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呈現
孺子牛 拓荒牛 老黃牛
張一琪
2021,我們迎來農歷辛丑牛年。對中華民族來說,牛是刻苦、踏實、堅韌的象征,深受中國人民喜愛。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用三種“牛”的精神,為中國今年的奮斗狀態奠定了基調——“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的精神”。
做孺子牛,就是要堅持人民至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目標。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當前,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小康夢想即將實現,解決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取得歷史性成就。脫貧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為了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對易返貧致貧人口實施常態化監測,需要重點監測收入水平變化和“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繼續精準施策。不止如此,在所有領域,都需要孺子牛精神。
做拓荒牛,就是要堅持創新發展。2021年是中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的一年。“十四五”開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等都是擺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面前的重要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離不開創新發展。只有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才能破解困擾各領域發展的難題。我們要用好寶貴時間窗口,集中精力推進改革創新,以高質量發展為“十四五”開好局。
做老黃牛,就是要堅持艱苦奮斗。回顧過去一年,征途充滿艱辛,奮斗成果顯著。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我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今年世界經濟形勢仍然復雜嚴峻,復蘇不穩定不平衡,疫情沖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不容忽視。要辦好自己的事,離不開艱苦奮斗。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既要充滿信心,也要居安思危。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永遠保持慎終如始、戒驕戒躁的清醒頭腦,永遠保持不畏艱險、銳意進取的奮斗韌勁。
長路漫漫,道阻且長。凝聚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力量,秉持著孺子牛、拓荒牛和老黃牛精神的中國一定能再創佳績,繼續交出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的答卷。
(選自《人民日報·海外版》2021年1月8日)
技法提煉
近年來,隨著高考作文命題與社會生活日益貼近,時事評論或者說“準時評”“類時評”寫作在高考作文中漸漸有了用武之地,對它的訓練成為高考作文訓練的一項重要內容。考生應立足時事評論的體裁特點進行練習。須特別留意如下幾點:
1.要心懷天下,忌自說自話。
時評是寫給大眾看的,所以其最重要的價值在于觀點立意高,能夠眼觀重大社會現象,關注蕓蕓眾生的疾苦,或者關注微小事件背后涉及的重大問題,然后就重大問題發言,表現出不俗的見解和不凡的境界。作為評論文,如果觀點本身力度缺失,無法引起讀者注意,一個人在那里自說自話,語言再漂亮也是無意義的。可以說,“命意之高下”決定了時評品質之高下。
2.要應時而生,忌放馬后炮。
時評,自然要講究時效性。時評大都是隨新聞事件或新聞報道而隨時播發的,以搶占輿論引導的制高點。毫無疑問,時評要求能及時、隨時、即時地對最新的熱門事件發表評論。考生要抓住新事物、新形勢、新情況。
3.要有述有議,忌“述而不作”。
時評和其他文章的根本不同在于,它是說理的文章,那么文章就要呈現說理的部分,并將其作為核心與重點。也就是說,一篇時評必須有說理的內容,必須有超越敘事的東西,必須有作者自己的論述,“述而不作”是時評的大忌。事實上,好的時評總是既有“事實”(物質元素),又能從中生發出“看法”(精神發現),而且能為之找到精確的結合點和有效的表現手法。
4.要言之成理,述之有情。
寫時評需要激情,然而,激情之外更需有理性,需要有理智的分析、理性的判斷、理論的闡釋。說到底,時評是一種“講道理”的文體(屬于議論文的范疇),要擺事實、講道理,講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如果僅僅會抒情而不會講道理,難免淪為“濫情”。
佳作展示
砥礪“三牛精神”,助力民族騰飛
韓潤炎
走過極不平凡的庚子鼠年,我們迎來了充滿希望的辛丑牛年,在2021年的政協春節團拜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向全黨發出號召,大力發揚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精神,在新時代創造新的歷史輝煌!
牛年伊始,全國上下都以“三牛精神”為指引,以風雨無阻的姿態開啟新的征程。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聽從黨的號召,砥礪“三牛精神”,奮發圖強,努力學習,助力民族騰飛。
我們要甘為“孺子牛”,心中裝滿忠誠與信仰,始終忠于黨和人民,鼓足前進的力量。很多學生將大文豪魯迅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作為座右銘,這里的“孺子牛”其實在現代已經發展出了新的內涵。我們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到新時代發展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人心。我們黨孺子牛的腳步始終鏗鏘有力,從未停息;孺子牛的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只有繼續發揚這種優良品格,才能為民族復興做出更大的貢獻。
我們要勇做“拓荒牛”,積極進取,迎難而上,勤奮探索。科技創新是國家富強的動力,新時代創新的步伐迅猛快捷,競爭態勢日益激烈,需要解決的問題日益增多。我們青年學生,現在就要努力汲取知識,儲備能量,積極進取,為之后投入社會建設,奉獻祖國,投身到自己所熱愛的行業做好準備。我們要做努力創新的拓荒牛,助力祖國騰飛。
要當好老黃牛,埋頭苦干實干,堅韌奮進向前。2020年,我國基本完成脫貧工作。這一路上的艱難困苦,我們只看到了冰山一角。無論脫貧攻堅的路上多么艱苦,無論有多少磨難,中華民族自上而下,從國家領導人到扶貧路上的村官,再到無數普通百姓,都像老黃牛一樣勤勤懇懇,腳踏實地,跟時間賽跑,同歷史并進,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我們齊心協力,攻破一個又一個難題,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他國對我們的認知,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使我們的2020年成為最不平凡的一年。作為中學生,我們也要埋頭苦干,堅韌奮進,把周恩來總理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當作信仰,將老黃牛的精神付諸實踐,學習知識,積蓄力量,去鑄造輝煌。
春天,代表著生機與希望,代表著生命新階段的開始。在新的一年里,我們要不斷砥礪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的精神,助力民族騰飛。
【河南鎮平縣雪楓中學高三(12)班,指導老師:趙鶴】
◆點評
本文首段引出習近平總書記的發言“三牛精神”,然后逐條分析“三牛精神”的思想內涵,把握時代脈搏,與時代同頻共振。整篇作文言之有物,例證、引證兼用,有理有據且富于時代氣息,是一篇難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