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寅 高林 楊小潔 姚濟白
摘要: 云南昆明姚氏醫學流派倡導氣化學說,提出“以陰陽氣血為整體,氣化原理為辨證線索,因人、因時、因地制宜”的診療綱領,第七代傳人姚濟白繼承家學,并在長期男科臨床實踐中,總結出了男科“以精為體,以氣為用”的論治綱領。男科諸病,其癥雖異,而其理皆因精、氣失常所致,故治療應緊扣這一病機,以補虛填精、通調氣化功能為主。
關鍵詞: 云南姚氏醫學流派;男科疾病;學術思想
中圖分類號:R69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21)08-0013-04
云南姚氏醫學流派在滇有260余年歷史,至今已傳承八代,是在云南中醫界具有較大影響力的中醫學術流派之一。第五代傳人姚貞白先生作為姚氏醫學集大成者,在長期的臨床實踐與研究中總結了“以陰陽氣血為整體,氣化原理為辨證線索,因人、因時、因地制宜”的診療綱領[1],構建了姚氏醫學的診療體系,極大提升了姚氏醫學的學術層次。第六代傳人姚克敏老師在婦科臨床實踐中總結了“以血為本,以氣為動”的婦科論治綱領[2],進一步豐富、拓展了姚氏醫學在婦科領域中的指導意義,豐富了姚氏醫學的學術內涵,并形成了獨具特色、頗具影響的姚氏婦科學術流派。第七代傳人姚濟白老師雖幼承家學卻投身于中醫男科領域,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依托姚氏醫學的診療綱領,又有所拓展,提出了“以精為體,以氣為用”的男科論療綱領,讓姚氏醫學理論在更多的臨床范圍都得到進一步豐富、提高。
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觀念的改變,男性的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雖然中醫男科學的發展較晚,但中醫對男性疾病的認識歷史悠久,在診治男科疾病方面有著豐富的見解和獨特的優勢。經查閱文獻,與“以精為體,以氣為用”同義的男科診療思想尚未有學者提出。同時,“以精為體,以氣為用”作為姚氏男科的學術綱領,言簡意賅,特點鮮明,符合中醫對男性生理病理的認知,對臨床指導性強,可以極大地影響醫者在臨床的中醫思維框架構建,故作以下理論初探,以供同道參考。
1 “以精為體,以氣為用”的理論基礎
1.1 以精為體 《靈樞·經脈》載:“人始生,先成精”,在中醫理論中,精是構成人體并支持生長、發育、繁殖的精微物質。精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之分,前者是源于父母遺傳的生殖之精,后者是脾胃運化吸收的水谷之精。《素問·上古天真論》言男性“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醫碥·遺精》記載:“精者,一身之至寶,原于先天而成于后天者也,五臟俱有而屬于腎。”男性的生殖功能既離不開先天生殖之精的發育,也離不開后天水谷之精的充養,先天之精稟于父母,人出生后則以后天之精為生命能量的主要來源,正所謂“先天生后天,后天養先天”。在姚氏男科理論中認為男性的生殖系統“以精為體”,先天之精主發育、生殖,后天之精主滋養、推動臟腑功能,先后天之精即為男性生殖功能健全的根本物質基礎。
