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方寸玲瓏

2021-08-30 02:33:51黃昊東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1年14期

摘 要:我國漢族女性佩戴耳環的風氣始于遼宋。在各式耳環中,葫蘆耳環是常見的樣式之一,其興起源自宋元金銀器的仿生象形之風。元代以后,葫蘆耳環納入宮廷服飾禮制。明代的四珠葫蘆耳環、清代的三鉗葫蘆耳環是明清后妃盛裝時最常見的耳環樣式。宮廷的受寵引起民間的狂熱效仿,葫蘆耳環在明代中后期涌現了如金光葫蘆耳環、金寶葫蘆耳環、金珠寶葫蘆耳環等諸多樣式。文章通過實物與文獻互證,縷述葫蘆耳環自宋元到明清的發展沿革和風貌演進,辨析諸多樣式之間的特征差異。

關鍵詞:葫蘆耳環;四珠環;式樣特征;發展沿革

耳環作為我國古代金銀首飾中的一個門類,自遼宋開始風行,入元至明清時期成為女性必備的重要飾物。梳理我國古代的各類耳環,可以發現取樣葫蘆造型的金銀耳環不僅數量頗豐,而且式樣紛繁,尤其到明清時期還成為宮廷后妃盛裝時的標準佩飾,可以說是我國古代耳環的設計代表。目前學術界就葫蘆耳環制式發展沿革的深入討論有限,特別是史料中記載的四珠葫蘆耳環、金珠寶葫蘆耳環、金寶葫蘆耳環,它們之間的特征差異尚待進一步厘清。本文將縷述中國古代葫蘆耳環在風格式樣、材質工藝、禮儀用途上的發展與沿革,并就相關細節做進一步考辨,以期就教于方家。

1 葫蘆耳環的興起:宋元仿生風氣

漢族女性佩戴耳環成為時尚大約始于宋代。宋元時期民間金銀器的制作已經十分發達,而這一時期金銀器制作的一大特色就是對于各式花卉瓜果的仿生與象形。模仿植物形態自唐代中后期已開風氣之先,兩宋方始大盛,各式模仿花卉瓜果形態層出不窮,惟妙惟肖。金銀器有良好的延展性,制作往往采用冷加工手段。如錘揲,用錘子之類的工具從背面敲打成型,可以實現起棱分瓣的花卉瓜果;再如鏨刻,從正面用鑿子之類的工具鑿出纖細的陰線,可以做出葉脈上的紋路細節。耳環是金銀首飾重點的打造對象,風雅的宋人熱衷清賞花卉瓜果,如牡丹、菊花、蓮荷、香瓜、石榴等,將其打造成耳飾,穿花佩果,以成一代風尚。

葫蘆在中國培植的歷史久遠?!对娊洝分杏性疲骸捌咴率彻?,八月斷壺?!卑嗽轮偾锸遣烧J的時節。葫蘆在我國古代有多種名稱,亦稱作“壺”“壺盧”“瓠”“匏”“蒲蘆”等?!侗静菥V目》對“葫蘆”名稱有細致的考辨。①葫蘆的用途也十分廣泛,李時珍說:“竊謂壺匏之屬,既可烹曬,又可為器。大者可為甕盎,小者可為瓢樽,為舟可以浮水,為笙可以奏樂,膚瓤可以養豕,犀瓣可以澆燭?!雹诤J的實用價值令國人與之感情深厚,加之清新巧致的造型,便成為耳環所取法的對象。

宋代葫蘆耳環存世作品不多,香港夢蝶軒藏有三對宋代葫蘆耳環③,其中一對葫蘆形金耳環(圖1)使用錘揲方法把葫蘆打造成起棱分瓣的效果,上面鏨刻出纖細的葉面,頂部有五片瓜葉和一個沿著S形金線針連接的六瓣花蕾,底座上飾有花卉圖案。然而,自然界的葫蘆光潤平整,表皮無棱瓣凸起,葫蘆花也為五瓣而非六瓣??梢姡J耳環的設計并非對葫蘆的照實模仿,而是將不同花卉瓜果品種的典型元素加以提煉,如葫蘆的輪廓形態、香瓜的棱瓣起伏、蓮花荷葉或者其他花朵枝葉的元素集中在一件首飾樣式上。

