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語嫣
【摘要】受文化消費潮流的影響,用戶對于網絡綜藝秀節目的及時化、個性化、碎片化需求量增強,網絡綜藝秀主持人面臨著諸多變化與挑戰:用戶層的變化與媒體層的變化。網絡綜藝秀節目主持人的話語能力成了考量主持人價值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網絡綜藝秀節目主持話語在新媒體語境下也影響著視聽傳播的發展現狀。本文從智媒時代下用戶角色、媒介角色進行探究,提出了社會化表達、模式化創新、技術化加持等維度的學理思考,著眼于網絡綜藝秀主持人的價值定位,從而將話語建構的重心延展到內驅力、嫁接力、認知力以及滲透力相融合的話語建構新模式。
【關鍵詞】網絡傳播;新媒體;價值構成;綜藝主持人
【中圖分類號】G2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標號】2096-8264(2021)30-0104-03
2020年9月2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逐步構建網上網下一體、內宣外宣聯動的主流輿論格局,建立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新華社,2020)自此,網絡綜藝秀節目將媒介融合進行發揮,使節目達到有效的傳播效果、社會效果和經濟效果,同時,網絡綜藝秀節目主持人的話語建構也成了主攻發力點。
一、網綜秀主持人話語面臨的挑戰
(一)用戶角色變化
當下,在我國現代化進程中,互聯網的發展構成了獨有的文化景觀,用戶角色開始出現新變化。從網絡綜藝秀節目的發展趨勢中,可以看出網絡綜藝秀節目與當下青年文化潮流趨同,用戶對網絡綜藝秀節目的參與、互動、反饋等與節目產生關聯的途徑增多,用戶已開始形成具有多樣化的網絡文化圈層。
在不久的將來,“5G+4K+AI”會逐漸成為智媒時代下的融合傳播體系,網絡綜藝秀節目可以借助大數據運算對目標用戶進行精準刻畫,并且大數據運算的信息推送呈現出精確化的特點。通過這種方式推送網絡綜藝秀節目的熱點話題,迎合不同用戶的需求并提高用戶的關注度,與此同時,定向推送和持續性推送使其用戶深入了解相關內容。但是,過度的精準化推送使其用戶接收的信息內容較為同質化。
隨著媒體技術的融合發展,用戶對信息接受能力和信息體驗感提出了新要求。用戶從單一的信息接收者轉變為信息的發布者和內容生產的創作者,如近段時間涌現了一批之前只作為信息接收者的自媒體人,經常以生活為背景來進行內容創作,將互聯網場景與生活場景進行無縫隙銜接創作。
網絡綜藝秀節目主持人須對用戶進行表達樣式的轉型升級,從而更符合智媒時代下網絡綜藝秀節目主持人的話語傳播力。網絡綜藝秀節目應充分發揮互聯網特征,借助新媒體技術傳播,探索出新型網綜生態圈。
(二)媒介角色變化
隨著網絡綜藝秀節目的多元化發展,互聯網媒介信息傳播手段出現了新變化。互聯網接收信息的渠道增多,讓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的屏障變得越來越模糊,從而產生了互聯網虛擬世界中用戶對于生活的期待變得過度理想化,導致許多用戶在互聯網的影響之下幻想著自我的虛擬世界。
在這種變化之下,網絡綜藝秀節目將素人的生活經歷引入節目的內容之中,讓節目與用戶產生更多的共鳴,那么網絡綜藝秀節目主持人更需扮演好傳播者與解答者的角色。
在智媒環境下,信息傳播新技術在加速變革,一方面新技術應用前提是對生產力的解放,網絡綜藝秀節目主持人應掌握互聯網新技術、提高能力輸出、充分運用新技術,助力個人業務能力提升,在傳播過程中創造更大的價值。另一方面在數字化下的融合與重建當中,人依舊是將專業技能與前沿技術融合的主體,要想推動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強化互聯網思維,推動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程之行1992:29-30)。
在未來,智慧化的機器或許能精準并建立與用戶之間的黏性,但前提是從業者與用戶在公共空間中相互認同與相互之間建立信任的良性交互關系。因此,一檔優質的網絡綜藝秀節目不僅需要主持人的進步,更需要將新的信息技術服務于節目,以智能化和數字化的技術支持來引領未來社會文化發展。
二、網絡綜藝秀主持人帶來的學理思考
(一)社會化表達
隨著時代的日益進步,廣大用戶精神需求的層次和內容的要求在不斷提高。在這種轉變之下,用戶對內容的要求被使用人工智能進行大數據內容分析和推薦,來實現立體、多樣、融合、發展新體系。
