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共享經濟”是經濟全球化發展的結果,社會物質發生了巨大變化,文化多樣性與民主自由的精神日益突出,青年人所面臨的選擇也不再單一,青年群體接納、參與共享經濟,便是對自己生活的選擇。本文選擇共享經濟中的“共享住宿”領域,通過分析共享住宿的發展現狀和問題,對共享住宿行為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共享經濟;共享住宿;信用體系;法律規制;短租平臺
本文索引:岳鑫. 論共享住宿行業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商論,2021(14):-033.
中圖分類號:F71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1)07(b)--03
在全球經濟發展態勢良好的環境下,一種全新的商業運營模式——“共享經濟”應運而生。隨著互聯網和科學技術的日益發達,共享經濟的應用已經遍布各個行業領域。“共享經濟”的概念早已不是一個新生事物,其早在1978年就被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教授馬科斯 ·費爾遜和伊利諾伊大學教授瓊·斯潘思所提出。共享經濟的出現使得社會財富超出了傳統的流動速度,促進閑置資源不斷加速循環利用,實現資源的最優分配,降低邊際成本,營造雙方甚至多方互利共贏的局面。進一步擴大了人民的消費需求,貼近人民物質生活需要,引領大多數行業、領域創造出新的發展途徑和方向。正由于“共享經濟”的蓬勃發展,導致法律法規監督體系尚未完善,對共享經濟下的服務質量缺乏把控,存在諸多發展不規范的現象。本文旨在探討我國目前共享經濟中共享住宿的發展現狀,進而分析一系列切實可行的共享住宿新經驗和新路徑。
1 共享住宿概述
1.1 共享住宿內涵
目前,國際上對“共享經濟”尚未給出統一的定義,國外主要圍繞技術理論、產權理論和社會學三個角度對共享經濟進行分析研究。而國內主要認為共享經濟是以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為依托,以社會信任為紐帶,以獲得利益為主要目的,所形成的個人閑置物品或資源使用權共享的開放性交換系統。
因此,共享經濟在運行過程中主要有以下三個特征:第一,共享經濟的誕生依托于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因此本身具備較強的溝通和交流能力,在信息傳輸方面具有其他技術不可比擬的優勢,能夠為分享者和共享平臺搭建一個溝通的橋梁。第二,共享的對象通常為閑置的資源,目的在于促進社會資源的循環利用以及個人利益的實現。第三,共享經濟的普遍性,人人都是共享經濟的參與者與維護者,都可利用共享平臺進行閑置資源的分享、交易,從而滿足自身需求。
共享住宿概念囊括于“共享經濟”概念之中,是互聯網商業背景下的全新運營模式,屬共享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共享住宿指的是房東將自己暫時閑置不用的名下房屋或者空間,經由共享平臺將信息發布給不確定的受眾并最終找到承租人,對其短期的使用收取報酬。
該種形式最初源于美國,而反觀我國,共享住宿這一模式剛剛興起,但在短期內也聚集了一批營運類別廣泛的平臺進行此類業務的經營。如目前國內最大的民宿短租預定平臺“小豬短租”整合了相關資源,促成其規模化、提高閑置資源利用率、拉動經濟增長。同時,國內還出現了同類型的租賃平臺,讓每一個有房子的人都可以出租自己的房屋,令每一個有租賃需求的人都可以租到滿意的房屋,促進資源的充分利用。
1.2 共享住宿發展現狀
中國最初的民宿行業是由農家樂演變而來的,經過不斷的變化發展,成為如今我們所見到的共享住宿行業。其發展規模的壯大,引起投資者和消費者越來越濃厚的興趣。加之政府和行業管理人員也鼓勵共享住宿行業作為一種發展模式拉動經濟的增長,用戶規模在逐年遞增。
國內的短租平臺主要存在B2C(Business to Customer)和C2C(Customer to Customer)兩種模式。B2C模式,即“商對客”模式,指房源主要來自于企業,通過平臺將房源提供給有需要的租客,運營管理接近于傳統型酒店。典型代表有途家網,房東將租賃房屋交給平臺托管,由平臺進行統一操作、系統管理,向用戶提供從線上預定到線下交付的全方位便捷服務。C2C模式,即“客對客”模式,房源主要來自于房東本人,通過短租平臺與有需要的租客聯系并進行交易,提高了房東與租客的對接效率。典型代表就是小豬短租,其與P2P模式相同。在短租類型平臺中最尋常也最典型的模式便是C2C模式,為保證交易的切實可靠,因此交易中選擇加入網絡平臺。平臺交易過程包括:交易雙方可以直接通過平臺這一媒介進行交易,但要進行實名注冊登記以及預約支付,平臺并不被允許直接插手用戶之間的交易。而隨著市場的進一步擴大、市場資源的進一步豐富,相似平臺之間的界限不再那么明晰,用戶可以選擇大眾評價更高、房源更優的平臺,與此同時房源的提供者也可以選擇和利潤最大化的平臺進行合作。
