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義詩 周玲
(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小兒哮喘為兒科門診常見疾病類型,多見于男童,具季節性、易反復發作等特點,且發病速度快、發病迅疾,影響患兒生長發育,需加強護理[1-2]。在對其門診護理治療中,受門診疾病類型復雜、患兒應激情緒、患兒疾病狀態等因素影響,常規護理難度較大,可能會影響護理效果,延長患兒康復時間。精細化護理,指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通過強調護理細節以滿足臨床需求的護理方式,以保證患者情緒狀態及生理機能穩定性,提升護理效果,改善預后。為此,本次研究我院2019 年1 月至2020年12 月期間86 例門診哮喘患兒,探究精細化護理臨床價值。
選我院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期間86 例門診哮喘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43 例。對照組男性23 例、女性20 例,年齡3~12 歲,平均(5.64±1.30)歲;病程5~39 周,平均(18.76±4.23)周;觀察組男性22 例、女性21 例,年齡3~11 歲,平均(5.59±1.43)歲;病程6~43 周,平均(19.02±3.77)周;排除精神異常、心肝腎嚴重功能障礙;組間資料相近(P >0.05);研究經患兒家長知情同意;研究符合醫學倫理。
對照組(常規護理):指導家長正確用藥方式、日常注意事項等常規護理。
觀察組(精細化護理):(1)家長健康教育:治療開始前,對患兒家長展開精細化健康教育,包括發放健康指導手冊、觀看相關科普視頻等方式,介紹小兒哮喘發病原因、預后情況等,并結合患兒治療方案、疾病狀態,在治療期間予以針對性講解,包括霧化治療必要性、藥物作用機制等,以幫助家長建立完整認知體系,緩解其不良情緒;在對家長健康教育中,強調各部分內容介紹完成后,均暫停交流,為家長提供相關知識消化吸收時間;對于由隔代長輩陪護者,在健康教育中,進一步放慢語速,并在講解后主動詢問家長對知識是否完全理解,結合其理解情況重點講解,以保證健康教育效率;(2)患兒舒適護理:與患兒交流時,保持態度親和,以彎腰、下蹲等方式保持與患兒平視,減少其壓迫感;依據患兒年齡選擇霧化器,患兒臥位狀態時,指導家長懷抱、墊置軟墊等方式提升其舒適度;準備溫度適宜漱口水,避免引發溫度刺激;(3)患兒心理疏導:結合患兒年齡實施心理疏導;若患兒年齡較大,可有效護患溝通,則在溝通前了解患兒喜好,并通過模仿動漫人物溝通交流,以提升患兒新奇感,拉近護患管系;對于年齡較小患兒,肢體接觸前,護士雙手充分消毒后,將雙手搓熱后進行觸摸、撫觸等動作,以減少患兒溫度刺激,并在溝通中通過夸張語氣、行為,以緩解患兒緊張情緒,分散其疾病不適感;(4)飲食指導:指導患兒增加飲水量,并在門診指定位置放置熱水器、一次性紙杯;對于喝水意愿較低者,指導家長準備果汁,以提升患兒飲水依從性;飲食指導中,叮囑家長因患兒實際喜好為原則,準備清淡、高膳食纖維、高蛋白、易消化飲食,并盡量與患兒保持飲食一致性,以提升患兒飲食依從性;(5)生活指導卡片:結合患兒檢查結果,放大標記過敏原,對家長強調日常飲食、運動等對患兒疾病影響;留置門診電話,以便及時溝通。
(1)比較兩組護理效果:護理前后對患者以哮喘控制ACT 量表[3]評:評分為25 分,或較治療前提升>75%為顯效;評分為20~24 分,或較治療前提升50~75%為有效;評分<20 分,或較治療前提升<50%為無效,有效率為顯效、有效兩者百分比之和;(2)比較兩組癥狀緩解時間,包括呼吸困難緩解時間、咳嗽緩解時間;(3)比較兩組家長護理滿意度,滿分為10 分,0~5 分、6~8 分、9~10 分分別表示不滿意、滿意、非常滿意,滿意度為非常滿意、滿意兩者百分比之和;該量表為我院自制,Cronbach’s α 為0.81,信度良好。
觀察組護理有效率為97.67%,較對照組86.05%高(P <0.05),見表1。

表1 護理效果[n(%)]
觀察組呼吸困難、咳嗽緩解時間較對照組短(P <0.05),見表1。
表1 癥狀緩解時間及家長護理滿意度()

表1 癥狀緩解時間及家長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家長護理滿意度為95.35%,較對照組81.40%高(P <0.05),見表3。

表3 家長護理滿意度[n(%)]
小兒哮喘具反復發作特征,嚴重影響患兒生命質量。發作后可增加患兒應激情緒,并影響患兒食欲狀態、精神狀態、睡眠質量,影響患兒整體生理機能穩定性;受患兒疾病狀態影響,患兒家長同樣存在應激情緒,易受患兒哭鬧行為、護理治療行為不理解而出現應激情緒,影響其護理依從性,增加患兒恐懼情緒。同時在對患兒門診治療護理中,受門診人流量大、疾病種類復雜等因素影響,對小兒哮喘護理難度較大,可能會影響護理質量及患兒哮喘控制質量,因此需加強護理干預。常規門診護理中,多以患兒疾病控制情況為護理重點,對患兒及其家長心理需求關注較少,因此護理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
精細化護理,通過強調滿足護理細節滿足臨床護理需求,在強調疾病本身外,更注重患者實際需求,對保持患者情緒狀態穩定、提升其護理依從性、改善預后具積極意義。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患兒應用精細化護理,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有效率較對照組高,考慮原因為,常規護理多以疾病為護理重點,對患兒及其家長心理需求關注較少,影響其護理依從性,進而影響哮喘控制能力;實施精細化護理后,首先開展家長健康教育工作,并在健康教育中強調對不同特征家長實施針對性健康教育指導,以提升家長對治療及護理工作客觀認知,使其保持冷靜情緒狀態配合護理干預,以保證護理執行質量;實施患兒舒適護理,可提升患兒生理舒適感,降低其護理治療行為不適感敏感性,可降低其生理應激反應,使其保持生理狀態穩定性;對不同年齡患兒實施心理疏導,可保持其情緒狀態穩定,拉近護患管系,對提升其護理依從性,保持其內分泌穩定性,提升治療效率具積極意義,最終可提升護理效果。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癥狀緩解時間顯著縮短,家長滿意度顯著提升,考慮原因為,在對家長健康教育、患兒舒適護理及心理疏導后,家長及患兒均可保持良好情緒狀態接受護理治療,以保證治療效率,提升患兒哮喘控制能力[4];同時實施飲食指導,可提升患兒飲水、飲食意愿,促進其免疫機能恢復,提升其自身哮喘癥狀控制能力,縮短癥狀緩解時間;而隨患兒癥狀穩定、情緒狀態改善,患兒家長應激情緒相應緩解,可保持客觀情緒進行護理評價,最終可提升護理滿意度。
綜上,對門診哮喘患兒實施精細化護理,可提升護理效果,縮短其癥狀緩解時間,提升家長護理滿意度,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