元代金銀器繼續延續了宋代的仿生象形,湖南株洲縣堂市鄉出土的一枚銀葫蘆耳環(圖2),依然將葫蘆形態和香瓜棱瓣結合進行制作。元代金銀打制的葫蘆耳環有實心和空心兩種做法??招恼吒鼮檩p巧,做法是用金或銀的薄片打造出四個半圓,兩對稍大,兩對稍小,兩兩扣合,便得到一枚“葫蘆”。例如,湖南臨澧新合元代窖藏出土的金葫蘆耳環僅重5克;再如,湖南株洲攸縣出土的銀葫蘆耳環僅重1.5克,輕巧如此,極適佩于耳畔。

2 葫蘆耳環與宮廷禮制

2.1 元代——大塔葫蘆耳環

葫蘆耳環從元代開始在貴族階層流行,從此成為元明清時期宮廷后妃的重要佩飾。元人熊夢祥在《析津志輯佚》中的“風俗”條記載了元代貴族女性的頭部穿戴:“環多是大塔形葫蘆耳環,或是天生葫蘆,或四珠,或天生茄兒,或一珠?!雹偎^大塔形葫蘆耳環,應指其造型形似藏傳佛教的佛塔之形。這里也指出了當時上層女性常佩戴的兩類耳環:一個是葫蘆耳環,一個是茄兒耳環。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元世祖南必皇后畫像》以及《元英宗速哥八剌皇后畫像》(圖3)中,兩位皇后就分別佩戴了葫蘆耳環和茄兒耳環。葫蘆耳環以金針穿綴兩顆白色珍珠,珍珠頂部附一顆綠松石,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更豐富的質感。元代貴族佩戴的首飾除了用金銀等貴金屬制作之外,還開始嵌綴名貴的珠寶玉石,這一點在宋代并不常見,或許是因為宋人喜好素雅,或許是因為珠寶材料的稀缺。

2.2 明代——四珠葫蘆耳環

明代宮廷繼續沿用了元代盛行的葫蘆耳環,并納入禮制典章。皇室結婚時的聘禮,皇家女性盛裝的佩飾,都可以見到葫蘆耳環的身影。《大明會典》中“皇帝納后儀”條記載了納吉納徵告期禮物“四珠葫蘆環一雙,八珠環一雙,排環一雙”②,太子妃和親王妃的聘禮也包括“金腳四珠環一雙”③。

四珠環和八珠環是以一對計珠?!稑阃ㄊ轮V解》是朝鮮人學習漢語的高級教材,大體反映了明初北方口語,其中有述:“你今日那里去?我今日印子鋪里當錢去。把什么去當?把一對八珠環兒、一對釧兒。”句下注:“八珠環兒,以珎(珍)珠大者四顆連綴為一只,一雙共八珠?!雹芤虼耍闹榄h是指一只耳環有兩珠,一對耳環共計四珠,一只耳環二珠相累似若葫蘆,故四珠環也可稱為“葫蘆環”。

四珠環還納入了明代輿服制度,皇室女眷須按禮制佩之。四珠環多與盛裝相配,明代皇妃、公主、親王妃、世子妃、郡王妃禮服制式中的耳飾,規定需佩戴四珠環或者梅花環。⑤至于地位最尊的皇后,著禮服時則要佩戴珠排環一對。⑥然而,在明朝歷代皇后畫像中(圖4),卻未見珠排環的耳飾,明代前期幾位皇后大多都是佩戴四珠葫蘆環,這是因為畫像中的皇后都身著常服而非禮服。明代對皇后常服的耳環樣式沒有明確規定,四珠葫蘆環卻出現在明代皇后的常服畫像上,從側面也反映了葫蘆耳環在明代宮廷的風行。

明代四珠葫蘆耳環的設計式樣沿襲元代,耳環頂部有一顆枚綠松石墜飾,形若如意云頭,下面接一個用金絲纏繞而成的小圓環,緊接著便是兩顆白色珠子相累,亞腰處再墜飾一小枚扁平分瓣的綠松石飾件。金腳彎曲若“S”形,有時重量有明確規定,如太子妃、親王妃的聘禮就規定四珠環一對“金腳五錢重”。

