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有英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是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難點教學內容,想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必須提高其古詩文的閱讀能力。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和發展,小學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的閱讀能力,群文閱讀是一種創新性的閱讀教學方法,對于開拓學生知識面、提高其閱讀興趣、增進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訓練和提高其思維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古詩文群文閱讀在小學高年級段的實踐方法及途徑提出幾點建議,希望能幫助和促進小學古詩文教學。
關鍵詞:經典詩文;群文閱讀;小學語文;高年級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5-013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5.065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和發展,小學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的閱讀能力。但小學生因生理年齡小,閱讀和理解能力有限,在學習詩文的過程中較難達到除了背誦相關內容,還要認識和理解詩文背景和意境的要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創新教學方式、方法,采用詩文群文閱讀的辦法,幫助小學生認識、理解詩文知識和意境。
一、依據學生的認知和興趣選擇古詩文群文閱讀內容
在進行詩文群文閱讀前,教師要進行內容的選擇與搭配,除了注意詩文與主題內容保持一致、符合教學大綱要求外,還要從學生的實際閱讀能力出發,結合學生的閱讀興趣,選擇學生能讀懂或樂于閱讀的古詩文。如果選擇的古詩文閱讀難度大或不符合學生的閱讀興趣,就會影響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效果;而如果選擇的古詩文學生感興趣,就會引發其學習積極性,主動進行詩文閱讀和內容探究。所以,教師在選擇古詩文時,必須按照教學目標要求和教材內容出發,確定合適的閱讀主題,并進行有效選擇和搭配,通過這樣的主題內容整合,給予學生更多閱讀選擇權,讓學生能自由選擇材料進行閱讀。另外,在一個古詩文教學單元內容結束后,教師還可以整理和總結單元教學重點,以此為主題內容開展群文閱讀教學,即從具體的古詩文知識點出發,搜集與此相符的課外古詩文,讓學生對課外古詩文開展多層次、多角度的學習,夯實課堂教學內容,加深對具體知識點的了解和認識。
二、做好教學方案設計,科學設置教學問題
語文教師在開展古詩文群文閱讀活動時,要想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可以設置具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在思考中閱讀、在閱讀中思考,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閱讀理解和問題探究能力,從而從根本上提高其閱讀能力。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閱讀主題或相關知識設置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快速、準確把握主題內容,總結分析和回答,加深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程度,提高閱讀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孔明智退司馬懿》這篇課文時,由于該篇課文選自《三國演義》,教師便可以我國“四大名著”為主題開展群文閱讀教學,可以設置一些問題,如《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傳》《紅樓夢》為什么被稱為四大名著?它們能夠流傳后世的原因在哪里?古代還有哪些書可以被稱為經典著作?通過這些問題,讓學生思考四大名著的特色與歷史文化傳承,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生對知識內容的把握能力,以思考帶動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
三、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開展古詩文群文閱讀
教師選好相應的材料,組織開展古詩文群文閱讀活動時,除了使用語文課堂的大塊時間外,還要注意利用早自習、課間等零碎時間,引導學生隨時開展古詩文群文閱讀活動。例如,一周可以選擇兩三天的早自習作為古詩文群文誦讀時間,針對小學高年級學生可以選擇《詩經》《楚辭》《論語》等有一定思想內容或相對有難度的篇目開展誦讀活動,讓學生在大聲誦讀中加深印象、強化記憶、鞏固學習成果。學生即使對誦讀的經典詩文內容不太理解,通過多次誦讀仍會對知識內容留下深刻的印象,給今后的重點學習與解讀理解打下初步的認知基礎。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課間幾分鐘的時間,在班級里進行簡短的古詩文誦讀活動,甚至每個學生只用兩三分鐘朗誦一首古詩也可。總之,通過持續不斷的、碎片化的時間讓學生開展古詩文群文誦讀活動,學生頭腦里會埋下古詩文的種子,在合適的時機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四、分析古詩文群文閱讀材料的異同加深理解
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前要組織相關材料以便學生閱讀。教師可以有意識地針對某一主題內容,選擇運用的表達方式或修辭手法截然不同的材料進行組合。教師在授課中可以讓學生針對這些古詩文閱讀材料展開比較閱讀,找出不同材料在表達同一主題時的異同,從而深化對主題的閱讀和理解,開展深度思考,準確把握各篇古詩文的中心思想和主旨,增進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同樣表達對春天的感悟,不同的詩人在表達時選擇的物象和指代物存在很大的不同。例如,唐代詩人崔護的《題都城南莊》中“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使用桃花指代春天來了;宋代詩人陸游的《臨安春雨初霽》中“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用杏花指代春天;而唐代詩人雍陶的《城西訪友人別墅》中“村園門巷多相似,處處春風枳殼花”則使用枳殼花指代春天,這些具體事物的使用和指代,化春天這一無形之物為有形,使學生通過加強學習和體會這些物象對古人表達春的感悟和詩作鑒賞產生更深的體會。所以,教師讓學生對古詩文材料進行針對性閱讀和比較,對學生學習古詩文有極大的促進意義,有利于他們加深記憶和理解,把握文章主旨與中心思想,真正發揮群文閱讀的作用。
五、通過小組合作探究開展古詩文群文閱讀活動
為提高古詩文群文閱讀的效果和效率,教師可以開辟和實行各種形式的閱讀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熱情。例如,教師可以對班中的學生進行分組,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開展古詩文群文閱讀,通過小組成員的合作閱讀和探究活動,讓學生在討論中發現問題和疑惑并一起合作解決,最終達到清除閱讀障礙、深入閱讀理解的目標。小組學習探究閱讀活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當學生遇到不理解或難以弄懂的地方,會自主查找答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