1.2 以氣為用 張仲景在《金匱要略方論》中言“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元真通暢”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常態,人體的虛損或實邪致病,究其本質是在于“元真不通”,經言“虛則補之,實則瀉之”,補虛瀉實是治病常法,深層目的是調節人體回到“元真通暢”的常態,“元真通暢”又有賴于人體氣機運動的正常,即“氣化”,氣化指的是三焦氣化,上、中、下三焦氣化的具體體現各不相同,《素問·營衛生會》言“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清代醫家吳鞠通根據上、中、下三焦不同的特點,立“治上焦如羽,治中焦如衡,治下焦如權”的三焦治療大法,對后世影響深遠。臨證無論是從臟腑辨證,或是從致病因素論治,都是對人整體氣化失司狀態的某一個環節的個別側重,只有熟知人體氣化原理,因勢利導,可以味少量輕之劑,達舉重若輕之效力,全方位調節人體氣化功能才是診治疾病的根本所在,姚氏醫學倡導以氣化原理為辨證線索,即是此理。
姚氏婦科認為女子經、胎、產、乳的生理功能“以血為本,以氣為動”,血不獨行,必因氣而動,與此說異流同源,姚氏男科亦認為滋助男性生殖的“精”不能獨自化生、運動和發揮作用,必因于氣的功能,精隨氣升降、出入、樞轉、變化,精、氣共同維持男子生殖系統的正常功能。因此姚氏男科在男性生殖“以精為體”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以氣為用”的重要觀點。
1.3 精氣互根,體用相助 中醫診治疾病首當明辨陰陽,以求其發病的根源,同時應當明確,陰陽是闡釋氣化關系的解釋性概念[3],陰陽是不能截然分開的。
《外經微言》記載:“孤陰不生,孤陽不長”,說明了陰陽互根互用的關系,這在中醫臨證中具有指導意義,如張景岳總結臨床調補陰陽之法:“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精屬陰,氣屬陽,二者相生相長,《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記載:“氣歸精,精歸化,精食氣”氣能生精,精能生氣,精氣互根。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言:“陽化氣,陰成形。”人體形質為陰,氣化為陽,陰陽相助才能表現出完整的生命活動。從性質、功能來看,精屬陰,氣屬陽,正是精與氣的差異,決定了二者必須相互配合才能支撐人體正常的生理機能。男性的生殖系統的發育、精液的化生等離不開精的充養;精要生成并發揮作用,必定需要氣來推動。精氣實為一個整體,精為體,氣為用,體用相助。
精氣體陰而用陽,臨床病理常表現為體陰不足和用陽失調兩種狀態,體陰不足可分為先天虧虛和后天失養,用陽失調則可見太過與不及。從體陰、用陽全面認識人體,臨證綜合考慮,避免體用割裂。在治療中具體體現為陰中求陽、陽中求陰,體用相助,如《金匱要略方論》八味腎氣丸,一般認為此方以溫補腎陽為功效,但此認識并不全面,不足以解釋方中以大劑補陰藥配以少量溫陽的桂枝、附子的組方結構,湖湘名醫周衡教授認為此方的結構正是“少火生氣”之意,以補體而助用[4],從而達到調補腎氣的作用,同時方中茯苓、牡丹皮、澤瀉三者利濕活血,除了能使補而不滯,亦能排除體內阻礙腎氣生成和運轉的濁邪,和補藥相配,祛邪而不傷正[5],故亦能助用而補體。《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言:“陰陽者,天地之道也……治病必求于本。”姚氏男科診治疾病本于陰陽,論治基于精氣互根,用藥重視體用相助,精氣并重,體用同調,從而達到“治病求本”的目的。“以精為體,以氣為用”的論治綱領,正是姚氏醫學“以陰陽氣血為整體”的具體體現,也是對中醫陰陽理論的繼承和拓展。
2 姚氏男科“精體氣用”證治舉隅