對于首飾而言,材質往往是第一位的,重要性高過造型和紋樣。四珠環作為皇家納吉納徵禮物及嬪妃禮服必備耳飾,材質的選擇必定講究。根據明代皇后的畫像所示,皇后所戴四珠葫蘆耳環光潤潔白,這里的“珠”便有兩種材質的可能—玉珠和珍珠。那么,宮廷后妃所佩戴的四珠環的材質究竟是玉珠還是珍珠呢?有學者認為是玉珠,因為珍珠材質的四珠環幾乎沒有發現,揚之水先生便列舉了金鑲玉葫蘆耳環與皇后畫像對應。①李芽老師認為,史籍中所說的四珠環應指的就是以珠玉穿成的“金珠寶葫蘆耳環”,《天水冰山錄》又根據所穿珠子的大小分為“金廂大四珠耳環”和“金廂中四珠耳環”。②

通過仔細研讀相關文獻并結合其他出土資料,納入皇家禮服的四珠環使用的珠的材質應該為珍珠。

第一,“珠”在古漢語中的本義即為珍珠。《說文》曰:“珠,蚌之陰精也。”③《樸通事諺解》也對“八珠環兒”有過注云:“珍珠大者?!币虼?,古代單稱“珠”,便指珍珠,而若稱其他材質的圓珠,則會在“珠”字前面寫出材質。如《天水冰山錄》記錄的玉石材質的耳環會寫成“金廂玉圓珠耳環”,將珍珠和玉珠予以了明確區分,這種書寫方式在其他文獻中也都能得到印證。

第二,即便是明代珍珠材質的四珠環實物留存很少,然而共同列為納吉納徵禮物的八珠環卻有珍珠材質的出土實物,明益宣王夫婦墓出土的金鑲嵌寶八珠耳環(圖5),與《明孝貞純皇后畫像》(圖6)中的八珠耳環幾乎完全一致。四珠環和八珠環既然都作為皇家聘禮,也都在明代皇后畫像上出現,且它們的基本制式也多有相似之處,如頂部和二珠亞腰處穿綴的綠松石,所以珠的材質也應相同。

第三,《天水冰山錄》作為嚴嵩家產清冊,將珠進一步區分為大四珠耳環和中四珠耳環的目的是區別其價值,大珠的價值比中珠更高。玉石琢磨成制耳環的圓珠,大小全憑人的喜好,自由度大,并非影響價格的首要因素。而珍珠則不同,它由母蚌孕育,大小周正非人能左右,僅僅幾毫米直徑的差別,價值便可能相差甚遠。這種價值上的判別在文獻上亦有體現,如《天水冰山錄》“珍珠寶石琥珀”一項就把珍珠分為了“大圓白珍珠、次珍珠、小珍珠三項”④?!陡窆乓摗贰澳现椤薄氨敝椤币灿浭觥耙源笮×档确謨啥▋r”⑤。因此,《天水冰山錄》記錄的大四珠耳環和中四珠耳環的材質應該為珍珠,而后妃持有的四珠環更應該是以優質的大圓白珍珠制成的。

珍珠材質的四珠環實物罕見的原因推斷是珍珠屬于有機寶石,耳環穿綴鑲嵌的方式也使整顆珍珠裸露在外,極易磨損和腐蝕,這是出土墓葬幾乎未獲珍珠材質四珠環的重要原因。還有一點是四珠環納入了明代的輿服制度,等級有差,尋常官民不得隨意僭用。況且《大明會典》規定郡主冠服與郡王妃同,但“惟不用圭。及少四珠環一對”⑥。也就是說,只有郡主以上的皇室女眷才有資格佩戴四珠環,這也是四珠環出土實物稀有的一項原因。不過四珠環的實物并非完全無跡可尋,南京江寧將軍山民貸沐斌夫人梅氏墓出土的珠寶首飾華貴精美,毫不遜于皇室。其中一對金耳墜(圖7),綠松石墜磨蝕嚴重,墜下的嵌物已失,而托底的金線卻保存完好,似乎可以證明嵌物并非因鑲嵌不牢而遺失,而是因為其穿綴的是珍珠一類的有機寶石致其被銷蝕。故可推測,這對金耳墜應就是史籍和畫像所記載表現的四珠環制樣。