2015年,我國出臺了共享住宿的相關政策,以希望為共享新行業平衡、持續、穩定的發展起到全方位的監督管理作用。同時各省市也出臺了地方性法規試圖對行業的發展有所規制和管理,但在實施方面還存在不小的困境,例如房間內私自安裝攝像頭涉及隱私權侵權事件、租客破壞房屋設施等惡性事件頻頻發生。為了避免短租過程中上述情況的發生,多數平臺都提出了應對措施,同時也是為了自己能夠穩定發展,更好地在行業內贏得口碑。
2 共享住宿現存的問題與困境
共享經濟概念進入我國后發展迅速,共享住宿更是其中的代表,其規模和用戶量都逐年增長;但隨之也產生了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
2.1 信任體系不成熟
在共享經濟模式中,交易的完成建立在共享經濟平臺所構建的信任之上。因此,信賴利益不僅是促成用戶連接的重要前提,更是共享經濟模式發展的基本要素。
房東與租客間的信任問題同樣也多次出現在小豬短租平臺的運營過程中,新聞多次報道房東利用平臺漏洞惡意刷單,營造好評如潮的虛假氛圍。還有部分房東在平臺上所展出的房屋實體圖片,看起來美觀整潔,實際上卻大相徑庭。小豬短租平臺相比其他平臺而言,給予了房東更大的權限,小豬的房東可以自行制定更為嚴苛的規則來克扣房客的定金(房費)。而如果租賃過程中出現問題時,房客要求退款并多次向平臺客服反映問題,客服也往往以房東不同意退款為由來搪塞租客,且沒有相應的補償措施。此外,如果出現宣傳和實際不相符的情況,小豬平臺也沒有相應的處罰,只是轉交相應的部門處理,最終便不了了之。這些情況都不斷加劇用戶對共享住宿平臺管理上的不信任,特別是身處社會信用體系并不完善的當下,問題將尤為明顯。平臺應更積極主動地對房東身份、房源真實性、可靠性進行核查,引入更加完善的信任體系來促成行業發展。
2.2 用戶個人信息安全問題
共享住宿的發展源于我國信息網絡技術的蓬勃發展,而共享住宿的用戶在平臺進行預定房屋、支付價款時,需要注冊賬號并提交自己的聯系方式等信息,其中大多數均屬于個人隱私。如果平臺終端信息泄露,將會直接影響用戶的正常生活。
在共享經濟的發展背景下,難以確保用戶個人信息在網絡信息技術的共享概念下不被泄露,如此一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將直接面臨危機。因此,要想真正意義上解決信息泄露這一難題,就是要把政府部門的高效監督放在首位,同時統籌規范各共享行業的經營模式,為共享經濟下各行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2.3 共享住宿中存在虛假宣傳
共享住宿行業在一定程度上依托于網絡信息技術存在和發展,而虛擬作為信息網絡的標志,這就意味著通過網絡信息技術運營的真實性成為核查的重要部分,而少數不法平臺也正利用網絡虛擬的特質乘著共享經濟的快車,獲取非法利潤。并且平臺和租客雙方對于彼此信息的了解程度是不對等的,平臺能夠憑借注冊信息了解租客,甚至是個人隱私,但是租客無法直接充分了解到提供資源平臺的真實情況以及運營情況。因此,就會出現住宿環境、房間結構虛假宣傳等問題。目前,我國對共享住宿行業進行的規制還不夠全面,無法囊括所有情況,加之法律本身的滯后性,從而導致租客在受到權利侵害后維權艱難。
3 共享住宿行業問題解決對策
3.1 引入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在共享經濟模式下,用戶與用戶之間、平臺與用戶之間的價值創造關系著用戶連接。因此究其根本,平臺所構建的信任成為交易能否完成的關鍵。因此,信任在共享體系中不僅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更是搭建用戶連接的橋梁和途徑。信任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共享經濟平穩發展的基礎和保障,但目前諸多共享平臺仍未完全將信用體系作為平臺的倡導。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意見中指出要將信用監管信息化水平的建設和提升納入重點項目,著眼于三個階段的信用監管,充分利用已有的資源和國家現有的“互聯網+監管”系統,依托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形成監管協同機制,并以數據上下同步、措施執行統一、標準內外一致為執行標準,我國的信用體制建設之路仍然漫長,現存的征信體系仍不足以彌補由于信息不對稱所引發的道德風險。
共享平臺選擇將建立完善的動態評級與評價機制作為持續發展的重點。目前在實踐過程中用戶會因為各種問題屢屢受到不公正對待,一方面是平臺所呈現的房屋信息與實際情況并不相符;另一方面則是漫天的虛假好評給租客的客觀判斷造成了干擾。對共享住宿平臺上留言真實性的核實,遠比背景核查更為重要,因為它能夠直接反映房東給房客留下的印象、住宿環境甚至是附近的交通情況等。以小豬短租平臺為代表的每筆訂單中,交易記錄都會被保存下來,房東和房客可以據此進行相互評價。當房東遭到投訴或者信用評級較低的情況下,短租房就有可能會被強制下架,不得出租。不僅是資源提供方,信譽不好的房客之后所進行的交易也會受到之前行為的影響。我國新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中對淘寶、京東等電子經營平臺的惡意刷單行為進行了規制,共享住宿平臺在規制上也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相適應,進一步打造平臺與用戶相互信任的氛圍。
