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雯



2016年9月,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以下簡稱網安基地)獲中央網信辦批復,落戶武漢市東西湖區。
“網安基地作為國家戰略承載地,天然具有紅色底色。堅持黨的領導,抓好黨建工作,既是維護國家安全的天然要求,也是基地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武漢市東西湖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網安基地既是國家戰略承載地,也是國內首個且唯一的“網絡安全學院+創新產業谷”。
作為具有天然紅色底色的國家戰略承載地,臨空港中部數谷產業集聚區綜合黨委探索了“NCC”黨建工作法——以“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為中心(Center),通過抓好抓實全天候多項服務(N),堅持以創新(Create)為驅動,推動網絡安全教育、技術、產業融合發展。
夯實黨組織“C位”
據介紹,目前網安基地已有注冊企業近120家,簽約項目近70個,協議投資額2749.61億元,注冊資金總額288.37億元,良好的網絡安全產業集聚發展生態基本形成。
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現代服務產業建設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20年10月,依托現代服務產業建設管理辦公室,成立了綜合黨委,統籌管理基地內企業黨組織8家、黨員370人。
東西湖區打造網安基地基層黨建品牌的核心思路是,讓黨的建設引領基地發展,基地發展到哪個階段,人群集中到哪個地方,黨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配套服務也跟到哪里。
根據網安基地業態特點,綜合黨委統籌負責黨建相關工作,選派4名專職黨務工作者和3名專職社工,構建起“臨空港經開區工委(東西湖區委)——綜合黨委——基地內各類黨組織”的組織體系。
綜合黨委依托組織鏈接,整合政府、高校、企業及科研機構相關力量,并通過召開黨建聯席會議,及時研究解決重點難點問題,構建“共建、共創、共享、共贏”融合模式,發揮黨建政治、組織和資源優勢,也是促進東西湖經濟社會發展、打造“中國網谷”的有效途徑。
當好基地企業“店小二”
在基地網安大廈B棟10樓,總建筑面積1350平方米的網安基地黨員職工服務中心內,設有展示廳、黨員政治生活館、黨群空間、充電驛站、創業茶吧、心靈港灣等13個功能區,企業職工還可以在這里享受注冊登記工商稅務一事聯辦、涉稅咨詢、行政審批等服務。
中心黨建專員艾康說:“這里,不僅是基地黨員的‘紅色陣地,更是整個基地企業員工的精神家園。這里極大滿足了企業和員工的工作、生活需求。”
綜合黨委書記周剛介紹,基地紅色陣地建設分為三個階段:“‘建設者之家是1.0版,網安基地黨員職工服務中心是2.0版,未來還計劃在基地核心區打造3.0版永久性紅色陣地。”
2017年8月,國家網安基地首批項目集中開工,施工高峰期,近3萬名異地工友奮戰在各個建設工地上。2018年8月,基地內成立了扎根工地、服務建設者的區域性開放式紅色陣地——武漢臨空港建設者之家。兩層樓的活動板房內,3000平方米的空間為建設者提供政策咨詢、法律援助、在線診療等服務。
2019年,基地核心區各主體工程陸續完工并投入使用,基地由建設期轉入運營期。東西湖區委成立了基地綜合黨委,打造黨員職工服務中心。
去年底,一場“退役軍人就業崗前適應性培訓”專場活動在中心舉行。現場,還有來自中金數谷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網安企業負責人現場與20名退役軍人面對面交流,不少網安企業負責人現場與退役軍人達成就業意向。“基地黨委堅持以服務企業為核心,由企業‘下單,基地黨委再精準梳理‘配單,形成各類服務項目,幫助企業破解發展難題。”艾康介紹,“自中心啟用后,已組織基地入駐企業開展心理咨詢輔導、技術展演、青年人才聯誼交友等活動近40場,惠及5000余人次。”
綜合黨委辦公室主任向建華介紹:未來,服務中心將進一步加強黨建引領,加強服務陣地建設,更好聯系服務網安基地內各企業、組織、機構,真正當好“店小二”,逐步壯大黨員隊伍。
校企聯動,創新網安人才培養
去年9月,基地網絡安全學院開學季,陸續迎來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兩校1300余名本碩博學生入駐,智慧校園里“黑科技”滿滿。
武漢市網安基地校企聯合會黨支部書記屠永強介紹,學院實驗室的面積和設備在華中地區、甚至全國來說都是頂尖的。在學院黃鶴網絡靶場內,學生們可以接觸到全國最齊全的網絡安全案例進行實操,按照真實的流量來模擬攻擊對抗,感受到最真實的網絡安全“防護戰”。
“技術的領先是一方面,但是‘紅色底色則是國網安全人才的思想保證。網安人才的培養離不開黨建引領。”屠永強介紹,基地聯合學院制定了產教融合對接制度,完善產學研合作常態機制,推動人才培養機制創新。基地積極開展“攜手共建、助力重振”活動,推動中金數谷科技有限公司黨支部與華中科技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黨委簽署共建協議等,鼓勵校企共建聯合攻防實驗室、攻防實戰演練平臺、網絡仿真靶場。目前武漢大學成立了空天安全聯合實驗室,武漢天融信創新科技有限公司與華中科技大學共建車聯網安全實驗室等。屠永強說:“這樣一來,不僅能讓學院培養的高端人才有了全國頂尖的企業作為實踐基地,更為企業輸送智囊和人才提供了無縫對接的機會。”
“除了學院培養出的高端網安人才,我們還發揮基地的帶動作用,借助學院的優勢,舉辦網安人才定制班,建立實習實訓基地等多種活動,廣泛培養網安技術人才。目前已經與全省38家高職院所合作,開展全省高職院所網安人才師資建設。”