2.1 弱精子癥——姚氏醒精煎 弱精子癥是指精子活力低下,精液檢查可見前向運動精子小于50%或a級精子小于25%。現代醫學認為弱精子癥發病原因復雜,與環境、染色體、基因、感染、內分泌、精索靜脈曲張等諸多因素有關[6]。中醫學理論中,腎主生殖,男性精子的生成和質量與腎氣強弱有關,腎氣強則生殖系統發育健全,睪丸能夠產生高質量的精子,而精子活力的好壞又與中醫之精竅——前列腺所構成的內環境密切相關,濕濁、血瘀等實邪瘀滯下焦,前列腺液受到影響,是導致精子活力下降重要原因。故姚氏醫學認為,弱精子癥以下焦氣化失司為主,即氣的“用”不及,治療以調節下焦氣化為主要目的。姚濟白老師在此理論基礎上創制治療男子弱精子癥的驗方——姚氏醒精煎,組方:黃芪15 g,沉香6 g,白術10 g,臺烏15 g,柴胡10 g,杭芍15 g,白芷10 g,白花蛇舌草、豬鬃草、野菊花、桑寄生、杜仲、淮牛膝、王不留行、茯苓15 g,甘草6 g[7]。方以桑寄生、懷牛膝、杜仲少量補腎填精之品以滋“體”,提高精子質量;臺烏、柴胡、白芷、杭芍、白花蛇舌草、豬鬃草、野菊花、王不留行、黃芪、茯苓、白術、沉香是調理氣化功能的重要組合,起助“用”之功,臺烏、柴胡、白芷、杭芍行氣柔肝、疏調氣機;白芷、白花蛇舌草、豬鬃草、野菊花、王不留行化瘀清熱,除下焦瘀滯;黃芪升提,茯苓、白術健中以滋下元,沉香降氣,三焦并調,改善人體狀態;配以甘草調和諸藥,共奏滋腎體、助氣化、推動氣之“用”的功效。
2.2 少精癥——姚氏生精丸 少精癥是指精液常規每毫升精液的精子數量少于2千萬個,是導致男性不育的常見病癥。中醫學理論中,腎的精氣盛衰直接關系到人的生殖功能和生長發育,精子的生成依賴腎陰和腎陽的滋養溫煦,腎精不足是男性不育少精的主要病機;脾為后天之本,先天之精又有賴于后天之精的充養。因此,根據“精為體,氣為用”的原理來分析,少精癥以滋養腎精之“體”不足為主,與先天腎精不足和后天脾失健運有關。姚濟白老師創制驗方姚氏生精丸補益先后天以滋助不足之精,此方由枸杞子、菟絲子、車前子、黃芪15 g,黨參10 g,五味子8 g組成。方中枸杞子、菟絲子、五味子是男科驗方五子衍宗丸的其中三味藥,能滋陰助陽、益腎填精,促進精子的生成,提高精子質量;黃芪、黨參補中健脾、益氣生津,補后天以養先天;車前子利水滲濕、泄腎中虛火。縱觀全方,先天、后天并補,且行中有補、補中有清,不至滋膩。同樣是精氣并重的臨床驗方。
2.3 血精癥——姚氏豬鬃寧血飲 血精癥是指男性的精液存在血液,顯微鏡觀察顯示紅細胞,或直接肉眼可見血絲甚至血液,是男科常見病癥,炎癥、腫瘤、外傷等因素均可導致血精,其中精囊炎是血精癥的常見病因[8]。
中醫學對血精癥有著較早的認識,隋代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虛勞精血出候》中記載男子血精癥的病因病機:“此勞傷腎氣故也。腎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虛勞則生七傷六極,氣血俱損,腎家偏虛,不能藏精,故精血俱出也。”明代李中梓的《醫宗必讀》記載:“精者血之所化濁去太多,精化不及,赤未變白,故成赤濁,此虛之甚也。”清·程國彭《醫學心悟》認為“此濁液流多,不及變化也,又或心火盛,亦見赤色。”中醫學理論認為,精血同源,血精癥其本在于腎虛不能藏精,從整體觀念出發,結合臨床觀察,純屬腎虛導致血精的患者并不多,濕熱、氣郁等亦是迫血隨精而出的不可忽視的致病因素。從“精體氣用”的辨治角度來看,腎虛導致其“體”不足以助“用”,則精血固攝無力而出血,氣化功能失用則津、血等疏布不暢而產生水濕、瘀血等病理產物,這些邪氣阻滯,氣機不通,則進一步阻礙其“用”,一者不能輸布營養以滋“體”,“體”益虛,二者陽氣阻滯郁而化熱,致使迫血外出加重病情,綜上可認為血精癥也是“體用失調”所致。