2.3 清代——三鉗葫蘆耳環

作為明代宮廷禮儀制度的四珠環為清代所沿用,并在原來的基礎上又進行了全新的設計,顯現出強烈的滿族裝飾特色。根據滿族傳統禮俗,旗人女子上至后妃下至七品命婦著盛裝禮服時須左右耳佩戴三鉗以上的耳墜。清代前期,帝王對滿族舊習格外珍視,嚴防旗人子弟及婦女習染漢俗。《清稗類鈔》記載了乾隆帝對此耳飾這一禮俗的分外關注:“旗婦一耳帶三鉗,原系滿洲舊風,斷不可改節。朕選看包衣佐領之秀女,皆帶一墜子,并相沿至于一耳一鉗,則竟非滿洲矣,立行禁止。”①清代后妃耳飾的形制比起明代珠排環、四珠環、八珠環、梅花環的諸多制式,基本固定下來,大抵沿用了明代四珠環的設計式樣。

《皇朝禮器圖式》記載:“本朝定制,皇太后、皇后耳飾左右各三,每具金龍銜一等東珠各二,皇貴妃、貴妃、妃、嬪皆同。其東珠,皇貴妃、貴妃以二等,妃以三等,嬪以四等;皇太子妃亦同珠以二等。”②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一副金龍銜東珠耳環可與史籍和畫像對應。這副耳環一共六只,收納在一具六格的木匣中,每只耳環頂部以黃金累絲工藝塑出龍首,龍首嵌一顆小珍珠。龍首連接兩個相套的金環,金環下有紅珊瑚五瓣花葉形墜蓋,蓋下嵌兩顆東珠,兩顆東珠之間飾以青金石圓環,底部以綠松石作花瓣托底。這種款式設計吸取了明代以來葫蘆耳環的部分元素,如兩顆珍珠穿綴成葫蘆形態、頂蓋的花葉形態以及托底的花瓣結構等;同時又做了很大的創新,耳鉤上端累絲金龍,龍首嵌以東珠,頂蓋花葉花瓣不再以仿生寫實風格表現,而趨向于幾何化;而且在材質選用上比明代更為豐富,增添了東珠、紅珊瑚和青金石,在方寸耳環之間,黃金的黃、珊瑚的紅、東珠的白以及青金的藍和松石的綠,五色交映,華美異常,更加凸顯了皇家威儀和氣派(圖8)。由明入清,葫蘆耳環的單體結構未變,設計款式趨于程式化。宮廷選擇弱化葫蘆的自然形態,強化所用材質的豐富華美和表現題材的皇家象征,使用方式結合了一耳三鉗的滿族習俗,從而呈現出新的節奏感和韻律感。

3 世風競奢:葫蘆耳環的諸多制式

金銀首飾與一般的陶瓷、漆木器不同,其材料價格最高,且同禮制有更多的聯系。一旦某種式樣被皇家認可,納入禮儀制度,便能引領時代風氣,讓民間奉為楷模,追求趨同,甚至違制僭越。同時,首飾作為裝飾性的物件,款式設計更要取意美好。葫蘆的諧音是“福祿”“護祿”,寓意幸福安康。葫蘆的枝蔓的“蔓”與“萬”字諧音,葫蘆又是多子之實,因而又有“子孫繁茂”“子孫萬代”的寓意,也被人們用來宜男。

