斷協變量是否存在時變變量,有的話進行數據格式的二次處理,將數據打斷為用戶、起始時間、結束時間、是否刪失的格式。④判斷協變量系數是否存在時變效果,即PH假設檢驗。如果檢驗不通過,對時變效果進行繪制,并進行數據分層。⑤建立擴展Cox-PH模型,估計風險因子的影響。
例如:商家為了留住消費者,采用發放優惠券的方式刺激長期消費,下表1就是一個原始的生存模型分析結果。其中,系數一欄數據為正表示會增大風險,為負則會減小風險;exp值是風險增加或減小的倍數;P值代表變化是否顯著。結果表明:隨著發放優惠券的總數量增加,消費者流失風險明顯降低;而且每增加一個優惠券,流失風險會變為原來的0.94倍。
四、大數據統計分析在經濟管理領域中的應用和新思路
4.1 應用
一是財務管理。資金資源使用是否合理,風險要素控制是否有效,均和財務管理密切相關。采用大數據統計分析方法,可對財務數據進行整合,為管理決策提供支持,為各種經濟活動的開展提供保障。從財務管理的具體內容看,由于數據量大、涉及范圍廣、存在交叉和重復情況,應用大數據統計分析方法,能確保財務管理的規范性,發現異常數據,確保經濟活動有序進行。
二是營銷管理。在運營方面,采用大數據統計分析方法能找出企業的發展規律,對以往發展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進行評價,進一步優化人、財、物等資源的配置。實現信息共享,打破部門隔閡,提高溝通效率和運行效率。在銷售方面,對消費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能反饋產品在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明確消費者的興趣和偏好。從而打造出爆款產品,提高銷售額、增加利潤空間。
4.2 新思路
基于大數據技術下,未來經濟統計工作的開展,一方面要更新統計觀念。樹立科學發展觀,站在科學發展的角度開展經濟統計分析工作,對傳統的管理觀念進行變革,融入大數據和信息技術。同時樹立風險意識,明確統計工作中常見的風險項,制定完善的風險預案,及時有效化解風險。二要變革統計方法,例如:數據挖掘、神經網絡、決策樹法、遺傳算法等,深入研究這些技術的應用,和統計工作有機結合,不斷提高統計效率和數據質量。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經濟管理的基礎就是數據的統計分析,大數據統計分析方法能提升管理水平,積極規避風險,目前主要用在財務管理、營銷管理上。文章重點介紹了分布模型、留存模型和生存模型的應用,希望為經濟管理活動提供技術支持,不斷提高數據統計效率和質量。
參? 考? 文? 獻
[1]肖可成,黃倩.大數據在區域經濟統計中的應用探析[J].科技經濟導刊,2021,29(2):8-9.
[2]蔡學琴.大數據時代下關于經濟統計應用問題的思考[J].全國流通經濟,2020(34):178-180.
[3]林菁.試論大數據統計分析方法在經濟管理領域中的運用[J].中國集體經濟,2020(34):163-164.
[4]陳雪琴.大數據統計分析方法在經濟管理領域中的應用[J].山西農經,2019(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