“新”電視媒體,其在互動性、社交化、便捷性等方面將會出現更大的改變,“新”電視媒體將會重新收復一部分新媒體的市場份額,出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張慶2016:17-18)
社會化表達是網絡綜藝秀節目主持人與用戶產生共鳴的關鍵,從網絡綜藝秀節目的發展進程來看,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基本上只有傳播層的業務,而現在要打破傳統壁壘,從傳播層業務升級到服務層業務上,賦予新媒體的社會價值。
在不同的網絡用戶分層上看,用戶當中的青年群體他們在互聯網空間形成了一套獨有的話語體系和圈層文化。在網絡社交的場景之下,是缺乏足夠理性的、大多數的青年用戶時常會有情緒化的行為,但維系公共話語空間良性運轉的應是以理性溝通、情感交互為基礎的交流互動。
在網絡綜藝秀節目當中,網絡綜藝秀節目主持人應通過圈層文化視聽語言,摸索出一套適合用戶圈層的表達方式成為公共話語空間的建設者。同時,網絡綜藝秀節目主持人話語建構應掌握合適的尺度,在說話之前把握好一個“度”,拿捏好分寸。就像白巖松在對一場球賽中的點評,用反諷的語言藝術,將整場球賽的核心一語中的。他的點評并不是將他們的傷疤直接揭開,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話語來進行勸誡。主持人要把握好言語的分寸,使用戶更愿意接受自己所傳達的內容,所以說直言曲達是主持人一種必須掌握的業務能力。
主持人的社會化表達同時也反映了主持人需要通過話語傳播行為,創新主持形象,提升個人核心業務能力。在整個主持的過程中,網絡綜藝秀節目主持人需要熟練地掌握社會化表達的能力,實現主持價值品牌化。
(二)模式化創新
當代青年生活的各方面與互聯網密不可分,網絡綜藝秀節目也在互聯網娛樂活動中占據一席之地。因而,網絡綜藝秀節目在互聯網娛樂創新節目中呈現出新型傳播樣態——沉浸式傳播①。
在大眾文化中,網絡綜藝秀節目從內容生產層面上,是從分眾化到一體化的方式進行演變。當下,青年將網絡綜藝秀節目在節目類型、敘事角度、場景化展示等方面,沉浸式傳播成了節目是否優秀的重要指標。在沉浸虛擬世界中,青年用戶以“虛擬身份”在互聯網上出現。網絡綜藝秀節目作為文化輸出載體,沉浸式的用戶體驗,成了青年用戶的主要體驗方式。
沉浸式傳播被植入到網絡綜藝秀節目當中,使媒體重構內容生產到實現內容生產一體化,充分發揮新媒體內容優勢,強化服務功能,明確價值定位。
隨著短視頻、直播等互聯網媒介產品的迅猛發展以及用戶的需求量激增,網絡綜藝秀節目主持人應迅速做出改變,從而對模式化內容進行創新。以前是用戶只作為受眾的角色出現,而今用戶變成了制作者、發布者和傳播者。網絡綜藝秀節目主持人想要在網絡節目中占有自己一席之地,必須提高業務能力,將模式化創新與聚焦內容制作雙管齊下,打造高品質的網絡綜藝秀節目。
此外,主持人還需提升節目策劃制作水平,融合多種媒介平臺、巧妙利用人工智能應用、互聯網交互、大數據分析等手段去打造新節目樣態。
網絡綜藝秀節目主持人更需適應新環境新特征,找到獨有的個人魅力。將話語傳播轉型升級并創新發展,使其節目傳播內容更精準。網絡綜藝秀節目主持人是新媒體中最具典型性和特殊性的核心資源,擔任著展示網絡新媒體的職責。因而,構建網絡綜藝秀節目主持人的品牌形象是新媒體要重點去打造的核心競爭力。
(三)技術化加持
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媒介技術的生產渠道使網絡綜藝秀節目內容新鮮感增強,媒介技術讓受眾文化成了媒介變革的新手段。通過“直播+綜藝”、AI人物、IP化等來實現節目內容定制化和圈層化。人工智能不僅是信息技術的展現,更是把內容生產走向多元化,把對用戶的各項數據進行自動化和即時化采集。人工智能還對內容推送實現智能化,通過數據分析用戶的興趣愛好,塑造新技術的用戶信息獲取方式,并結合人工智能化發展的需要,助推媒體融合發展創新進程。
為了推動網絡綜藝秀主持人思維深度,在意識層面上的輸出能夠優于人工智能,網絡綜藝秀節目主持人更需將已有資源進一步整合優化。
技術作為當前媒體變革的核心力量,從一定程度上說媒介技術的應用提升了傳媒業的門檻,并且技術的變革已經開始在網絡綜藝秀節目中給受眾提供更優質的體驗。節目利用互聯網技術將虛擬化場與節目相融合,受眾只需要一臺移動設備就可以很好地感受節目內容。可以說,媒介技術的變革打通了場景之間的視聽體驗,這種破維度的場景體驗就是技術的進步所帶來的。
同時,網絡綜藝秀節目主持人應著力了解并學習與新技術的交互作用,加強技術化與網絡綜藝秀節目的運用。
三、網絡綜藝秀主持人價值定位及發展模式的
前瞻式思考