明嘉靖以來,社會風氣浮華漸盛,競相夸詡。四珠葫蘆耳環樹立了“官樣”的楷模,世間往往在材質、工藝、形態上加以變換,衍生出諸多制式,葫蘆耳環遂成為明代耳環中最重要的品類。永樂本《碎金》“服飾篇”之“北”首飾下,列有“葫蘆三裝五裝環”①。明代圖文對應的蒙學圖書《新編對相四言》②則直接把“環”表現為“葫蘆耳環”(圖9)。根據出土各式葫蘆耳環墓葬的年代判斷,葫蘆耳環最風靡的時代當在15世紀中至16世紀中晚期。③《天水冰山錄》恰好對應了葫蘆耳環最風靡的年代,“耳環耳墜”一項記錄有各種制式的葫蘆耳環:“金珠寶葫蘆耳環二雙,金寶葫蘆耳環一雙,金光葫蘆耳環十五雙,金摺絲葫蘆耳環四雙,金累絲葫蘆耳環三雙,金葫蘆耳環六雙?!雹芨鶕P之水老師的考證,金光葫蘆耳環即金制的光素實心葫蘆(圖10)。⑤金葫蘆耳環往往是空心,多把葫蘆打作六瓣、八瓣、十瓣的瓜棱(圖11)。金摺絲葫蘆耳環并非使用真正的摺絲工藝,而是用薄薄的片材攢聚做出摺絲的效果(圖12)。金累絲葫蘆耳環是用累絲工藝做出兩顆透空花球以成葫蘆(圖13)。

以上記錄的葫蘆耳飾全用金等貴金屬打造,《天水冰山錄》還收錄有鑲嵌珠寶的葫蘆耳飾,如金珠寶葫蘆耳環和金寶葫蘆耳環。明代首飾的嵌寶之風前所未有,然而寶石卻非尋常富貴人家可以享有?!洞竺鲿洹酚涊d:“成化十年,令禁官民人等婦女、不許僭用渾金衣服、寶石首飾?!雹蘅梢?,即便是達官顯貴,若非禮制規定和皇帝賞賜,禁止佩戴鑲嵌寶石的首飾。不過由于僭越屢禁不止,官宦求奢之風愈發猖獗,正德元年(1506)對這一條例做了修正,改為“令軍民婦女、不許用銷金衣服帳幔、寶石首飾、鐲釧”⑥。

金珠寶葫蘆耳環和金寶葫蘆耳環的區別或許在于寶石形態和鑲嵌方式上。金珠寶葫蘆耳環是將寶玉石琢磨成兩顆圓珠,打孔,再用金針串綴成葫蘆,這種鑲嵌方式也可以稱為“插鑲”。或者將寶玉石直接琢磨成葫蘆圓潤的形態,不打孔,然后以金絲纏繞固定,這種鑲嵌方式稱為“繞鑲”。不過這兩種琢磨鑲嵌方式對寶石材料有一定的要求,因為受明代琢磨和打孔技術限制,寶石的硬度不能過高。從出土實物上看,金珠寶葫蘆耳環所用材質多為軟玉和水晶(圖14),軟玉的硬度為6,水晶的硬度為7,明代的打磨技術是能夠將其琢磨成圓珠形態并且打孔的。金寶葫蘆耳環應是將寶石以碗鑲、爪鑲的方式鑲嵌到耳環上,寶石常常是名貴寶石的紅藍寶石。紅藍寶石的摩氏硬度為9,自然界中僅有金剛石能夠打磨,從明代出土的鑲嵌紅藍寶石的器物來看,明人顯然無法將其打磨成規則的形態。如香港承訓堂收藏的一對金寶葫蘆耳環(圖15),在葫蘆造型的基礎上,用碗鑲的方式鑲嵌了諸多紅藍寶石,盡管時下已去明數百載,但依然可感受到當年嵌寶首飾的華貴與奢侈。

金銀、寶石、珠玉打造的葫蘆首飾玲瓏巧致、流光溢彩,凸顯佩戴者的端莊與華貴。而佩戴真葫蘆也是古代流行的時尚,較之金銀寶玉,真葫蘆更平添一股自然的清新草木之氣。這種真葫蘆耳環在明代宮廷中頗受歡迎,清人劉廷璣在筆記《在園雜志》中記述:“明宮中小葫蘆耳墜,乃真葫蘆結就者,取其輕也。內監于葫蘆初有形時,即用金銀打成兩半邊小葫蘆形,將葫蘆夾住縛好,不許長大,俟其結老,取其端正者以珠翠飾之,上奉嬪妃。然百不得一二焉。因其難得,所以為貴也?!雹龠@種小葫蘆在明代還有一個別名“草里金”。《明宮史》記載:“仍有真正小葫蘆如豌豆大者,名曰‘草里金,二枚可值二三兩不等,皆貴尚焉?!雹诳梢?,真葫蘆作為明代宮廷流行的耳飾,其價值未必遜于金銀珠玉制作的葫蘆耳環。