姚氏男科基于對血精癥“體用失調”的認知,創制驗方“姚氏豬鬃寧血飲”,組方:豬鬃草50 g,黃芪30 g,沉香4 g,炒白術15 g,臺烏10 g,蛇舌草30 g,仙鶴草30 g,燈心草3 g,藕節炭15 g,生地炭18 g,淮山藥30 g,炒芡實20 g,茯苓20 g,甘草6 g[9]。從姚氏醫學重視三焦氣化的理論觀點出發,方以黃芪、沉香、臺烏補氣行氣溫陽而共同振奮下焦氣化功能;豬鬃草、白花蛇舌草、仙鶴草、燈心草清熱解毒以除郁熱迫血之害;針對水濕、瘀血等病理產物的阻滯,當以通陽為主,邪除則陽自通[10],葉天士提出的“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即是此理,以藕節炭、生地炭清熱、化瘀、止血;山藥、芡實健脾補腎,再合白術、茯苓健脾祛濕,中焦健運,下焦濕熱得去;最后以甘草為使調和諸藥。全方通補并施,以促下焦氣化、清下焦濕邪瘀熱助其“用”,以健運中焦、補虛培損滋其“體”,體用并調使下元得補而氣化無礙,下焦功能恢復正常,血精即止。
3 小結
姚氏男科在長期臨床診療中,基于對男性生殖系統“以精為體,以氣為用”生理特點的認識,認為男科疾病以體用失調為主要病理特點,論治中強調精氣統一、體用結合,如弱精子癥以實邪阻滯致“用”不及,驗方姚氏醒精煎以清熱化瘀行氣為主,兼顧補腎;少精子癥以“體”不足致精子無以化生,故治療方姚氏生精丸重在補腎健脾,兼以通利;血精癥以“體用失調”,虛實并見,處方姚氏豬鬃寧血飲祛邪扶正,補體助用。三個疾病雖然體和用的問題各有偏重,但處方用藥均以體用兼顧,或重體輕用,或重用輕體,或體用并重,如陰陽之消長,臨證熟知醫理,緊扣病機,隨證靈活變化,正是姚氏以“陰陽氣血為整體”之體現。
男科諸病,其癥雖異,而其理皆因精、氣失常所致,故治療應綜合考慮“精體氣用”,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并補以充其體,調暢人體氣化以利其用,體用同調,陰陽平和。“以精為體,以氣為用”不僅是姚氏醫學診治男科疾病所凝練的診療綱領,也概括了男性生殖系統的生理特點,只有熟知生理,方能以常衡變,知其病理,從而求得有效論治。
參考文獻:
[1]楊小燕,姚克敏,姚濟白.姚氏婦科對茯苓的運用特色探討[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6,37(4):38-39.
[2]徐漣.姚克敏婦科經驗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6:21.
[3]薛公佑,程旺.中醫陰陽學說的本質是關系認識論[J].醫學與哲學,2020,41(17):20-22.
[4]何云長.八味腎氣丸加減治療少精癥弱精癥49例臨床觀察[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0,31(7):39-40.
[5]閆旭,黃蕊.《金匱要略》腎氣丸泄實機理淺晰[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2,33(1):49.
[6]郭亭飛,黃平平,高翔,等.弱精子癥病因與治療研究進展[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88):122-123,140.
[7]歐陽虹,董春來,魏永進,等.姚氏醒精煎治療弱精子癥臨床研究[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4,35(7):42-43.
[8]羅愛平,王國耀.血精癥的診治進展[J].現代實用醫學,2019,31(6):712-713,772.
[9]歐陽虹,陳鳳,楊希,等.姚氏豬鬃寧血飲治療血精癥的臨床體會[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6,25(20):111-113,116.
[10]薛良.通陽法在男科疾病中的應用體會[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2,33(6):86.
(收稿日期:2021-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