媒介生態學認為,信息傳播應該追求生態平衡,追求量和質的有機統一,而尤其要以質取勝。(邵培仁2008:86)
內容為王是網絡綜藝秀節目的主位,網絡綜藝秀節目主持人在內容生產上是要以獨立的思維能力、語言的精煉能力來使節目價值充分顯現;主持人在節目意識形態上是節目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和倡導者,有利于網絡綜藝秀節目價值觀的形成;主持人在節目思想認知上是拉近與用戶之間的距離,使網絡綜藝秀節目主持人更具生活氣息,并增強與用戶之間的黏性。
在媒體融合背景下,網絡綜藝秀節目主持人已經成為“媒體融合的代言人”,在這一情形下為網絡綜藝秀節目主持人價值定位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借助主持人在傳統媒體上的業務優勢并拓寬內容渠道,在短視頻領域上,施展自我價值并結合新媒體特征建構全方位內容生態體系,借助主持人對節目品牌形象的塑造進行深度挖掘,網絡綜藝秀節目主持人追趕潮流最有效的應對方法便是打開邊界,找到自我價值定位。
網絡綜藝秀節目的媒介形象的定位與主持人在節目的價值息息相關。所以主持人的引導力越強,其在節目的價值越高。那么,什么樣的話語模式建構能夠培育優秀網絡綜藝人才?
從培養人才上看:首先,可以與高校進行合作,長期助力高校人才培養,將關注點拓展到跨人才培養以及對用戶需求上,注重培訓的實踐性,特別是加強媒體人才在新媒體和跨學科的培養上,來適應媒體融合的傳播。
其次,可以打造融媒體人才培養學習型平臺。加強實踐性課程教學,從課程設計、師資配備、課堂演練等來實現實踐內容的豐富性。
最后,可以與媒體行業制定不同需求的“訂單式”培養清單,合理運用網絡培訓、新技術來實現人才隊伍的高精尖。
從內容塑造上看:第一,深化媒體融合內容分發,擴展傳播渠道,在新媒體板塊中推動與各領域互動交流,找尋有價值的內容。
第二,利用新媒體產業優勢,構建全方位多維度的平臺,延伸媒體綜合發展價值,打造多元輻射產業鏈。
當前,隨著智媒的不斷發展,我們可以大膽設想,讓高校、傳統媒體、新媒體成為一個共同體,既能解決人才培養的問題,又可以提供有價值的創新性產品。
現階段,主持人是一個社會化程度較高的職業,而培養模式的建構可以運用大數據的技術,對主持人進行重新解讀,探尋其模式。更可以嘗試把人機互動和人機協同來打造主持人“人才數據庫”。在基于對新媒體技術的思考,人機的方式體現在智能化網絡綜藝節目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網絡綜藝秀主持人須增強話語建構,把內驅力、嫁接力、認知力以及滲透力進行融合,成為話語建構的“行家里手”。這就需要網絡綜藝秀節目主持人提高個人素養能力和業務能力,打造個人IP形象。
四、結語
在媒體融合關鍵時期,用戶從單一的信息接收者轉變為信息內容的生產者和發布者。在媒介角色變化中網絡綜藝秀節目主持人應掌握互聯網新技術、提高能力輸出、把握好人機協作的機會,做好幫手角色,主持人需要通過話語傳播行為,創新主持形象,提升個人核心業務能力。網絡綜藝秀節目主持人不僅要實現深層次的互動,更需將主持人價值生動性和可感性進行考量。用語言表達將情感空間和思維空間疊加,進行多層次和多維度的迭代,特別是可以嘗試把人機互動和人機協同來打造主持人“人才數據庫”。
未來,網絡綜藝秀節目主持人還應有話語判斷力、思想力以及媒體責任感,網絡綜藝秀節目主持人更需把握話語權的全新創作空間,成為具備網絡綜藝秀節目全能型復合人才。
注釋:
①沉浸式傳播:基于傳播活動中的人機交互,通過調動人的視覺、聽覺、行為系統而形成一個擬態的世界,實現信息內容更為豐富生動、視角更為客觀的傳播。杭云,蘇寶華:《虛擬現實與沉浸式傳播的形成》,《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報)》2007年第06期,第21-24頁。
參考文獻:
[1]威爾伯·施拉姆,程之行.大眾傳播的責任[M].臺灣:遠流出版社,1992.
[2]邵培仁.媒介生態學:媒介作為綠色生態的研究[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
[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EB/OL].新華社,2020-9-26.http://industry.people.com.cn/n1/2020/0926/c413883-31875921.html.
[4]張慶.受眾“可參與式”的生產——電視與新媒體融合的一種態勢[J].電視研究,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