4 結語

清人李漁在《閑情偶寄》中品評飾耳之環“既當約小其形,復宜精雅其制”③。耳環作為整副頭面的點綴陪襯,小巧而精雅便是最好的制作標準,葫蘆耳環恰符合這一標準。耳畔之上,皴染草木之色;方寸之間,盡顯玲瓏之態。通過縷述古代葫蘆耳環的發展演進,大致可以獲得以下幾點認識。

第一,葫蘆耳環興起于宋元時期,其背景與宋元金銀器對花卉瓜果的仿生象形風氣關系密切。仿生并非只有葫蘆一種原型,常添加其他植物元素,如香瓜的瓜棱、荷葉、梅花等形態,形成全新的設計組合。

第二,葫蘆耳環從元代開始進入上層社會,成為貴族女性流行的耳環款式。明代葫蘆耳環以四珠環的名稱正式進入輿服制度,成為皇室女眷盛裝時的重要佩飾。清代宮廷繼續沿用葫蘆耳環制式,根據滿族習俗調整為一耳掛三鉗,并且使用東珠、紅珊瑚、青金石等新材料,更加凸顯材質和工藝的華美,而設計的仿生象形之意較前代減弱。

第三,由于皇家楷模的樹立、社會風氣的浮糜,明代中期以后(15世紀中至16世紀中晚期)各種材質、工藝、式樣的葫蘆耳環盛行于世,成為古代葫蘆耳環最風靡的時期,葫蘆耳環常常使用各種珠寶玉石。其中,四珠環串綴的是珍珠,金珠寶葫蘆耳環使用的是軟玉、水晶等硬度較低的材料琢磨成的圓珠,金寶葫蘆耳環則鑲嵌硬度較高的紅藍寶石之類。

①“壺,酒器也。盧,飲器也。此物各象其形,又可為酒飯之器,因以名之。俗作葫蘆者,非矣。葫乃蒜名,蘆乃葦屬也。其圓者曰匏,亦曰瓢,因其可以浮水如泡、如漂也。凡屬皆得稱瓜,故曰瓠瓜、匏瓜。古人壺、瓠、匏三名皆可通稱,初無分別……而后世以長如越瓜首尾如一者為瓠,瓠之一頭有腹長柄者為懸瓠,無柄而圓大形扁者為匏,匏之有短柄大腹者為壺,壺之細腰者為蒲蘆,各分名色,迥異于古?!币岳顣r珍.本草綱目:卷28:菜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9:1692.

②李時珍.本草綱目:卷28:菜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9:1692.

③這三款耳飾書中斷代為宋,但是制樣和工藝似乎更與明代耳飾相近,似可做進一步討論。本文依書中斷代征引。圖引自史超然.金翠流芳:夢蝶軒藏中國古代飾物[M].香港: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2002:283.

①熊夢祥.析津志輯佚:風俗[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206.

②李東陽等.大明會典:卷67:皇帝納后儀[M].申時行等,重修.揚州:廣陵書社,2007:1101.

③李東陽等.大明會典:卷68:婚禮二:太子妃冊立儀[M].申時行等,重修.揚州:廣陵書社,2007:1113;李東陽等.大明會典:卷69:婚禮三:親王婚禮[M].申時行等,重修.揚州:廣陵書社,2007:1125.

④汪維輝.樸通事諺解:上[M].北京:中華書局,2005:224-225.

⑤“皇妃冠服,禮服,永樂三年定……梅花環、四珠環、各一對?!薄坝H王妃冠服,……梅花環、四珠環、各一雙……公主冠服與親王妃同,世子妃服與親王妃同。”“郡王妃冠服,……梅花環、四珠環、各一對……郡主冠服與郡王妃冠服同,惟不用圭。及少四珠環一對。”引自李東陽等.大明會典:卷60:冠服[M].申時行等,重修.揚州:廣陵書社,2007:1036-1051.