3.2 提高各行業對共享住宿的監管力度
共享經濟以模式新穎、發展迅速再一次推動了我國經濟發展的浪潮,并且成為當下經濟市場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同時,由于該種模式限制較少,只要擁有擱置不用的資源或服務都可以投放到市場中,因此迅速吸引了一大批參與者,選擇搭乘共享經濟的便車獲取經濟效益以及經濟利潤。然而,也正是因為共享經濟的限制較少,規范管理制度并不健全,因此對共享經濟市場的競爭監管不足。
首先,可以設立地方性管理部門,聘請具有共享住宿開發經驗的職業經理人和人員進行監管,以應對共享平臺日趨多樣的市場。其次,為了避免市場審核過程中出現偏差,對于那些相對分散的共享平臺公司,不同的共享經濟平臺可在不同的注冊地接受相應監管部門的監管。再次,各地共享企業還應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情況和行政法規出臺的管理辦法,完善共享企業審核機制。最后,還要對共享企業的行為進行分析,確保共享企業之間的共享經濟市場能夠長期保持健康的競爭模式,避免共享經濟市場的壟斷。
3.3 完善相關法律制度
對公民的個人信息保護也體現在我國現行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如泄露他人個人信息或者利用他人個人信息盈利,不論采取何種方法,都必須受到法律的嚴懲,并且賠償受害人因此受到的各項損失,但沒有在法規中明確具體應賠償的數額。正是因為賠償責任這一部分的空缺,導致部分租客在遇到問題時面臨維權難的窘境。因此,在關于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條例的修改中,建議明確加入賠償計算標準,明確租客與共享住宿平臺、房東之間的責任分配,這樣才能切實讓租客在享受共享住宿帶來便利的同時,大大減小個人信息泄露的可能性。通過這樣的規定,能夠為日后平臺私自利用個人信息的方式敲響警鐘,以此構建一個綠色健康的發展平臺。
4 結語
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發展,共享經濟作為一種基于信息網絡技術成長起來的新生事物,不僅使得社會資源配置方式進行了前所未有的轉變,而且也引導著現有資源配置模式進行不斷優化。盡管在共享模式的發展中仍有問題不斷涌現,但不得不承認共享經濟的出現,推動了社會福利的增加,共享經濟也勢必成為經濟發展的新方向。
參考文獻
錢瑾.“分享經濟”的監管思路——以在線短租為視角[J].金融法苑,2016(01):121-136.
陳茜.共享經濟模式下我國在線短租交易的風險與防范[J].時代金融,2016(20).
劉為軍.論共享住宿業的安全風險及監管思路[J].政法學刊,2018,35(06):15-24.
蔣大興,王首杰.共享經濟的法律規制[J].中國社會科學,2017(09):142-163+209.
戴克清,陳萬明,李小濤.共享經濟研究脈絡及其發展趨勢[J].經濟學動態,2017(11).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hared Accommodation Industry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YUE Xin
Abstract: The sharing economy is th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Social material has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 cultural diversity and the spirit of democracy and freedom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the choices faced by young people are no longer single. It is convenient for youth groups to accept and participate in the sharing economy. It is a choice of one's own life. This article selects the shared accommodation field in the sharing economy,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o the behavior of shared accommodation by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shared accommodation.
Keywords: sharing economy; shared accommodation; credit system; legal regulation; short-term rental plat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