⑥“皇后冠服,永樂三年定……珠排環一對。”引自李東陽等.大明會典:卷60:冠服[M].申時行等,重修.揚州:廣陵書社,2007:1033.

①揚之水.中國古代金銀首飾:二[M].北京:故宮出版社,2014:609.

②李芽.明代耳飾款式研究[J].服裝導刊,2013(1):13.

③李昉等.太平御覽:第八冊:卷八百二:珍寶部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73.

④“珍珠寶石琥珀,大圓白珍珠九百六十二顆,共重八兩一錢;次珍珠不計顆,共重六十兩;小珍珠不計顆,共重六十七兩一錢?!币詤窃始?天水冰山錄:附錄二[M].北京:商務印書館,1937:113.

⑤“南珠,出南海蚌中……以大小粒數等分兩定價;北珠,出北海,亦論大小分兩定價。”引自曹昭,王佐.格古要論[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206.

⑥李東陽等.大明會典:卷60:冠服[M].申時行等,重修.揚州:廣陵書社,2007:1051.

①徐珂.清稗類鈔:服飾類:高宗仁宗垂意服飾[M].北京:中華書局,2010:6147.

②允祿等.皇朝禮器圖式:卷6:冠服三[M].揚州:廣陵書社,2004:247.

①揚之水.讀物小札:明代耳環與耳墜[J].南方文物,2013(2):124.

②《新編對相四言》共8頁(16單頁),388字,308圖,大致為明1436年刻本,現藏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

③林業強.寶蘊迎祥:承訓堂藏金[M].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2007:450.

④吳允嘉.天水冰山錄:附錄一[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40-46.

⑤揚之水.中國古代金銀首飾:二[M].北京:故宮出版社,2014:601-610.

⑥李東陽等.大明會典:卷60:冠服[M].申時行等,重修.揚州:廣陵書社,2007:1071.

①劉廷璣.在園雜志:卷4[M].蔣文仙,吳法源,校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66.

②劉若愚.明宮史:火集:飲食好尚[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0:84.

③李漁.閑情偶寄[M].誠舉等,譯注.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3:87,88.

【作者簡介】黃昊東,男,漢族,山東青島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古代珠寶首飾。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 中文成人在线视频| 色男人的天堂久久综合| 欧美精品综合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毛片一级带毛片基地| 中文字幕欧美成人免费| 尤物视频一区| 五月婷婷综合色| 国产精品视频系列专区| 在线播放国产99re| www.99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狼网站狼狼鲁亚洲下载| 亚洲三级成人| 免费观看无遮挡www的小视频| 999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久毛片| 国产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福利视频| 免费va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精彩视频| 亚洲精品午夜天堂网页| 亚洲六月丁香六月婷婷蜜芽|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亚洲欧美成人| 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亚洲三级电影在线播放| 亚洲码在线中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丝袜高潮| 久久亚洲黄色视频| 老司机久久99久久精品播放| 国产综合精品日本亚洲777| 久久性视频| 免费无遮挡AV|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2020国产精品视频|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 色综合色国产热无码一| 成人免费午间影院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色天堂av| 亚洲成人在线网|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 国产好痛疼轻点好爽的视频| 丁香五月激情图片|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91九色国产在线| 国产视频只有无码精品| 玖玖精品在线| 中文字幕亚洲专区第19页| 亚洲欧美激情小说另类|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456亚洲人成高清在线| 国内丰满少妇猛烈精品播|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 AV不卡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久久天堂| 青青操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青草免费在线观看| 操操操综合网|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 2021最新国产精品网站| 成人精品区| 欧美色亚洲|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99在线国产| 九色综合伊人久久富二代| 日本高清免费不卡视频| 欧美午夜小视频| 免费全部高H视频无码无遮掩|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kt| 亚洲人成网站色7799在线播放| 成人在线视频一区| 日韩AV手机在线观看蜜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